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经”是指儒家列为经典和注释经典的著作,如“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早先出现经典的还有“六经”、“五经”、“九经”、“十二经”和“十三经”等说法。
孔子册定的六经是:《易》、《书》、《诗》、《礼》、《乐》、《春秋》。秦始皇焚书以后,到汉朝收拾残余,亡佚了《乐经》,从此就只有“五经”。《礼》自汉代以后,所传凡三书,即《周礼》、《礼仪》和《礼记》;《春秋》也以秦以前的人所做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解释《春秋》的经典为主。因此“五经”里有两部书是一分为三的,所以出现了后来的“九经”。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在京师把把九经刻在石上,是为《开成石经》。后来又增加《孝经》、《论语》、《尔雅》,称为“十二经”。北宋中期,提升《孟子》到经部,于是形成了最后的“十三经”。所谓“十三经”,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