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玛利亚温泉市到特拉伏伊

当我们手捧驾车行程计划,展望在前路等待的无尽精彩——想到我们将翻越银装素裹的斯泰尔维奥山脉,或是领略堡垒环绕、城墙高耸的卡尔卡松,就连玛利亚温泉市这样怡人的环境都显得索然无味了。银色大道的呼唤是那么地难以抗拒,一道纯白引领着我们穿越比利牛斯山紫色的谷地,驶过大西洋岸秀丽的比利亚茨,奔向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夏宫所在地;而万里晴空也在招手,令人心驰神往。

我们再次踏上征程。玛利亚温泉市的别墅渐次在山后隐没,我们也全身心地沉浸在从波西米亚、南德至慕尼黑的旅行之乐中。行道两侧皆是古风浓郁的波西米亚生活情调。每个农庄都有鹅塘,牧鹅女在照管着鹅群。其中一位向我们投来花枝,少女无心,行者有意,我们仿佛看到了欢乐旅途的预兆。农妇在田间赤脚劳作,或沿路艰难跋涉,背负着沉重的木头,田园之中,此情此景令人难忘。像其他地方一样,人间戏剧也在此处上演,但演员却是如此的卑微与可怜。如此大片贫瘠的土地,半数竟空余树桩!与德国和荷兰随处可见的欢欣繁荣之景不同,此处难闻欢声。建筑与其说是房屋,不如说是窝棚。

我们在一些村镇逗留,试着学一点入门的捷克语或波西米亚方言。店铺的招牌似是而非,晦涩难辨。一家卖缝纫机的店,门面上书 “Singowiski”字样,读来像波西米亚语中“胜家”缝纫机的翻译。路标也不都看得见,就算看见了也看不清。情势所迫,我们非得问路不可。如果问到的恰好是村镇长官,通常说的是德语;否则我们只能听到波西米亚语,实难答疑解惑。

近午,我们到达了德国边境,在海关给汽车临时入境证盖了章。让我们松一口气的是,Pichner Torte蛋糕无人过问,顺利过关。这是一种仅产于奥地利的可口蛋糕,其非凡美味常令旅人忍不住大量携带。而依照规定,这种物品在德奥边境是被课以重税的。

这时候,我们的法国牛头梗噜噜病了。我们就这么突然冲进德国边境,她又带着敏感的法兰西气质,想必是难以消受。但吞掉一块法国狗饼干之后,她便迅速痊愈了。我们在小镇富尔特伊姆瓦尔德的客栈吃了午饭。墙上映入眼帘的第一个字便是“Ausstellung” (展览)。仅此一词就令人感觉确实身在德意志。德国人好像不是在打广告,就是在举办展览或集市。“Ausstellung”(展览)和“Practisch”(实际)这两个词永远不用担心在德语中失去一席之地。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身边事物提醒着,我们正身在德国。农场修葺整齐,干净利落。秩序与节约随处可见,每堆木料的每一根都妥善安放——万事万物都与波西米亚式的杂乱无章形成鲜明对比。

再次来到德皇的领地,驾车驶过风光如画的巴伐利亚,这是现代德国颇有中世纪遗风的地区,变革缓慢,老派的小城镇和农场掠过车窗。因为要停下来交几芬尼的过路费,旅途常常被延迟。钱数倒不多,就是总得停下来,颇为不便。常常是一个小女孩或者小男孩,向我们收取那几芬尼,还捧着花束兜售。有一次路遇一位较年长的收费人员,显然是被繁重公务压倒了,垂着脑袋睡得正香,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大杯啤酒。这幅图景正是我们置身其中那典型的缓慢生活啊!

