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努力”的生活姿态也很美

一、努力的我vs不努力的我

离职后,我四处旅行了三个月,再回到日常生活中,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不适应的阶段,把它说成痛苦的自我拉扯期也许更为恰当一些。曾经同时干两三份工作的自己,曾经为工作拼命、废寝忘食的自己,没有了朝九晚五的正式工作,每天不用上班,只是在家过着吃饭、睡觉、上网、看书、看电影、做家务、偶尔和朋友聚会的悠闲日子,感觉很不适应。就像一辆一直在高速奔跑的汽车忽然紧急刹车一样,不仅会出现刺耳的声音,还很危险。这种表面上显而易见的生活形态的转换虽然会造成不适应,但对于在农村、小城镇和大城市之间来回穿梭生活,并能独自旅行的我来说,算不上挑战。我痛苦是因为发现了一个自己难以接受的事实:我既不想做老本行——与广告相关的工作,也不想转行做其他事情,我压根就不想做任何工作,我只想就这样一天天“好吃懒做”,不努力地过下去。我被自己这样的想法吓了一大跳,受惊吓的程度可以用经历了“晴天霹雳”来形容。我不停地追问自己:“我怎么是个这么懒惰的人?我怎么成了自己曾经鄙视的那种人?”却没有答案。

看过几集日剧的人就会了解,有几句话日本人总挂在嘴边,像“我开动了!”“我回来了。”“您辛苦了!”最常听到的是这句:“那么,请加油吧!”或者“我会努力的!”多年来,在我和别人的谈话中,“努力”和“加油”这两个词汇出现的频率也很高。上班的时候,老板赞扬或者批评我时,我会说:“我会努力的。”和老爸或者亲近的朋友聊自己的工作时,我也会说:“我会加油的。”同事、朋友和我倾诉自己遇到的困难和烦恼时,我也会说,“那么,请加油吧!”或者“那要好好努力哦。”“努力”和“加油”一直都是我的人生信条,我也一直在过着“努力”的生活,念书时努力学习,争取考“第一名”;工作时奋力工作,争取做到最好。

而今,自己不仅生活不努力,而且连“想努力”都没有,我成了自己鄙视的那类“好吃懒做”“一点都不努力的人”。都说“不要让未来的自己鄙视现在的自己”,而我则是“现在的自己不停地、深深地鄙视现在的自己”。前者是一种延迟的反应、后悔的感觉,后者则是分分秒秒的自我厌恶。这两种感觉都不好,后者更甚,因为那种不好的感觉不是以后才会出现,而是就在此时此刻,如影随形,无处遁逃。

我不断地告诉自己:你应该努力,你必须努力。我想逼迫自己重新找份工作,认真上班,但我的内心就是不想努力,就想过着不努力的日子。于是我一边鄙视自己,一边逼迫自己,还一边继续不努力地生活。好在我当初因为太忙、没太多时间消费而存了几万块钱,过“不努力”的日子时我也没有大手大脚乱花钱,所以日常生活一直都没有问题,并未出现经济危机,这也许是当时唯一让自己欣慰的事。

任何人,不接受自己就无法真正快乐。跟自己无法好好相处的人,跟外部的世界也不能好好相处。所以那段时间深陷在不接纳自己、鄙视自己、在自我拉扯中的我过着在外人看来相当惬意悠闲的日子,其实我并不快乐,对这个世界也常常怀有不满和敌意。

二、做“不努力”的自己也可以

有一天,我在平常慢跑的大学操场上跑步。当天我比自己之前预定的5000米的目标少跑了1000米,我感觉自己很累,如果我当时逼着自己再跑1000米,是可以实现目标的,但是我想我又不是参加比赛,为什么非要每次抱着实现目标的心理,逼着自己和自己赛跑呢?于是就停下来,慢慢走在回去的林荫大道上。那天天气很好,虽然已经是初冬季节了,但是,路边常绿的香樟树依然高大挺拔,绿意盎然,散发出樟树特有的清香气息;树上有几只小小的麻雀,在蹦蹦跳跳,欢呼雀跃;花坛边一枝粉色的玫瑰静静地独自盛开,鲜艳动人;三三两两的学生抱着书和旁边的同学说说笑笑地从我身边走过。我的心里忽然有一个声音出现:不想努力那就不努力好了,等想努力的时候再努力,我要从现在开始去感受单纯活着的美好,快乐地不努力地生活。

