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五行和谐身体健

在中医学中,人体中的肺、肝、肾、心、脾五脏,分别被定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所属,在五脏定位于五行后,中医在病因、病理、治疗、用药等方面,均以五行生克的关系来表达,五行理论在中医中的运用中显得非常简洁明朗,几千年的实践检验也显得非常成功,成为中医辩证论治的一种基础性理论。

五行与脏腑

中医视点 五行的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中医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诞生,是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传统的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小宇宙;对应于外在世界称为大宇宙。《尚书·洪范》中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音se);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它指出了“五行”和“五味”(咸、苦、酸、辛、甘)之间相互的内在的联系。

相对于“阴阳”,五行是将宇宙万物的个别属性归纳出的五种类型。因此,五行并不是以现代科学分类出的五种特定物质,而是代表了自然界中五种特性或功能,例如:“金”是指物质中坚固性能者,凡是坚固、凝固的都是金,它具有清洁、肃杀、收敛的作用;“木”则代表了生命中生的功能和根源,具有可曲可直、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水”代表了流动性,周流不息的作用,具有滋润、向下运行的特征;“火”代表了一切热能,具有炎上、温热、升腾的特性;“土”代表了地球本身,具有承载、孕生万物的作用。

中医解码 五行与五脏相通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人是天地自然之子,人的生命活动和万事万物的变化息息相关,即所谓的“天人合一”。中医将人体的内部器官分成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大肠、小肠、胃、膀胱、心包、胆),这些脏器的分类,不但是体内某些器官的名称,更重要的是包括了体内一些器官的生理功能。例如:“心”在现代医学中是指某一脏器的名称,但在中医理论中,除了代表人的心脏外,还代表了身体上某些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

在古代医学论述中,人体小宇宙中的五脏,正好对应外在大宇宙中的五行。五脏各有属性,正如五行,例如:心似太阳,属五行的“火”;肺主气、主肃降,属五行中的“金”;脾主运化,属“土”;肝主升发,属五行中的“木”;肾润养人体,排出水液,为水脏,属“水”。也就是说,在中医理论里“五行”有着特殊的含义。

五行学说除应用于脏腑外

中医VS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利用自身的理论解释了五行与脏腑的关系:心通夏气,其本质是人受自然变化影响后的互动反应,心为人体内的热量的调配器,夏天的特点为阳气盛,产生出热气,两者为同气相求,夏天的热气作用于人体后,增加了人体的热量,这相当于增加了心的对热量的调配;肺通秋气,肺为人体内的干燥器,秋天的特点为阳气肃降,产生出燥气,当秋天的燥气作用于人体后,增加了人体水分的蒸发,这相当于增加了肺的干燥功能;肾通冬气,肾为人体内的冷气调配器,冬气的特点为阴气盛,产生出寒冷,当冬气作用于人体后,会带走更多的热量,这相当于增加了肾对冷气的调配;肝通春气,春气的特点为阳气升发,产生运动气流,肝是推动人体内阳气升发的器官,对体内气流的运动起疏导作用。

五行相克相生与疾病

中医视点 五行相克相生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互相资生和助长。

钻木取火 木生火

火的灰变成泥土 火生土

泥土蕴含矿物质及金属 土生金

金属熔后会有水 金生水

水滋养树木 水生木

五行学说的相生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循环往复不已。

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中互相制约和克服。

金坚硬妨碍树木生长 金克木

植树以防泥土松脱 木克土

泛滥时用沙包挡水 土克水

用水来灭火 水克火

用火可熔掉金 火克金

五行相克关系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克循环无尽。

中医解码 五脏相生相克

五脏相生的关系为:

1.肝木藏血营济心火,即木生火;心火阳气热血温于脾土,即火生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实肺金,即土生金;肺金清肃下行助于肾水,即金生水;肾水之精气养于肝木,即水生木。

2.胆汁注入小肠,即木生火;小肠疏导利于胃,即火生土;胃气下行助于大肠,即土生金;大肠清理水质蓄于膀胱,即金生水;膀胱之气化精微升于胆,属水生木。

例如:脾(土)主管消化系统,负责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我们才有生命力,有呼吸,有“气”,所以说土生金(肺)。由于有这关系,因此有“培土生金法”,即采用健脾的方法来治疗肺虚的疾病。

五脏相克的关系为:

