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健康就在你手中(三)

足少阴肾经

关联穴位

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

主治病症

本经腧穴主治妇科、肾、肺、咽喉病症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如月经不调、遗精、小便不利、水肿、便秘、泄泻等。

按摩时间

最佳时间:下午5~7点。

次选时间:上午11点~下午1点。

手厥阴心包经关联穴位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主治病症本经腧穴主治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本经所经过部位的病症,如心痛、心悸、心胸烦闷、癫狂、呕吐、热病、疮病及肘臂挛痛等。

按摩时间。

最佳时间:晚上7~9点。

手少阳三焦经

关联穴位

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主治病症

本经腧穴主治热病、头面五官病症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病症,如头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颊肿、水肿、小便不利、遗尿以及肩臂外侧疼痛等。

按摩时间

最佳时间:晚上9~11点。

足少阳胆经

关联穴位

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主治病症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神志、热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如口苦、目眩、头痛、颔痛、腋下肿、胸胁痛、骨盆部肿痛、下肢外侧疼痛等。

按摩时间

最佳时间:晚上11点~凌晨1点。

次选时间:晚上9~11点。

足厥阴肝经

关联穴位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主治病症

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神经系统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小腹痛等。

按摩时间

最佳时间:凌晨1~3点。

次选时间:晚上7~9点。

关联穴位

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主治病症。

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如手足拘挛、抽搐,癫痫、精神分裂症、头痛、颈项疼痛、四肢疼痛及麻木等。

任脉

关联穴位

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主治病症

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如痔疮、泄泻、尿道炎、胸腹疼痛、脐腹冷、乳腺炎等。

第四节 手法决定功效

推法:通经利窍

手法:用拇指与示、中指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螺纹面着力,做对称性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捏提动作的一种手法。

三指拿法:此拿法以手指为主。此法适用于指、趾等身体较小的部位。

五指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面为着力部位,相向对称用力挤压,捏而提起。

要领:肩及上肢放松,操作向下的压力要适中、均匀,用力深沉平稳,呈直线移动,不可歪斜,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每分钟50次左右。

功效:舒筋通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

拿法:舒通四肢关节筋络

手法:用拇指、手掌、拳面以及肘尖紧贴治疗部位,运用适当的压力,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的手法。

平推法:用指、掌、拳面沿经络循行或沿肌肉纤维走向直线推动,着力要均匀、速度宜缓慢。

直推法:用手指、掌或鱼际部位要紧贴皮肤,用力着实,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持续,动作要协调,保持一定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做单方向直线推法。

分推法:以两手拇指或多指,按压在施术部位,向两侧相反方向,分开推动的方法。

合推法:以两手指或两掌,从两个不同方向,位置相对地向中间点汇拢推进的方法。

要领:肩及上肢放松,操作向下的压力要适中、均匀,用力深沉平稳,呈直线移动,不可歪斜,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每分钟50次左右。

功效:具有行气止痛,温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功效。

摩法:消化疾病和时尚美容的常用按摩手法

手法:用拇指、掌根等部位按压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向下用力,并持续几秒至半分钟。

指按法:以拇指指腹或示、中、无名指指腹,按压体表的方法,此方法常用于穴位。

指腹按压法:用另一手拇指重叠按压,此方法常用于穴位。

指端按法:以指端按压,此方法常用于穴位。

屈指按法:示指屈曲,以指背按压,此方法常用于穴位。

掌按法:以掌根、全掌或鱼际部位进行按压的,此方法常用于背、腹等较大部位。

要领:垂直按压,固定不移,用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忌用暴力。指压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功效:安心宁神、镇静止痛、温中散寒、矫正畸形。

按法:一般用于胸胁病痛

手法:用手掌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做环形的、有节律的摩动手法。

指摩法:手指并拢,指掌部自然伸直,腕微屈曲,以示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的中节和末节指腹贴附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做直线或环旋摩动的手法。

