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高脂血症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对血脂的认识

血脂为什么会升高?从哪些方面能判断自己有患高脂血症的可能?患有高脂血症了还可能并发哪些疾病?怎样预防?高脂血症有哪些危害……本章让您更了解高脂血症,掌握高脂血症的常识性问题,从而利于下一步进行预防及治疗。

1.血脂

血浆中含有的人体所需的脂质成分,称为血脂。血脂包括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它广泛存在于人体之中,血脂中的这些成分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中甘油三酯的作用是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历来被认为是高脂血症的罪魁祸首。

所以在认识血脂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十分必要的。

2.胆固醇

胆固醇是一种白色的晶体,质地柔软,人的胆汁、神经组织、血液中含胆固醇较多。胆固醇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膳食,二是由肝脏合成。胆固醇是一种脂溶性物质,不能独自在血液中运行,必须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脂蛋白微粒在血液中运行。如果细胞膜中缺少胆固醇,细胞膜就会变脆,变硬,易破碎。胆固醇还用于生成雌性激素,维持人体的第二性征;产生维生素D,调节人体钙、磷的吸收和代谢。

胆固醇在血液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将胆固醇从肝脏运到外周组织,包括冠状动脉,而高密度脂蛋白将胆固醇从细胞运回肝脏。低密度脂蛋白过多,会加速胆固醇在外周组织的沉积,诱发冠心病。这种脂蛋白的胆固醇浓度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正比,即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越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就越高,因此一般称之为“坏”胆固醇。由于高密度脂蛋白能将动脉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微粒带走,可防止动脉血管堵塞,因此常被称为“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成反比,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越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就越低。由此可见,胆固醇不可小视,它本身就有两面性。

3.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又称中性脂肪)是由甘油与长链脂肪酸结合而成,它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人体内大部分组织都是利用甘油三酯分解的产物供给能量的。与此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组织中贮存,这样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身体的能量了。

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来源:一是由食物脂肪转化,一是由体内合成。前者在乳糜微粒中,后者在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机体各组织。进食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主要在乳糜微粒中,空腹时主要在极低密度脂蛋白中。肝脏不仅可以摄入从脂肪组织中释放出的游离的脂肪酸,还可将一些糖类合成脂肪酸,并且将这些脂肪酸作为原料合成甘油三酯,又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分泌到血液中。因此,当机体脂类代谢发生紊乱或摄入过多的脂肪后,血清甘油三酯就会增高。

血清甘油三酯增高,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症、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病期、肾淀粉样变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肥胖病、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脂肪肝,糖原沉积症和妊娠后期。

血清甘油三酯减少,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爱迪生病、重症肝实质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先天性β脂蛋白缺乏症、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4.血脂的正常值

5.衡量血脂的三个标准

衡量成人血脂水平不像白细胞、红细胞等只有一个标准,目前看来,至少有三个标准。

1 无冠心病或动脉硬化,也无冠心病或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者用第一个标准;

2 无冠心病或动脉硬化,但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用第二个标准;

3 有冠心病或动脉硬化者用第三个标准。

冠心病或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有:(1)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2)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大、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家族史(指直系家属中有冠心病史,尤其是55岁前早发冠心病的男性、65岁前发病的女性者)。危险因素越多,冠心病或动脉硬化的发病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具体地说,第一个标准胆固醇应小于5.72mmol/L(220mg/dl),低密度脂蛋白小于3.64mmol/L(140mg/dl);第二个标准胆固醇应小于5.2mmol/L(200mg/dl),低密度脂蛋白小于3.12mmol/L(120mg/dl);第三个标准胆固醇应小于4.68mmol/L(180mg/dl),低密度脂蛋白应小于2.6mmol/L(100mg/dl)。

血脂水平测定中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也有初步规定,但其研究还不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深入,国内建议暂时规定为只用第一个标准,即甘油三酯小于1.7mmol/L(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应大于1.04mmol/L(40mg/dl)。

6.血脂检查

血脂含量虽只占全身脂类总量的极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内源性脂类物质都需经进血液运转于各组织之间。因此,血脂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浆脂类含量将大幅度上升,但通常在3~6小时后可逐渐趋于正常。检测血脂时,常在饭后12~14小时采血,这样才能较为可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实情况。所以,明白为什么血检时要空腹了吗?

