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养生主

题解 养生之道

俗话说:活得老不如活得好,活得好不如活得好又老。

人都想长寿延年,人都有自己的养生之道。在当今社会,面对五光十色的种种纷扰,如何修养才能使自己以淡然的境界生活,以诚恳的心态面对人生呢?

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东晋陶渊明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一种物与心融、境与意会,情趣横生、超凡脱俗的养生之道。世事沧桑,只要内心不为外境所动,则一切荣辱、得失都不能困扰我们。人生本如此,咸淡两由之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译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仍然不断地追寻知识,那就十分危险了!做了善事不贪图名声,做了恶事又不至于面对刑戮。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待人处事的做法,这样既可以保护自身,也能保全天性,既可以侍奉双亲,又可以终享天年。

【札记】

人生应当追求什么

人生短暂,时光宝贵,一定要珍惜时间。

在有限的生命中,人究竟应该追求什么?怎样看待成功,怎样对待生活,怎样对待自己及他人,怎样对待环境,怎样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不为生存,只为提高生存质量。

追求理想是人生价值的完整体现。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在社会实践中完成的。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强不息的奋斗,人生价值才能实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以及“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高尚情操,无不映射出追求和奋斗的轨迹。生活是一个过程,人的价值也不是一个点,都是一种存在。对于个人来说,都是有限的存在,然而由于奋斗,生命变得有意义,从而成为无限存在中的真正的一环。所以我们应该像山巅的雄鹰一样敢于顶风斗雨,在无边无际的天空勇敢自由地翱翔。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枝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释】

[文惠君]即梁惠王。

[桑林]传说中殷商时代的乐曲名。“桑林之舞”是用桑林乐曲伴奏的舞蹈。

[经首]传说中帝尧时代的乐曲名。

【译文】

庖丁给文惠君宰牛,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说:“嘻,妙呀!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得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有余呀。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刀,还是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札记】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庄子的养生之道强调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生命与世界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个体生命与整体世界之间,其原初的关系是通融和谐的。所以,人之动静,须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一致,情志活动当与四时气候相适应。庄子说:“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心境清静,则内心不为七情所伤,外不遭六淫所浸。因而顺应自然,少私寡欲,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才是养生存身的正确方法。

传说中姜太公嗜好钓鱼,常常独自垂钓溪水,不以得而喜,也不以无所得而忧,自得其乐,寿至97岁而终。他的养生之道便是“动静结合,天人合一”。他持竿傍溪,静观天水一色,感受鱼群绕钩之乐。医学研究亦表明,长时间沐浴在大自然之中,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特别是有利于改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谁都想取得成功,但是只有那些处世做事不针锋相对、善于识别时机并把握时机,依乎天理、安时处顺、用心做人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如庖丁解牛一般游刃有余。

【原文】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

指穷于为蕲,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注释】

[公文轩]相传为宋国人,复姓公文,名轩。

[右师]官名,借所任官职称谓其人。

[老聃]即老子,楚国人,姓李,名耳,字伯阳。

【译文】

公文轩见到右师大吃一惊,说:“这是什么人?怎么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只有一只脚,还是人为的失去一只脚呢?”右师说:“天生的,不是人为的。老天爷生就了我这样一副形体让我只有一只脚,人的外观完全是上天所赋予的。所以知道是天生的,不是人为的。”

沼泽边的野鸡走上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物,走上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是它丝毫也不会祈求畜养在笼子里。生活在樊笼里虽然不必费力寻食,精力十分旺盛,但是并不快乐自在。

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吊丧,大哭几声便离开了。

老聃的弟子问道:“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

秦失说:“是的。”

弟子们又问:“那么吊唁朋友像这样,行吗?”

秦失说:“行。原来我认为你们跟随老师多年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刚才我进入灵房去吊唁,有老年人在哭他,像做父母的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做孩子的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一定有人本不想说什么却情不自禁地说了什么,本不想哭泣却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如此喜生恶死是违反常理、背弃真情的,他们都忘掉了人是秉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时候人们称这种做法就叫背离自然的过失。偶然来到世上,你们的老师应时而生;偶然离开人世,你们的老师顺依而死。安于天理,顺从自然和变化,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的人称这样的做法为自然的解脱,好像解除倒悬之苦一样。”

取光照物的烛薪终会燃尽,而火种却传续下来,永不会熄灭。

【札记】

生与死

人们害怕死亡,这是可以理解的。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当一个人眼看自己的存在趋向终点时,恐惧之情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有生必有死,死是人生的终结,人生便是趋向这个终结的一个过程。

人类具有万物之灵的聪慧,既已知道死亡避无可避,惧也无益,为什么还会惧怕死亡呢?其实,我们所惧怕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与死亡如影相伴的孤独;我们惧怕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生前的遗憾再无可能弥补。

人们都明白死是无法避免的,那么面对死亡,就应该培养一种洒脱的心境。活着就无须恐惧死,因为生命仍为我们所珍有;如果死去,我们也无须恐惧,因为恐惧只是活人意识的表现。

在庄子的意识中,死亡不过是“悠然而往,悠然而来而已”。他能“安时而处顺”,把生死置于度外,所以不受俗情牵扯。人生于天地间,劳逸死生都是极其自然的事,应该坦然处之。

每个人都应该有正确的生死观,用豁达的态度来对待生死。正确对待生死的态度,莫过于在生的时候,想到生存的真理,而不必让死的念头时时干扰自己对生存的真理的追求,然后自自然然地生活,脚踏实地生活,为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努力,让自己活得问心无愧,在生命的历程中尽可能地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这才是生的真谛,生的创造与真的生命。 ilR2BXbtHuUtoETlcebEK5bRp8rewYtWX4yMW4ZBXRW9pyQXSLzmqByiqzFXs1b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