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是以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的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可参考治疗。
1.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症见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
(2)风热头痛:症见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
(3)风湿头痛:症见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
2.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症见痛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安,胁痛。
(2)肾虚头痛:症见痛且空,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
(3)血虚头痛:症见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
(4)痰浊头痛:症见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等。
(5)瘀血头痛: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外伤史等。
【组成】川芎3g 茶叶6g
【主治】风寒头痛,或偏正头痛,伴肢体酸痛。
【用法】将川芎研为细末,加茶(茶末亦可)和匀,以沸水冲泡5分钟后,即可。
【说明】“头痛须用川芎”。据药理研究,川芎含挥发油、生物碱、酸性成分、内脂类、阿魏酸。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能降低血压;对平滑肌有抗痉作用。
【组成】白僵蚕适量 葱白6g 茶叶(以绿茶为佳)3g
【主治】痰浊偏正头痛。
【用法】将白僵蚕熔后研成细末,用葱白与茶叶煎汤,饮之。
【说明】白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本草求真》言其为“祛风散寒,燥湿化痰,温行血脉之品”。偏正头痛多因风寒久留、结而有痰,阻于脉络。用白僵蚕合葱白以祛风除痰,茶叶下痰气而清头目,故病愈。
【组成】当归12g 川芎6g 香附6g 食盐20g
【主治】瘀血头痛,经久不愈,其痛如刺,固定不移。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备用。将药末炒热,外敷贴头痛处。
【组成】生姜30g 吴茱萸15g
【主治】风寒头痛,痛及项背者。
【用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生姜捣烂,同入铁锅内炒热,摊在纸上,再滴适量白酒调成稀糊状。趁热将调好的药糊敷于两足涌泉穴。
【组成】吴茱萸叶适量
【主治】大寒犯脑,巅顶头痛,干呕,吐涎。
【用法】酒拌袋盛蒸熟。更互枕熨之,痛止为度。
【组成】生川乌、生草乌、白芷各15g 黄丹100g 香油100g
【主治】风寒头痛剧烈,频繁发作者。
【制法】将上药用香油浸泡24小时,然后文火煎药,炸焦去渣,在油中徐徐加入黄丹成膏,再将药倒入冷水浸24小时(去火毒)备用。亦可将上药煎成汤剂,加水200mL,煎至60~80mL盛瓶中备用。发作频繁疼痛剧烈者,将中药汤剂用纱布折叠数层湿敷患处,一般1~2天疼痛可以减轻;继将膏剂少许加热摊在纱布块上。
【用法】贴在患处,每5日换1次。
【组成】川楝子4粒 麝香止痛膏1张
【主治】偏头痛。
【制法】川楝子去壳捣黏,做成2粒小丸,分别放在2块半张膏药上。
【用法】贴在两侧太阳穴上,并用热水袋做壶熨。
【组成】荞麦100g 白芷粉5g 醋适量
【主治】偏头痛。
【制法】先将荞麦、白芷粉放锅内炒热,然后放醋适量,拌匀。趁热摊于纱布上包痛侧,冷后焙热再包,可反复使用3次。
【用法】用时煎服川芎茶调散1日1剂,血虚加当归,气虚加黄芪。
【组成】韭菜根100g 白糖200g
【主治】偏头痛伴耳痛。
【用法】韭菜根洗净水煎取汁,入糖调味。
【组成】银粉750g 银底750g 广丹6g 胡麻油25g
【主治】各种头痛。
【制法】熬油2小时,用文火下广丹、银粉、银底,用文武火以桃枝、柳枝不断搅拌,熬至滴水成珠为止,离火,以柳枝搅冷,将烟出完,倒在石板上,冷后即成。
【用法】贴足三里、肾俞、关元等穴位,或贴患处。
【组成】杜仲30g 夏枯草25g 菊花10g
【主治】肝阳上亢型头痛。
【用法】水煎服,1日2次。
【组成】菊花10g 牛蒡子15g 川芎15g
【主治】风热头胀痛。
【用法】水煎服,1日2次。
【组成】刀豆根30g 黄酒5mL 红茶3g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
【用法】共水煎服。每日数次,连服3~5日。
【组成】川芎、白芷、炙远志各50g 冰片7g
【主治】偏头痛,遇风寒加重。
【用法】共研细末,瓶装密贮。以消毒纱布一小块,包少许药末,塞入鼻孔,右侧头痛塞左鼻,左侧头痛塞右鼻。
【说明】本方一般塞鼻3~5分钟后,头痛即逐渐消失。有的塞鼻得嚏后,自觉七窍通畅而痛止。复发时再用仍有效。
【组成】川芎、羌活各10~15g 淡黄芩15g 川连、柴胡各10g 防风12g 炙甘草6~10g
【主治】顽固性头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病程长,上方加蜈蚣1~2条,太子参20g(或红参6g),白蒺藜12g;头痛连面或牵引牙龈痛者,上方加细辛3g,生石膏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