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章

谁是真正的强者

题解 强者的品格

困难能够激发我们生命中坚韧的潜力,危险可以唤起我们生命中勇敢的天性。

强者是从逆境中奋斗出来的精英,与困难奋斗,是强者必备的特质。在人类的历史上,凡是有所作为的人物,无不经历了不幸的挫折和痛苦的失败。也只有强者,才能走过坎坷,迎来光明的前途。

强者的品质是在逆境中塑造的,人生的困窘向人们昭示的并不纯粹是灾难。我们应该自信,不论我们处在何种位置,境况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无人能够代替我们。当你跌进人生的低谷时,也可能命运的转机就要来临。成为强者,或者沦为弱者,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原文】

子路问强。

【注释】

【强】 勇敢刚毅。

【子路】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春秋末年鲁国卞邑(今山东省泗水县)人,是孔门弟子中文武兼备的人才。出身寒微,性格刚毅果敢,直爽勇武,豪侠重义,重诺守信,有“子路无宿诺”之称。他事亲至孝,曾百里负米,被列为历史上二十四孝子之一。曾随孔子周游列国,先后到卫、宋、陈、蔡、楚等国,历经十余年,备受艰辛。公元前485年,仲由接受卫国委聘,任蒲邑(今长垣县)宰,勤政爱民,兴水利,重农耕,以粟馈众,治蒲三年深受蒲人爱戴。孔子过蒲,三称其善。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卫国发生“父子争国”的“辄之乱”,子路不顾安危挺身履难,受到围攻,被多处刺伤,临死时说“君子死,冠不免”,不忘整冠结缨,时年63岁。

【译文】

子路问什么是刚毅果敢的品质。

【论引】

郑玄说: “强,勇者所好也。”

朱子说: “子路好勇,故问强。”

【札记】

流淌的血液

流血不流泪的是英雄。

流泪不流血的是懦夫。

流血又流泪的,如果不是无助的平民,就必定是圣哲。

既不流泪也不流血的,如果不是无情无义的人,必定就是白痴。

不想流血也不想流泪的,必定是怀有二心的投机分子。

【史例阐释】

孝不顾身,忠不畏死

彭修,字子阳,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他的父亲是会稽郡一个地位低微的小吏,在彭修15岁时,父亲带着他回老家休假。路上遇到一群强盗打劫,彭修的父亲被强盗捆绑起来,掠去行装财物,并且被百般侮辱。因为彭修年纪小,强盗不注意他,没有捆绑他。彭修趁强盗头目大意的时候,抢过他的佩刀,抵在他的脖子上,厉声喝道:“父辱子死,你也不顾命吗?”

强盗们大吃一惊,怔在那里,谁也不敢妄动。

强盗头子说:“这个孩子是真正的义士,不要为难他,放了他们吧!”

后来,经郡守的推荐,彭修被任命为吴县县令。盗贼头目张子林率众暴乱,彭修率兵征讨贼乱。决战中,彭修身先士卒,冒着箭雨冲杀,不幸被流矢射中,不治身亡。因为彭修在当地很得人心,张子林于是查出射死彭修的那个人,送交官府,其余或降或散,暴乱平定。

【原文】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译文】

孔子说:“你是指南方人的精明强干呢?还是指北方人的刚健强悍呢?或者是指国家的强盛呢?”

【论引】

郑玄说: “三者所以为强者,异也。”

孔颖达说: “夫子将答子路之问,且先反问子路,言强有多种,女今所问,问何者之强,为南方,为北方,为中国,女所能之强也。子路之强,行中国之强也。”

朱子说: “宽柔以教,谓含容巽顺以诲人之不及也。不报无道,谓横逆之来,直受之而不报也。南方风气柔弱,故以含忍之力胜人为强,君子之道也。”

【札记】

什么是力量

正直无畏的人是忠臣,但是其政治生命是短暂的,比如比干。

佞巧机变的人是弄臣,虽然可以左右逢源,但是最终难逃清算,比如和珅。

明达睿智的人,是圣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比如蘧伯玉。

他们都是有力量的,也同样面对着强大的力量。平庸者面对的是庸常的生活压力,他已经觉得无法承受;进取的人面对的是命运的砥砺,他必须披荆斩棘努力向前,以成就事业;智谋高远之士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考验,他必须应对更为严酷的历史的挤压,只有奋力展示其生命的潜在能量,才有出路。

力量就在于我们自身,在于我们的心灵。

【史例阐释】

推诚置腹,仁义相待

王慧龙,后魏晋阳(今属山西)人,自称是司马德宗尚书仆射王愉之孙,散骑侍王郎缉之子。幼年时便聪慧过人,其祖父以为是诸孙之龙,因此取名慧龙。当初刘裕处身低微时,王愉对他傲慢不敬,后来刘裕称帝,王愉全家被借故诛杀。王慧龙当时十四岁,被沙门寺的和尚隐藏而得救,后来渡过长江,投奔叔祖。

