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补气、养血、辅阴

补气养血

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但气为主,血为辅;气为重,血为轻。如果要补气养血的话,应该是补气在先,养血在后。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因此,《黄帝内经》认为治病以气为首务。

《素问·五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血盛则形盛,血衰则形萎,血败则形坏。血沿脉管循行于全身,为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血的濡养作用还可以从面色、肌肉、皮肤、毛发等方面反映出来,表现为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壮实,肌肤和毛发光滑等。当血的濡养作用减弱时,机体除脏腑功能低下外,还可呈现面色不华或萎黄、肌肤干燥、肢体或肢端麻木,运动不灵活等临床表现。《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血的这一作用是古人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而认识到的。无论何种原因形成的血虚或运行失常,均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神志方面的症状。心血虚、肝血虚常有惊悸、失眠、多梦等不安的表现,失血甚者还可出现烦躁、恍惚、昏迷等神志失常的改变,可见血液与神志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养阴先藏阳

阴阳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等。所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中医学把阴阳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为“互根”。阴阳是对立统一的,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阴阳都以对立的存在为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阴阳互根作用既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又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因此,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互用”是指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和助长对方。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说藏于体内的阴精,不断地化生为阳气;保卫体表的阳气,使阴精得以固守于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指出阴精在内,是阳气的根据;阳气在外,是阴精所化生的。

然而,要养阴首先要藏阳。什么是藏阳呢?白天时,阳气支持着人们的一切活动。到了晚上,人觉得困了,想睡觉,这时阳气收敛,就是藏阳了。白天的时候阳气大部分用于身体的活动,晚上睡觉时,阳气大部分用于滋养身体器官,这就是藏阳的过程。

血的功能

血的功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滋润(因含有津液),二是营养(因含有营气)。血液在脉中循行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肢节,为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在脉内循行而溢出脉外时,称为出血,即“离经之血”。由于离经之血离开了脉道,失去了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所以它丧失了血的生理功能。 yFbb53VFMlqK+mVkaAB7oXb4W3SyZOfp1x7QjhgXj1VDBPjsaJpHOaYSiO7+yvO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