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老子出关

听课笔记

演讲者:哲学家周英杰,2012年10月5日

周英杰: (看着满堂的听众,高兴地)谢谢!谢谢大家赏脸!今天真是高朋满座,除了我们“青春飞扬俱乐部”的全体成员都来捧场外,还有许多邻居和小朋友。这意味着俱乐部的前途远大,也告诉我这头一仗一定要打好!万事开头难呐,朋友们!请多多鼓励!(掌声)

我今天讲的题目叫《老子出关》。

老子是谁呢?(一位小朋友大叫:“是我爸爸!”听众大笑)噢!你爸爸的确是你的老子,但和我说的老子不是一个人。你爸爸这位“老子”的读音,重音在“老”上,强调的是你的长辈。我说的这位老子,重音在“子”上,强调的是对他的尊敬。这位老子今年要是活着,应该至少两千五百八十多岁了。你的爸爸呢?(小朋友:“他三十六岁!”)你看,差别出来了。我说的老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比我们所有在座的长辈年龄都大得多,我们谁也没见过他。但是,他就活在我们中间。比如我们常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大器晚成”等等都是他老人家的名言。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位大哲学家、思想家,比孔子年长二十岁左右。他的思想穿越过两千多年的岁月,到今天依然新鲜,成为我们民族文明的主流之一,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伟大的一部分,为世界各国的哲学家所重视。他的著作《道德经》在全世界发行,据说仅次于《圣经》,是世界上发行量第二大的书籍。

德国一位大历史学家、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说过:在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有一个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那时候,世界上只有三个或四个民族有哲学,其他国家都没有。这就是希腊、印度和中国,或者还可以加上以色列。人类今天的文明都是那个轴心时代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朋友们,雅斯贝尔斯所说的那个轴心时代正好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所以,那时候中国诸子百家的学说就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而且是人类文明伟大的一部分。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有人说他是中国哲学之父。在这个意义上,老子就是那位小朋友说的“老子”:中国哲学的“爸爸”,(听众大笑)也是全人类哲学的父辈级人物。我们应当尊敬他。(鼓掌)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也叫李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大致在公元前571年到前471年之间。大家一定奇怪:这是一百年的时间呀,老子竟然活了这么长时间呐。请注意,这是估算。生年大致比较准确,以孔子生年为根据。孔子生于前551年,老子比他年长二十岁左右,约为前571年出生。老子出关时大约五十五岁,那年是周敬王四年,就是前516年。此后的时间便属于推测,但也不无道理,后面我会解释的。

关于老子的出生有一段传说,近于神话。说他的母亲里氏年轻时在河边洗衣服,见河里飘来一颗金黄的李子,她又累又渴,就把那李子捞起来吃了。于是就怀了孕,怀孕八十一年,要生产了,却难产,只好在李子树下让接生婆用刀割开左肋把婴儿取出。家人一看,这婴儿白发萧然,雪白的胡子、眉毛,外加两耳垂肩,一脸的皱纹,整个一位小老头儿。于是大家都说:“这是个老儿子啊!”这老儿子生下来就会说话,指着李子树说:“我姓李!”妈妈见他耳朵大,就为他起名李耳。老子之名就此诞生。我历来尊敬这位怀胎八十一年的母亲,在漫长的孕期中经受了我们无法体会的困难,临产时,又让一位完全不懂人体生理结构的伪接生婆从自己的左肋中掏出一个老儿子。那时候,她老人家一定忍着痛苦幸福地微笑,眼含热泪看着自己的宝宝。伟大呀!她为我们民族含辛茹苦地生下一位哲学之父。我们应当向她老人家鞠躬致敬!在母亲节时供奉她的肖像。不知各位乡亲以为如何!?(全场欢笑,长时间鼓掌)

