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进喜钻井队为国立功勋

那是令人难忘的20世纪60年代。

3月的大庆,朔风呼号,滴水成冰。

几万人从全国四面八方汇集到白山黑水间的荒原上进行石油大会战。王进喜和他的一二〇五钻井队面临着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茫茫一片荒野,没有厂房,没有村落,没有公路,没有车辆,没有生活必需品,没有休息的床铺,几乎一无所有。

王进喜带领的一二〇五队,一连好几个晚上,围着篝火讨论怎样对待困难。工人们异口同声地说:拿下大油田,哪能没有困难?国家缺油才是最大的困难。

那时,钻机还没有运到,他们天天派人到车站去等。几天后,钻机终于运到了,但是吊车、拖拉机却不够用,六十多吨重的钻机躺在火车上卸不下来。王进喜说:“没有吊车,咱们有人。只要有人,咱们就能想办法把钻机卸下来。”大家从清晨干到太阳偏西,硬是用绳子拉,撬杠撬,木块垫,把钻机从火车上卸了下来,并运到井场。之后又花了三天三夜,把四十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荒原上。

然而,要打井,必须要用水,可水管线还没来得及架设好,大伙急切地说:“咱们就用盆端!”

王进喜带领工人们与井场附近的农民一起,终于奇迹般地用人力一桶一桶端来几十吨水,提前开钻了。

1960年4月14日,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巍峨的井架披着金色的霞光。井场上一片繁忙,王进喜大步跨上钻台,握住冰冷的刹把,纵情大喊一声:“开钻了!”这声音威武雄壮,气吞山河!正像王进喜在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经过五个紧张的日日夜夜,大庆会战的第一口井终于喷出了乌黑发亮的原油。王进喜和工人们围在井场的周围,欢呼着,眼看着那高高喷起的油柱,兴奋得忘掉了一切。

这沉睡了几千万年的大油田啊,终于乖乖地打开了大门。

5月1日,天刚蒙蒙亮,王进喜在井场上指挥工人放井架“搬家”,忽然一根几百斤重的钻杆滚了下来,砸伤了他的腿。王进喜痛得昏了过去。等他醒过来一看,井架还没有放下,几个工人都在忙着抢救他。王进喜急了,对大家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猛地站起来,举起双手,继续指挥拆卸井架。血从他的裤腿和鞋袜里浸了出来……

被送进医院的王进喜,也安不下心来。一天深夜,王进喜深一脚,浅一脚,拄着拐棍,回到钻井队。虽然腿上的绷带沾满了泥,他还是拄着拐棍上井去了。

当打第二口井的时候,王进喜的腿伤还没好,可他仍然成天拄着双拐在井场上来回指挥。一天,轰隆一声,钻机上几十斤重的方瓦忽然飞了出去,这是井喷的迹象。如不压住井喷,不仅井毁人亡,连那高大的井架也要被吞没到地层里去了。在这危急时刻,王进喜忘记了病痛,立刻奔上前去。那时连重晶石粉都没有,他当机立断决定用水泥代替。一袋袋水泥倒进泥浆池,因没有搅拌机,水泥都沉在池底。王进喜把双拐一甩,纵身跳进了泥浆池,用自己的四肢来搅拌泥浆。几个小伙子也跟着跳了进去。他们整整奋战了三个小时,险恶的井喷终于被压了下去,油井和钻机保住了。王进喜的全身却被泥浆烧起了一个个水泡。

王进喜日夜奋战在井场上。饿了,啃几口冻窝窝头;困了,倒在排好的钻杆上,盖件老羊皮袄,头枕钻头休息一会儿;天下雨了,头顶雨衣也不离开井场。

工人们见他一天天消瘦,眼眶深陷下去,关切地让他注意休息。他却说:“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井场附近的老乡们被王进喜的拼命精神感动了,夸赞说:“王队长真是个铁人啊!”

“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坚忍不拔的创业勇气;“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展现了民族不畏困难的英雄气概。

赵中国 改写 fUWLx1i8RfaMXlIS4OqjrNHWIS6Y9Pzoi3wuuf0Pz+mH6TNguOuD7B/Pg4dQW2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