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人到40话养生

俗话说:四十不惑。意思是人到了40岁的时候就没有什么不清楚的了,这是说人的智慧。然而,40岁的身体却不尽如人意,记忆力衰退,精力不济等,常常拖了中年人的后腿。因此,年过40,一定要停下脚步,来审视一下自己的健康,想想养生的问题。

人到40阳脉衰

!中医视点 人到40阳脉衰

人生30岁正是壮年时期,性情稳重,生命力处于顶峰;10岁时,身体由盛转衰,气血开始衰弱


《灵枢·天年》中,岐伯详细阐述了人生各个阶段的状态,其中写道:“30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40岁,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鬓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意思是说人生30岁,正是壮年时期性情转为稳重,所以行动上表现为从容不迫的“步”;40岁,身体则由盛转衰,气血也开始衰弱,不能充分荣于面,故容颜华色开始衰落,鬓发逐渐花白,人也变得不如年轻时好动。《素问·阴阳名家大论》中也说,人体开始衰弱的时节,是40岁。又说,六腑为阳气,五脏为阴气。人到了40岁时,五脏阴气自半已衰,皮肤变得松弛,容颜的光华减退,头发开始变白,无论行走还是坐卧都日渐衰弱了。这里所说的“阴气自半”与上面的“大盛以平定”集中地概括了人到40时的生理特点,即由盛转衰。可见,中年是生命历程的转折点,是一道生命活动由盛转衰的门槛。因此,这一时期也是养生的重点。

!中医解码 阳脉主六腑之精气

阳脉即是阳经之脉,包括手足三阳经、督阳、维阳等经脉。《灵枢·脉度》:“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意思是说阴脉主要是营运五脏的精气,阳脉主要是营运六腑的精气。表里内外互相贯通,如圆环一样终而复始地循环,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的功能和活动。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六腑主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而人到40也就是到了中年的时候,阳脉开始衰落,六腑之精气减弱,即消化功能减弱,从而不能很好地吸收所食之物的精华。如此,身体会逐渐失去养分。所以,女性到了中年后气色不佳,变成“黄脸婆”;男性则显得精气神不足。此外,男性步入中年后,肾气衰减,而肾主水,具有藏精和调节水液的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一旦储存精华的肾脏出现了问题,无论制造精气的五脏或者六腑多么强劲,主管营运的阴脉和阳脉有多么畅通,整个身体都会陷入不佳的状态。因此,步入中年以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可麻痹大意。认为自己正值壮年时期,不必对一些不适大惊小怪。要时刻注意身体上的微妙变化以及进行调养,让身体留在最佳的状态。

中医VS现代医学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人到了中年后,体内脏腑功能有所减弱,致使阴阳失调,而使得人体产生病患。而现代医学认为,人到了40岁(即中年时期),生理机能常会出现一些状况,这是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使得身体本身的酸碱度失去平衡所致。现代医学的这种观点与我国传统医学上的阴阳调和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也可以说从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我国传统医学的科学性。

要事业成,也要好梦连连

!中医视点 阴阳与梦境

中年人常有这样的感觉,每天晚上都做梦,而且大多是紧张压抑之梦,醒来后感觉头昏脑胀,身心疲惫。中医讲,“阴阳贵乎协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若阴阳失调,则可致梦”,中医又进一步将梦境的产生分为三种因素:一是与脏器阴阳盛衰有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脏腑与情志活动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使得脏腑之气的盛衰在以情志变化为基础的梦境中显现出其独特的作用;二是与气血瘀滞不畅有关,气血瘀滞说的是物理原因,即睡眠时身体受到压迫、缠绕等物理刺激而产生梦境;三是与思虑过多有关,因为梦境是日间思虑的延续,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白天思虑过多,就会在夜间的梦里有所显现。除了气血瘀滞的情况较为普遍外,其余两种原因也都是值得中年人注意的。由于中年人一般都处于事业和人生的巅峰,通常都会有较大的压力而弄得身心劳顿。但不管是劳累过度,还是思虑过度都会引起脏腑的阴阳失衡,从而导致梦境的产生。也就是说一些梦境产生与身体阴阳的变化和脏气盛衰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处于人生转折点的中年人一定要注意,在打拼事业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病邪侵入脏腑,不可神思过于劳碌,这样才能避免体内阴阳失调、脏气盛衰不定;才能让自己睡个好觉做个好梦,为第二天的工作养足精神。

