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与时俱进
——言谈内容应适应文化背景

语言与文化、社会背景本来就是既相成又制约,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传递任何讯息时,总是会受到不同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因此,为了让语言运用达到最佳效果,必须清楚辨明各种社会及其文化对双方的影响。

你我交谈时,一切的言行均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进行,换言之,一定要符合所谓的文化特色、社会规范或伦理准则。它一方面力求避免和克服与特定场合不协调、不适应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有意识地主动联系社会规范,并选择一定的表达方式,以有效发挥语言的表达功能。

一般而言,我们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文化特征,往往会赋予语言在本身意义外的附加意义和功用,从而对人际往来产生影响。所以,当我们在使用具有“附加意义”的语词时,必须特别小心谨慎,如果随意乱用,势必弄巧成拙。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而不同的民族语言也反映了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在语言的运用上必须注意文化差异。

例如,我们都会对同事、朋友、邻居说声:“吃过饭了吗?”“这么早,上哪去呀?”谁都知道这是一种亲切的问候和招呼,但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却可能引起误解或不快。譬如对欧洲人或美国人说“吃过饭了吗”,对方可能以为你要请他吃饭,当他发现你只是随口的一声问候时,便会认为你虚情假意、言不由衷,从此对你印象极差。“你要多穿些衣服,别感冒了。”在我们听来这是一种关怀,但美国人听了也许会认为你是在指使他,反而对你产生反感。

由此可见,与人交谈时,多多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一方面可以避免或克服某种不协调的情况,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其背景加强谈话效果。 Mk3V09BbZiIufoOWdQ96sFt9Y895S+7ooP4vRUkW0yv0v334vVTLaWNISb1WCjP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