掌摩法: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放松,贴附于旋术部位,以掌心和掌根为着力点,在腕及前臂带动下,持续、连贯、有节奏地环转摩动,叫掌摩法。此法用于腰背部及胸腹部。

要领:腕关节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着力部位紧贴体表,前臂连同腕部做缓和协调的环旋抚摩活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返操作。

功效:具有益气和中,消积异滞,疏肝理气,调节肠胃,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能。

捏法:行气活血,对脏腑功能有益

手法:用拇指和示、中两指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

啄捏法:以双手微握,无名指与小指握向掌心,虎口向上,示指自然微弯。用拇指与中指指腹相对用力,一张一合,反复、持续、快速地捏拿皮肤。

要领:以腕关节用力为主,指关节作连续不断灵活轻巧地挤捏,双手同时操作要协调,用力均匀柔和,速度可快可慢,快者每分钟100~120次,慢者每分钟30~60次。

功效:具有调和阴阳,增补元气,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揉法:缓解疲劳

手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

大鱼际揉法:用手掌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进行轻柔灵活的揉动的方法。

掌根揉法:用掌根附着于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掌做小幅度的回旋运动,使掌根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柔和的连续不断的旋转揉动的方法。

拇指揉法:以腕关节为支点,拇指主动做环转运动,余指配合拇指做助力运动,使拇指螺纹面在施术部位上做连续不断的旋转揉动的方法。

中指揉法:中指指间关节伸直,掌指关节微屈,以中指螺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的方法。

功效:具有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和减轻疼痛的作用。

擦法:温经透热,治疗寒症

手法:用指或掌为着力部位,在施术部位作直线快速往返运动,使之摩擦生热的手法。

指擦法:将示指、中指并拢,用螺纹面做往返的直线擦动的方法。

鱼际擦法:用鱼际在穴位上做往返的直线擦动的方法。

掌擦法:用手掌在穴位上做往返的直线擦动的方法。

要领: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动作要均匀而连贯。

功效:此手法常用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祛风散寒、解痉止痛。

滚法:加大受力

手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的方法。

拳滚法:是单手半握拳,贴近于皮肤体表部位进行直线操作,腕关节的第二至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完成的,腕关节的旋转是以手背的尺侧来完成的。

小鱼际滚法:是第五掌指关节背侧要贴近体表部位进行直线或弧线操作,不能拖动或跳动,肩臀,肘关节微屈部肌肉要放松,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协调要灵活。

要领:肩臂和手腕要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即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后时向外滚动约80°,腕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时向内滚动约40°,着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滚动的频率每分钟约140次。

功效: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的功效,此外,还能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和韧带的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

滚法:加大受力搓法:放松肌肉、解痉止痛

手法:两手掌面夹住肢体,对称用力做相反方向地来回快速搓揉,或作顺时针方向地回环搓揉,即做双掌对揉的动作。

指搓法:此搓法以手指为主。此法适用于指、趾等身体较小的部位。

鱼际搓法:此搓法以两手鱼际为主。此法适用于人体四肢远端肌肉。

掌面搓法:此搓法以手掌面为主。此法适用于腰背、胸腹、肩背、四肢近端肌肉等面积较大的部位。

要领:操作时两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功效:此手法常用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祛风散寒、解痉止痛。

拍法:急、慢性腰肌劳损的常用按摩手法

手法:手指自然并拢,用腕关节摆动作起落,反复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的方法。

四指拍打法:以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平放拍打部位,使皮肤微红为度。

指背拍打法:五指自然屈曲,用腕部屈伸撮动带动手指,以指背拍打施术部位。

虚掌拍打法:五指并拢呈空掌状,在体表进行拍打。

五指撒拍法:五指撒开,伸直,用小指外侧前端,顺肢体或肌筋的方向,于施术部位进行拍打的方法。

要领:拍打时,肩、肘、腕要放松,以手腕发力,着力轻巧而有弹性,动作要协调灵活,频率要均。

功效:有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肌筋,消除疲劳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