由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因此这两项成为血脂测定的重点项目。

第二节 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1.高脂血症即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是一种现代文明病,属于高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成年人群中患病率最高。从病理上来讲,高脂血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指血液中胆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脂血症又可称为高脂蛋白血症,即血清脂蛋白浓度升高。目前已经公认高脂血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两者都高的复合性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高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会更大。

2.高脂血症是怎么发生的

1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20岁以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会呈上升趋势;到40岁时,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上升趋势就更加明显了;60岁以后,高密度脂蛋白开始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还在升高;75岁以上的老人,血浆中胆固醇的升高与心脑血管病有着直接的关系。

2 40岁之前的成年女性,胆固醇水平低于男性,绝经期之后,胆固醇的升高会超过男性。另外,女性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也可以使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增多,使心血管病的发生概率增大。

男性在35岁之后新陈代谢的速度会变慢,热量价值大的食物容易堆积在体内,这时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就会急剧升高,阻塞血管的低密度脂蛋白类物质也会不断增加,这就增大了患高脂血症的概率。

3 普通食物中含饱和脂肪酸,如肉、蛋、乳制品中,这能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不饱和脂肪酸,如奶酪、动物内脏,都是高热量营养素,摄入过多也会使胆固醇上升。

4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家族异常β脂蛋白血症,这些家族性血脂代谢异常,常是染色体遗传性疾病。

5 患糖尿病时,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肝脏生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因而出现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血症。甲状腺功能降低时,常伴有脂蛋白代谢异常,当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不足时,肝脏中的胆固醇合成就会增加。当有肾病综合征时,血浆中胆固醇浓度会升高;当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血浆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中间密度脂蛋白会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会升高;当患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甘油三酯水平会升高。

6 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精神病药,都会不同程度地引发高脂血症。

7 长期的吸烟、饮酒也会使血脂发生异常。

3.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

1 血脂水平随年龄变化。血清脂质和脂蛋白,一般自20~25岁后逐渐增高,到了60~70岁后会延缓下来,甚至呈下降趋势。

2 血脂变化有性别差异。男性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在20岁以后开始下降。女性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在25岁后缓慢增加,55~60岁开始与男性相同,60岁到达峰值。血清甘油三酯在整个成年期男女均逐渐增高,但50~60岁后,男性开始下降,而女性则到70岁后方见下降。

3 低密度脂蛋白随年龄明显增高。到老年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逐渐呈进行性增高趋势。

4 血脂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危险性呈平行关系。血脂异常是6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与冠心病危险性关系最为直接。

5 国内60岁以上血脂异常总检出率男性达13.8%,女性达23.5%。

6 老年人调脂治疗的目的在于使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被控制在3.4mmol/L(130mg/dl)以下,以最大限度减少冠心病的危险性。

4.血脂异常的“三低”现象

目前我国对血脂异常的状况存在“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达标率低”的“三低”现象,即许多血脂异常者未查过血脂,不知道自己血脂异常;知道自己血脂异常者未采取治疗或未坚持治疗;采取治疗者中达到治疗目标值者的极少。

目前积极的调脂治疗已成为全球趋势。但是国内血脂异常治疗状况不容乐观,最新数据显示,1000名血脂异常人中,只有10.1%的病人能从现时的调脂治疗中达到理想目标值,而冠心病的血脂异常病人治疗情况更远低于理想水平,有94.9%的冠心病病人未能从现有的调脂方案中获得理想的血脂控制;而糖尿病(非伴随冠心病)病人也有78.6%未达到目标值,尽管导致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对老百姓,尤其是已患有冠心病的人来说,刻不容缓,目前应采取积极措施,向医生咨询,了解自己的血脂治疗情况,选择具有明确临床证据的药物和剂量进行治疗。

5.血脂异常对象的早期检出

以下人员需要接受血脂早期检查:

1 已患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硬化者;

2 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吸烟史者;

3 有冠心病或动脉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和早死者;

4 有黄色瘤或黄疣者;

5 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因为这一部分病人血脂异常的可能性比普通人大,都属于高危人群,而且一旦发现血脂异常,其危险性也较普通人严重。另外,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有条件也应当接受血脂检查。

一般情况下,血脂异常的人无明显不适,病人往往不会主动就医。所以,最好做到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以便早发现。有些中老年人的眼睑特别是下眼睑,及腿后跟等处会不知不觉地出现扁平、微突出皮肤的黄瘤,这常常是血脂异常的迹象,发现后应及时进行血脂检测。

6.对血脂异常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 总胆固醇>240mg/dl才是高胆固醇血症

其实不然,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患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达标值是不同的。危险性越高的患者诊断标准越低,达标值也越低。如已有心肌梗死、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者总胆固醇>160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0mg/dl就应该接受降胆固醇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即使血脂达标,也要继续维持长期调脂治疗。

