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大学作者及历代编者介绍

《大学》是《礼记》的篇目之一,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宋代“二程”、朱熹竭力推崇其在经书中的地位,旨在弘扬理学。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成《大学定本》。朱熹将《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并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按照朱熹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因此,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1、曾子

曾子

曾子,本名曾参(前505-前435),字子舆,中国汉族人,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十篇》,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2、程颢

程颢

程颢(hao四声)(1032年—1085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北宋洛城伊川人(今河南洛阳),出生于湖北黄陂。嘉祐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3、程颐

程颐

程颐(1033-1107年),字正叔,汉族,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亲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对其兄程颢于荆公(王安石)之说,“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极加称许。

程颢和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4、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中国古代先哲,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双重遗产源于朱子,朱子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立于学宫,自宋朝至今八百年。其一生为学:穷理及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6VKt53uO1KRlHMrAnf+iw+t2vVbkrzJu28CmtdPhkLHi8dUUt250NW09xR9HsX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