1.肝木的条达,则疏泄脾土,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则控制肾水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则平和心火狂躁,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则制约肺金清肃太过,即火克金;肺金之气清肃下降,则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

2.胆气太过,则胃气呆滞,即利水不佳,木克土;胃的阳热太盛,则膀胱气化失司,即土克水;膀胱的疏泄则牵连小肠固摄,即水克火;小肠的疏导失调则大肠排泄失控,即火克金;大肠疏泄失调,则影响胆汁分泌,即金克木。

例:肝(木)的生理功能失常,影响脾胃,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即肝气犯胃(土)。治理胃不适时,不单针对肠胃,还要疏肝理气。

例:肾属水,心属火,水火不容;若肾水不足,心火相对便旺盛,以致心跳加速,肾上腺素激增,精神过度活跃,表现出来的徵状是无故心跳、心慌,但心脏功能却正常,中医学上称这现象为“心肾不交”。医治的方法是加强肾水,以扑减心火,即所谓的“滋水制火”。

可见,中医学利用这五种元素的特性来形容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相互之间的关系、生理现象以及病理变化。实际应用调理身体治病时,某些器官若有病可能需要针对另一器官。

中医VS现代医学

与中医脏腑相生相克类似的,在现代临床医学上有并发症这个概念,并发症是指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引起另一种疾病或症状的发生,后者即为前者的并发症,如消化性溃疡可能有幽门梗阻、胃穿孔或大出血等并发症。另外,以肥胖症为例,患肥胖症人也容易罹患以下疾病:

1.冠状动脉心脏病:多余的体重都堆积在腹部的人,要比额外体重累积在其它部位的人,更可能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

2.高血压:和相同年龄、正常体重者相较,超重5%~15%的男性,高血压的致死率增加了70%;而超重15%的男性则增加了2倍。适度的减肥对降低血压即有显著的效果。

3.呼吸困难:肥胖会干扰横膈膜的运动,并增加心脏的负荷,而造成呼吸困难。

4.胆结石:肥胖会引起肝脏内胆固醇合成增加,也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排泄增加,而导致胆固醇结晶的沉淀增多,而形成胆结石。

5.背痛及腰痛:如果上半身过重,肌肉又缺乏张力,身体的压力就会落在脊椎骨较低的部位而引发背痛及腰痛。

6.摩擦产生之皮肤病:肥胖会造成乳房和胸部、腹部、大腿上侧等部位皮肤和皮肤间的接触(摩擦);特别是在温暖的气候中,身体活动产生的摩擦会引起擦伤和霉菌感染。

阴阳五行和谐与老年健康

中医视点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例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

阴阳学说亦应用于中医学上,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简单来说,阴是指人体实质的物质,即体液,包括血液、津液、泪水、鼻水、内分泌,甚至男性的精液;至于阳,则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和气。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

中医解码 阴阳五行和谐与健康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人体内若阳气偏旺,阴气就必然受损;相反阴气为主,阳气则受抑制。阳气旺盛会产生热证,阴气至极会产生寒证。寒到极点会生内热,热到极点也会生内寒,即寒证。

阴阳并非总是对立的,也互相依赖而生。例如,人体的机能活动(阳)必须有营养物质(阴)的滋养,但另一方面,机能活动又生产营养物质变成身体所需,给以维持生命。

中医VS现代医学

中医讲阴阳平衡,西医讲酸碱平衡。研究发现,酸碱平衡与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当酸碱不平衡时,就出现电解质紊乱,出现电解质紊乱的人就叫做酸中毒或者碱中毒的,这时钾钠离子不平衡。电解质紊乱在现在医院里是个很难治的病,如人到老年,如果电解质紊乱了,抗菌素就起不到作用。另外,高钾的病人很危险,低钾的病人也很危险,高钾的病人可以猝死,低钾的病人也可以猝死,也是这个道理。

同样,机体酸碱失衡是健康杀手。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对防止疾病、维护健康极为重要,现代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大多是由酸性体质引起的。而现代人的酸性体质大多是由于大鱼大肉,即摄入了过量的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造成的。所以防止体质酸性化、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结构,维持营养平衡,最大限度地减少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三类酸性物质,以避免对机体健康的影响。FvhtreuK8woh5Vn8fA2j4h/PWCgGN2g/HvPr6DCrLDROhDGd7yw5wU30n2wb1uI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