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3 顺应天道,厚道做人

人性虽然本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生存,因环境的不同,却又造就了不同的际遇和人格特质。有些人以淳朴厚道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凡事容忍宽厚;而有些人则以精明狡猾作为生存要义,处处占尽先机。因汇聚利益而引来无数争斗的官场之中,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人心叵测和尔虞我诈在这里表现得更为激烈。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准则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更值得人们去深思。究竟哪一条路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成功,是每个人都在思索考量的问题。

曾国藩在当时是出了名的淳朴厚道之人,他总是以宽广的胸怀令其他狡诈之人汗颜,同时也以淡泊的心态远离利益纷争。而令人惊叹的是,即便如此,成功并没有因此远离他,他所取得的成就反而远大于任何处心积虑的人。当别人都对其赞叹时,曾国藩自己却认为他仅仅是坚持了凡事不取巧而已。在他的日记里,曾国藩曾经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曰: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他认为诚是万事万物的基础,不管是天地还是圣人,都是因为有了诚才得以缔造这一切,诚关系到万事万物的始终和存亡。所以,曾国藩教育自己的兄弟和子女时,一再坚持不管是作文章还是为人处世,都要以诚为先,以诚为本,踏踏实实地去积累,切不可有任何的投机取巧,更不能耍弄小聪明。

对于自己的资质,曾国藩一向都非常谦虚地认为不值一提,他总是强调自己天资愚钝,并不敢妄想有什么大成就。可是他的文章、功业和学问都长期获得了后代的推崇,他一再告诫后辈的一句话便是: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以“不取巧”、“忌巧”来要求自己,使曾国藩一直可以行厚道之事,顺应天道而成就自己的事业。他所取得的成功,正是因为他一步步奋斗而来,在他身上从未发生过任何投机取巧的事情。

刚刚踏入仕途之时,曾国藩就立志要做出一番大事业,为自己制定了远大的计划,并一步步朝前迈进。为了彰显自己的心志,他改名为“国藩”,其含义正是“国之藩篱”。此外,为了让自己可以更加踏实地前进,他也曾四处寻求途径,但最终还是通过苦读经典,遍访名师,努力提升自己内在的学识与修养,才得以金榜题名,被点为翰林。进入官场之后,曾国藩要求自己少说多看,观察着身边人的一言一行,学习着官场规矩和做事的方法,令自己说话、做事都能掌握适宜的分寸,从一个官场新人一步步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曾国藩立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站在第一线抗敌,他广交豪杰,吸纳了不少人才,又招兵买马建立起自己的军事力量。在这一过程之中,曾国藩虽然受王命所托,却依旧保持着谦逊低调的作风,赢得了乡绅的欢迎和支持。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曾国藩为清政府解除烦恼,扩展了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又建立了朝中的第一大功绩,确保了江山稳固。及至功成名就,曾国藩站在风口浪尖,成为众人羡慕与排挤的对象时,他依然保持着淡泊的心态,用谦虚忍耐来对待猜忌。几十年来,他从未忘著书立说,表达自己忠君爱国的心迹,对子女和兄弟不断教导,其智慧令世人惊叹,终成一代智谋大师。

以曾国藩的智谋,做一个奸巧之人易如反掌,但他却时刻谨记去伪存拙的古训。只因奸巧虚伪的人虽然会得到一时的成功,却不能获得别人长期的信任,终究会有被揭穿的一天,从而变成别人的笑柄。曾国藩并非生来就懂得这个道理,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对自己做出了一番规划。

咸丰八年(1858),曾国藩在家守丧的时候,对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做过一次深入的剖析。宁静的乡间生活让他远离了喧嚣,从而可以静心思索,更多地去反省自己的得失。咸丰九年(1859)九月十六日,曾国藩给胡林翼写过一封信,在信中他引用了一句老僧之言:“唯忘机可以消众机”,而这句话又反复在他的日记里出现,说明曾国藩反复思索、深刻体会了话中的含义。

《庄子》中有言: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所谓的机心正是指世人的奸巧、虞诈之心,唯有远离这种心态才能让人变得笃实真诚,而唯有笃实真诚的人,才能“消众机”。曾国藩在日记里记述:“此话颇有意义,惭愧的是不能身体力行。”而他在此后一直坚持消除自己的奸诈之心,并坚信在上者倡而导之,人人都去遵循这样的人际关系准则,社会风气必然会归于淳朴。

在提升个人修养和胸怀的同时,作为官场中人,曾国藩也必然会遇到那些奸巧之徒,对这种人他坚持以诚换诚。他告诉曾国荃:“唯柔可以制刚狠之事,唯诚可以化顽梗之民。”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他又指出:“见一善者则痛誉之,见一不善者则深藏而不露一字,久之,善者劝,而不善者亦潜移而默转矣。”对于那些“不善”之人,曾国藩并没有直接采用鄙视、讥讽等行为令其难堪,他“深藏不露”地对待这种人,并努力以身作则,让“不善”之人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善”的影响而逐渐转变。这种认识不仅是为了个人,曾国藩更将其放大于整个国民性,在他的日记之中曾经记载:“一省风气系于督抚、司道及首府数人,此外官绅皆随风气而转移者也。”通过改变统领者的修养,希望可以让百姓都具备这种“善”的特质,扩大到整个国家民族,则为国家之幸。 3a0EbLuN3M4UEkMgDn9AXuSNSWyQOTXaFHq0uEy5eMawMdhhYfUTaqj1L9R319W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