其实,怀胎八十一年的故事,只是臆想的传说。中国文化中历来将奇数九视为大数,九的倍数就代表大和多。比如说天有九重,天地相距一万八千里等等,都是形容其多和远,并不是实际的数字。大约老子妈妈怀胎时间较长,超过了九个月,这是很可能的。因为那时生活条件很差,妈妈的营养不良,胎儿发育不好,难怪婴儿一出生就像个小老头儿。后来老子成名,人们为奇人发奇想,以为不凡的人必有不凡的来历,就编出里氏妈妈怀胎八十一年的故事,并且为李耳之所以被称为老子做了注解。其实,这注解很像评书艺人的作品,不可当作信史。

老子这个称号,应当是李耳先生声名大振之后,人们赠给他的尊称,是在他做周朝的“守藏室之史”以后。这职务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三合一的大馆长。他必定读过许多别人轻易读不到的书籍、文献、典章、律条,看过许多珍贵的文物,了解许多历史事件和天象变迁的掌故与记载,知识远超别人。加上他善于思考,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辩证的思维方法,所以他思越古今,语出惊人,渐渐地名声远播,人们便尊称他“老子”。那时候,只有最智慧、最杰出的男人才被称为“子”;而“老”,在我看来是北方话中“多且丰富”的意思,或者还有尊为前辈的含义。比方形容一家商店货物齐全,北方话就会说:“嚯!那儿的货老了去啦!”(众笑)

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之中,凡称“子”者,皆以姓为首,孔子、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等,只有李耳不叫李子,而专称“老子”,好像是他的专利。和他有过一段共同时光的孔子犹然称其为老子,还向他请教周礼,把他当作师长。那些晚辈诸子,除非忘了自己吃几碗干饭的人之外,都一例将李耳先生称作老子。我的学问太浅,还没查出诸子百家中,有谁敢不叫李耳为老子者。可见,古时候的学者、教授、博导、作家,可以有不同的学问,却都有共同的美德,就是尊敬前贤。(鼓掌)

老子被人尊敬,不是谁忽悠出来的。这从他出关的故事中就可以知道。周敬王四年,也就是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内乱,老子的图书馆馆长做不下去了,便辞了官,准备西行去秦国或者西域,找个清静的所在,专心研究学问。据有的书上说,那年七月的一个早晨,老子便骑了一头青牛向函谷关而去。那函谷关在今天河南灵宝市北,关口建在一条山沟里,夹在两侧高山中,就像装线装书的书函,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那青牛就算是神牛也不能一天到达,必是走了好几天。一路上,老子看见士兵和战马的尸体横陈遍野,村舍、庄稼被战火毁成瓦砾和枯草,更让他心绪惆怅。

大约走了几天,七月十二日的中午时分,老子来到了函谷关前。据说关令(就是守关的长官)尹喜,一早就看见天空飘荡着一片艳丽的紫气,飘飘忽忽由东向西,直奔函谷关而来。他想:紫气东来,必是有贵人到达。因此连早饭也没吃,一直站在关楼上瞭望。果然在稀疏的路人里看见一位白发白须的老人骑着一头青牛跌跌撞撞而来。关令尹喜赶紧奔下楼,跑到青牛前,拉住缰绳叫道:“老子大师,您可来啦!”(众笑)

那时候,没有影视,没有电话和手机,他怎么会知道这就是老子呢?必定是老子的名声已很响亮,而白发、白须、大耳的特征又独具特色。尹喜也读过书,文盲是做不了关令的,不然无法给别人签发护照,假如有敌兵来袭,还得会看兵书,指挥打仗,非有文化不成。所以,他猜也猜得出是老子驾临函谷关。至于“紫气东来”,我想那是对自然现象的附会。老子自东向西而来,由早晨而中午,一路上和骑马的、挑担的各种行人一路走来,踢起的沙尘飞扬在空中,经阳光照射必是漫天的彩雾,当然会是“紫气东来”,实际上应是“沙尘东来”。(众笑)

这位关令尹喜也应青史留名,假如他不懂文化的重要,不知老子为何许人也,就不会软磨硬泡地非要留下老子在关上住几天,还要老子写一些自己的理论,留给后学们研究。没有这些,我们就不可能会有《老子》,也叫《道德经》的这部伟大的著作。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就将有所缺损。所以我们要感念这位古代的海关关长。

