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培养演讲的自信心

在纽约市,我的一个训练班的毕业典礼上,一个毕业生面对大约两百个人坦诚相告:“卡耐基先生,五年前,我来到你举办示范讲演的饭店门口,却没有进去。我害怕要是进去上课了,就迟早要当众讲演。我的手僵握在门柄上,不敢进去;最后,只有转身走开了。当时,要是知道你能让我轻易地克服恐惧——那种让我一面对听众就瘫软的恐惧,我就不会浪费这五年的时间了。”

他说话的时候,特别轻松和自信。我想,这个人一定能凭借他学到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心,提高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作为他的老师,很高兴他能勇敢地面对恐惧并且战胜它。想一想,如果在五年或十年前就战胜恐惧,现在他肯定有更多的成功,更多的快乐。

爱默生说:“恐惧比世上任何事物更能击溃人类。”多么让人无奈的真实啊。感谢上天,让我有能力把人们从恐惧中挽救出来。1912年我刚开始授课时,一点儿不知道这项训练能成功地帮助人们消除恐惧与自卑感。我发现,学习当众说话是一种天然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局促的心理,建立勇气和自信。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当众说话,让我们控制住了自己的恐惧。

多年来一直训练人们当众说话,我获得一些想法,它们可以帮助你很快克服上台的恐惧,短短的数周练习后你就会有信心了。

一、了解当众说话恐惧的症结

实情之一: 害怕当众说话并不是个别现象。一份来自大学里的调查指出,演讲课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刚上课的时候都会感到上台的恐惧。在我的成人班里,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登台恐惧的比例还要高,几乎是百分之百。

实情之二: 某种程度的登台恐惧感是有利的,我们天生有应付来自环境的挑战的能力。因此,当你感到自己脉搏加快、呼吸急促时,不要紧张。这是你身体对外来刺激保持警觉的反应,这是它为即将到来的行动作准备,假如这种生理上的准备是适度的,你会因此而想得更快,说得更流畅,常常会比普通情况之下说得更为精辟有力。

实情之三: 很多职业演讲者都坦白地说,他们从来没有完全祛除登台时的恐惧。几乎每一次讲演前,都会感到害怕,而且会持续到说最开始的几句话里。要想当赛马,不当驮马,这些演讲者必须经历这样的磨炼。有些演讲者常自诩“像黄瓜一般的冰凉”,其实是像黄瓜一般的皮厚,不过倒也沁人心脾得像黄瓜一样。

实情之四: 你害怕当众说话的主要原因,只是因为你不习惯。罗宾生教授在《思想的酝酿》一书中说:“恐惧都衍生于无知与不确定。”对多数人来说,当众说话是一个不能确定的因素,于是不免产生焦虑和恐惧。特别是新手,面对一连串复杂而陌生的情境,当众说话要比学打网球或驾驶汽车困难得多。只有练习、练习再练习,通过不断练习,才能把不确定的因素变得单纯而轻松。你会发现,只要有了讲演成功的经验以后,就不会觉得当众说话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了。

这是杰出的演讲家、著名的心理学家艾伯特·爱德华·威格恩的故事,我一直把它当做一种鼓励。他说在他读中学时,一想到被要求起立作五分钟的讲演,他就感到非常的害怕。

他这样描述:“当讲演的日子要到时,我就病了。只要一想到那可怕的事情,血就直冲脑门,脸颊发烧,只有跑到学校后边去,把脸贴在冷凉的砖墙上,以便褪去脸上涌起的绯红。”

“我在读大学时还是这样。有一次,我小心地背下一篇演讲词的开头:‘亚当斯与爱德华已经不再是……”但当我面对听众,脑袋里轰地一下,几乎不知身在何处了。勉强挤出开场白:‘亚当斯与杰斐逊已经过世……’然后再也说不出一句话,因此便鞠躬……在如雷的掌声中沉重地回到座位上。校长站起来说:‘唔,爱德华,我们听到这则悲伤的消息真是震惊,不过现在我们会尽量地节哀的。’接着是哄堂大笑。我真想以死解脱,不过那次只是病了几天。