误区二 没有症状就没有病

没有症状一样会存在疾病,高脂血症是无形的杀手,它在我们青年时代就开始侵蚀血管,只是没有任何感觉而已,直到中老年时,引起动脉硬化造成了心脑血管疾病并产生了心绞痛、心肌梗死、偏瘫等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时候,才会引起我们的警惕,但此时带来的可能会是不可逆转的心脑损害,甚至生命的代价。

误区三 漠视化验单上大量与血脂相关的指标

化验单上的4项指标: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每一项都和我们的血脂健康有关,一项出现问题就是血脂异常。因此,调节血脂是一个综合的“工程”,服药应选用综合调节血脂的药物,避免联合服用调脂药的麻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和医疗费用。

误区四 糖尿病患者只需降甘油三酯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非常高,所以在降低甘油三酯的同时,也应尽量使其他指标同时达标。

误区五 降胆固醇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

临床研究证据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的治疗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而且不会增加脑出血。对高血压患者,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服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调脂药可以更多地减少各种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误区六 鱼油可以替代药物治疗

鱼油主要可以补充ω—3脂肪酸,可以降甘油三酯,但鱼油的降胆固醇疗效缺乏临床研究证据。所以,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一定要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

误区七 胆固醇降到正常后即可停药

当低危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长期稳定后,可试行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最少的药物和尽可能低的剂量维持目标血压。但对于高胆固醇血症而言,降胆固醇治疗是持续性、长期性的,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发生,如发生严重的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不应停药,只有长期用药,心脑血管才能长期获益。

误区八 等中老年时再预防血脂异常

由于冠心病是一种起源于少年、植根在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老年的慢性疾病,因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要从儿童期抓起,而防治的重点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和防范高脂血症。

误区九 瘦人不得高脂血症

人们都以为高脂血症只与胖人有关,因而瘦人的血脂情况往往被忽略。事实上,人的血脂高低与体型并没有绝对的联系。原发性高脂血症与环境及遗传有关,继发性高脂血症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阻塞性肝病、胰腺炎、痛风等。所以,有些瘦人也可能出现高脂血症。

误区十 脂肪肝患者可以随意服用降血脂药

脂肪肝如不伴有高脂血症,就不要用降血脂药。如果伴有高脂血症,需根据原因、程度以及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变的概率,酌情决定是否要用降血脂药物。对于单纯性肥胖引起的高脂血症,如果血脂不是很高,主要通过节食、运动等控制体重和血糖来调整血脂和防治脂肪肝。

误区十一 高血压患者可以不关注血脂

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高血压患者调脂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接受降压加调脂治疗与单独降压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7.血脂异常可防可治

血脂异常在一定意义上属于一种“生活方式病”、“现代文明病”,即往往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而改变生活方式,如做到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则可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在于改变饮食习惯和适度锻炼两个方面。改变生活方式可对一部分血脂异常者有效,如仍无效时则应服用调节血脂异常的药物,完全可以使血脂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这样,不仅达到了调脂的目的,而且可以预防由血脂异常引发的人类第一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由此可见,血脂异常是可防可治的。

第三节 高脂血症的患病原因

1.中医病机分析

(1)体质因素

身体肥胖或身体阴虚,也是造成高脂血症的原因之一。“肥人多痰湿”,痰浊中阻可致本病。阴虚者多肝肾不足,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木旺克土,伤脾胃生痰,或劳欲过度,更伤肾脏,因生命原动力缺乏而致代谢失调。

(2)情志因素

长期情志不好,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膏脂布化失度,或思虑过度,伤及脾胃,内生痰湿。

(3)饮食因素

恣食肥甘,膏梁厚味,嗜酒无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不化,生痰生湿,痰湿中阻,精微物质输布失司。

2.血脂异常的原因

造成血脂升高的原因很多,从原因上看,一类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另一类则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后一类占大多数。血脂异常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1)药物作用

诸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

(2)生活方式

包括膳食营养、体力活动、精神应力、情绪变化、烟酒嗜好等。

(3)某些疾病

如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骨髓病等。

(4)内分泌代谢障碍

主要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等。

此外,血脂(蛋白)的测定可明显受实验室和受检者取血时状况的影响。抽血应在保持平素饮食半个月、禁食12小时后进行,前一天不饮酒、不做剧烈运动;正常情况下,血脂(蛋白)水平可有增减10%的波动,实验室允许有3%~5%的变异。

3.类型

根据发病原因不同,高脂血症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1)原发性高脂血症

1遗传因素 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某些可能发生在细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也可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为基因缺陷引起。主要出现在有高脂血症病史的家庭中。

2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作用检查比较复杂,高脂血症患者住院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的。