因为这个声音的出现,我不再鄙视自己,不再进行自我拉扯和纠结,终于接纳了“好吃懒做”“不努力”的自己,安心过好没有工作要做的日子,努力学习去过一种不努力的日子。每天早上从容地醒来,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打开窗,深深地呼吸,感受新鲜空气的美好。接着给自己做早餐,细嚼慢咽每一口食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坐在沙发上看喜欢的小说,细致地给花草浇水,去绿树环绕的公园慢跑,跟爱的人在一起放松地相处、彼此陪伴,跟好朋友见面、聊天、喝茶……

后来,看过根据真实故事为蓝本拍摄的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后,关于“做不努力的自己也可以”这一点,我体会得更深了。

毫不卖座的漫画家小晴嫁给干夫五年了。小晴是一个神经大条、有点懒散的妻子,因为丈夫的支持,她在家画着喜欢的漫画。在某网络公司上班的干夫细致、认真、一丝不苟。每天都过着重复不变的生活,早起做便当,按照不同日期搭配便当里的奶酪,系领带,扔垃圾,挤电车上班,挨上司的骂,听电话里客户的抱怨。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丈夫得了抑郁症。为了让丈夫尽快恢复健康,小晴以离婚要挟干夫辞职休养。干夫辞职后,两人失去了经济来源,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他们在对抗抑郁症的过程中相互扶持,收获了从前遗失的快乐与幸福,两人自身也有了成长,丈夫走出了抑郁症,小晴成了著名的漫画家。

电影中有非常多的场景和对话打动了我:

丈夫辞职后,小晴在日记本上写下:“我才不努力呢!”

小晴与正在遭受离婚之痛的女友见面聊天,女友说:“我要努力啊。”

小晴微笑着说:“如果痛苦,就别努力了,保持平常心就好。”

小晴和丈夫讨论暑假作业。

丈夫:“现在是人生的暑假吧。小时候,暑假作业都是按计划完成的。”

妻子:“我就从没按时交过。”

丈夫:“我猜就是,但现在我连小孩子都不如了……”

妻子:“放假时,休息就是作业。”

抑郁症在本片中被称为“心灵感冒”。得了这种感冒的丈夫干夫常常失眠,腰酸背痛,不能坐电车,不能用电话,不能煮饭,不能与人正常地交流,甚至一度想自杀。妻子小晴用始终如一的接纳和陪伴以及这种“不努力”的生活态度对丈夫进行了心灵疗愈。

其实所说“不努力”,指的并不是真的不用努力,而是指不强求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不要给自己太多负担,施加太多压力,也不要不停地找事情做逼迫自己前进,忽视内心的不满与痛苦,而要真实地活着,全然接纳自己,哪怕那是个不努力的自己,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不那么美好的东西,顺其自然地生活。

电影中他们这种“不努力”的生活态度表现在日常生活的许多细节里。

平摊四肢在榻榻米上享受午后的慵懒阳光。

伸开双臂,迎接早春的樱花雪。

从有气泡的古董玻璃瓶中嗅到江户时代的古典气息。

将变色龙和乌龟当宠物养,与变色龙一起坐在屋檐下倾听风拨动风铃的响声,或者像乌龟一样缓慢地思考人生。

他们不是快速地努力前进,而是慢下来,享受当下生活的美好,享受生活的真实与内心的纯真。

一直以来,我都习惯了努力地生活,努力地追求完美。这努力里头包含着一种深层的恐惧:如果我不努力,我就什么都得不到;如果我不努力,我连仅有的都会失去。所以我必须得努力,不管我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我都必须努力。从这种自我告诫的努力中滋生出很多压力,这种压力推动的生活让我收获了很多,实现了不少奋斗目标,但是同时它也让我疲惫不堪,失去了真实活着的感觉,那些真实、美好的刹那及快乐。由于一直过分苛求努力,我极度疲累的心发出了“让我停下来休息一下”的呐喊,庆幸的是,我放下了恐惧,也接纳了另一个不想努力的自己,并且开始努力学习这种“不那么努力”的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三、活着的姿态本就美

