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是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一种症状。古称“哕”,又称“咳逆”。现代医学的胃肠神经官能症,或其他如某些胃、肠、纵隔、腹膜食管的疾病引起膈肌痉挛发生呃逆,可按此辨治。
1.胃中寒冷型:症见呃声沉缓,得热则减。
2.胃火上逆型:症见呃声洪亮,冲口而出,口臭。
3.气逆痰阻型:症见呃逆连声,胸胁胀满,呕恶。
4.脾胃阳虚型:症见呃声低沉无力,气不持续,肢冷。
5.胃阴不足型:症见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舌干燥。
【组成】旋覆花15g 代赭石20g 半夏15g 生姜3片
【主治】呃逆兼有胸胁胀闷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
【组成】柿蒂3个 茶叶10g 竹茹3g
【主治】呃逆,胃中寒冷型。症见呃声沉缓、得热则减。
【用法】将柿蒂、竹茹加工成粗末,再将茶叶放入缸内,开水冲泡,温饮代茶。
【说明】柿蒂为成熟柿子的果蒂,其性味苦涩、平,入肺胃二经。降逆气,止呕哕,功效独特。
【组成】橘皮12g 竹茹12g 大枣5枚 生姜4片 甘草6g 人参3g
【主治】呃逆,胃阴虚有热。症见呃声急促,干呕,口舌干燥。
【制法】将橘皮、竹茹、甘草、人参研成粗末备用。每日用药30~40g,熏纱布包,置保温瓶中,加生姜、大枣,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后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3次,1日1剂。
【说明】本方橘皮行气和胃,竹茹“轻可去实,凉能去热,苦能降下,专清热痰”,两药用量皆大,共为君药。人参补气扶正,与橘皮合用,行中有补;生姜和胃止呕,与竹茹合用,清中有温。甘草、大枣助人参以益气和胃,并调和诸药。综观全方能补胃虚,清胃热,降胃逆;补而不滞,清而不寒,对于胃虚有热之呃逆、干呕最为适合。
【组成】鸡内金6g 食盐少许
【主治】呃逆,胃火上逆型。症见呃声洪亮,冲口而出,口臭。
【用法】共研细末,饮前温开水送服。每日1次,连服数日。
【组成】鸡内金6g 焦神曲9g 山楂炭12g 炒麦芽30g
【主治】呃逆,胃火上逆型。症见呃声洪亮,冲口而出,口臭,胃灼热。
【用法】上4味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组成】橘红30g 白酒500g
【主治】呃逆,胃中寒冷型。症见呃声沉缓,得热则减。
【用法】将橘红浸泡白酒瓶中,密封,1周后即成。每日酌量饮1小杯,连服数日。
【组成】龙眼肉7个 煅赭石15g
【主治】呃逆,胃阴不足型。症见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舌干燥。
【用法】将龙眼肉连同核一起放火中烧炭存性,研细末;赭石水煎取汁。用赭石汁冲服龙眼肉细末。每日2次,连服数日。
【组成】芒硝、胡椒、朱砂各适量
【主治】呃逆,脾胃阳虚型。症见低沉无力,气不得续,面色苍白,手足不温,纳少倦怠,头面冷汗出,舌淡苔白,脉沉弱。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瓶装备用。外敷于肚脐,覆以纱布,胶布固定,一般1次而愈。
【主治】各型呃逆。
【用法】用已搓热的手掌绕肚脐,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各按摩81下,至小腹发热。
【说明】可以立时止住呃逆,百般灵验。
【组成】南瓜蒂4个
【主治】呃逆,胃中寒冷型。症见呃声沉缓,得热则减。
【用法】水煎服,连服3~5次。
【组成】柿蒂10g 丁香3g 生姜4片
【主治】呃逆,胃中寒冷型。症见呃声沉缓,得热则减。
【用法】用1碗水煎取汁,日服2次。
【说明】久病、重病、体弱者忌。
【组成】附子 小茴香 广木香 羌活 干姜 母丁香 食盐各等份
【主治】呃逆,胃中寒冷型。症见呃声沉缓,得热则减。
【用法】将上药混合粉碎为末备用。取药粉15g,撒于5cm 2 的胶布中间,复制3张,分别贴于中脘、阴都、肾俞3穴上,上盖纱布,用麦麸子炒热,布包,轮换熨敷3穴。
消化不良是指胸腹间痞闷,满胀不舒的一种临床表现。
1.饮食停滞型:症见脘腹满闷,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厌食。