抖法:肢体放松,滑利关节

手法:用单手或双手握住患肢远端,作连续的、小幅度的、频率较高的上下抖动的手法。

肢体抖动法: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动。

肌肉抖动法: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

要领:动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一般较快,用力不要过大。

功效:具有舒筋通络、放松肌肉、滑润关节的功效。

点法:刺激穴位,疏导经络

手法: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的方法。

拇指端点法:用手握空拳,拇指伸直井紧贴于示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端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屈拇指点法:是以手握拳,拇指屈曲抵住示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屈示指点法:是以手握拳并突出示指,用示指近节指间关节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要领:动作要灵活,用力可稍大,要带动皮肤一起揉动,不要和体表有摩擦移动。

第五节 牢记这些原则让按摩疗效事半功倍

给他人按摩的注意事项

1.按摩前要修剪指甲,用温水洗手,将指环等有碍操作的物品摘掉。

2.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态度要温和。

3.调整好患者的坐卧姿势,既要舒适又便于操作。

4.按摩手法要轻重合适,并随时观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5.每次按摩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

6.在患者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如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绪,不宜按摩。

7.饭后不要立即按摩,应在饭后2小时左右按摩。

8.按摩时要注意保暖,以防着凉。

自我按摩的注意事项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用适宜的按摩方法,并按规定的手法、经络、穴位依次进行。

2.按摩手法上应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切勿用力过大,以免擦伤皮肤。同时要清洁双手,修剪指甲。

3.在按摩时放松肌肉,自然呼吸,宽衣松带。

4.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室内进行按摩,每日可做1~2次,每次20~30分钟。

5.女性怀孕期间,不宜按摩肩井、合谷、三阴交、昆仑等穴位以及小腹、腰骶部,以防早产、流产等不良反应发生。

6.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要按摩,须遵医嘱。

7.患有传染性疾病者,如肝炎、肺结核、流感、流脑、性病等,不宜按摩。

按摩的时间掌控

按摩时间以不超过20分钟为宜,若是敏感性皮肤可缩短至10~15分钟,因为按摩时间过长会使皮肤表层温度提高,血液循环加速,使敏感程度加剧;刚清洁过的暗疮性皮肤尤其要缩短按摩时间,否则可能导致皮肤炎症的扩散。

按摩中的反应应对

在按摩过程中,身体会有各种反应,须针对身体反应选择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使按摩效果更佳。

酸:气血不足,可通过按摩将新鲜气血引过来。

麻:气至血不至,可以巡经络向上找到敏感点按摩。

胀:气有余而血不足,可多按摩此处,揉散即可。

痛:有淤血阻塞,可用刮痧、按摩等方式消除浅层淤血。

痒:气血在冲击此处的脏污,可按摩此处。

木:气血均未至,需要通过按摩将新鲜气血引过来。

酸痛:因血少,进而流动缓慢,然后产生瘀滞,不通则痛,按摩即可。

僵硬疼痛:肢体受到酸痛侵袭后,没有及时进行调治,使血液在此处形成淤血,变得僵硬疼痛。落枕、颈椎病、肩周炎或者关节炎等都属此类型。

第六节 提高按摩效果认识按摩常用工具

木槌、按摩棒、击打棒

用木槌、按摩棒、击打棒凸出的一端进行击打按摩。

米粒、菜子、花子、王不留行子

在1厘米见方的药用胶布中央放一粒米或菜子、花子、王不留行子,在指压或按摩后贴在穴位上,有保持按摩效果的作用。

足底按摩器

脚踩在按摩器上面,凸起的部分可以按摩脚底。

鹅卵石

可将鹅卵石踩在脚底,来回搓动,按摩足底。

夹子

用夹子夹住疼痛穴位,能达到同捏法一样的按摩效果,而且十分便捷。

牙签

使用牙签不带尖的一端,按压指尖、耳朵等窄小部位上的穴位。

核桃

核桃可以用作按摩道具。可将核桃放在脚底,稍用力使其滚动,刺激脚底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

