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需的17种关键营养素 |
蛋白质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基本原料,有促进生长发育和修补组织的作用。机体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胎儿期各种器官功能的发育、体格增长等活动,都是以体内组织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为基础。蛋白质还直接参与体内各种酶的催化作用、激素的生理调节作用、血红蛋白的运载作用以及抗体的免疫作用等。酶是人体新陈代谢活动的催化剂,没有酶的参与,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酶、激素、抗体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蛋白质还参与合成遗传基因,是人体遗传基因的主要物质基础。蛋白质具有调节水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功能,有解毒、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
为了满足胎盘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期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有所增加。如果在孕期蛋白质供给不足,容易影响胎儿身体和大脑的发育,也会增加妊娠期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率。
根据母体和胎儿发育所需,整个怀孕期在体内应保留1000克蛋白质,其中一半留给胎儿,其余分布于胎盘、子宫、羊水、乳腺和母体血液中。1000克蛋白质按280天的孕期计算,在孕早期每天增加1克,孕中期3个月每天增加4克,孕晚期3个月每天增加6克。如果将分配个体差异估算在内,再加上尿液中排出的氨基酸量和体内代谢的消耗,建议孕妈妈在孕中期每天增加蛋白质15克,孕晚期每天增加蛋白质25克。
脂肪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而动、植物油类是人体所需脂肪的重要来源。1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产生38千焦能量,比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所产生的能量高1倍多。脂肪是构成人体器官和组织的重要部分,也是热量的不良导体,能防止体热散失和阻止外热传到体内,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
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可帮助运载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肪能产生能量、输送氧气、促进血液凝固,并能产生前列腺素,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必需物质。脂肪还能够减轻外界因素对重要器官的冲击,保护人体并可转化为能量。脂肪不仅有益于新细胞的形成,还能保证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确保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脂肪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发育和神经功能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此外,脂肪能产生特殊的香味,可以增进食欲。
脂肪是早期妊娠女性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E的吸收,起着安胎的作用;可以帮助固定内脏器官的位置,使子宫衡定在盆腔中央,给胚胎发育提供一个安宁的环境。
脂肪还有保护皮肤、神经末梢、血管及脏器的作用。如果孕妈妈缺乏脂肪,会影响免疫细胞的稳定性,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引起食欲缺乏、情绪不宁、体重不增、皮肤干燥脱屑、容易患流感等多种传染病,还会导致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缺乏症,使孕妈妈缺钙而造成骨质疏松等疾病。
足月宝宝体重的13%~16%为脂肪组织。显然胎儿越到孕晚期越需要充足的脂肪。这只能靠孕妈妈在孕晚期增加膳食脂肪的摄入来保证,而不能认为脂肪越少越好。因此,孕妈妈膳食中应有适量脂肪,以保证胎儿不成熟的神经系统完成其成熟过程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孕妈妈血脂较平时升高时,脂肪摄入量不宜过多,一般认为,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25%~30%较为适宜。妊娠30周以前,母体内必须有脂肪蓄积,以便为妊娠晚期、分娩以及产褥期做必要的能量储备。虽然身体内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可以转化为脂肪,但是,仍有一部分脂肪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妊娠过程中孕妈妈增重2~4千克的脂肪。胎儿储备的脂肪量是其体重的5%~15%。而且胎儿体内脂肪的增长,要到孕中期以后才开始。因此,在孕早期过多摄入高热量和高脂肪,只能使脂肪都长在母体身上,导致孕妈妈体重增长很快,胎儿却比正常发育的胎儿小。脂肪主要储备时期应在孕中、晚期。孕中、晚期脂肪供给热量应占总膳食供给热量的20%~25%。
尤其是妊娠的最后2个月,胎儿皮下脂肪开始大量蓄积,从20克剧增至350克,体内的脂肪由10克增长到80克。因此,越到孕晚期,胎儿就越需要充足的脂肪。孕妈妈就应在孕晚期增加膳食脂肪的摄入量,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碳水化合物能够储存和提供能量,提供的能量占人体所消耗热量的60%,其作用是蛋白质、脂肪所不可取代的。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主食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后,在细胞内与氧合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供身体使用。其中一部分能量用来维持体温,另一部分储存在三磷腺苷(A T P)中,以进行心脏跳动、肌肉收缩等各种生理活动。
