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三十六计”除了用来打仗,还能用在其他方面吗?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可以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句俗语。在民间,“三十六计”的知名度甚至超过《孙子兵法》,但其来源至今没有确切定论。

这句话最早出现于南北朝的南齐时期,史书《南齐书·王敬则传》记载:“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王敬则是南齐朝廷的将军,他所说的“檀公”,指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因此,有人猜想,“三十六计”应该是檀道济发明的,但这一推断并没有事实和证据支撑。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三十六计”的说法渐渐流传开来。大约在明清时期,有人用书籍中的成语或典故,凑齐三十六之数,并根据历史上的战争案例,编写成《三十六计》一书,这才成了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三十六计”版本。一般来说,在作者无法有效确定的情况下,大家还是将“三十六计”的发明权归给了檀道济。

“三十六计”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六套,每套下有六个具体计策,每个计策都分别有著名的战争故事加以说明。“三十六计”流传很广,很多计谋和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如“围魏救赵”,讲的是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齐国军队不直接救赵,而是攻打魏国,迫使其不得不撤退军队自救,赵国因而得救;如“美人计”,讲的是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于是勾践将美女西施送给夫差,使其沉溺在温柔乡中丧失斗志,最终反败于勾践之手;如“苦肉计”,讲的是东汉末年“赤壁大战”中,东吴老将黄盖故意惹怒周瑜而挨打,向曹操诈降,骗取曹操信任,最终曹操放松警惕,被孙权、刘备两家联手打败。

由于“三十六计”是对中国历史战争策略的归纳总结,可以说是智慧的结晶,因此,在现代社会,“三十六计”不仅有助于战争,还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商业、管理等多种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中国与美国建交,源于著名的“乒乓外交”,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中美之间通过乒乓球运动员的友好往来,看似体育交流,实际上隐藏着外交寓意,最终“小球带动了大球”。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p4o87jJtGF2dw3S9DpAgbpH4Yls6I7jxvUZO1/LIQcx4hy2xDmaEVGZApFBxTks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