(2)继发性高脂血症

多是由于其他中间原发疾病所引起的,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脏疾病、胰腺病、肥胖症、糖原累积病、痛风、爱迪生病、库欣综合征、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1 糖尿病与高脂蛋白血症在人体内糖代谢与脂肪代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是临床研究发现,约40%的糖尿病患者可继发引起高脂血症,尤其1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

2 肝病与高脂血症现代医学研究资料证实,许多物质包括脂质和脂蛋白等是在肝脏进行加工、生产、分解、排泄的。一旦肝脏功能下降,则体内脂质和脂蛋白代谢也必将发生紊乱。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容易引发血脂异常。

3 肥胖症与高脂蛋白血症临床医学研究资料表明,体内储存的脂肪增多和某些酶类活性下降,使脂类物质代谢出现异常,引起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部分患者血胆固醇含量也可能增高,大多主要表现为iv型高脂蛋白血症,其次为iib型高脂蛋白血症。

4 甲状腺功能降低,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足时,就会造成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增加,从而使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引发高脂血症。

5 肾脏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都可造成脂蛋白代谢紊乱,引发高脂血症。

第四节 高脂血症的危害

1.高脂血症——人类健康的大敌

血脂过多时,容易造成“血稠”现象,这些血脂在血管壁上沉积下来,慢慢形成小斑块,即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当血脂过高未加控制时,则可使胆固醇之类物质沉积于大、中动脉血管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造成某些器官甚至整个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冠心病,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也是引起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基础。主动脉粥样硬化常造成收缩期血压升高,另外还可引起主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一旦破裂会突然死亡。肾动脉粥样硬化常有蛋白尿、肾体积缩小,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和尿毒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因供血障碍而使下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甚至肢体坏死。血脂异常也会损害肝脏出现脂肪肝等。

血脂异常初期多数没有临床症状,这也是很多人不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原因。后期则因受侵害血管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脑动脉粥样硬化时,出现头痛、头晕甚至脑卒中等;冠状动脉受损时,会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肾动脉受损时,会产生顽固性的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的危险因素。

此外,血脂异常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低减、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结石、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有些原发性和家族性高脂血症病人还可出现腱状、结节状、掌平面及眼眶周围黄色瘤、青年角膜弓等。血脂异常的病人身体多肥胖,往往多湿多痰、身体抵抗力弱、易患感冒和风湿性关节痛等症。

2.高脂血症与长寿的关系

临床观察,当胆固醇增高至5.7~6.2mmol/L(220~240mg/dl)时,冠心病发病的可能性增加1倍;高于7.3mmol/L(280mg/dl)时,冠心病发病的可能性增加3~4倍。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超过体内胆固醇代谢的需要时,则过剩的胆固醇就被送到大、中动脉中去,并且常常在冠状动脉内膜中沉积,使冠状动脉管腔变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暂时性缺血而致心绞痛发作。若病情继续发展,血栓脱落堵塞管腔,则供应心肌的血液中断,使部分心肌由于缺血而梗死,这就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最严重疾病之一的心肌梗死。为此,加强中老年人血脂异常的防治,对于健康长寿具有重要意义。

3.高胆固醇的危害

从前面我们知道,胆固醇有“好”、“坏”之分,就是所谓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也未必是对身体完全有害。怎样正确认识高胆固醇的危害呢?

(1)看比值比看单项的意义大

胆固醇包括“好”的高密度脂蛋白和“坏”的低密度脂蛋白。因此,单看总胆固醇的升高,还不能肯定其危害性有多大。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较能反映胆固醇数量之间的关系,也能较好地反映总胆固醇的升高究竟有多大的危害。

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为4,表示胆固醇水平正常。当这个比值在女性大于5、男性大于6时,则表示“好”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较低,而“坏”的低密度脂蛋白相对较高,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了。

(2)胆固醇的危害因危险因素而不同

在第四届国际心脏病预防会议上与会专家,加拿大学者提出的防治血脂异常指导方针中的新观点,即首先把病人分为“高危”和“低危”两个级别,每个级别有不同的胆固醇标准,是有指导意义的,应该提倡不用一个不变的胆固醇标准衡量所有的人。

凡有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及双亲有心脏病早死病史者和绝经期妇女,属高危病人,而不具有其中任何一项因素者,属低危病人。就目前重点防治的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而言,高危病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要求小于2.5mmol/L(96.15mg/dl),而低危病人可以允许徘徊在5mmol/L(192.3mg/dl)或稍高一些的水平。

第五节 高脂血症的早期表现

高脂血症一般没有明显的表现,大多数人是感觉不到的,只有在体检时才会被发现。但是在表象上,有些是可以判断的。

(1)黄色瘤

黄色瘤是一种异常的皮肤隆起,颜色一般为黄色、棕红色,状态为结节、斑块、丘疹,质地较软。从发生部位来看,一般有6种:

1 疹性黄色瘤。可见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呈针头或火柴头状,为橘黄色或者棕黄色,这种多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2 结节性黄色瘤。多发于肘、膝、髋、踝、臀等身体内侧部位,呈圆形,早期柔软,后期变硬,主要见于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3 结节疹性黄色瘤。一般发生在肘部、四肢伸侧、臀部,为橘黄色,主要为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

4 扁平黄色瘤。多发于眼睑周围,橘黄色,质地柔软,也可见于面、颈、躯干和肢体,常见于各种高脂血症,血脂正常者也可以出现扁平黄色瘤。

5 肌腱黄色瘤。多发于跟腱、手或者足背伸侧肌腱等处,呈圆或卵圆形,橘黄色,常见于异常β—脂蛋白血症。

6 掌皱纹黄色瘤。多发于手掌及手指尖褶皱处,呈橘黄色,常见于异常β—脂蛋白血症。

发现身体上有黄色瘤的人,应当引起注意了,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及早治疗,以防酿成大祸。

(2)腿抽筋

如果腿部经常无故抽筋,并伴有刺痛感,排除了缺钙或着凉的因素,很可能是胆固醇积存在腿部肌肉里,引起肌肉抽筋而收缩。

(3)眼底出血

血脂升高会使甘油三酯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引起光的散射。

(4)急性胰腺炎

当甘油三酯重度升高时,可伴发急性胰腺炎。如果饭后出现短暂的腹痛,可能是血脂过高引起的胃肠缺血而导致的痉挛。

(5)肢体麻木、乏力

高脂血症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从而造成四肢缺血、缺氧,然后出现肢体麻木和乏力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间接性跛行。

此外,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气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所以,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危险,有了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第六节 高脂血症的并发症

高脂血症,这种富贵病并不是特立独行的,一般都要和“朋友”结伴。在所有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病原因中,血脂异常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因素,所以,防治心血管疾病应从控制血脂异常做起。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逐渐形成小的“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会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部,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等。此外,高脂血症可引起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脂血症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1)动脉粥样硬化

当血脂出现异常时,脂类物质就会在血管壁上蓄积,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

脑动脉硬化表现为:头晕目眩、偏瘫、失语、失眠、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等;冠状动脉硬化表现为:头晕、胸闷气短、心律失常、易出汗等;肾动脉硬化表现为:发热、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肾脏疼等;眼底动脉硬化表现为:头痛失眠、眼花、眼底出血、视力减退等。

(2)脑卒中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当脑血管发生动脉硬化时,便会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表现:突发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脸部或四肢麻木无力,语言不清等。

(3)肾病综合征

高脂血症可使血管内壁细胞损伤和脱落,导致血管通透性升高,这样血浆脂蛋白就会进入并沉积于血管壁内膜,造成官腔狭窄,可使肾脏发生缺血、萎缩。表现:水肿、尿中出现蛋白、低白蛋白血症等。

(4)高血压

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可引起血管内壁功能失调,造成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导致血压升高。表现:头晕耳鸣、睡觉打鼾、心慌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5)冠心病

冠状动脉硬化的程度加剧,使心脏的血流中断,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就会发生坏死。表现:胸闷气短、耳鸣、出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咳嗽等。

(6)糖尿病

血脂异常会加重胰岛负担,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加重糖尿病。表现:多尿、多饮、多食、体力和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症状,乏力、四肢酸痛、皮肤瘙痒、视力下降等。

第七节 瘦人也患高脂血症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只有胖人才会换上高脂血症。其实不然,就身体本身而言,高脂血症患者多见于肥胖者,但不少瘦人也会换上高脂血症。

1.瘦人为什么会得高脂血症

在体型较瘦的人体内,清除低密度脂蛋白的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导致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

2.瘦人患高脂血症的特点

瘦人患高脂血症的特点表现为:“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而“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正常水平。

3.瘦人需定期检查血脂

瘦人总会以为高脂血症与自己无关,所以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没有节制,但假如瘦人出现某些症状就会较其他严重得多。所以,瘦人要引起注意。

大部分胆固醇是经人体自身合成的,如果注意控制饮食,一般可以降低7%~15%的胆固醇。所以,体型偏瘦的人,20岁以上,每5年要检查一次血脂,35岁以上,每年应检查一次血脂。 OEUlgphhHDcL7+AVCNDka8JMPPOlOXlQBpd6Xcr/sjLkTYEKAbEuGG/satYrZah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