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什么样的人是贵人

成为庶吉士后,曾国藩才算真正进入北京的权力圈,但他很快发现,理想和现实仍有很大差距。在家乡,他是天之骄子,在京城,他仍是无名小卒。一种失落感油然而起。在写给家人的信中,曾国藩曾这样抱怨:“少时天分不甚低,厥日后与庸鄙者想出,全无所闻。窍被茅塞久矣。”他为自己久居乡间、见识浅薄而懊恼,也为自己没能多结交有志之士感到后悔。他曾感叹:“乡间无朋友是第一憾事。”并告诫家中兄弟,不要将时间、精力耗费在和庸鄙无志的人的交往上,因为这些人:“不惟无益,且大有损。习俗染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应多结交贤才义士。

人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在京城任事,曾国藩一天比一天意识到“人”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从湖南乡下闯出来的平凡人士,还在科举考试时,他就发现了“人脉”是如何关系着他的未来。事实上,正是靠“人脉”的力量,他才顺利地进入了翰林院。

按照清朝的制度,参加考试的人要按照会试、殿试、朝考的综合成绩被评定出等级、授予官职,成绩优异的进入翰林院,其他的人则要被派往地方为官。曾国藩的殿试成绩只是三甲四十二名,并不算突出,除非他朝考表现得特别优异,否则就难以进入翰林院,而最多成为一名地方官员。这样一来,暂且不提他要在仕途上大展宏图,光是进入京城的政治圈就要困难得多。

曾国藩当然不想这样,在强烈的成功本能的驱使下,曾国藩积极地寻找贵人相助。他首先找到了正在翰林院中做庶吉士的劳崇光。劳崇光是道光十二年(1832)的进士,曾国藩的老乡。在当时的曾国藩眼中,他无疑是个成功的典范。

尽管劳崇光只是翰林院中一名小官员,影响有限,但几年的官场生涯却让他清楚地了解在官场之上多结交“自己人”总是大有好处的。因此他竭尽全力帮助曾国藩,为曾国藩出谋划策,要曾国藩尽可能引起考官穆彰阿的注意。

穆彰阿正是影响了曾国藩一生的大贵人。

穆彰阿字鹤舫,出生于1782年,满洲镶蓝旗人,在朝中很有势力,早年由于道光皇帝的赏识,他从一名内务府大臣逐渐升为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拜武英殿大学士,并从1827年起就在军机处担任职务,德高望重。而从他的经历来看,他也确实能给如曾国藩这样初入京城的年轻人以很好的“提点”。他学识渊博、精通朝中大小事务,更重要的是非常熟悉道光皇帝的喜好,他知道什么样的文章会博得道光的欢心。

另一方面,穆彰阿自己也很喜欢提携后辈,在官场混迹数十年,他深深地了解为自己培植亲信有多么重要。而培植亲信的最好办法就是从新晋的官员中选拔合自己胃口的人才,偏巧穆彰阿还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科举考试,从嘉庆年间开始,他已经数次参与会试、殿试甚至庶吉士考试的主持工作。《清史稿》曾这样记述穆彰阿:“自嘉庆以来,典乡试三,典会试五。凡复试、殿试、朝考、教习庶吉士散馆考差、大考翰詹,无岁不与衡文之役。国史、玉牒、实录诸馆,皆为总裁。门生故吏遍于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时号曰‘穆党’。”

曾国藩通过会试的这一年,穆彰阿正好是考官。据说,曾国藩参加完考试后,马上前往居住的地方,让事先安排好的抄手,将自己的答卷抄写了10份,分别送给朝中要人。收到卷子的人自然明白其中深意,将“曾国藩文章好”的口风散出去。到了第二天傍晚,穆彰阿便听说了曾国藩的名字,连忙调来曾国藩的试卷亲自察看,发现曾国藩的文章确实有不少可取之处,同时也猜到曾国藩为引起自己注意下了工夫。穆彰阿干脆顺水推舟,给了曾国藩一个高分,将他的朝考成绩定为一等第三名,并特地叮嘱要将曾国藩列为翰林院庶吉士。而在将考试情况汇报与道光时,穆彰阿又不失时机地对曾国藩美言一番。道光素来信赖穆彰阿,听了穆彰阿的话,把曾国藩从一等第三名提升到一等第二名。

