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中西医对心悸病因的认识

(一)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心悸的发生多与体质、饮食、情志、感受外邪、药物过量而引起的气血阴阳亏虚、痰饮瘀血阻滞有关,从而导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发为心悸。

1.体质虚弱 素体不强,久病或劳欲过度,或各种失血,造成气血阴阳的亏虚,以致心失所养,发为心悸。

2.久病体虚 热病伤阴,或房室过度,均可导致肾阴亏损,心火妄动,扰乱心神,形成心悸。

3.饮食劳逸不当 劳倦太过伤脾,或久坐久卧伤气,引起生化之源不足,而致心血虚少,心失所养,神不潜藏,引起心悸。或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均可生痰蕴热化火,或伤脾而滋生痰浊,痰火扰心而致心悸。

4.七情刺激 平素心虚胆怯之人,如骤遇惊恐,或情怀不适,悲哀过极,忧思不解等致七情扰动,忤犯心神,心神不能自主而心悸,所谓“思虑烦多则损心”(《诸病源候论·心痹候》),“悲哀愁忧则心动”(《灵枢·口问》)。

或长期忧思惊恐,精神情绪过度紧张,心气虚怯,阴血暗耗,不能养心;或心气郁结,生痰动火,痰火扰心,心神失宁而为心悸。

或大怒伤肝,大恐伤肾,怒则气逆,恐则精却,阴虚于下,火逆于上,亦可动撼心神而发惊悸。若郁热内蕴,复加恚怒,变生肝火,肝火扰心;或痰火扰动心神,心神失宁,也易导致心悸。

5.感受外邪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邪阻心脉,阻塞经隧,心血营行受阻;或风寒、湿、热等外邪,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气或心阴,均可引起心悸怔忡之证。

温病、疫证日久,邪毒灼伤营阴,心肾失养;或邪毒传心扰神,亦可引起“心中憺憺大动”等心悸、怔忡之症。如春温、风温、暑湿、白喉、梅毒等病,往往伴见心悸。

6.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可以损害心气,甚则损伤心体,引起心悸。如近代使用锑剂、洋地黄、奎尼丁、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过量或失当,均能引起“脉结代、心动悸”一类证候。

(二)西医病因

1.生理性因素 一般健康人不会感到自己心跳的动作,只有在剧烈运动或兴奋、精神紧张、过用烟酒、浓茶、咖啡、某些药品时才会有心悸的感觉。这是生理现象。

2.病理性因素

(1)心脏疾患:常见为心律失常,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导致心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遇到此种情况需要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和医生的听诊以明确诊断;也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

(2)心外疾患: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低血糖等均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输出量增加、心脏搏动增强而导致心悸。

(3)神经敏感性增高:如神经官能症患者,除感觉心悸外,还会有很多主诉如头晕头痛、失眠、健忘、多梦多汗、易疲劳等症。 PYyLXfh4ER1QlhUQT6MaoNG8D4K3/jPi7ehKOo4TuhZ1LsAcz9b1ue9DvREUlu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