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凉菜我小家

第一节 美味的凉菜

小冷菜又称冷荤、凉菜、冷盘等,是指热制冷吃或冷制冷吃的菜肴。冷菜是各种大小宴席以及家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我们常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由于冷菜是餐桌上的第一道菜,其质量的好坏对整个菜肴的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很大。

冷菜制作的方法比较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拌、炝、卷、冻、卤、薰、酱、腊、酥、辣等。冷菜的主要特点是选料精细、口味干香、脆嫩、爽口不腻,色泽艳丽,造形整齐美观,拼摆和谐悦目等。

长久以来,凉菜在口味上一直十分丰富多样,且讲究变化,诸如甜、酸、香、酥、脆嫩辣、咸等味,一应俱全,而且还可随材料做不同的调整,例如蔬果重视原味,海鲜要尝出鲜嫩,都不宜下太重的调味;而若要去除肉类腥膻或独重开胃功能时,不妨添加重口味的香料或调味料,效果皆不错。

去除异味

原料 中的异味很广,其中包括腥、臭、酸、腐等一切不适宜烹调和食用的味道。这些味觉,有些是先天的,有的却是人为的,通过把原料加热和调味,是除去这些异味的有效方法。葱、姜、蒜、酒、醋、糖以及各种香料等都能较好地减除异味,增加鲜美的滋味。

提取鲜味

有些原料本身不具有鲜味的特性,有的淡而无味,如白菜、豆腐、木耳、粉丝、海参等,如果不加入调料调味,只能是有品味而无美味。在正式烹调时,只好借助调料中的滋味来给菜肴提鲜和增香,从而使凉菜的滋味鲜美。

减少烈味

有些原料含有特别的气味,如脏腑类原料的强烈恶味,辣椒的强烈辣味,芹菜、韭菜、萝卜等蔬菜的强烈涩味。适当加入调味品,就能冲淡、综合其强烈的气味。

确定口味

对于绝大多数菜肴,口味是通过调味确定的。就是说,当某种原料固定以后,在烹调时放什么调料就是什么口味。调味在烹调过程中,起着决定菜肴口味特点和风味质量的关键作用。

增加色彩

一切烹调原料都有其天然色泽,调料也不例外。如酱油能使菜肴呈酱红色;番茄酱能使菜肴呈橘红色;咖喱粉能使菜肴呈淡黄色;如用牛奶、精盐、味精等调味品可使鱼片、鸡片等菜肴成熟后更加洁白如玉产生不同色泽;用冰糖作调味料,可使菜品晶莹透亮。

富于变化

凉菜品种的多样化,是由原料、烹制、调味及刀工等方面的不同运用而决定。在调味方面,同一原料,用不同的调料,可以烹调出完全不同口味的菜肴,增加了菜肴的花色品种。

地方风味

凉菜的调味都具有地方风味特色,如鲁菜味重清鲜、粤菜清淡香鲜、川菜麻辣味醇、苏菜味浓带甜等。调味在地方菜的不同运用中,虽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只要认真加以掌握,就会使菜肴的地方风味更加突出。

第二节 清香脆嫩之拌

拌是冷菜的一种烹调方法,是将生料或熟料,经加工成为较小的丁、丝、片、块、条或特殊形状,用调味品拌制而成。拌具有用料广泛、制作精细、味型多样、品种丰富、开胃爽口、增进食欲等特点,为家庭中比较常见的烹调技法之一。

拌菜分类

生拌

生拌是利用可生食的原料,经过洗涤、刀工后用各种调料拌制加工而成。生拌由于只要洗净即可拌食,十分方便,营养价值也较高。用此方法可作生拌白菜、生拌西瓜、生拌黄瓜丝、生拌哈蜜瓜、糖醋萝卜丝、生拌水果沙拉等菜肴。

熟拌

熟拌是先把生原料经过水焯、汆烫或其他技法加工成熟,晾凉后改刀成形,加上其他配料和调味料拌制而成。用此方法可作熟拌肚丝、熟拌粉皮、熟拌百叶、熟拌莴笋片、熟拌鸭丝、熟拌海蛰丝等菜肴。