科举考试绝不仅仅是学识的考试。

曾国藩顺利进入翰林院,这番经历给他的仕途生涯以很好的经验。在得知自己被翰林院录取后,他马上前往穆彰阿府上拜见,竟然发现,自己的很多观点都和穆彰阿不谋而合。穆彰阿也十分赏识这个人世通达的年轻人,遂充当起他的“良师”。穆彰阿的提点帮扶为曾国藩日后的平步青云创造了大好条件。

一个人能否成功除了要看他自身的能力,还要看他是否有贵人相助。尤其在注重人际关系的中国社会,“贵人”的作用更是重要。然而,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别人的“贵人”呢?首先,这个人必须有一定的才干,至少对其所处的环境、所从事的事情了如指掌。曾国藩的第一个贵人就是劳崇光,当时的劳崇光虽无权无势,却知晓进入翰林院的途径,因此他能在关键时刻给曾国藩指明方向。另外,贵人穆彰阿位高权重,是皇帝身边“说得上话”的人,他有能力将出身平凡的曾国藩推上大清皇朝的政治场。

其次,这个贵人还必须是好帮助人的人。劳崇光自不必说,其虽然在此之前和曾国藩交情甚浅,可一旦曾国藩有事相求便肯为他劳心尽力。至于穆彰阿,在历史上,人们对他的人品评价并不高,认为他善于逢迎拍马,喜欢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但不可否认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他一向注意培养新人。而他也愿意悉心教诲那些“可造之材”。如果说劳崇光让曾国藩对大清官场有了初步了解的话,那穆彰阿就是教会他“混迹”官场的人。

以曾国藩当时的处境来说,他寻求穆彰阿的帮助,就意味着要成为穆彰阿的人。有些人喜欢无偿地帮助别人,看着别人实现目标便心满意足,可有些人却不会无偿地予人援手,他在做你贵人的同时也期待你有朝一日能成为他的贵人。因此在寻找贵人时,人需要看到这隐含的利益关系,要知道自己的价值。如此,才能更为迅捷、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贵人”。也就是说,那些和自己存在利益关系的人更有可能成为自己的贵人。

值得一提的是,有利益关系便会有利用他人者和被他人利用者。但一个人之所以可以被当成贵人,就在于他不会“有用者待为上客,无用者弃如敝履”。如穆彰阿,由于清政府不那么信赖汉族官员,很长一段时间曾国藩都没有受到重用,但穆彰阿依旧对其以礼相待。

其实,大而化之地看,对一个社会新人来说,任何可以让你学到有益之处的人,都可以被当作你的“贵人”。这个“有益之处”需要人用积极、长远的眼光来寻找。在错综复杂的现实中,一些人的确会给你带来短时期的利益,但却会对你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这样的人便不能称为“贵人”,而更像是裹着糖衣的“害人者”。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贵人”需要了解他对其他人的态度,看看那些被他帮扶的人究竟是发展得越来越好,还是过得越来越糟,是走上了正途大道,还是落入了旁门左道。曾国藩非常幸运,情急之下他并没有太多时间去了解穆彰阿这个高高在上的朝廷要官,可他却没有选错人,穆彰阿不仅将他带入翰林院,更让他了解了官场的“为人之道”。

进入翰林院的曾国藩在穆彰阿的帮助下,一路平步青云。1840年他被授职检讨,官位七品。三年之后,在穆彰阿主持的翰詹大考中,他又取得了二等第一名的好成绩,授职侍讲。由于道光皇帝非常注重伦理,穆彰阿特地告诉皇帝曾国藩的家庭十分圆满,父慈子孝,夫妻和美。让道光对曾国藩产生了非常好的印象。 ugr5Vn3Ut8NvAWXbQnqvI5L3LpTRuFOOTo3swD3uYv/NQurcOQ18Zb2pzDnBBY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