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天年篇》把衰老阐述得非常清楚:“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堕,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魂魄离散,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骼独居而终矣。”
中医视点 中医衰老的标志
中医衰老的标志:
1.阴阳失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明确指出,人的衰老同阴阳失调有关,即“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2.精气虚衰: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说:“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也,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矣。”
3.肾气亏损: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元气是正气的主要成分,正气就相当于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肾气虚,元气就衰;元气衰,正气也就弱,可表现为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
4.脾胃虚衰:如《景岳全书·传忠录》所说:“盖人自有生以来,惟赖后天以为立命之本。其有先天所禀赋不甚厚者,但知自珍而培以后天,则无不获寿。”
5.心脏虚衰:中医养生学特别重视对心脏功能的保养,认为“以此养生则寿”。《千金要方》认为,老年以后,“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情”。
6.肺脏衰弱:若肺气衰,全身机能都会受到影响,出现不耐劳作。
7.肝脏衰老: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衰老同肝有密切联系,即《黄帝内经》所谓“五十岁,肝气始衰”。肝的功能下降后,其他脏腑亦随着衰弱。
中医解码 中医衰老详解
1.阴阳失调:阴阳失调能导致衰老,而调节阴阳就有抗衰老的作用。调节阴阳,不仅要调节内外环境使之平衡协调,而且要调节细胞内外的平衡。
2.精气虚衰:这里的气,指真气,包括元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等,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动力,为生化之根;精,即阴精,包括肾脏所藏先天之精在内,是构成人体和促进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基础。精与气相互资生,是维系生命的关键。精充、气足,才能延缓衰老,健康长寿;而精亏、气惫,是早衰、变老的原因。
3.肾气亏损:人以五脏为本,而肾为五脏之根。肾所藏之精气为生命的基础,在人的生长壮老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待到老年,肾精衰退,形体也逐渐衰老,全身筋骨运动不灵活,齿摇发脱,呈现出老态龙钟之象。
4.脾胃虚衰:祖国医学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这是因为“胃者,五脏六腑之海,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即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组织皆需要脾胃供给各种营养素,脾胃是生命的源泉,如果脾胃虚衰,会加速衰老甚至死亡。
5.心脏虚衰:心为生命活动的主宰,它能协调脏腑,运行血脉。若心气虚衰,会影响血脉的功能及神志功能,从而加速衰老。
6.肺脏衰弱:肺主一身之气,人身诸气的生成、运行及功能活动,都与肺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只有肺的功能正常,人体才能维持旺盛生机不致衰退,并抵御外邪,以免因病夭折。
7.肝脏衰老:原因是肝藏血,具有贮存和调节血量的作用。肝又主疏泄,关系到人体气机的调畅。祖国医学认为,“百病生于气”,这个气是指气的气机运化失常。而气机升降出入失常,人即会衰老,甚至死亡。
中医VS现代医学
衰老是生命发展的后一阶段,是指机体各器官功能普遍的、逐渐的降低的过程。在此阶段中形态结构出现衰退现象,伴随着功能的下降,有机体对环境的应激能力也相应减弱。如一个老年人与青年人相比,其最重要的差别就是各器官功能的普遍降低。举例说,如果将一个年为20岁的青年的器官功能定为100%,那么一个年为70岁的老年人,其脑血流量约减少20%,心脏射血量约减少30%,肺活量约减少40%。
中医VS现代医学
可见,衰老不是一两个器官,而是包括全身几乎所有的器官,这也是和患病后器官功能降低所不同的情况。例如有人患肝炎时,他的肝功能会降低,但其他器官功能的损害并不明显。而人在衰老时,器官功能的降低却几乎涉及全身所有的器官。由于功能性细胞数量的减少,引起生理活动的改变,如器官的耗氧量降低和功能储备量减少;血液循环量减少;有些器官的功能可因老化而完全丧失,如女性绝经后,卵巢停止排卵等;解剖结构完好,但可出现功能减退,如神经传导速度变慢等;少数器官的功能可出现反常的提高。归纳起来,人体的老化过程,不管发生的机理如何,总存在着细胞的逐渐丧失,表现为器官的大小、重量和细胞数量的改变。
中医视点 中医衰老的因素
中医衰老的因素:
1.七情太过:正如《吕氏春秋》中所说的:“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缓之也,毕其数也。毕数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喜、大恐、大忧、大怒、大哀,五者损神则生害矣。”
2.疾病因素:原因是患病后,可加重阴阳平衡失调,加重气血精神脏腑的亏损,甚至导致气散精竭神去,阴阳离决而死亡。