老子留下了。他接受尹喜的建议,用了三天的时间,写了一部五千字的著作,分为两册。上册起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叫《道经》;下册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写起,人称《德经》,二册合一是为《道德经》,和《易经》、《论语》成为中华文明的三部最基本的经典。

我的水平不高,无法精确地注释老子的《道德经》。这是一项繁难的工作。大体上说,上册述说了老子的世界观。他论说了宇宙的本源、天地阴阳变化的根据;下册则是他的人生观和社会、国家的理念,包含了许多朴素的辩证法,是一部至今还无法穷极的宝书。老子认为,宇宙的一切不是由超自然的力量制造的,所以他是一位无神论者。他认为,“道”是天地的本源。道自己就存在,不是谁造的,不靠其他事物的支持和命令。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而且运动不休,无始无终,自由必然,因为它的根据就是自然本身的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大地、宇宙都是道的产物,道是宇宙的母亲,而道的根据是宇宙本身。

从老子的理论出发,会逻辑地产生“生态文明”的理念。人类至今已有过三个文明时期:第一个文明期是原始文明,那是人类文明的幼稚期,人类是自然的奴仆;第二个文明期是农业文明,这个时期人类不断向自然提问,是大自然的学生;第三个文明时期是工业文明,人类不断拷问和榨取大自然,要当自然万物的主人,结果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现在,我们正向第四个文明时期过渡,那就是“生态文明”时期,人类要同大自然和谐相处,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办事,要守道行道。老子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提出“道法自然”,这虽然和今天的“生态文明”不尽然相同,但应该看作生态文明思想的出发点。人类的文明正是这样螺旋式上升的。

有人怀疑这《道德经》不是老子自己写的。思想那么深邃,今天的大师都没这水平,一个两千多年前的老头子能这样?我劝您别犯这心思了。光看看那文字,就是一部诗化的美文,是今天的大师写不出来的,轻薄古人不是个好品德,敬畏先贤才是今人的美德。(鼓掌)何况,还有出土文物作证。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其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前期。战国是前475年到前221年。我们刚才讲过老子的生卒年是前571年到前471年。老子活到一百岁是完全可能的,他自己写书也没有问题。这点时间差,在考古上,完全说得通。

还有一说是尹喜记录老子的口述,这有可能,但据我的体会,凡口述记录非得口述者本人再修订一遍不可,不然难以保持本真。据说,老子写完了书,只接受了点尹喜送给的饽饽和肉干就出关而去了。尹喜送走了老子,也失魂落魄,就索性辞了官,去追随老子。又据说,还有人在秦岭的南山见过老子和尹喜在一起说笑,“马放南山”的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但我有些怀疑。青牛是老子的象征啊,怎么改骑马了?是他阔了,还是他不痛惜当年兄弟一样的坐骑?这不像是老子的秉性。看来,有些“据说”是不靠谱的。

总之,我今天要说的是两点:一是不要轻薄古人,敬畏先贤是该永久秉持和发扬的美德;二是希望所有能写文章的人都拿起笔来,写出你的知识、你的思考、你的见解,把你对生活的感知乃至你的梦,写给大家,让别人分享你的理想。我们暂时还做不到老子,但可以学习老子,将知识贡献给人们也是一种美德呀!谢谢大家!(全体热烈鼓掌)

附录:一位大学生提问:“为什么我们中华文化特别喜欢造神呢?老子明明是个无神论者,为什么偏偏说他是太上老君?”周老师答:“你的问题很大很好,可惜我回答不出。咱们一起研究吧!你学什么专业?你应该学历史!”同学答:“我就是历史系的,一年级。”周老师说:“好!”

余平夫 cuhSZ3TUHro0JCSkOx7gVUgQV+Q0auIV5rsqRYmjkiScqpC1Ie5DwMRq1xMuZS8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