温拌

温拌又称热拌,是原料经洗涤和刀工后,先用沸水或温水烫一下,取出控净水分,趁热加上辅料和调味料拌制而成。用此方法可做拌西兰花、拌荷兰豆、拌黄瓜条、拌苔干菜、拌佛手瓜、拌杏仁、拌芦笋等菜肴。

混拌

混拌是利用可食性生鲜原料和经过熟制的各种荤料,经过刀工处理后放在一起,加上多种调味料拌制而成。用此方法可作拌鸡丝粉皮、拌肉丝粉皮、拌酱肉黄瓜、拌蟹肉黄瓜、拌蛰头、拌鸡丝洋粉、拌鸭胗等菜肴。

炝拌

炝拌就是把经过加工制熟的原料放在盘内,再取炒锅放些油,在热油里放入花椒、蒜片、葱花等炝锅,调料香味充分散发之后捞出调料,把油趁热淋在菜上,再拌制成菜。用此方法可作炝拌菜花、炝拌腐竹、拌茭白、炝拌虾仁、炝拌鱼丝、拌百叶等菜肴。

拌菜窍门

拌菜在刀工处理上要整齐美观,如切条时长短大体要一致,切片时厚薄要均匀;切丝时粗细要相同,这样既能入味,又能增进食欲。

拌菜要避免菜色单一,缺乏香气。如在黄瓜丝拌海蜇中,加点海米,使绿、黄、红三色相间,甚是好看;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看上去清淡素雅,如再加入少许芝麻油,便可达到色香具佳。

制作拌菜所用的厨具要严格消毒,菜刀、菜板、擦布要生熟分开,不得混用。而且厨具要经常用热水烫或盐水刷洗,以消除细菌。

醋是拌菜中的主要调味品,由于醋酸的作用,过早加入醋会使鲜绿蔬菜变成黄色,所以在凉拌蔬菜时最好在上桌时再调入醋。

味精是鲜味调料,要趁菜热时加入,菜冷后加入提不起鲜味。拌菜在使用味精时,要用热水化开,待味精溶解后再倒入菜中,未经溶化的味精效果不佳。

有些原料要先用盐腌一下在制作成拌菜,如小黄瓜、胡萝卜等要先用盐腌一下,再挤出适量水分,或用清水冲去盐分,沥干后再加入其他材料一起拌匀,不仅口感较好,调味也会较均匀。

肉类拌菜在烹制熟后要放在密封容器里,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防止与其他食物接触造成交叉感染。

第三节 别样风味之腌菜

腌菜是将原料经过脱水、盐腌、拌制、入坛、存放等工序制作而成。腌菜的制作时间较长,所用原料一般为不易入味或大块状的蔬菜品种,含盐量一般达到10%以上,成品有风味独特、鲜嫩清脆、食之利口、口味浓郁等特点。

腌菜种类

腌菜的种类较多,如果按腌制方法,可分为干腌和汤腌两种,干腌是将原料洗净晒干,放进坛子里,加上盐拌匀后密封而成;汤腌是先将原料洗净并用热水烫熟,然后切成各种形状后放入坛内,再加入淘米水或米汤后腌制一段时间。另外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腌料的不同,而分为盐腌、糟腌、醉腌、糖醋腌四种。

盐腌

盐腌将原料用盐擦抹或放入盐水中浸渍,使原料水分溢出,再根据原料的性质和口味的要求,加入其他调味料调匀即可,我们常说的咸菜,基本上都是采用盐腌的方法加工而成。

糟腌

糟腌是以盐和香糟作为主要调料的腌制方法。一般先将原料用盐腌后,再用香糟浸渍入味而成。糟腌为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腌制方法,其品种除了蔬菜外,也可用于肉类的腌制。

醉腌

醉腌是以盐和酒作为主要调料的腌制方法。一般是把原料(生熟均可)用酒和盐进行浸泡,待到一定时间后,即可食用,用此方法可加工制作一些独特特色的腌菜,如腌虾、醉黄鱼、腌鲜蛋、腌海螺等。