2.脾胃虚弱型:症见脘腹满闷,时缓时急,喜温喜按,不知饥。
【组成】鸡内金适量
【主治】消化不良,饮食停滞型。症见脘腹满闷,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厌食。
【用法】将鸡内金晒干捣碎,研末过筛。早晚饭前1小时服,每次3g。
【组成】焦锅粑适量
【主治】消化不良,饮食停滞型。症见脘腹满闷,嗳腐吞酸,恶心呕吐。
【用法】将焦锅粑炒成炭,研为细末,每天服5~10g。
【说明】此方可消除因伤食引起的不适。
【组成】大麦芽15g 神曲15g
【主治】消化不良,饮食停滞型。症见脘腹满闷,嗳腐吞酸,恶心呕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
【组成】鲜萝卜250g 酸梅2枚 盐少许
【主治】消化不良,饮食停滞型。症见脘腹满闷,肋痛,烧心,恶心呕吐。
【用法】将萝卜洗净,切片,加清水3碗,同酸梅共煮,煎为一半,加食盐调味。1日2次。
【组成】黄连10g 乌贼骨15g
【主治】消化不良,胃热型。症见吐酸而见心烦口苦、不思饮食者。
【用法】水煎服,1日2次。
【组成】炒麦芽50g 枳实30g 炒山楂30g 大米300g
【主治】消化不良,饮食停滞型。症见脘腹满闷,痞塞不舒。
【用法】炒麦芽、枳实、炒山楂水煎3次,合并药液;大米洗净加药液及适量水,蒸成米饭。午、晚食之。
胃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的疾病。现代医学的胃炎、胃溃疡疼痛发作可参考治疗。
1.寒邪客胃型:症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痛减。
2.饮食停滞型:症见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
3.肝气犯胃型:症见胃脘胀闷,脘痛连胁,嗳气频频。
4.肝胃郁热型:症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口苦。
5.瘀血停滞型:症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拒按,痛有针刺感。
6.胃阴亏虚型:症见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
7.脾胃虚寒型:症见胃痛隐隐,喜温喜按,得食痛减。
【组成】川楝子20g 延胡索20g
【主治】胃痛,肝气犯胃型。症见胃脘胀闷,脘痛连胁,嗳气频频。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组成】生韭菜30g 五灵脂10g
【主治】痉挛性胃痛。
【用法】将五灵脂研末,韭菜煎汁,吞服。
【组成】乌贼骨10g 鸡蛋壳6g 煅瓦楞子15g 青藤香10g 白及10g
【主治】胃痛泛酸者。
【用法】水煎服。日服2~3次。
【组成】五灵脂3g 蒲黄2g 乌贼骨2g
【主治】胃刺痛或胃出血者。症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拒按,痛有针刺感。
【用法】研细粉口服,每次饭前服用。
【组成】甘松18g 广陈皮4.5g
【主治】神经性痉挛性胃痛。
【用法】将上药切碎,加水500mL,浸于沸水内3小时,每半小时内煮沸1次。
【说明】方中甘松性味甘温,《本草纲目》载:“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据研究,甘松可解除平滑肌痉挛,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有抗心律不齐的作用;广陈皮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二药合用,共奏奇效。注意气虚血热者忌服。
【组成】陈皮2g 高良姜15g 粳米50~100g
【主治】胃痛,寒邪客胃型。症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痛减。
【制法】先把陈皮、高良姜煮汁,去渣,与粳米共煮粥。空腹食。
【组成】干姜10g 胡椒10粒
【主治】胃痛,寒邪客胃型。症见胃急痛,恶寒喜暖,脘腹得温痛减。
【用法】晒干,捣碎,研末,用开水冲服,1日2次服完。
【组成】木瓜500g 生姜30g 米醋500g
【主治】胃痛,脾胃虚寒型。症见胃痛隐隐,喜温喜按,得食痛减。
【用法】3味共放瓦锅中加水煮汤,2~3次食完,2~3日1剂,可以经常服食。