“活在这世上,我最不敢期望做到的,便是当个大众演讲家。”

但是,1896年——他离开大学一年后,丹佛掀起一场关于“自由银币铸造”问题的政治运动。他认为“自由银币人士”布莱安及其徒众的建议犯了错误,承诺空洞,于是十分愤怒,因此当了手表做盘缠,回到家乡印第安纳州。然后他自告奋勇,就健全的币制发表演讲。听众席上有不少是老同学。“刚开始,”他写道,“大学里”亚当斯和杰斐逊’的演讲那一幕又掠过我的脑海,恐惧快要让我窒息了,我讲话结巴,我几乎都要从讲台上逃走了。不过,就如区安西·德普常说的那样,听众和我都勉强撑过绪论部分,然后这小小的成功增添了我的勇气,我就继续往下说了自以为大约15分钟的光景。其实,我说了一个半钟头,这让我惊异极了。

“结果,在以后的几年里,我是令全世界最感吃惊的人,竟然会把当众演讲当成自己吃饭的行当。”

“我终于体会到威廉·詹姆斯说的‘成功的习惯’是什么意思了。”

艾伯特·爱德华·威格恩终于认识到,要克服当众说话那种天翻地覆的恐惧感,最稳妥的方法是以获取成功的经验做后援。

你要当众说话,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是自然的,但同时你也要学会凭借适度的登台恐惧,使你说得更好。

即使登台的恐惧一发而不可收拾,造成了心灵滞塞、言语不畅、肌肉痉挛无法控制,因而严重影响到你说话的能力,也没有必要绝望。这些症状在初学者中很常见,只要你多下工夫,就会发现这种恐惧很快会减少到适当的程度,这时它就是一种助力,而不是一种阻力了。

二、有充分的准备

几年前,一位显赫的政府官员在纽约扶轮社午餐会上做主讲人,我们等着他开始讲演,想听一听他部里的作业情形。

我们发现他事前没有准备。他开始想随意即兴讲讲,结果找不到什么说的。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笔记来。然而笔记杂乱无章,像一货车的碎铁片。他手忙脚乱地在这些东西里翻来翻去,找不到有用的东西,说起话来便越发显得尴尬而笨拙。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感到越来越窘迫,也越来越不知道讲点什么。他不停地道歉,挣扎着还想从笔记里理出一点头绪来,他用颤抖的手端起一杯水,凑到焦干的唇边。这情景真是惨不忍睹,他完全被恐惧击倒了,就只因为几乎没有为讲演作一丁点儿的准备。最后,他坐了下来,我见到一个最丢脸的演讲者的形象。他演讲的方式正像卢梭所说的情书的书写方式一样:始于不知何所云,止于不知己所云。

1912年以来,因为职业上的原因,我每年都要对五千多次演讲进行评析。这给我上了最重要的一课,它像圣母峰一样高高耸立于群山之上:只有准备充分的演讲者才能有完全的自信。就像上战场携着不能用的武器,不带半点儿弹药,还怎么谈得上去攻克恐惧的堡垒呢?林肯说:“我若是无话可说时,就算年纪一大把经验一大堆,也免不了要为此难为情的。”假如你想培养自信,为什么不去做好那些在你演讲时能给你安全感的事?使徒约翰说:“完全的爱,会置恐惧于度外。”完全的准备也可以做到这样。丹尼尔·韦伯斯特曾说,他如果没有准备就出现在听众面前,跟没有穿衣服是一样的。

1. 不要逐字背诵演讲词

“完全的准备”难道就是背下演讲词?对于这个问题,我得断然说声“不”。为了保护自己的形象,以免在听众面前脑中一片空白,许多讲演者一头栽进记忆的陷阱里。一旦犯了这种毛病,便会不可救药地浪费时间进行这样的准备,而那只会毁掉整个演讲。