汽车飞驰,我们充分领略了德国这片迷人的区域里不同的城镇如何不懈追求着建筑的原创和独特。比起北德,这里房屋的色彩要温暖得多。但巴伐利亚确实更靠近意大利,更多了生动活泼的山景和南部阳光灿烂的晴空,而气候的特点自然也反映在人们的生活状态上。这样来看,德国了不起的艺术家都来自南部,毫不稀奇。

我们清楚地记得,在施特劳宾镇,我们停下来加油。路的正中间一座老式钟塔在红瓦屋顶和三角墙房屋间矗立,很多民居窗口都有红、蓝为主的微型花园。没有人急急忙忙,日子悠闲地向前滑过。贝德克尔指南对施特劳宾几乎毫无记述,但我们绝不相信纽伦堡或慕尼黑的任一条大街,能比这里更南德,或更值得艺术家的妙笔描绘。

至此,不得不提起午餐盒给我们带来的意外惊喜,餐盒是贴心的朋友塞在行囊中的,而对沿途美景看都看不够的我们竟全然不知。飞驰一路的我们胃口大开,对着水果、蛋糕和鸡肉冷三明治一顿风卷残云。如此美景美食是如何相得益彰,自不必多言。

一路景色多变,天气也是变幻无常。有时候,阵雨跟我们前后脚,雨水打湿了道路。一整天阳光时明时灭,现在简直是乌云压城城欲摧。蓝天一寸寸地向风暴之王投降,雷声仿佛天界的炮声隆隆。能站在暴风雨中,一睹风暴在眼前肆虐又转瞬消失,最终以绝美日落为一天画上句号,浑身湿透也在所不辞。

金色的夕照洒在慕尼黑的教堂尖顶上,闪闪发光。沿着长长笔直的大道,我们一骑绝尘,驶入了城市。当我们在舒适的蕾佳娜皇宮酒店前停下,里程表显示的数字是185英里,这是此行最长的一段行程。眼前迷人的国度令人觉得再久的尘劳也绝对值得。

这里的夜晚是巴伐利亚生活令人心醉的惊鸿一瞥,我们初尝了它的欢欣雀跃和热情好客,与北部略显淡漠的民风鲜明对比。柏林人内敛排他,进到咖啡馆,能独坐就独坐。而巴伐利亚式的好客则充满了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满溢我们大概一个小时前经过的小咖啡馆。咖啡馆的小舞台上搭着模仿南德风光的布景,身着当地民族服装的蒂罗尔颤音歌手站在台上。有人把歌本递给我们。人人都加入了吟唱欢乐民歌的行列。当然,这样的夜晚如果没有探访Brauerei(著名啤酒厂),或是未能一品沁凉的Münchner Brau(慕尼黑褐啤),又怎能称得上完整呢。

在慕尼黑逗留数天后,我们启程前往182公里外的目的地——奥地利蒂罗尔的兰德克(Landeck)。有一段路与上阿玛高的道路还颇为类似。我们在路边旅馆享用了Gnsebraten(烤全鹅),唯一句“ausgezeichnet” (美味至极)可略表一二。明艳的蒂罗尔风光在窗外疾驰而过。沿路春风得意,空气与山峦甜蜜轻快的呼吸一同起伏,山上大片壮美的玫瑰在小村庄顶上勾勒出弯弯曲曲的轮廓,村舍浸染了田园生活的新鲜奇趣。

加米施(Garmisch)地处巴伐利亚蒂罗尔的心脏,是绝佳的逗留之地,可观察当地村民:妇人身着艳丽衣裙,风格夸张几近戏剧化;男子衣着同样华丽,戴着红领结、绿色帽子,配绿马甲,更别提露出膝盖和脚踝的绿色裤袜,人人还都佩戴羽毛。

加米施离奥地利边境并不远。因此我们买了5升汽油,在奥地利,这一必需品比欧洲其他地方要贵得多。确实,当我们驶近格里森(Griesen)村的海关时,便发现油价已经从每升45或50芬尼跃至1克朗,升幅约达八分。奥地利官员要求我们为多囤的那5升汽油支付90海勒的关税。他们还对我们油箱里的12升油课税,以3.6克朗充实其国库;此外还贴心建议我们以奥地利油价,再买5升汽油。考虑到已在加米施采购,我们拒绝了他们的推销。若是我们多带一只备用轮胎和一副车罩,他们就会要求我们把它们卸下来,然后在海关对面的小屋里称重。因为轮胎若超过一定重量的话,规定是要缴关税的。如果携带一般的设备,则没有此类麻烦。

