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英雄传奇的典范

——《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经过宋元两代数百年的酝酿、积累而最终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和《三国演义》不同,不是通俗化的历史教科书,而是一部集合了无数英雄好汉生生死死的悲壮故事、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理想、感情和才思的英雄传奇。

书中描写的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反抗官军、杀富济贫的故事是有历史根据的。宋宣和年间,“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拒者”(《宋史·侯蒙传》)。此事在当时朝野上下引起极大的震动。在民间,有关宋江好汉的传闻轶事更是喧腾众口,流传不息。宋代的说书人热衷于水浒故事,留下了《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书名目。到了元初,更有《大宋宣和遗事》话本传至今日;戏曲家们则把水泊英雄搬上了舞台,现存的还有《李逵负荆》、《宋公明劫法场》、《燕青博鱼》等杂剧。正是这些民间传说、说书、戏曲的不断创造,为长篇小说《水浒传》在元末明初的诞生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写小说的作者是谁?这实在是一个至今难以解开的谜。有人说是罗贯中,有人说是施耐庵,更多人认为是罗、施二人合作而成。这个难题只能留待以后再考证了。

《水浒传》的故事可以以宋江受招安前后分成两个部分,受招安前是梁山英雄发展壮大、对抗朝廷的过程,受招安后是起义军为国尽忠、损失殆尽的悲剧。贯穿始终的,是一种在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忠君报国”思想,和具有浓重平民色彩的英雄主义精神。

北宋宣和年间,国家贫弊,政治腐败,外寇不断,内乱四起,忠臣义士走投无路,平民百姓难以自存。宋江、林冲、武松等揭竿而起,与其说是被逼无奈、自求生存,不如说是对罪恶现实的最激烈的反抗。他们树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惩治贪官污吏,攻杀恶霸豪强,用暴力来维护广大百姓所认可的社会正义。因此,明代思想家李贽热烈地称赞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他们忠义的准则,所以,一旦皇帝招安,宋江便满心欢喜,率领部下为国征战,最终伤亡殆尽、身死非命仍无怨无悔。这种“忠君救国”的思想正是《水浒传》作者努力鼓吹、推崇的。

而在每一个好汉个人身上,支配其行为的则是凝聚着平民道德倾向的英雄主义精神:疾恶如仇,杀富济贫,急公好义,尚武疏财等。这些品质正是当时社会平民百姓所景仰的最高的道德境界。正因如此,李逵、林冲、鲁智深、武松才会这样受人喜爱,被李贽看作“活佛”、“上上人物”。

《水浒传》在艺术上达到的成就是空前的。它给人印象最深刻最强烈的,是塑造了一大群性格鲜明、光彩夺目的传奇英雄。读着小说,果敢刚烈的武松,忠勇莽直的李逵,粗鲁质朴的鲁智深,悍勇精明的石秀,仗义干练的宋江等会在你眼前活起来。清代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诚如斯言!

《水浒传》的语言也堪称炉火纯青。它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以北方方言为基础,锤炼出生动的、极富表现力的、异常丰富多彩的文学语言。叙述情节时,它平实朴素,用白描手法勾画,在具体细节上雕琢;在人物对话上,则突出其个性,使人物的语言与性格、身份、地位、处境相协调,往往是一句话、一个词便画龙点睛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水浒传》在问世之后的几百年间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多次出版,因而版本十分复杂。概括地说,有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繁本的文字丰富多彩,文学价值明显高于简本。目前我们读到的《水浒传》一般多是根据繁本整理的。

一九九七年,我们出版了由李永祜先生整理的《水浒传》三卷本,它是以北京图书馆所藏《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容与堂刻本为底本进行整理的。此次推出“中华古典小说名著普及文库”,我们征得李先生的同意,删去了评语和校记,保留了全部小说原文,收入文库之中。在此,我们再一次对李先生杰出的工作表示感谢。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01.6. l1eveWEsddy5C7gB/EKSxHzzLz+qrIfsk9HWYEx7BkvLZxymj2ioFPq2ZZgZv0H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