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二)

应用罐的选择和操作方法

拔罐分为走罐法和留罐法两类。走罐法是指罐具在人体吸定后,再反复推拉、滑动罐具的方法。其中胸部按胁肋骨方向滑动,腹部应旋转滑走。罐体大小要适宜,罐口要光滑,在施术前最好在拔罐部位喷洒一些适宜的中药液,是以中药来加强拔罐疗法的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化瘀解毒、扶正固本等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的功能恢复,达到治病的目的。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用凡士林来替代润滑剂。留罐法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罐法,即罐体吸拔后留置一定时间,直至皮肤出现潮红、发白、充血、瘀血、发疱或向外排凉气等现象时起罐。

由于取材方便和价格低廉,现实生活当中玻璃罐、竹罐等还在大量的使用。而玻璃火罐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损坏,不易携带,导热快,易烫伤皮肤,尤其是吸力的大小无法调节。拔罐时吸力太大,容易损伤皮肤或拉伤肌肉,患者很难承受这种疼痛;有时罐具吸力过大过紧不能下罐,不得不把罐子敲裂出缝,进去空气才能把罐具卸下来。本书中的拔罐疗法需要每天在原来拔罐的部位继续拔罐,如持续用火罐,患者会疼痛难忍。竹罐则不宜保存,拔罐时易漏气。

为了达到拔罐治疗疾病的最佳疗效,笔者通过十余年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发现抽气罐治疗各种慢性病症及疑难杂症都可收到显著的疗效。现代的拔罐罐具大多是机械性旋拧负压罐或抽气罐,规格有大、中、小型号,不用火、电,结束了几千年用火拔罐的历史,排除了安全隐患,不会烫伤皮肤、肌肉。罐内负压大小可以自由调节,以达到最佳负压承受力度。因此本书中所用的均为抽气罐。

下面介绍一些拔罐的操作方法:

1.闪罐法

将火罐吸附于皮肤后立即向上提拉罐具使其脱开,如此反复多次操作,称之闪罐法。本法通过一张一弛反复刺激,直至皮肤潮红发热,使体表血液重复灌注,输布,再灌注,如此循环。多用于外感风寒、皮肤麻木、疼痛部位游走不定等症。

2.药罐法

此法适用于竹罐。根据病情配以中药材,用水将中药材煮沸15分钟左右,再将竹罐投入药水中煮15分钟。施术时甩净罐内药液,待罐口温度适宜后,将罐扣在患处及相应的穴位上,也可将煮罐的药水涂于患处以增强疗效。

3.提罐法

将罐具吸拔于体表,反复轻柔均匀提拉罐具20~30次,称之为提罐法。操作时,提拉罐体的力量可逐渐加大,以罐体不离开皮肤为度。使罐体内吸附的肌肤上下振动,刺激相应经络腧穴、脏腑,促进气血运行。尤其在腹部使用此法,对胃痛、胃胀、痛经、腹部肥胖、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和胃肠蠕动缓慢引起的便秘等病症疗效显著。

4.指罐法

在拔罐前先用手指按压穴位或点揉患部后拔罐。此法兼具拔罐、针刺和按摩三重功效,可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多用于治疗病情较急、疼痛较剧烈的病症。

5.刮痧罐法

在拔罐部位涂抹活血剂持刮痧板刮拭体表,皮肤出现紫红痧斑后再拔罐的一种调理方法。

6.刺络拔罐法

此法一般采用三棱针,在待拔部位刺破皮肤放血后立即拔罐,在临床中常应用于脑卒中、昏迷、中暑、高热、头痛、咽喉痛、目赤肿痛、急性腰扭伤、胃肠神经痛等症。此外,还适用于重症、顽症及病情复杂的病症。 Dc+xOgHvDOfhQauTp0B32NVSYN2F0HK1zdxXukqmr5tLo+Uz3I+RAX8cVDmQJQZ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