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暑天除湿邪和防暑降温同等重要

清代王孟英说:“(湿热病)既受湿,又感暑也,即是湿温。亦有湿邪久伏而化热者。”所以在暑夏防暑降温的同时,还要注意除湿,可避免湿热缠身。

暑天,酷热难耐,人们想尽办法防暑降湿。可是普通百姓则很少能想到要除湿的,只有那些稍懂些养生知识的人才会这么做。

暑期虽热,却是湿气当令的时候,这是一种很伤人的外邪,也是我们本书所讲的重点。在《类热条例》中有这样的提示:湿热病系感受外界湿热病邪而成,即六淫中的暑、湿二气合为病,“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这说明了在暑天,暑热勾结致病的严重性。

因为暑夏季节天气闷热,雨量也较多,土地潮湿,东西容易发霉,“桑拿天”频现,在这个阶段,如果人不注意防暑降湿邪,极易导致湿热停滞体内而得病,比如诱发湿疹、湿热感冒、湿热痘疮等病症。

我曾接诊过这样一位患者,她说她每年夏天,每天早上起来脸上就湿乎乎的,满脸的小水疱。可能一般人没这感受,但是一般湿热体质者都可能遭遇过此症状,并且在其他季节不多见,所以这跟夏天的湿热气过盛有关。如果那些曾不明白自己脸上为什么在入夏的夜晚,一夜起来后满脸小水疱的人,现在一定要知道了,是湿热导致的,得清热除湿了。

另外,中医理论中讲脾与湿相应,暑夏季节是健脾的重要时节,如果不注意保护脾胃,或是不注意防湿,很容易导致暑湿伤脾胃,而成脾胃湿热症。人体一旦在暑夏季节遭到湿热的侵袭,则会导致湿热相蒸,青春痘、头发油腻、脱发,中暑、头昏、热痢等问题就会相继出现。久而久之,湿热结伴,相互蒸腾,容易损伤五脏六腑,引起全身不适。所以在暑夏季节,不仅要防暑降温,还要健脾养胃、除湿邪。日常养生应该做到:

防范内湿,从饮食中进行保健

根据历代医家的经验,赤小豆、薏米、绿豆、白扁豆、丝瓜、苦瓜、冬瓜等都是暑天防暑降温、除湿热的重要保健食品。可以将这些食材煮成汤、粥,或炒制成美味菜肴,经常吃一点,对防暑降温和除湿有益。另外还要参考前面夏季所讲的饮食养护知识,清淡饮食,多吃健脾益胃除湿热的食物是暑夏季节养生重点。

防范外湿,从生活中加以注意

不要居住在潮湿的房子里,被褥卧具要勤晒,不要穿湿衣,还要注意不要坐在露天的木头上。中医有句俗语叫作“夏不坐木”,这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质椅凳,由于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干燥的,但经太阳一晒,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皮肤病、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所以,暑夏防湿要从生活中加以注意,避免可能招致湿热伤身的情况出现。前面章节中有的内容也可以参考,也适用于在暑夏季节防护养生遵循。

另外,也可以每天晚上坚持用热水泡泡脚,这对防治湿热缠身也有益。

本节养生要点提炼

1 知道湿气是暑天的主气,如果不注意保健脾胃,不注意除湿热,会导致脾胃受伤,继而引发更严重的湿热病。

2 学习暑夏季节防湿热的一些方法,避免湿热缠身。 jXL9empYEoknGH7PLLoUtD61bBCFKPr7y0mTMN5yFaSpRrb6v3b2Hyx/Mhus9g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