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节

条件作用的生物因素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有一次到餐厅享用美味的牛排,因食物中毒,六小时后严重呕吐。此后,他对牛排的香味感到恶心。塞利格曼的经验可以用经典条件作用加以解释,牛排香味伴随呕吐出现后,成了引发恶心反应的条件刺激。然而,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相隔六小时,何以能产生条件反应?餐具、餐桌或者驱车回家路上所见的景物,在时间上更接近呕吐的刺激,为何未能成为条件刺激?

条件作用预备性

Garcia和Koelling于1966年的实验研究可以解答上述的疑问。第一阶段老鼠饮用香兰味溶液,同时呈现灯光和声音。第二阶段在溶液中加入微毒,使老鼠肠胃不适,这是经典条件作用的历程。第三阶段只呈现有味溶液,老鼠即出现回避反应,由此成功建立了味道为条件刺激。但呈现“灯光+声音”时,老鼠对溶液却无回避反应,因此“灯光+声音”并未成为条件刺激(见表3—9)。

表3—9经典条件作用生物因素的测试实验

第二组实验把非条件刺激改为电击,条件作用后,给老鼠呈现有味溶液并不能引起回避反应,味道未能成为条件刺激,但“灯光+声音”却引起回避反应。可见老鼠内部的肠胃不适只能强化内部刺激(味道)与回避反应的关系,而外来的电击只能强化外部刺激(灯光+声音)与回避反应的关系。

在适应环境的演化过程中,老鼠靠味道选择饮食,若饮食带来肠胃不适,就会回避同样味道的饮食。但对外在伤害性刺激则从视听感觉上加以分辨,因此“灯光+声音”提供的信息较味觉信息更重要。

鸽子选择食物是根据形状或颜色,而不是味道,所以学习灯光与肠胃不适的依随关系比学习味道与肠胃不适的关系容易。同样是学习引起肠胃不适的信号刺激,老鼠根据味觉,鸽子根据视觉,这就影响了味道和灯光对老鼠和鸽子作为条件刺激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塞利格曼对味道与肠胃不适的经典条件作用容易建立的原因,尽管两者间隔的时间较长,味道与其他刺激(如餐具、餐桌)伴随出现,即使间隔时间短,也不起条件作用。这是人类经过长期的适应生存和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对特定刺激容易建立条件反应的先天倾向称为预备性,而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的条件作用称为预备条件作用。不少恐惧反应就是因为这种条件作用的预备性而迅速习得。

Williams和Rhudy(2007)对其中一组被试以害怕表情作为条件刺激伴随电击,快乐表情不伴随电击。对另一组被试,快乐表情伴随电击,害怕表情则相反,同样地进行差别条件作用。结果只在害怕表情作为条件刺激时,才产生条件作用,这也是预备条件作用的现象。黑暗、蛇、高空等刺激较易产生条件恐惧反应,而木槌、电插座等虽曾联系于疼痛经验,但不容易产生条件恐惧反应,这也是基于同样的机制。

若以减除电击作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强化媒介,则鸽子学习鼓翼比学习敲啄压板更容易。在危险情境中,敲啄并非自然反应,振翅高飞才是自然反应,学习鼓翼逃避电击容易,学习敲啄压板逃避电击就很难了。可见行为学派所声称的学习规律可应用于不同情境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Walker等(2008)发现动物的个别差异也影响学习规律的运作,喜欢探索新环境的老鼠,或者在社会冲突中表现为高度打斗和防卫行为的老鼠,不会因创伤经验而产生强烈的条件恐惧情绪。探索倾向低、攻击性和防卫性偏低的老鼠,则表现出强烈的条件反应。基本学习规律并非对所有动物都适用,经典条件作用的历程也体现了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本能的倾向

动物的先天反应趋势,有时会干扰条件作用。Breland和Breland(1961)利用食物作为强化物,让浣熊学会了把硬币投入钱罐。但是呈现两枚硬币时,浣熊只管坐着摩擦硬币,就是不投入钱罐。原来把东西互相摩擦是浣熊洁净食物的本能反应,两个硬币引发了浣熊的本能倾向,这种向本能偏移的倾向,使条件反应无法建立。

过去实验研究为了凸显经典的条件作用,特地选用中性刺激作为条件刺激。然而刺激和反应通常存在着自然的关系,例如老鼠通过味觉觅食,鸽子则以视觉觅食。气味和颜色并非中性刺激。实验室研究刻意用中性刺激,反而扭曲了自然规律。

动物在演化进程中,为了寻求食物、逃避危险,有一套适应生态环境的行为系统。如果选用这套系统中的生态刺激作为中性刺激,就可以迅速建立条件反应,削弱缓慢,这是学习的自然规律。不同的动物面对不同的环境要求,应付不同的生活问题,因此发展出特有的条件作用预备倾向,这说明学习的历程和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rS1f9moyPrriupoHW0qgvhtw113PeH3KGHz6d6rcxpJIgz+tYJ+4q/lmQVFBVwA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