资深的美国新闻评论家,H. V. 卡特波恩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参加过一次讲演竞赛。他选了一则短篇故事,题为《先生们,国王》。然后把它逐字背诵,并预讲了数百次。比赛那天,他刚说出题目《先生们,国王》,脑子里就变成空白一片;岂止是空白,它压根儿就变黑了。他吓得差点儿蒙了,绝望之下,只得用自己的话来讲这个故事。可当评审把第一名颁给他的时候,他简直就不敢相信。从那天起,H. V. 卡特波恩就不再去读或者背任何一篇讲稿,这就是他在广播事业里成功的秘诀。他只记些笔记,然后自然地对听众说话,绝不去用讲稿。

写出讲稿并且去背下来,不但浪费时间、精力,而且容易导致失败。我们一生说话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从没有费心去推敲字眼。我们随时都在思考着,等到思想明澈时,言语便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不知不觉地自然流出。

温斯顿·丘吉尔也是很辛苦才学到这一课的。年轻时,丘吉尔也要写讲稿、背讲稿。直到有一天,他在英国国会上背诵他的讲稿时,思路突然中断,脑海里一片空白。他尴尬极了,同时也感到了羞辱。他把上一句重复一遍,可是依然什么也想不起来,脸也变成了猪肝色。他颓然坐下。从那以后,丘吉尔再也不背讲稿了。

我们如果逐字背下演讲词,面对听众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因为紧张而遗忘。即使没有忘记,恐怕讲起来也是呆板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不是来自我们内心的,只是出于记忆而已。私下与别人交谈时,我们总是一心想着要说的事,然后就直接说出来了,并未特别去留心词句。既然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现在又为什么要改呢?如果我们非要写讲稿、背演讲词,就很可能重蹈凡斯·布须内的覆辙。

凡斯是马黎波欧艺术学校的毕业生,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的衡平人寿保险公司的副总裁。多年前,被要求在西弗吉尼亚州的“白磺泉”召开的“衡平人寿”代表会议中发表演讲,有来自全美的2000名“衡平人寿”代表参加这次会议。当时,他从事人寿保险的行业才两年,可是已经非常成功,所以就安排他去作20分钟的讲演。

凡斯很高兴,他知道这是一次提高身价的好机会。然而,不幸的是,他把演讲词写下来背。他在镜子面前演练了40次,把一切仔细准备好:每句词语,每个手势,每个表情,甚至怎样上台和回来的细节。真是恰到好处,完美无瑕了,他想。

可是,当他站起来要讲演的时候,面对着2000名听众,他忽然感到害怕了。他只说了:“我在本计划里的职位是……”脑子里就只剩下一片空白。慌乱之中,他后退了两步,想要重新开始,可是脑子里依然空白一片。于是再退后两步,企图重新开始,依然没有用。讲台有四尺高,后边没有栏杆,和墙隔有两米宽的距离。所以,当他第四次重复刚才的表演的时候,他掉下了讲台,消失到隔缝里去了。听众哄堂大笑,笑得人仰马翻,有的还跌出椅子,滚到走道上。衡平人寿保险公司做这种滑稽表演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听众还真以为这是特意安排的助兴节目。“衡平人寿”里的老前辈们,现在还津津乐道他的演出。

可是凡斯·布须内自己呢?他亲口对我说,那是他一生中最没面子的一次。他觉得羞愧难当,因此写了辞呈。但是凡斯的上司说服了他,把辞呈撕了,并帮助他重建自信。而凡斯在这次经历以后,成了公司里数一数二的演讲高手。不过,他再也不去背讲稿了。我们应该以此为鉴,以免再干出这样愚蠢可笑的事情。

我听说过很多人背讲稿,却不记得有谁把讲稿扔进纸篓以后,不能说得更生动、更有效果、更富人性。扔掉讲稿,或许会忘掉几点,说起来散乱些,但至少显得更有人情味。

林肯说过:“我不喜欢听刀削式的、枯燥无味的讲演。当我听人讲演时,我喜欢看他像在跟蜜蜂搏斗一样去讲话。”他喜欢听一个演讲者自在、随意、激情澎湃地演讲。背讲稿,是绝不会表现得像在跟蜜蜂拼命似的。