糖醋腌

糖醋腌是先把蔬菜等经过盐腌后,浸入配制好的糖醋液内,使制品甜酸可口,并利用糖醋的防腐作用保存蔬菜。

腌菜窍门

腌菜要注意使用合适的工具,特别是容器的选择尤为重要,它关系到腌菜的质量。选择腌菜容器时,如果腌制的数量大,保存时间长的,一般用缸腌制,如果腌制半干咸菜,如香辣萝卜干、大头菜等,一般应用坛腌,因坛子肚大口小,便于密封。对于腌制数量极少,时间短的腌菜,也可用小盆、盖碗等。腌菜容器的选择还需要注意,一般用陶瓮器皿为好,切忌使用金属制品。

盐是腌菜的基本辅助原料,而盐用量是否合适,是能否按标准腌成各种口味腌菜的关键。腌菜用盐量的基本标准是最高不能超过原料的25%,就是说如腌制100斤蔬菜,用盐最多不能超过25斤;而最低用盐量不能低于原料重量的10%,此外腌制果菜、根茎菜,用盐量一般高于腌制叶菜的用量。

腌菜的温度一般不能超过摄氏零上二十度,否则腌菜会很快腐烂变质、变味。在冬季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一般不得低于摄氏零下五度,最好在零上二至三度为宜。温度过低腌菜受冻,也会变质、变味。

腌菜的食用,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因此必须注意和保持腌菜的清洁卫生。腌菜的主要原料蔬菜,本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沉有毒的化学农药。所以腌制前一定要把蔬菜彻底清洗干净,有些蔬菜洗净后还需要晾晒,利用紫外线杀死蔬菜的各种有害菌。

一般蔬菜中都含有硝酸盐,不新鲜的蔬菜硝酸盐的含量更高。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刚腌制不久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上升,经过一段时间,又下降至原来水平。此外腌菜时盐含量越低,气温越高,亚硝酸盐升高越快,一般腌制五至十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上升到高峰,十五天后逐渐下降,二十天后即可无害。所以腌菜一般应在二十天后食用。

第四节 脆嫩爽口之炝菜

炝是制作冷菜时常用的烹调技法之一。是把加工成丝、片、条的生料,焯水或过油后捞出,用挥发性的调味品如花椒油、芥末、胡椒粉、酒等调制菜肴,使其入味的方法。炝菜具有操作简便、清淡爽口、风味独特等特点。

炝菜又分为水炝和油炝两种,水炝是把经过刀工处理的原料,放入沸水锅内焯一下,取出用冷水过凉,沥干装盘,放入调料及热花椒油拌匀即可。油炝是将质地软嫩的原料,切成丝或片,经上浆滑油后,用沸水烫一下,再用冷水过凉,加调料和热花椒油拌均匀即成。

拌菜炝菜有区别

拌和炝是我国凉菜的烹调技法,也能算是孪生一对,有很多相似之处,一般人都分不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其实拌菜和炝菜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其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拌菜和炝菜在选料的性质上有所不同。炝菜的选料讲究较高的鲜活度,如新鲜的猪腰、鲜活的鱼、鲜活的虾、新鲜的冬笋等;而拌菜对选料的要求不如炝菜的要求高。

其次是拌菜和炝菜在调料上有所不同。炝菜的调料通常具有辛辣味、刺激性、挥发性,如酒、胡椒粉、红油、花椒、芥末、葱、姜、蒜等;而拌菜的调料就不这么讲究了,显得比较平常。

炝菜窍门

炝菜所用的原料较为广泛,虽说动植物中的原料多可使用,但它的选择却较为严格。在选择动物性原料时,必须使用纯肌肉组织,少量结缔组织和部分脏品,而绝不能使用骨骼组织和脂肪组织。水产原料多可使用,而最常用的是鱼、虾类,尤其是虾仁在炝菜当中被广为充当辅料使用,而且质嫩味鲜,成品特别受人欢迎。

