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学 : 平民的修养
刘强

《大学》,关于人和人生的大学问

《大学》成书于春秋时期,是《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期儒家的作品。

《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提出了人的修养的三大层次:最基础的修养底线——明明德,修养个人的品德;较高的修养——亲民,以自己良好的品德服务社会,为民众的事奔走,亲力亲为,以自己的躬行引导和影响民众向着道德的方向前进,即自新而新民,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至高的境界——止于至善,达到德化的极致,实现人生终极的最美好的“尽善尽美”的道德至境。

《大学》以人为中心,旨在提高人的修养,造就高尚的人格,成就人的德行功业。孔子说:“己欲达而达人。”从现实的人、道德的人、理想的人三个层面,关注人的心灵建设,净化人的思想,纯洁人的灵魂。《大学》始终以人为主体,对人的终极性问题予以关注,关注人的现时现世行为,由此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历程和道德目标,实现理想人格。

《大学》论述的主题是“道德”,曾子把它更加条理化、人格化、具体化,重在关照人和人生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态度。提出修德的“三纲要”、“八条目”,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命题,使之更贴近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作为平民百姓,修养道德则可使自己的言行规范,堂堂正正地做人,心正、身修、家齐,实现生活的幸福,体味人生的美好快乐,从而达到国治、天下平的德化社会状态。对于承担着一定社会责任的人来说,修养道德,则可以使其品质高尚,行为端正,具备正心、修身、齐家的基本素养,进而担负起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最终建立和谐美好的大同世界。

“大学之道”是关于如何做人的大学问,其核心——“正心修身”的思想,自古至今,始终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深刻地固化在我们民族的心灵之中。无论人们此前有没有读过《大学》,那种深深潜流在我们心灵之中的道德意识和人生信念,早已融流在我们的血液中。无论是否承认,它都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一切。

科学是发展的,人类是进化的,世界是多变的,生活是变化的,但是,总有一种东西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陪伴我们一生的道德。良好的道德情操令我们受益终生,卑劣的恶行则会使人堕落。因此,重视道德修养,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础,意义重大。

对于《大学》的注析解读,我们旨在从平民的视角出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作为指导平民增强修养的书籍,由于解读者自身修养的局限,识见孤陋稚拙,寡闻薄德,因而对于原文的理解难免失于偏谬,内心深怀惶恐,误导好德者其罪已经非浅,愧对祖先更感内心难安。因此深怀向德砺学之忱,诚怀仰望迫切之心,祈求方家教诲,以助我进德修身,共抵至境。

陈亮先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西兰公司于军先生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并致感谢。

刘强

2006年10月21日于西峰 fcBjYXT4meojobrh3/O0p8K8X9dbDQSSR8L3b4mauL+CT/9a+Nrafrs/YpAbVk6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