2. 预先将意念汇集整理

那么,准备讲演的恰当方法是什么呢?现在我来告诉你。你要在生活中留意那些有意义的、曾经给你指引的有关人生内涵的经验,然后把从这些经验中获取的思想、理念、感悟等汇集整理好。真正有用的准备,是你对讲演题目的深思。和查尔斯·雷诺·柏朗博士多年前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的一样:“深思你的题目,酝酿成熟,漫溢思想的馨香……再把所有这些意念写下,简单得只要能表达清楚概念就可以……把它们写在纸片上……通过这样的整理,零散的片断就容易安排和组织起来。”听起来并不难吧?实际上也真的不难,只需要有一点儿专注和思考就行了。

3. 在朋友面前预讲

当准备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不要试讲一下呢?这完全是应该的。这是一个保证你万无一失且简单有效的方法。把你的想法,和朋友或同事们在日常谈话中聊聊,没有必要全部讲出来,只需要在午餐桌前倾过身去,用类似这样的话谈起:“乔,知不知道,那天我遭遇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乔可能愿意听听你的故事。这时你就要仔细观察他的反应,听听他有什么样的想法,说不定他会有什么新的有趣的主意,那就很有价值了。他不知道你是在预演,事实上知道也没关系。他或许会说,聊得真痛快。

杰出的历史学家艾兰·尼文斯对作家也有类似的忠告:“找一个对你的题材有兴趣的朋友,详尽地把你的想法讲给他听。这种方式,可以帮你发现你可能遗漏的见解、事先无法预料的争论以及找到最适合讲述这个故事的形式。”

三、给自己成功的暗示

你记得吗?在第一节中,提到当众说话要建立正确态度时,曾说过这个观点。这条法则依然适用。可以试试下面三种方法:

于你正在面对的特殊任务,即让你的每次演讲都成为成功经验。

1. 融于自己的题材中

题材选好后,依照计划加以整理,并跟朋友聊聊,进行演习——这样的准备还不能算充分。你还要让自己相信这个题材是有意义的,还必须有那种曾经激励过历史上伟人们的态度——坚信自己。怎样能让自己确信这一点呢?详细研究题材,抓住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告诉自己,你的演讲将帮助听众,使他们听过之后,成为更好的人。

2. 避免去想可能会使你不安的事情

举例来说,假如你去设想自己可能会犯语法错误,或中途会突然地讲不下去等具有反面作用的事情,很可能在你开始之前便没有了信心。开始讲演之前,尤其重要的是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试着集中精神听听别的讲演者说些什么,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这样就不会造成过度的登台恐惧了。

3. 给自己打气

除非有可以为之牺牲的远大的目标,否则任何一位演讲者都会有怀疑自己题材的时候。他会问自己,他适不适合这个题目,听众会不会感兴趣等,很可能一念之间便把题目改了。这种时候,消极的思想极可能彻底毁掉你的自信,你应该为自己先打打气,用浅显的话对自己说,讲演是很适合你的,因为它来自你的经验,来自你对生命的看法;你比任何一个听众都更有资格来作这番特别的演讲,并且,苍天在上,你会全力以赴,把它说个清楚的。这种古老的方法难道管用吗?大概是的。现代的实验心理学家都同意,自我启发而产生的动机,即使是假装的,也是导致快速学习最有力的刺激之一。既然如此,根据事实所做的真诚的自我鼓励,效果不知道要好多少。

四、表现出信心十足的样子

美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这样一段论述:

“行动似乎紧随于感觉之后,但事实上却是行动与感觉并行。行动在意志的直接控制之下,通过制约行动,我们也可以间接制约感觉,但感觉是不受意志的直接控制的。”