在选择植物性原料时,必须是质地脆嫩,出水后应能保持理想形状,且味型清馨,炝制入味者为佳。比如,芹菜、菠菜、青椒、嫩豆角、豇豆、甘蓝、蕨菜、胡萝卜等。这些原料不仅符合上述要求标准,而且色泽鲜艳,诱人食欲。

炝菜大多用熟料,其熟制方法可根据原料性质和炝菜要求而定,可煮、可焯、可滑、可酱、可烫。但不论怎样,都要掌握好成熟度。

炝菜调咸味以盐为主,绝不可用色深的调料代替,否则破坏成品色泽。同时必须放味精和花椒(或材料)油,借以提高成品味觉,至于其他调料可酌量使用。此外炝制好的菜肴稍候食用为好,因味浸其里,故会提高口味质量。

制作炝菜要热别注意刀工,根据需要切各种美观的形状,还要注意方便调料的入味。切丝就要切细,切均匀;切片要注意厚薄一致,形状美观,最好采用花刀,更美观,更容易入味。醋系炝菜的主要调味,由于酸的作用,过早放入会使鲜绿菜变成黄色,所以最好在上桌时调入;姜为主要的提味品,一定要切成茸或细末,才能入味;味精是鲜味调料,要趁菜热时加入,菜冷后加入提不起鲜味。如调凉菜时使用,要先用热水化开再调入。

炝菜使用最多的是花椒油,在炸制花椒油时,花椒粒入锅时锅内油温不能过高,火不能过大,要采用小火浸炸的方法,使花椒的芳香充分渗于油中。

炝菜中芥末的调制也很有讲究。要将芥末加温开水搅拌均匀成糊状,封严盖子,在常温下闷制2小时左右,使其充分酶解,才能散发出强烈的辛辣气味。

第五节 淡雅清香之卤

卤是家庭以及餐饮行业使用最为广泛的烹调方法之一,是指将加工处理的大块或整形原料,放入卤汁内,加热煮熟或煮烂,使卤汁的鲜香滋味渗透入原料内部的一种烹调方法。卤菜一般晾凉后食用,也可热吃,其方法约起源于先秦时期,到北魏《齐民要术》中记载的“绿肉法”即属卤法。至宋代开始正式出现“卤”字,如《梦梁录》中的“卤虾”。至清代出现了卤鸡、卤蛋等卤味菜肴,并有了卤料的配方和卤制方法。

卤菜是由各种香味调料制成的卤液加工制成的,卤液中的香味调料经过煮后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香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香味调料的增多、卤过的原料越广,卤液的香味就会越浓厚,成品的口味就越好。这也是卤菜香气浓郁、诱人食欲的主要原因。

红卤与白卤

卤制菜肴的关键是卤液,又叫卤水、卤汁、老卤、原卤等,它是制作卤味菜肴必备的传热物料和复合调料,对菜品质量的好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卤菜的品种很多,各地的制作不尽相同,制作卤液的调料配比也有差异,但一般主要分为白卤和红卤两大类型。

白卤是把香料包、葱姜、盐和鸡骨等放请示锅内,用旺火烧沸,再用中火熬煮约30分钟至汤汁乳白,捞出骨头和香味调料包,除去卤内杂质即成。红卤是先将鸡肉和猪骨熬煮成浓汤,再放入酱油(或红曲米、糖色)、盐、冰糖、料酒、葱姜和香味调料包,继续用小火熬煮至汤汁浓稠,出锅过滤去掉杂质而成。

制成的卤液,用的次数越多,保存的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味道也最佳。因为卤液内所含的可溶性蛋白质等鲜味物质越来越多的原因,在卤液的各种原料中,口味相互补充,逐渐形成了卤味菜肴的特有风味。对这种反复使用、长期存在的卤液,应十分珍惜,妥善保管好,使其长用不变质,久存不坏。

