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火车头

郝建秀自幼家境贫寒,建国前靠烙煎饼糊为生。连年的战乱使她一家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一个简易的棚子,夏不遮雨,冬不御寒,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她小学三年级就不得不辍学,靠捡煤渣、挖野菜、赶小海,贴补家用。

新中国成立后,郝建秀来到青岛国棉六厂细纱车间,当上了一名养成工,那时她才十五岁。郝建秀工作积极认真,她发现老工人接线头非常快,一大片断线头转眼工夫就接上了。为了掌握接线头技术,她下班后不回家,站在老工人的身旁,认真地看,再自己实践,不懂就问,不长时间,接线头技术就提高了很多。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车间里开展了班与班、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减少皮辊花为考核指标的劳动竞赛。郝建秀想,如果没有断线头,光纺好纱,皮辊花不就少了吗?有一次,郝建秀正在接断线头,身边忽然冲起一片花毛,花毛所到之处,就断了好几根线头。这个发现令郝建秀又惊又喜,于是她值车时,就随时清除花毛,保持车面清洁。她终于摸到了规律,值起车来感觉轻松多了,效率也提高了不少。经过观察,她又发现了一个问题,纱锭还有十圈以上不能换,换得早,容易断线头,在差两三圈的时候换最合适。就这样激起了她钻研技术、攻克难关的极大兴趣,她对工作越来越着迷,越干越有乐趣。

1951年,年仅十六岁的郝建秀创造出了一套高产、优质、低耗的细纱工作法——“郝建秀工作法”:

一、规范了巡回路线,找出了巡回规律,变机器支配人为人支配机器。

二、改进操作方法,按轻重缓急合理分配时间,将几项工作交叉结合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抓住细纱工作的主要环节,确保机台整洁,减少断头,降低白花率。

1951年7月,中国纺织工会主席陈少敏指出,假如全国的纺织工人都能达到郝建秀0.25%的皮辊花率,一年可多增产44460件纱。会议决定将郝建秀工作法推广到全国。

1952年5月,郝建秀所在的小组被命名为“郝建秀小组”。自此,“郝建秀小组”就拥有了敬业、创新、无私奉献的基因,成为当之无愧的“火车头”,成为建国初期纺织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很快形成了“能手成林,标兵机台成列,表演竞赛成网,互助协作成风,先进经验成套”的生动局面。

郝建秀对国家的贡献举世瞩目,党和人民给予了她极高的荣誉。

1951年,郝建秀被授予全国工业劳动模范称号,并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还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郝建秀的影响还扩展到国外,应邀去莫斯科访问。斯大林见了她特别高兴,把她抱起来举到空中。

如今,“郝建秀小组”已成立六十年了,但始终保持着“拼搏创新,无私奉献,永远发挥火车头作用”。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赵中国 改写 ezNPbrcc1FPTyck5ZQHKVKbOOyD+Sbfa418prtf01hWl1qjFPkgKc6s3TKRLinC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