“因此,假如我们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的欢乐,那么,使自己欢乐的最佳方法,即是快快乐乐地坐着或者说话,表现得自己本来就是欢乐的一样。如果这样的举动还不能让你觉得快乐,那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所以,让自己感觉自己勇敢起来,而且表现得好像真的很勇敢,运用一切意志达到这个目标,勇气就很可能会取代恐惧感。”

记住詹姆斯教授的劝告吧。为了培养勇气,面对观众的时候,不妨就表现得好像真有勇气一样。当然,前提是必须还得有充分的准备,否则再怎么表演也没有用了。如果已经对自己所要讲的内容了然于胸,那就轻松地大步而出,再做一次深呼吸。面对听众之前,深呼吸三十秒,增加的氧气供应可以提神,给你勇气。杰出的男高音姜·德·雷斯基常说:你如果气充胸臆,就可以“席气而坐”,紧张自然消逝无踪。

把身体站直,看着听众的眼睛,开始信心十足地讲话。假想他们每个人都欠你的钱,他们聚在那儿不过是请求你宽限还债的时间。这种心理作用对你会很有帮助。

你如果怀疑这种理论没有道理,可以找个同意这种意见的任何一位我班上的同学谈谈,不用几分钟,就会让你消除疑虑。如果你没有机会与他们交谈,就听听一个美国人的话吧,他常被视为勇气的象征,但曾经也非常胆小,后来练习自我信赖之后,才成了勇者之最——他便是反托拉斯斗士、常左右着听众、抡使巨杖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他在自传里这样说:“因为小时候经常是病歪歪的,又很笨拙。年轻时,起先既紧张又对自己没有信心,我不得不艰难而辛苦地训练自己,不只是对身体,而且是对灵魂和精神进行训练。”

他这样讲述自己蜕变的经过:“孩提时期,我在马利埃特的一本书里读到一段话,印象极深刻,时时萦绕在心。那是一艘小型英国军舰的舰长,向主角讲解怎样才能做到气宇轩昂、无畏无惧时所说的一段话。他说:刚开始的时候,每个人想有所行动时,都会害怕。应该学会驾驭自己,让自己表现得好像一点儿也不害怕。这样持之以恒,原先的假装就会变成事实,他只不过凭借练习无畏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真的变成无所畏惧的勇者了。”

“这便是我训练自己的理论根据。一开始,我害怕的事情真多,从大灰熊到野马还有枪手,无一不怕,可是我故意装出不怕的样子,慢慢地我就不再感到害怕。人们若是愿意,也能像我一样做到的。”

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对我们做其他任何事情都会有极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接受这项挑战的人,会发现自己的人品渐渐完美,因为战胜当众说话的恐惧,已使他们脱胎换骨,进入更丰富、更圆满的人生了。

有个推销员如此写道:“在班上站起来几次之后,我觉得对于任何人我都可以应付了。一天早上我走到一个特别凶悍的买主面前,他还没来得及说‘不’,我就已经把样品摊开在他的桌上。结果,他给了我一份最大的订单。”

一位家庭主妇告诉我:“原来我不敢请邻居上家里来,怕和客人不能融洽地谈笑。但是上过几次课,并站起来讲过话之后,我决定开一次宴会。那次宴会开得非常成功。我往来于宾客之间,毫无困难地和他们尽情谈笑。”

在另一个毕业班会上,一名店员说:“最初我很怕顾客,总是战战兢兢的。在班上讲演过几次后,我觉得说起话来有自信了,也从容了。我开始理直气壮地说出不同的意见。我在班上讲演后的第一个月里,我的销售业绩便上升了百分之四十五。”

他们发现,自己已经能够轻易地克服别的恐惧或焦虑,从前可能会失败的事,现在却能成功了。从当众说话获得的信心,让自己信心满怀地面对每一天的到来。你同样可以获得这种从来没有过的胜利感,用来迎接生命的难题和困扰,曾经接二连三的困境,也可以变成生活中增添情趣的愉快挑战了。 pVYFsHNqElS+fu1JwnOlEz1MUKUDYtB4oo3PrfbeJRapWee7t9hLvl7HZujPy3v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