卤菜窍门

卤制菜肴时,卤液要淹没原料为好,使原料全部浸泡在卤液内煮制,并要勤翻动,以使原料受热均匀。

卤制的原料很多,任何一种原料收拾不好,就会给卤液带来影响,特别是动物性原料,在入锅前的初步加工是不能马虎的。卤制的原料该洗净的要洗净,该切除的要切除,该焯水的要焯水,一定把动物性原料中的血污、杂物彻底清除,确保卤味菜肴的特点。

每次卤制原料后,特别是荤料,在卤料的表面不免有血污、浮沫和油污等,都需要用勺把这些杂物撇净,否则下次再使用,卤液不清,容易上色,夏天卤液还容易变坏。每次卤制原料会有一些沉淀物,也应及时过滤,以保持卤液的清澈透明。

卤菜的口味是根据原料在卤液中时间长短来加盐(或其他咸味调味品)调口味,比如牛肉、猪肚在卤液中浸泡时间较长,口味,即盐放的要少一点,卤液的口味需要淡些。再如卤鸡、鸭的内脏,浸泡时间比较短,盐就要多放一些,即卤液需要咸一点,这样才能把口味找准,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就会出现咸的咸、淡的淡的现象。

在卤的菜肴中,如鸡、鸭内脏和肝类卤完后,因防止风干,一般都浸泡在卤液中,随食随捞。这些原料成熟后,要根据卤液的咸淡,盛在另一容器内,加适当的冷开水把卤液冲淡,泡上原料,这样就不会因浸泡的时间长,而使原料口味过重。

卤液口味的咸淡,是以盐的投放多少而定,在盐的投放中,力争恰如其分,多和少都会对成品的口味带来影响,从季节讲,夏季口偏重一些,有利于存放和进食,冬季口味偏轻一些,春秋应该口味适中。

煮卤液需要的香料投放要力争恰当,放多了影响成品原有的清香风味,掩盖原料本来的味道,还会给卤液带来色泽的污染;放少了没有药料的香味,只有原料本身的味道。所以药料的投放一定要恰倒好处。

第六节 口味独特之熏

熏是冷菜制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烹调方法,也是餐饮业冷菜制作最常用的三大烹调方法之一(即酱、熏、卤)。如今各地用熏的方法制作的菜肴很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一些菜肴的名字前均冠以熏字,但在实际的制法上却大相径庭。究竟对与错,很难用一句话讲清楚,在此我们需要看一看熏这种烹饪方法的历史,才能作出回答。

熏源于史前的火熟法时期,原是一种古老的贮藏食品的方法,食品经过烟熏,烟中的蚁醛等成分可直接杀灭细菌,使食品水分大部分挥发,提高防腐能力。先秦时期,熏这个字已经出现,并屡屡见于古籍,但尚未直接与菜肴挂起钩来。到了汉魏六朝时期,直接用熏命名的菜肴还没有出现,但在以“炙”命名的菜中,却有着与后来熏相当接近的品种,如《齐民要术》中收录的“炙鱼”,是把白鱼切成块,放入多种调味品中腌渍1天后炙成的,炙时以“杂香菜汁灌之”,用现在的话来讲,实际是边烤边熏,直至香菜汁干鱼熟为止。至元代熏字开始见于食谱,但仍属于制作半成品的方法,如“腊猪法”、“羊红肝”等,其制作过程均有熏的工序。

到了明清两代,以熏命名的菜肴大量出现,如熏鸡、熏豆腐、熏笋、熏鲫、熏面筋、熏煨肉、五香熏鱼等等,此时熏制技法已趋完善,成为独立的烹饪方法。在古籍菜肴中提到的熏,绝大多数通过烟熏制而成,但也有极个别的命名为熏的菜肴不经过烟熏,严格地讲,它们与卤法更为接近,把它们命名为熏菜,是因为熏的引申义为用气味浸袭,这样将煮熟或油炸的原料浸泡在卤汁内所制成的菜称为熏菜,是指菜的主料浸有卤汁的味道罢了,严格来说,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熏菜了。