泰常二年,王慧龙回到魏国,请求南征,陈请之中慷慨流涕,皇帝也为之感动,拜洛城镇将。

刘义隆率军侵袭滑台,诏命王慧龙领兵征讨。双方不时交战,王慧龙多次挫败宋国的进攻,相持五十余日,诸将认为敌兵强大而畏怯不敢争先,王慧龙设计以奇兵击破敌军。世祖亲赐其宝剑良马钱物,提升为龙骧将军,任命为荥阳太守。

王慧龙任荥阳太守十年,农战并举,政绩卓著,声闻朝野,震慑边远,百姓归附者超过万余户。

其后,刘义隆率领檀道济等大肆侵掠,王慧龙力战,屡摧其锋。宋国遂采用反间计,扬言王慧龙自认为战功无人可比却没能得到较高的爵位,密谋叛乱。世祖听到后说:“必然不是这样的,这是‘齐人忌乐毅’所使的诡计。”又赐王慧龙亲笔信说:“义隆畏将军如虎,想要从中加害,我早已识破这种奸计。传闻中的话,不足介意。”

刘义隆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刺客吕玄伯去暗杀王慧龙,以二百户的封赏、丝绸千匹,购买王慧龙的人头。玄伯伪装后来投奔王慧龙,说有机密相告,要求屏退警卫及其他人员。

王慧龙当即生疑,命令搜查,发现他带着短刀。因事机败露,玄伯叩头请死。王慧龙说:“各为其主,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也不忍心加害你。”下属们都说刘义隆野心勃勃,不杀玄伯,说不定以后会发生更严重的事件。王慧龙说:“人的生死,是上天注定的,谁又能把我怎么样。况且,我以仁义之心对他,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当即释放了玄伯。

后来王慧龙因为遭到诬陷,心怀忧惧,抑郁而死。吕玄伯感激他的不杀之恩,终生留在墓侧相守不忍离去。

【原文】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译文】

用宽容柔恕的精神影响教化人们,对于蛮横霸道的无礼行为不做以牙还牙的报复,这就是南方人所崇尚的自强的精神风尚,是修养高尚之人的素质。

【论引】

郑玄说: “南方以舒缓为强。”

孔颖达说: “反问既竟,夫子遂为历解之。南方,谓荆阳之南,其地多阳。阳气舒散,人情宽缓和柔,假令人有无道加己,己亦不报,和柔为君子之道。”

朱子说: “宽柔以教,谓含容巽顺以诲人之不及也。不报无道,谓横逆之来,直受之而不报也。南方风气柔弱,故以含忍之力胜人为强,君子之道也。”

【札记】

树立自强的信念

自尊就是自强。捍卫人格的尊严,才是真正的强。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道运行雄健周到,周而复始,无止无息,无可阻挡,君子应自立自强,奋斗不懈。又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意为:大地坦荡,气势恢宏和顺,容载万物,因此君子应当淳厚质朴,胸襟开阔,宽厚待人。自强不息,宽恕包容,没有深厚的修养如何能达到呢?

生活中,一个坦荡真诚的人,能够尊重别人、善待别人,因而自然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善待。奋发努力,能够无条件地帮助朋友,永不屈待近邻的人,必定是一个自信自强的人,必定具有高尚的品格。这种人在生活的严峻斗争中,终将取得胜利,获得人们的肯定。

品格将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护神”。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才是不可战胜的强者。

【史例阐释】

相接以心,自信自强

吕祖谦,字伯恭,人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县)人,隆兴元年进士,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著名理学家。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吕祖谦参与重修《徽宗实录》,编纂《皇朝文鉴》,著有《东莱集》《吕氏家墅读诗记》《东莱左传博议》等,卒后谥“成”,后世尊称吕成公。

吕祖谦处世治学,“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他摒弃“道不同不相与谋”的偏见,“兼容并包”、“博采众长”与不同学派的学者广泛交往,“相接以心”,在治学上讲究务实、经世致用,“不主一门”,“兼总众说”而成“一家之言”。陆九渊说,吕祖谦“外朴如愚,中敏鲜丽。晦尝致侮,彰或招忌,纤芥不怀,唯以自治。侮者终敬,忌者终愧,远识宏量,英才伟器”。