3.遗传因素:正如王充在《论衡,气寿篇》中所说:“强寿弱夭,谓禀气渥薄也。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寿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
4.睡眠很差:古人说:“眠食二者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
5.环境失宜:关于人的寿命与环境的密切关系,《黄帝内经》里早就明确指出:“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
6.缺乏运动:祖国医学亦认为“动则不衰”。如《吕氏春秋》里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7.饮食不节:《东谷赘言》中曾反复强调多食的危害,书中说:“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
8.劳伤过度:《素问·举痛论》里说:“劳则气耗”,指出形体过度劳倦主要伤及人体的正气。
9.房劳过度:古人反复强调“善养生者,必宝其精”;而要宝其精的关键之一,是要节制性生活,特别是老人,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10.吸烟嗜酒:中医学亦同样认识到过量饮酒对人所造成的危害。《饮膳正要》中说:“少饮为佳,多饮伤形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饮酒过度,丧生之源。”
中医解码 中医衰老因素详解
1.自身情绪:人体自身情志变化,使气血损耗离乱,脏腑的生理功能失调,持久不复,则人体易入衰老之境。
2.疾病影响:疾病是导致或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有调查显示:106例90岁以上活着的老人,健康无病者58人,占54.7%,表明无疾病所伤者易获高寿。
3.遗传因素:“先天责在父母”,先天禀赋强则身体壮盛,精力充沛,不易变老。反之,先天禀赋弱则身体憔悴,精神萎靡,变老就提前或加速。
4.环境因素:古人有“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高,是指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下,是指平原地区。因为“高者气寒”,植物生长缓慢,生长期长,寿命也就长;而“下者气热”,植物生长较快,寿命就相应短促。
5.缺乏运动: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非常明显,这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
6.饮食不节:人们必须注意节制饮食,否则损脏腑,诸病丛生,折寿损命。所以,《寿世保元》强调指出:“食唯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7.过度劳累:《素问·上古天真论》里亦云:“以妄为常,故半百而衰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若把妄作妄为当作正常的生活规律,只活到五十岁就已显得很衰老了。
8.房事过度:如《厚生训纂》中说:“年高之人,血气衰弱,阳事辄盛,必慎而抑之。一度不泄,一度火灭,一度增油。若不制而纵情,则是膏火将灭,更去其油”。这就是强调纵欲可导致衰老,缩短寿命。
9.过度烟酒:古人的“过饮不节,杀人片刻”。这些告诫,都充分说明了饮酒过量能降低人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衰老。
中医VS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把人体衰老的因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枢神经系统衰竭。俄罗斯研究人员发现,人体细胞在不断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脂褐素细胞。这是一种脂肪状物质,它在中枢神经细胞里聚集,逐渐破坏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其余各系统——内分泌、心血管、免疫和呼吸系统,从而引起人体衰老。
2.地球引力的作用。地球引力对人体的衰老确实起一定的作用。宇航员反映宇宙飞船中的时间概念和地球上有明显差异,他们在太空呆上几个月返回地面后,看上去都好像年轻了几岁。
3.遗传因素。遗传学家曾追踪了1600名孪生老年人,发现他们的年龄非常接近,同卵生的,寿命平均只差3年,两卵生的差6年。而且许多孪生子之间引起死亡的疾病也往往类似。由上可知,衰老确与遗传密切相关。
4.营养不良。如果营养不足或缺乏某种营养成分,人体中的某些部位细胞就会出现萎缩或病变,直到老化衰亡。
5.缺乏运动。事实证明,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更是极为有益,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改变。
6.睡眠很差。睡眠质量差,首先表现在神经系统过度疲劳,以至可能发生神经衰弱、体力和脑力劳动效率降低、精力不足、记忆力减退、头晕脑胀、眼花耳鸣、全身乏力等症状,轻者可以恢复,严重者还影响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进而导致器质性病变或早衰。
7.不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要有选择,不吃腐烂、霉变的食物,因为这样的食物含有大量的霉菌,食后可致病、致癌,促人衰老。
8.吸烟嗜酒。抽烟还能诱发各种疾病,如心肌梗死、肺癌、胃溃疡等,甚至到全身各器官均可受害。同样,嗜酒过度亦可导致衰老。酒的有效成分是酒精,酒精是有害物质,过量饮酒可引起急、慢性酒精中毒,对人体损害极大。
