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冬天保暖补益不可过,可藏精避湿热生

《伤寒论》在“辨脉法第一”篇中这样说:“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这是人过度保暖和补益的结果,是冬季湿热产生的根源,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不可过度保暖和过度补益。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所以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养生观念,因为他们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因此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养生也要应四时而变化,达到“天人合一”,才可能趋利避害,保证身体健康。所以冬天养生,中医讲究敛藏精气,固本扶元,以“防寒补肾”为主,老百姓都尊崇“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疼痛”的说法。所以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在冬季多吃一些温阳补肾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鱼类、核桃仁、大枣、淮山、栗子等,这是养生的需要,也是祖宗们的养生经验之谈。

不过现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冬天,人们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代人是怎么了?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好了,空调、暖气的使用,使得人们对外界环境的感觉越来越不明显。冬天太暖,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泄,藏不住精气,人就易得病,湿邪乘虚而入,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另外,冬季外面天寒地冻,人们不爱出门,尤其是北方人有“猫冬”的习俗,即在热炕头上过寒冬。这样“猫”久了,吃得过热,热量过高了,人就会出现不舒服的现象,比如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在《辨脉法第一》篇中这样说:“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十一月即“冬至月”,我们都知道冬至这一天是夜最长昼最短的,所以古人说冬至是一年当中阴气最盛的时候,从这一天就开始进入数九严寒。身体外面阴气盛,那身体里面呢?因为大家冬天吃了过多的温热补益类的食物,又过度保暖,所以易致“阳气在里,胃中烦热”,而这也是冬季还致湿热袭身的罪魁。湿热的产生,首因消化功能的失常所致,胃中烦热,脾虚运化无力,不能运化体内湿气,郁而成湿,久则化热,所以易成湿热。

尤其是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大鱼大肉,想吃天天有,并且现在五花八门的饮食条件,如火锅、麻辣烫、烧烤等致使现代人比过去的人饮食多了更多产生湿热停滞体内的条件。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生冷寒凉等不良饮食,再加上人为的冬暖夏凉的生活环境,使得现代人的身体与自然界失去了“相合”的条件,致使人体阴阳失衡,津液停滞,运化不足,湿气积聚,久而化热,导致体内湿热产生。

所以冬季养生要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适当进补,但是千万别补过头,也别保暖过头,并且注意饮食卫生,别过食肥甘厚味、辛燥湿冷的食物,平时多运动,喝一些清热祛湿的汤羹,才符合现代人的养生观念。

本节养生要点提炼

1 知道冬季如果不会养生导致湿热的病因。

2 知道冬季避免湿热需要注意的养生方法。 2oaWzaA3sVuBBJLtzF0ALumWcHwZz2FSzOOrYuqRPOTYna1TaEjMqPJioDl5Ie2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