宋宗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吕祖谦组织并主持了著名的“鹅湖之会”,意在通过学术交流,调解朱熹、陆九渊两家学术分歧。南宋前期,学者辈出,流派纷呈,诸派囿于一得之见,各守门户,党同伐异,尤其是在南宋前期和中期颇具影响的陆九渊与朱熹的争论,由于彼此在本体论、认识论和修养论等方面的认识差异,影响到了私人交往,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吕祖谦组织这次交流会议,希望通过沟通,化解分歧,回归一体。吕祖谦倡导宽容和谐的学术气氛,在当时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对于促进学术发展颇有裨益。

吕祖谦说:“看史非欲闻见该博,正是要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大抵事只有成己、成物两件。”他强调吸取古代圣贤的优秀品质,“成己成物”,以达到“以畜其德”、“以明其用”的目的。因此,“观史当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之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做何处之”。

朱熹说:“伯恭有耆龟之智而处之若愚,有河汉之辩而守之若讷,胸中有云梦之富而不以自多,辞章有黼黻之华而不易其出,此固今之所难……盖其德宇宽弘,识量宏廓。”

【原文】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注释】

【衽金革】 枕着武器、盔甲睡觉。衽:卧席。金:指铁制的兵器,武器。革:指皮革制成的甲胄、盾牌。

【死而不厌】 不畏牺牲,死而后已。

【译文】

握着兵器,枕着甲盾,时刻准备献身搏斗,不畏强权,死而后已,这正是北方人所推崇的勇武精神,这是勇武好斗之人的性格。

【论引】

郑玄说: “北方以刚猛为强。”

孔颖达说: “北方沙漠之地,其地多阴。阴气坚急,故人生刚猛,恒好斗争,故以甲铠为席,寝宿于中,至死不厌,非君子所处,而强梁者居之。然唯云南北,不云东西者,郑冲云:‘是必南北互举,盖与东西俗同,故不言也。’”

朱子说: “北方风气刚劲,故以果敢之力胜人为强,强者之事也。”

【札记】

英雄,荣耀与自由

每一个时代都有体现其精神的英雄,都有属于他们的光荣与辉煌。

在三国故事中,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在他的眼中,英雄,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

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降;大的时候能兴云吐雾,小的时候能隐身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现在正值春深,龙乘时变化,就像人得志而纵横四海一样。龙可比世之英雄。”

而英雄,总是与显赫的荣誉、辉煌的业绩相伴、须臾不可分开。

然而无论曾做出了多么显赫的业绩,无数的英雄最终都七零八散地跌落于尘埃之中,只有天地永在。

能够长久留在后世人们心中的英雄又有几个?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最终被遗忘。只有尘土和无边无际的大地长存。

那些写在史册上的英雄们,总是试图让后世之人永远传颂他们的业绩,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世世代代瞻仰他们。然而,如今他们的坟茔上除了荒草萋萋,人们早已把视线转移。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名字早已失去了当初的风采。

曾经的胜利和喝彩,早已随着岁月远逝,消逝在岁月的空旷大漠之中了,而那些曾经承载了荣耀的陈迹也已经剥蚀殆尽。颂诗在传唱了一段后,戛然而止,又换上了新曲。岁月无声地翻过它的书页,进入下一个主题。

在世人的记忆中,今日的崇拜对象取代了往日的英雄。

【史例阐释】

侠行义举,刺杀奸佞

杜审言,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洛州巩县(今属河南)。高宗咸亨元年进士。杜审言年轻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一起被世人并称“文章四友”。官隰城尉,累转洛阳丞,自恃才高,与同僚不睦,以傲世见嫉,无意中得罪了两个小人——司马周季重、司户郭若讷。他们暗中捏造罪状陷害杜审言,罗织罪名,把他关进了大牢,判了死刑。这两人眼见阴谋即将得逞,得意之余,摆酒大肆庆祝。

杜审言的儿子杜并当时才13岁,在袖子里暗藏利刃,在宴席上刺杀了周季重,杜并也当场被周季重的家将杀死。周季重临死时说:“杜审言有孝子,我不知道,郭若讷欺骗了我。”武则天听到杜并为父报仇的义烈事迹,十分惊叹,于是召见杜审言,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苏颋为杜并的孝勇之行深深感动,亲自题写墓志,刘允济也为其撰写祭文旌表孝烈。

【原文】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注释】

【和而不流】 性情平和,但是意志坚定,不会做出随声附和轻易改变自己志向的事。

【矫】 勇武,坚强。

【不变塞】 不改变志向。塞:阻塞不通。

【译文】

因此,品德高尚的人性情平和,意志坚定,是真正的强者!坚持原则,中正直立,既不附和显贵也不亲媚权威,这就是强者的品质!国家政治清明,不因为个人的通达而改变志向,这才是真正的自强!国家政治失度,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论引】

郑玄说: “此抑女之强也。国有道,不变以趋时。国无道,不变以辟害。”