熏菜分类

在饮食行业,熏可以因熏制设备不同,有缸熏(敞炉熏)、锅熏(封闭熏)、室熏(房熏);按原料生熟不同,有生熏和熟熏两种。生熏是以生原料熏制,熏后有少数直接食用,但主要制作为加工性原料,需要用其他方法再进一步加工熟制;熟熏是不经过初步熟处理的原料进行熏制,成品直接食用,为熏制的主要方法。

一般熏制的方法是把熏味料(如糖、茶叶、松柏等)撒放在锅内,放上铁箅子,摆上熏的原料(不要压),把盖盖严,用火烧锅几分钟后,锅内的熏料由于没有空气,会溶解后发生炭化,浓烟四起,几分钟后把锅离火,再焖几分钟,拿下锅盖,让烟冒尽,把熏过的原料取出,摆在瓷盘内,把香油刷抹在原料表面(以防风干),即成熏菜成品,可以出售和存放。

熏菜窍门

熏菜必须先入味而后熏,其主要特点是改变原料的色泽和特有的香味,一般没有口味和鲜味的变化,所以熏的原料应该在熏制前作到原料熟、有口味、无色或浅色。

熏菜原料必须是无色或本色的,因为熏的特点就是色美,如果原料带有比较重的颜色,再进行熏制,成品就会发黑;此外熏制时色泽也不要过重,如果过重,存放后会发黑,熏时颜色稍浅一些,冷却后会变得正好。

熏制前一定要根据炉火来用锅,如果是明火,摆完被熏原料后端到火上;如果是煤气灶,锅可直接放在灶上,摆完被熏原料后开火。

熏的原料,在放锅内熏时,不能有水分,如有水分,色泽不好上,也上不均匀,锅更不好刷。应把原料上的水分擦掉,再摆放在铁箅子上熏。

熏料中糖是关键,糖的投放量一定要恰倒好处,糖放多了,色重,存放后发黑、口感有些发苦;糖少了,色泽、颜色不好看,口味也没有烟熏的香味。

每次熏完,除了把锅和锅盖刷洗干净,特别是铁箅子一定要清洗干净,不然下次再用,会给成品造成污染,影响质量。

第七节 味香醇厚之酱

酱是业冷菜制作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烹调方法,也是冷菜中不可缺少的制作方法之一。酱的方法最早是指用酱腌渍原料,为腌制方法的一种,如在宋元时期的酱蟹,是将活蟹加上酱油等调味品腌渍而成。至明清时期,酱法渐多,有的把原料用酒、甜酱、盐以及花椒等腌渍入味,待风干后或蒸、或煮、或煨熟食用,如酱蹄、酱鸡、酱鸭等;也有将原料蒸熟后,压干水分,放入酱油等调味料中浸泡而成,如酱熟茄、酱麻菇等;又有的把原料晾干,放入酱油、花椒等腌制几天后再煮熟食用,如酱油鸭等。此后酱的方法逐渐演变,而成为现行的酱法。

酱菜分类

除了普遍的把各种香料、酱油、盐、料酒等放锅内煮制成酱汁后,放入原料进行酱制外,酱菜还有些比较特殊的酱制方法,其主要有以下几种。

酱汁酱

又名焖汁酱,是在常用酱制方法上,用红曲米上色,糖的使用量增加几倍。制作上是先用糖与其他调味料以及原料酱制成熟出锅,剩余酱汁再放入少许糖,继续熬煮至汤汁浓稠,出锅倒在容器内,食用前均匀地涂抹在原料表面即可,成品富有光泽、色呈深樱桃色。

蜜汁酱

是将原料先切成块,加上盐、酱油和料酒等腌制2小时,然后过油炸成浅黄色,放入汤锅内,再加上糖、五香粉、红曲米、糖色等调味品酱制成熟。成品色泽褐色,有光泽,酱汁浓稠。

糖醋酱

是将原料经过硝腌、过油后,再放入由水、糖、醋、辣椒粉等调味品熬成的酱汁内煮熟,成品色泽金黄,回味深长,别有风味。

酱菜窍门

酱制前要对原料进行处理,如焯水和初步加工等,以免影响酱液的色泽以及成品的色泽、光滑及口味。

要根据原料的多少,增添一些水、盐、酱油和更换新的药料,餐饮业有一句俗语,为“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意思是说汁少加水,口淡加盐、色淡加酱油、香味差更换药料。