【组成】姜5片 猪肚1个 胡椒10粒
【主治】胃痛,脾胃虚弱型。症见胃痛已久,身体虚弱,饮食减少,日渐消瘦。
【用法】将猪肚用醋水反复洗净,纳入姜片和胡椒,隔水炖烂,每日早晚就餐吃。
【组成】鲜土豆100g 蜂蜜适量
【主治】胃痛,胃阴亏虚型。症见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
【用法】把土豆洗净,捣烂绞汁,先大火后文火煎熬浓缩,加入蜂蜜再煎,直到稠黏如蜜时,冷却装瓶。每日3次,每次2匙。
【组成】干菜30g
【主治】胃痛,胃阴亏虚型。症见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组成】芋艿适量(嫩)白糖少许
【主治】各型胃痛。
【用法】把芋艿切成薄片,拌白糖,早晚佐餐,常服有效。
【组成】青蒜连叶7根 盐、醋各适量
【主治】胃痛,肝气犯胃型。症见胃脘胀闷,脘痛连胁,嗳气频频。
【用法】青蒜切碎,用盐醋煮熟,胃痛时热饮。
【组成】干姜30g 肉桂30g 香附50g 良姜50g
【主治】胃痛,寒邪客胃型及脾胃虚寒型。症见胃痛暴作,疼痛剧烈,畏寒喜暧,得热痛减,或胃痛隐隐,绵绵不断,喜暖喜按等。
【用法】足浴。将上药用开水浸泡,待水温后将双足用药液浸冼,每次20分钟,每日3次。
【组成】当归30g 丹参20g 乳香15g 没药15g 姜汁适量
【主治】胃痛,肝气犯胃气滞血瘀型。症见食欲不振,胃胀满,胸胁胀,偶有刺痛,脉弦。
【用法】诸药粉碎为末后,加姜汁调如糊状。取药糊涂于脐上,外覆以纱布,胶布固定,1日3~5次。
【组成】生栀子10枚 淡豆豉20粒 生香附10粒 生姜汁适量
【主治】胃痛,肝胃郁热型。症见胃脘灼痛,泛酸嘈杂,口苦口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
【用法】上药共捣至融烂,加入生姜汁再捣至极烂,制成厚膏状备用。取药膏适量敷布于患者脐孔中,盖以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至愈为止。
【组成】葱白20g 艾叶20g 仙人掌20g 食盐20g
【主治】胃痛,饮食停滞型。症见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
【用法】将药物捣烂加热,外熨烫胃脘处、小腹部。
【组成】生姜3500g 红糖2500g 砂仁500g
【主治】各型胃痛。
【用法】将药物捣成泥状入罐埋入土中,10日后取出。每服50g,白水冲服。
【说明】本方对治疗胃痛有效,可解除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痛。
【组成】生姜25g 韭菜250g 牛奶250g
【主治】胃痛,寒邪客胃型。症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痛减。
【用法】生姜洗净切碎捣烂,韭菜切碎绞汁。取韭汁、姜汁放锅内,再加入牛奶煮沸,趁热服食。
【组成】葛花6g 枳椇子10g
【主治】适用于因伤酒引起的胃痛。
【用法】水煎服。
【组成】生萝卜、生姜各适量 生香附粗末15g
【主治】胃痛,寒凝气滞型。症见胃痛喜暖,脘痛连胁。
【用法】将萝卜、生姜捣烂去汁,加生香附粗末,喷酒炒烫,装入布袋备用。取布袋趁热熨胃脘部,袋冷则更换。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
【组成】绿豆粉9g 母丁香6g 白胡椒6g 枯矾9g 淡吴萸3g
【主治】胃痛,饮食停滞脾胃虚寒型。症见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或胃痛隐隐,喜温喜按,得食痛减。
【用法】共研为细末,加太乙膏120g熔化搅匀。贴于脐上。
【组成】吴茱萸5份 白胡椒2份 丁香1.5份 肉桂1.5份
【主治】胃痛,脾胃虚寒或肝气犯胃型。症见胃痛隐隐、喜温喜按或胃脘胀满,攻撑作痛。
【用法】上述药物捣碎为末,密封备用。选择穴位为中脘、胃俞、脾俞、肝俞、胆俞、足三里、内关。临用时取药末10g加酒炒热,分贴穴位,外加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每次取穴2个,交替使用。偏于脾胃虚寒者取中脘、胃俞、脾俞为主穴,偏于肝气犯胃者取肝俞、脾俞为主穴。每次可选足三里或内关作配穴。10次为1个疗程,休息5天后可继续进行第二疗程,直至症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