孔颖达说: “述中国之强也。不为南北之强,故性行和合而不流移,心行强哉,形貌矫然。若国有道,守直不变,德行充实,志意强哉,形貌矫然。若国之无道,守善至死,性不改变,志意强哉,形貌矫然。”

《礼记正义》说: “以其性和同,必流移随物,合和而不移,亦中庸之德也。国虽有道,不能随逐物以求荣利。今不改变己志,以趋会于时也。”

朱子说: “此四者,汝之所当强也。国有道,不变未达之所守;国无道,不变平生之所守也。此则所谓中庸之不可能者,非有以自胜其人欲之私,不能择而守也。君子之强,孰大于是。夫子以是告子路者,所以抑其血气之刚,而进之以德义之勇也。”

【札记】

拥有坚定意志的人不可战胜

人如果能够自强不息,就能克服困难。这种刚健自强的精神,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英雄们拥有共同的特质:以天下为己任,淡然于个人的得失。因而,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奋不顾身,不计个人的荣辱安危,并以此赢得了后世永恒的敬仰。

命运就在自己的手里!但必须用其一生去努力、去争取。每个人都不能指望别人为自己的人生买单,要想获得成功,就要自己努力,这叫做自强。而只有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天地之大我,将个人融入集体之事业,为追求自由与捍卫尊严不惜一切,这样的精神才能长存。

人生的辉煌需要不懈的努力创造。唯有在逆境中充满自信,才能激发出命运赋予我们的潜能,从而引导我们走向生命的开阔地。

重要的是修养人品。其他的一切如金钱财富、聪明才智、权势地位等与人品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这些东西或可见效于一时,但不能保持长远;或可见用于势利之徒的附合,但对正直的有识之士则显得苍白无用。

人品,人品,唯有人品,才能使我们的人生立于不败。

【史例阐释】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王隐,字处叔,晋代陈郡(今河南省淮阳县)人,“以儒素自守,不交势援,博学多闻,受父遗业,西都旧事多所谙究”。东晋元帝建国之初,召为著作郎,令撰晋史。

其父王铨,“少好学,有著述之志,每私录晋事及功臣行状”。因社会动荡,王铨早逝,留给王隐的“遗业”就是《晋书》《蜀记》的资料和部分稿本。

建兴年间,丞相军谘祭酒涿郡祖纳对王隐非常器重,雅趣相投,友谊深厚。祖纳爱好围棋,沉迷其中,不问事务。王隐每次予以劝止,祖纳都说:“聊以解忧。”王隐说:“古人生得其时,就借机施展抱负,建立宏图大业。如果生不逢时,就退居独处,修养心性,以立言著述成就自己。因此,无论是得志于仕途,或是失意于当世,对于事业的追求从不懈怠。现在,天下动荡,兴替忽急,晋朝的建立和巩固的历史中,还未及编写自己的史书,而在时代的每一个进程中,各种史料散失殆尽,无人预为设想。你的经历丰富,年轻时就进入政界,任职各地,对于中外政略得失成败尽皆耳闻目睹,为什么不把它记录下来,编撰裁夺留传后世呢?应仲远作《风俗通》,崔子真作《政论》,蔡伯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至今犹留传于世,其名不朽。与他们同时代的人中难道没有人才吗?然而却大多默默无闻,正是因为没有自己的著作啊。因此,古人说‘君子疾没世而无闻’。《易》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何况一部国史提供给人们的是国家命运的盛衰与政举的得失鉴诫呢,这才是一个有志之人应该从事的事业,何必每天借棋子来消磨岁月排遣烦忧呢?”

祖纳喟然叹息说:“不是我不赞同你的见解,只是心有余而深感能力不足啊。”

于是祖纳向皇上推荐王隐撰写国史。晋元帝认为东晋刚刚建立,百废待举,政权还不稳固,无力顾及,暂时不必编写《晋史》。

到太兴初年,东晋的政权基本巩固,各种制度亦建立完备,政治也趋向稳定,于是征聘王隐为著作郎,编写《晋史》。

其时,著作郎虞预也已开始闭门撰写《晋书》。由于他生长在东南,对于中原政权变迁及政治事件了解很少,因此多次拜访王隐,借阅王隐写作的书稿,窃取其中的内容。

虞预出身豪门势族,因为十分嫉妒王隐,便交结权贵,共为朋党,排挤诽谤王隐,最终致王隐被谄言陷害,免职回家。

由于贫困潦倒,生计困难,纸笔无着,王隐难以继续写作,于是就向征西将军庾亮求助,得到支持后,最终完成了《晋史》。 u9WyVebxsslr0tyakeb5/sS3MLtcqvOmo5rnCZ+zvHHhDTCzQ0gJ9wYGoo703cd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