在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做到“不努力”地生活并不容易。我们从小就习惯了要努力,努力学习,努力找工作,努力工作,努力结婚,努力生孩子,努力养育孩子,努力赚养老钱……努力地去追求一切。为了一切去努力,已经成了人生内容的全部。教育与社会习俗将我们训练成一台擅长竞争、努力生活的机器,按照社会划定的路线铺设人生轨迹。做到“不努力”地生活并不容易,除了教育因素的制约,还有时代的裹挟。我们身处急剧变化、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会的发展速度让人惊讶不已,近200年来我们发明的新东西可能比过去所有的时候都要多,当然我们消灭的东西也非常多。日本趋势专家大前研一有本书叫《M型社会》,这种M型社会“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富有者在数字世界中,大赚全世界的钱,财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随着资源重新分配,中产阶级因失去竞争力,沦落为中下阶层,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在中间这块,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所谓的‘M’的字形一样,整个世界被分成了三块,左边的穷人变多,右边的富人也变多,但是中间这块,就忽然陷下去,然后不见了”。简单来说就是两极分化会更加严重了,你要是不努力,就会沦为社会底层。就像大前研一发出的警告:“你别再以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还会回来,你可能已经从中产阶层沦落到‘下流社会’而不自知……”听起来是不是很恐怖?因为任何人都不想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不管他是不是中产阶级(我很怀疑中国有没有中产阶级)。但被时代裹挟而努力奋斗的每个个体,每天睁开眼拼命赚钱、拼命消费,过着缺乏真实的生活,那种单纯的活着的美好消失了,有的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失去了爱。这种牺牲是否值得,需要每个人思考和判断。作家亨利·詹姆斯说:“不管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自己的生活就行。如果没有自己的生活,那你还有什么?”

歌手黄耀明有首歌叫《下流》,讲的是那种不必太过努力,不靠牺牲很多重要的东西往上爬的价值观。在一次记者采访中,对这首歌表达的价值观,黄耀明这样解释:“幸好,我们在努力生存的过程中没有变成太下流的人。但是否有这样一个可能性?我们需要向上爬吗?可不可以下流一下,漂到洪流下面,堕落一下,可不可以?”这就是一种思考。在某些时候与主流保持一点距离,更多地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观照自己的内心,满足内心的需求,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有一次,某个女友给我打电话。她谈到自己周围的人都在快速地成长和进步,大家好像每天都忙碌得要死,很成功,有的只用了几年时间就买了房、买了车。反观自己,一直过着慢吞吞的日子,学法律的她努力了两年才通过司法考试,工作上的起步和成长也比较慢,但是最后她却说:“其实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还算满意,我有那么多朋友,有自己休闲的时间,我虽然很慢,人家花一天时间就做好的事情我要花两三天,但是我一直在朝前走,慢慢地努力,没有放弃。”

无论我自己的这种不努力的努力生活状态,还是黄耀明唱的《下流》,或者像我这位女友说的“我虽然很慢,但是我一直在朝前走”的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都是一种生活的平衡。你可以像我一样按照努力一段,不努力一段,然后再努力一段的节奏生活,也可以像我的朋友那样慢慢地努力过生活,或者像其他的一些人那样狂飙突进后彻底停下来。重要的是,你经过思考后自行选择生活目标、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的意义,而不是被社会裹挟着向前走。无论你作出怎样的选择,只要不危害社会与他人就是好的。

曾经有个朋友问我:“如果一个人不努力赚钱,不努力花钱,不努力奋斗,那他还能做什么?他还是个有用的人吗?”

他的这个问题关乎人存在的价值,我一直没办法给出一个自己觉得稍微好一点的答案,直到我看了作家王安忆在2012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作的《教育的意义》的演讲,里头提到一个小故事。她与一位报考临床医学的考生面谈,谈到医学伦理的问题。“考生说‘安乐死’是一种奇怪的人道主义,我问为什么,这位女同学说,一个人的生与死不能用意义来核算。我说,你的意思是还有感情的因素,也就是关系到他的至亲、家人。她说也不是,而是——她思考了很久,说,生命本身就有价值。我希望我们学校不要错过这位考生,她解释了我的关于有用和无用的观念。”

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中,卖古董的邻居给小晴介绍她买的一个古代的玻璃瓶时说,正是因为没有破碎才能在这里,因为没有碎掉,尽管是玻璃瓶,也有了价值。这启发了小晴对生病的爱人的关心,领悟了人只要活着就有价值的道理,这也成了接下来她关心照顾得了抑郁症的丈夫,不弃不离、坚持不懈的动力。所以后来小晴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完好无损才有价值,千万不能碎掉。

一个“不努力”生活的人也可以是一个有用的人,不努力的人生也同样精彩。因为活着本身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活着本就有价值。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应当感到骄傲,活着的姿态本身就蕴含着生命的大美。 Xm6CeSOmAY3V4ty/A3AgZp8nVSF0fD6x6cF0RPEgPipFcn0sOhmPUdp8Kjn08jE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