9.环境污染。空气、饮用水、噪音、地面污染,对人体有害,可使人致畸、致癌、致死。一些化学合成的日用品,也会不同程度地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10.生气忧郁。有的人心胸狭窄,爱生闷气或生活拮据,常有压力,或失恋、工作不顺、家庭不和等原因,导致长期精神不悦,心情忧郁,结果会加速衰老。
11.超常劳动。不论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如果过于繁重又得不到及时恢复,就容易衰老。
中医视点 儒家养生说
儒家学派的鼻祖孔子,就是我国古代养生大师,且为养生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如孔子的“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的“三戒”,即是根据人的年龄不同,生理特点不一样,而提出的具体养生方法。除三戒外,孔子还提出了“仁者寿”的养生理论,如他在《中庸》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意思是只有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可获得高寿。
另外,孔子对于饮食卫生还提出了某些宜忌问题,他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论语·乡党》),从而明确指出了食品要精细,烹调要得当,进餐要定时,以及变色、变味、腐败变质的食品都不宜食。这些饮食卫生要求,是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重要一环。
中医解码 养心莫善于寡欲
除孔子外,孟子亦提出了许多正确的养生思想,如他非常强调精神调摄,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只能在社会许可的条件下实现欲望,不可有过分的要求。孟子自己提出:“我四十不动心”,意思是在我四十岁后,要自己能掌握自己的情绪,不因情志所动,不为名利所惑,情不动则心安。不但孟子强调寡欲,荀子亦是这样,如《荀子·正名》谓:“欲不待可得而求者,从所可”。意思是,欲是人生固有的,既不可贪得无厌地纵情任性,又不可去、止,要“从所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满足欲望。
中医VS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认为老年人想健康长寿,必须做到科学养生。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进取养生。进取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勤于思考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从而保养了脑细胞,使大脑不过早衰老。纵观古今中外那些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之所以长寿,无不与他们的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关。
二是淡泊养生。淡泊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宽容大度,知足谦虚,宁静致远,心态平衡。我国古代养生家嵇康说:“清虚静泰,少私寡欲。”心底无私天地宽,自然有益于健康长寿。
三是遗忘养生。忘记死亡,摆脱恐惧死亡的困扰;忘记钱财,从钱财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忘记子孙,卸去为子孙操劳的精神负担。这个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老年人要做到情绪平衡,忘掉那些不愉快的往事。
老年人房事
中医视点 年六十者,勿复更泄
在婚姻生活中,维系夫妻双方情感纽带,自然是爱与性。但在我国古代的房室养生中,提出禁欲对健康的危害,恣情纵欲有损天年。《素女经》中说:“人有强弱,年有老壮,各随其气力。”并且具体指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年三十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泄;年六十者,即毕闭精,勿复更泄也,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
中医解码 保精护肾防衰老
房劳过度之所以引起早衰,是因为交接多则伤筋,施泻多则伤精。而肝主筋,肾主藏精,性生活不节就会损伤肝肾,在中医的抗衰老理论中,保精护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措施。这是因为精不仅是繁衍人类的生命之源,而且亦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精和肾的充坚与否,是决定人体是否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一旦精亏肾衰,就会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活动减退或障碍,导致疾病和衰老的发生。
中医VS现代医学
资料表明,健康的老年人性活动最佳频率:46~65岁,每1~2周1次行房;66~75岁,每2周1次行房;76~80岁,每3~4周1次行房。平时应重在交流情感、拥抱、亲吻和抚摸上下功夫。古今频度虽有差异,但基本符合现在大多数中老年夫妻的房事频数和性养生的要求。但是具体到每个人的性欲要求,却相差甚为悬殊。事实上应该是“如果你有爱的动机,就可以付诸爱的行动”,即你的房事欲望的次数,应该就是你最佳的做爱次数,关键在于夫妻双方是否感到舒适惬意,身体是否承受得了。
在现实生活中,男人和女人能否健康的独处,无需过性生活?回答是可以的。神父、修女、和尚、道姑都长期禁欲,也无大损其健康。应当切记的是婚姻内性生活的成功与否并无绝对标准,房事的频度也不能像跑百米赛那样用秒表来精确的衡量。性生活是否能成为快乐的源泉,还是由当事者自己去做决定才更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