穿过国境,见一牌,上书“Rechtsfahren” (靠右行驶),提醒我们交规变了。景色越来越富野趣。找遍全欧洲,再没有第二个地方如奥地利蒂罗尔这般适合驾车旅行了,道路如此壮观,风景又如此独一无二。

车子稳稳地上行盘旋。此刻正值日落时分,日影正蹑手蹑脚地逃离深谷;顶雪的高山在落日余辉的坩埚里,燃烧成娇艳的玫瑰色。日影下方,我们瞥见一方小小湖泊,一抹静静的黑色,躺在高山悬石的臂弯里。

兰德克 Post-Hotel 旅馆好得出人意料。它就在因河(Inn)边上,而因河就喧喧闹闹地从城镇中央奔流而过。妥帖美味的一顿Abendessen(晚饭)过后,我们早早歇息,没过多久就向河水催人入眠的低吟举手投降。

用完早餐,我们旅店前的街景便生气勃勃起来。一阵汽车喇叭响过,其他的汽车也开动了。我们上行开过兰德克,道路沿着缓坡越过 Hoch Finstermünz隘口,我们在此停车,为这壮丽的峡谷景色拍照留念。从这里到Reschen-scheideck隘口的一段路途之美只可意会。令人神清气爽的光景里,我们好像不再是驱车,而是在飞翔。我们一头扎进岩石隧道,时而因前路仿佛跃入万丈深渊而犹疑,时而因高耸石阵好似齐齐前倾、若阻挡去路而却步。而后是一个急弯,之后柳暗花明,又是一条高速路,路况理想一如旅途其他地方;道路宽敞,身后不停有车超过我们。但转弯处事故极易发生,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灵敏的刹车和毫不懈怠的汽车喇叭简直是千金不换。

在雷西亚(Reschen),我们又惊又喜地看到了一处惬意的别墅,飘扬着美国国旗,在旧世界如世外桃源的角落,他乡遇故知,令人欣喜不已。我们几乎忘记了荞麦蛋糕可以如此美味。我们次日将要翻越斯泰尔维奥山脉,带着对其险峻的善意提醒,我们离开了此地。

看过了最险峻山路的图片,这路蜿蜒回旋,一里里盘桓上升,最终没入云中;我们踟蹰了,怀疑小车能否跨越如此天险,犹豫着是否应该选择一条不那么危险的坦途,绕道前往意大利。几周前曾有另一位勇者驱车挑战这条天险,爬升8 000英尺后还是因雪堆太深,被迫回转。我们还听闻一处尤其危险的转弯,曾引发致命交通事故。这类消息算不上鼓舞人心,然而我们还是希望能放手一搏。每个驾车游览奥地利蒂罗尔的行者都怀着同一个梦想,同一个志向——攀登斯泰尔维奥,人车共同迎接这一终极挑战。

自雷西亚始,车子驶过一个美丽的湖泊,之后一泻而下行至马尔斯(Mals),再由此一鼓作气奔到纽斯旁蒂尼(Neu Spondinig),在此我们逗留片刻,端上一杯茶和其他旅人交换驾车心得,这些车友自我们将要踏上的路途归来,正要去往兰德克。

自纽斯旁蒂尼启程,我们急转至右,驶入深深峡谷的阴影里,穿过特拉伏尔(Trafoier)溪湍急水流上的小桥,然后又攀行几公里到达特拉伏伊,极尽壮美的景色迎面扑来。在此之前,峡谷高高的石壁一直都将我们封在谷底,而此刻豁然开朗,眼见如此美景,唯恐所见为虚。

我们正置身于奥特拉峰(Ortler)阴影之下,冰峰高达12 000英尺,头顶悬着的马达特拉齐冰川晶光闪耀,冰川由冰瀑形成,正所谓“mer de glace”(冰之海)。天地悠悠,旷野之景令我们震慑,几分钟的静默里竟忘记了要在舒适的特拉伏伊酒店订房。 rDD0nnPA/vG22VA9bZ01sCK8SRtFYKUEtngQAvbh8ibYVChBOSMB2bg3+KZGjxE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