小球

小球可以用作按摩道具。可将小球放在脚底,稍用力使其滚动,刺激脚底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

圆珠笔、铅笔、钥匙牙刷、软毛刷、浴刷在脚掌、手掌、胳膊这些面积较小的部位施加较强的力时,用圆珠笔或铅笔代替手指会更方便;钥匙压住穴位部分的面积较小,刺激较强。

利用牙刷、软毛刷、浴刷沿经络的循行路线进行刷擦,可以代替摩法或擦法,不仅省力而且效果更佳。但要注意力度,不可将皮肤擦破。

梳子

用梳子梳头或手心,可以较好地刺激这两个部位的穴位;梳背和梳柄则可以用来拍打或按摩背部、颈部等部位,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夹趾器、按摩环

夹趾器是用脚趾夹住按摩器进行穴位按摩;按摩环是将脚伸入环内,上下移动,刺激小腿部穴位。

戒指、套环

用戒指、套环坚硬突起的部分按压颈周、手腕、脚腕及手指周围的穴位,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木棍

将木棍一端用布包裹住,用以击打穴位,可以缓解疲劳、疏通筋骨。

滚摩器

用滚轮按摩器进行揉法、击打法按摩,可消除肿胀,方便操作。

热水袋

将装满热水的热水袋用毛巾包住,放在疼痛部位,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尤其适用于经期腹痛。

第七节 不可忽略的细节按摩介质不可少

推拿介质是指在推拿按摩过程中,为了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损害,或者为了借助某些药物的辅助作用,而在推拿部位的皮肤上涂抹的液体、膏剂或粉末。

水剂

凉水

有清凉肌肤和退热作用,一般用于外感热证。

红花酒精

将1克红花浸泡于100毫升酒精中2周可使用。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用于穴位按摩及四肢酸痛。

薄荷水

取5%的薄荷脑5克,浸入75%乙醇100毫升内配制而成。具有温经散寒,清凉解表,清利头目和润滑作用,常用于治疗小儿虚寒性腹泻以及软组织损伤,用于擦法、按揉法可加强透热效果。

生姜汁

将生姜适量切碎、捣烂,取汁液。有发汗解表、温中健胃、助消化的功效。既可用于风寒感冒,又可用于胃寒呕吐及腹痛、腹泻之症。

葱姜汁

由葱白和生姜捣碎取汁,也可将葱白和生姜切片,浸泡于75%乙醇中使用,能加强温热散寒作用,常用于冬春季及小儿虚寒症。

粉剂

滑石粉

即医用滑石粉,有润滑皮肤的作用,多用于小儿推拿、按摩,一般在夏季常用。

爽身粉

有润滑皮肤、吸水的作用,可代替滑石粉。

酒剂

白酒

有活血祛风,散寒除湿,通经活络的作用,对发热病人还有降温作用,一般用于急性扭挫伤,适用于成人推拿。

外用药酒

将归尾3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血蝎10克,马钱子20克,广木香10克,生地10克,桂枝30克,川草乌20克,冰片1克浸泡于1.5千克高浓度白酒中,2周后即可使用。

此药酒有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骨和软骨退行性病症。

油剂

红花油

由水杨酸甲酯、红花、薄荷脑配制而成,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用于急性或慢性软组织损伤。

香油

运用擦法时涂上少许麻油,加强手法透热效果,常用于刮痧疗法。

传导油

由玉树油、甘油、松节油、酒精、蒸馏水等量配制而成。用时摇匀,有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适用于软组织慢性劳损和痹症。 YL5tOBoE647co1RpWzHuZcb7B05w+8zC0XTmxjm496Z6knSPVwlIMQvFNqSXdJt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