酱锅要常烧沸,一般春秋季节每隔1~2天烧沸1次;夏季1天烧沸1次(天气最热时,需要1天烧沸2次);冬季2~3天烧沸1次,以确保酱液常用不坏,有条件的单位及家庭,烧沸冷却后,可放入冷库或冰箱内保存,可减少加热的次数。

第八节 凉拌菜肴巧装盘

凉菜装盘,比热菜装盘复杂得多,除要求刀工精细、形态美观、色调鲜明外,还应十分重视保持食品的清洁卫生;同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注意节约原料,防止为了追求形式而造成原料的浪费。

凉菜装盘的种类,一般可分为单盘、拼盘和花色拼盘三种,其中家庭使用最为广泛的味单盘和拼盘。单盘就是每盘中只装一种凉菜原料。它是最普通的装盘方法,但也要注意装得整齐、美观。一般形式有桥形、馒头形、方型、长方型、条型等。

拼盘就是每盘中装两种以上的凉菜原料。一般表现形式有双拼、三色拼和什锦拼盘等。双拼是由两种不同熟料拼装一盘,要装得整齐,两种熟料在数量、形状和色泽上要很好配合,还要注意菜肴味道和质量的配合。三色拼盘是用三种不同的熟料拼装一盘,拼配的技术要求较高。什锦拼盘是用多种不同色彩、不同口味、不同品种的熟料拼装在一盘内,呈色彩缤纷的拼盘,其拼配的技术要求高。

花色拼盘,就是用各种凉菜装配成花、鸟、鱼、虫等生动活泼形象的拼盘。花色拼盘既可食用,又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大多用于高级筵席。在制作上,技术性和艺术性较高,无论刀工和配色都必须事先考虑周到,才能制得形象逼真,色彩动人。

装盘手法

冷菜装盘时一般要经过垫底、围边和装面3个步骤。第一步垫底,即装盘时先把一些碎料和不整齐的块、段配料垫在盘底,第二步围边,又称“扇面”,就是用比较整齐的熟料在四周把垫底的碎料盖上;第三步装面,把质量最好,切的最整齐,排列得最均匀,美观的熟料排在盘面上。此外冷菜还有排、堆、叠、围、摆、扣等6种手法。

排:将熟料平排成行地排在盘中,排菜的原料大都用较厚的方块或腰圆块、椭圆形。根据盛器、原料形状的不同,又有不同的排法,如排成锯齿形、椭圆形等,大都用于较厚的方块或圆形块料,如“火腿”,叠排成锯齿形,逐层排迭,可以排出多种花色。

堆:是把切好的熟料按一定的形状摆在盘中,一般用于单盘。堆也可配色成花纹,有些还能堆成很好看的宝塔形或三角形。

叠:是把切好的熟料一片片整齐地叠起来,可以叠成梯形等,是一种较精细的装盘手法。叠时要与刀工密切结合,切一片叠一片,然后铲在刀上再托盖在已垫底的盘上。用来叠的熟料以韧性及软性的无骨原料为多,如牛肉、火腿、猪舌等。

围:将切好的熟料,排列成环形,层层围绕。用围的方法,可以制成很多的花样。有的在排好主料的四周围上一层辅料来衬托主料,叫做围边。有的将主料围成花朵,中间另用辅料点缀成花心,叫做排围。

摆:是运用各式各样的刀法,采用不同形状和色彩的熟料,装成各种物形或图案等,这种方法需要有熟练的技术,才能摆出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形状来。

扣:又称为覆,是将各种熟料先排列在碗里或码放在刀面上,再翻扣入盘内或菜面上,上桌即可。 ctyfrEsOeKL8jq9K6cnnun/mr3i+PFOuLDc+lcga0zZwky/pDkFIyXEzrVf2cW/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