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为什么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也要用《孙子兵法》作教科书?

《孙子兵法》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著作之一,它所阐述的军事理论,直到今天也依然被用来指导战争,因此,连外国人都要学习《孙子兵法》,吸取其中的智慧和营养。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孙武。孙武出生在贵族家庭,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经常发生战争,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孙武对军事兴趣浓厚,为他撰写兵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公元前514年,孙武从故乡齐国来到吴国,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闾(hé lǘ),担任吴国的将军,参与了吴国对楚国、越国等诸侯国的战争。在战争中,孙武运用自己的军事理念和知识,为吴王出谋划策,最终帮助吴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然而,随着吴国的强大,吴王被胜利冲昏头脑,逐渐骄傲自大,听不进伍子胥、孙武等大臣的逆耳忠言,甚至杀害了伍子胥。孙武于是辞官归隐,不再参与政治,得享天年,写下《孙子兵法》流传后世。

《孙子兵法》一般认为有十三篇,依次是《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十三篇分别从敌我双方实力分析、战略部署、后勤准备、鼓舞士气、敌情观察、作战地理、特殊战法(如火攻、间谍战)等方面,阐述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孙子兵法》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对战争性质、规律、取胜方法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著作,因此,在军事学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孙武画像。传说孙武在为吴王阖闾练兵时,为了严肃军纪,毫不留情地斩了吴王宠爱的两名妃子。

《孙子兵法》中提出了许多先进的军事观点,至今影响深远。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指出军事的真正目的是不通过战争就迫使敌人屈服;“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强调军事对一个国家存在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思是必须对敌我双方的实力均有清醒的认识,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指的是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一样,必须根据敌情变化采取相应战略才能取胜。

《孙子兵法》诞生后,逐渐被奉为军事学经典,孙武也被后人尊称为“兵圣”。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军事家都对《孙子兵法》有很高的评价。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孙子兵法》也走向了世界,先后被介绍到日本、法国、德国、俄国等,对世界军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战国时期著名将领武田信玄,将《孙子兵法》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字句绣在军队的旗帜上,作为自己的战争信条。据说法国皇帝拿破仑、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也曾读过《孙子兵法》,对其赞不绝口。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更是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 nMk1Don+oIoa1VkS1rSJ+tNF5x9Pmg7QHR06zvtyCPJgA7lsuNFjFbDK5XIsDGy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