阴盛涉水生恐,阳盛大火烧灼

!中医解码 梦境与五脏虚实

天有四时和五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属木故风、夏属火故暑、秋属金故燥、冬属水故寒、长夏属土故湿。天有四时五行,人则有五脏化五气。而梦像的阴阳属性正是体内阴阳关系的反应,借助于体内阴阳的盛和弱来反应人体的病理变化。比如,在《灵枢·淫邪发梦》中记载: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金属兵刃,或者杀人宰鸡之事。若是在秋天(秋属金),便会梦见两军交战或与人斗殴;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若是在冬季,便会梦见自己躲伏在水中或者是在冰天雪地里畏惧恐慌;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若是在春季,则会梦见匿伏于深山丛林之中;心气虚则梦见救火阳物。若是在夏季,则会梦见大火烧山、救火救灾等;脾气虚则梦见饮食不足。若是在长夏,则会梦见盖房筑屋、填土埋砖等事。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同样,五脏气盛也会有相应的梦境出现,如肝气盛,失其条达,梦中常常烦躁易怒;心气盛,则心脉不畅,常会梦见欢笑不休;肺气盛,则魄无所依心,多梦恐惧、哭泣、飞扬等;脾气盛,则水湿停滞于肌腠,而梦身体沉重不能抬举,因而梦中常歌乐;肾气虚,则梦腰脊两解不属,这是因为腰为肾之府,故肾气盛则梦腰脊离而又相连。此为五脏气盛,阳气不足,而阴气有余所致。

中医VS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认为,人在睡眠时,如果大脑皮质处于局部的、不完全的,或含有兴奋点的抑制状态的时候,周围环境与身体内部的刺激会传向大脑,便可以产生不正确的反应。而这些刺激的强弱、范围、时间的长短不同,就会产生形形色色的梦境。这很好地证明了我国传统医学所说的梦境是由气滞血瘀(外界物理因素)、脏气盛衰以及心理(身体内在因素)三个因素而产生的。

哀莫大于病痛

!中医视点 不治已病治未病

《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圣人不等到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要在乱事发生之前治理它。如果疾病已经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事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可见,治未病是古人保证身体健康的一大方法。《内经》中又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历代医家对这种论述都极为重视,认为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所谓摄生就是要调摄精神意志,要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这样才能补养真气。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要顺应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这就要求人们饮食有节,生活起居要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能过分劳累。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的发生。而这些,在40岁的中年人身上却是十分常见的,活在生活、事业、家庭三重压力下的中年人,常常忘记了自己的身体。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成功的事业、美好的家庭、幸福的生活都无从谈起。

只有强身、提高抵抗力才能远离病痛,反之,则会引起疾病与早衰的发生

!中医解码 及早调成精气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100~120岁。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人到40时就已经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状况,甚至夭折了。其中原因除了先天禀赋以外,还与日常生活有着很大关系。40岁的人常常由于各种原因或是起居无常,或是精神失于调养;或是缺少锻炼,从而使得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如阴阳失调,“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必须以阴阳为依据,阴阳失调则会导致病患的产生;又如精气虚衰,精(即阴精)是构成人体和促进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基础;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动力。任何损伤精气的因素如果不及早调整,都会导致疾病和衰老的到来。《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这里所说的“未发”实际上是已经有了先兆小疾的存在,类似于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所说的“欲病”。孙思邈比较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三个阶段,并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论治未病主要从养生防病和欲病早治着眼,要“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三个阶段,并主张养生防病,应从未病和欲病时期着手


因此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无疑对生命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40岁左右的中年人且不可忽视“欲病”的阶段,一定要在疾病发作之前,把握时机,予以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中医VS现代医学

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的预防疾病,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性,比如二者都是是为了健身,为了不生病。但二者又不尽相同。比如现代医学为了预防某种疾病而定期打疫苗,是针对病的;而我们中医的养生,则是为了强身健体,从而达到不生病的目的,不是针对病,而是针对人的,是要使整体的身心得到调理,从根本上预防了疾病的侵袭。所以,应该说中医养生比现代医学的预防体系更广泛,也更合理。 dNAG1De/rGuZFjjU0NtSJYTSD1x4tdvUaZ7pVEzAnIlN2fLWIMsyuFICYhNpcbw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