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文明的国度,素称“礼仪之邦”。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享有极高的威望,但他并没有因国人的极力推崇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谦虚谨慎。“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那一年,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不辞辛苦地到处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在路上遇到一群孩子在玩筑城墙的游戏。孩子们把路上的土堆起来,再用一些碎石瓦片堆砌成一座小小的方形城池。筑完后,只见一个孩子往里一坐,俨然像个大老爷,悠然自得。其他的孩子则在旁边鼓掌欢呼。
心急赶路的孔子走下车对坐在城池里的孩子和蔼地说:“小朋友,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呀,我们的车可怎么走啊!”
孩子却平静地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往地上一看,是用碎石瓦片堆砌的一座城池。孩子反问道:“听说圣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古至今,只听说车避城,哪有城避车的道理?”孔子哑口无言。
孔子觉得这孩子聪慧有礼,便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几岁啦?”
孩子说:“我叫项橐,七岁!”
孔子回过头对弟子们说:“项橐七岁知书达理,他真的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三字经》里的这段话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谦虚谨慎的品性,成就了孔子万世师表的美名。
孙君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