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独具特色的私房菜基本理论概述(三)

私房菜与官府菜:

官府菜是封建帝王文化、等级文化、文人文化、官府文化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范畴。同地方菜系不同,官府菜不单单是菜品味形展示,里面还有更为深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紧密围绕中国历史发展而演变过来的浓缩历史产物。

官府菜成型于宋朝,宋代士大夫饮食文化的昌盛促进和完善了官府菜的内容,而鼎盛时期却是在明清,尤其是代表着中国封建王朝残灯末庙之时的官府文化集大成者的清朝。清代官场,集中了两千年以来几乎所有的官僚政治文化特征,表现出中国封建官僚制度的烂熟状态,这是与官府菜文化最密不可分的要素。不论是官府菜的盛典“孔府菜”,还是继承完整不息的“谭家菜”;不论是开发挖掘的“红楼菜”“苏轼菜”,还是历史上曾有的“朱家菜”(朱启钤)、“李家菜”(李鸿章)、“段家菜”(段祺瑞)、“王家菜”(王克敏),甚至是盛唐时期的“烧尾宴”,无一不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流传下来的。

官府菜的源头在民间,是从地方菜系中综合发展来的,当商周“八珍”形成后,官府菜便在宫廷菜和地方菜中孕育着。随着饮食文化的发展,官府饮食文化最终从宫廷菜和地方菜中显现出来。同地方菜系不同,官府菜是随着历史朝代的变换而变化,随着清王朝最终的土崩瓦解,官府菜也随之成为历史,而经营官府菜的厨师离开官府流落到民间,于是把官府菜的选料标准、配料秘方和制作程序也都带到了民间,从此就在民间慢慢地流传开来。多年来经过后人的不断实践,渐渐形成了一类别具风味的菜品,成了备受人们青睐的私房菜肴。

私房菜之味型: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概括地说明了人对食物的选择和接受,关键在于味。味是中国菜肴的灵魂,也是评判菜肴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味既可刺激人的食欲,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私房菜的味型具有适时而调、因人而调和因材施味的特点。适时而调就是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相应地也给人的感觉带来某种变化。在饮食上,人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偏向,春宜清鲜,夏宜淡爽,秋宜浓烈,冬宜肥厚。应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在味型上作适当的调整。因人而调是因为人受地域、职业、习俗、传统等的影响,而对味道有一定的倾向性,烹调时应根据不同的进食对象,选择适当的味型,投其所好。因材施味是指烹饪原料具有各自的特性,在烹调加工过程中,对烹制、调味均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调味中应尽量贯彻“本味”原则,力求体现原料原有的滋味;贯彻“相宜”原则,使原料之味与调料之味相得益彰。 QCZcu8WB9OddjZhb3tQMWYSs9SuIEM7gHE/GhvYJFkpia034zGYISJcZ7oencXa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