碳水化合物中的葡萄糖是神经系统唯一的能量来源。所以,当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少时就会导致血糖过低,严重时可能会发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碳水化合物按照其结构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易溶于水,可以不经过消化液的作用而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和果糖。常见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等,易溶于水,经机体分解为单糖后可以被吸收利用。淀粉是常见的多糖,没有甜味,不易溶于水,经消化酶作用可分解为单糖后,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主要运输形式。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多糖淀粉和纤维素。多糖被降解为单糖后可被利用,而纤维素则只有在具有纤维素酶的生物体内才能被降解和利用。在膳食热量摄入不足时,尽管机体的脂肪组织和蛋白质会被分解以补充热量的不足,但仍会出现生长停滞,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人类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给的热量一般占总热量消耗的45%~80%,不少于总热量的45%才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葡萄糖为胎儿代谢所必需,用于胎儿呼吸,故应保持孕妈妈血糖的正常水平,以免胎儿血糖过低。人类每天都需要充足的热能,而糖类是供给热能的最主要来源。如果糖类摄入不足,组织细胞就只能靠氧化脂肪、蛋白质的方式来获得人体必需的热能。虽然脂肪也是组织细胞的燃料,但是在肝脏中,脂肪的氧化不彻底,可能导致血中的酮体堆积,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影响胎儿的生命安全。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蛋白质氧化过多,将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因此,孕妈妈应保证每天充足的糖类供应。
妊娠期女性每天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为400~500克,最好根据体重的增加情况调整每日热量的供给量。妊娠全程应增加12.5千克,孕中、晚期每周增重应为0.3~0.5千克。但还需按照孕妈妈平常每日进食副食品,如蛋、鱼、肉类的量来决定。蛋、鱼、肉进食较多,谷类食物就应相对减少一些。
蔗糖等纯糖摄取后被迅速吸收,容易以脂肪形式储存,摄入量过多,易引发龋齿、肥胖、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症。因此,孕妈妈每天摄入糖不能超过总热量的10%,但也应保证由糖类提供的总热量达到60%~70%。
DHA是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神经和视觉细胞中重要的脂肪酸成分,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及多种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宝宝大脑和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果在胎儿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缺乏DHA,可能导致胎儿脑细胞、视神经细胞生长和发育不正常,产生弱智、视力发育障碍;宝宝脑发育过程延缓或受阻,造成智力低下,还可能引起儿童期注意力不集中。
孕妈妈除了要摄取多种食物,还要保证营养均衡,日常饮食中包含海产品、动物内脏、坚果等食物,也可以进行DHA的补充,建议每天DHA的摄入量为300毫克。
叶酸最重要的功能是参与核酸代谢,在蛋白质合成以及细胞分裂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体缺乏叶酸时,会有贫血、倦怠、脸色苍白、眩晕、情绪低落、皮肤灰褐色素沉着、呼吸急促、舌炎、腹泻等症状,还会导致肠道黏膜病变、生殖功能障碍等。
孕妈妈每日应保证摄入400微克的叶酸。对于有不良妊娠史、高龄及家族中有生育过畸形胎儿史等高危因素的孕妈妈,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口服叶酸片800微克。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及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素。维生素A不仅在视觉、细胞分化方面具有明确的作用,而且还参与许多其他生理过程,如精子形成、味觉、听觉、食欲、生长发育以及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等,尤其对维持正常妊娠、胚胎及胎盘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A主要以两种方式储存在肝脏中:视黄醇和β-胡萝卜素。视黄醇主要存在于肉类、鱼类、蛋类和乳制品等动物食品中;β-胡萝卜素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够中和自由基,防止人体老化,保护人体健康,在人体可转化为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柑橘和黄色水果、蔬菜以及深色叶状绿色食物中。两者加热时都容易被破坏。
维生素A在人体视觉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时也被称为视黄醇。它参与视网膜内视紫红质的合成,是形成视紫红质的必要物质,可预防夜盲症和眼干燥症,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视紫红质是一种能够让人眼在暗光下看见物体的色素。维生素A是保持健康的皮肤所必需,有助于新细胞的形成,促进牙齿和骨骼的强健,维持大脑的正常发育和神经功能的调节。
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长期过量摄入,可以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主要症状有厌食、体重不增长、头发脱落、皮肤搔痒、肝脾肿大等。
如果维生素A不足,则会导致暗适应功能下降,对弱光敏感度降低,产生暗适应障碍,重症者会患夜盲,在夜间会看不清东西,也可能会患结膜和角膜干燥症、眼干燥症和角膜软化病。此外缺乏维素A还可能使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甚至有可能造成死亡。对于胎儿,则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造成胎儿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衰退。维生素A能促进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也是胎儿正常发育的要素。孕妈妈缺乏则会出现皮肤变厚、上皮干燥,也可能引发流产、胚胎发育不全或胎儿生长迟缓等症状。
胎儿骨骼发育也离不开维生素A,孕妈妈缺乏会导致胎儿骨骼中的骨质向外增生而损伤邻近神经组织。但是也不可大剂量摄取维生素A,因为长期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可引起维生素A中毒,或造成胎儿的畸形。
孕妈妈的维生素A建议摄入量为每日1000微克,不可过量用鱼肝油来补充维生素A,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
维生素B 1 又叫硫胺素或抗神经炎因子,人体每天摄入1.2毫克就能够满足需要。维生素B 1 在能量代谢和葡萄糖转变、利用过程中必不可少,在末梢神经的传导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孕妈妈若缺乏维生素B 1 ,胎儿出生后可能导致致命性青紫症状、吮吸无力、嗜睡。如果诊断及时,迅速补充,可以缓解病情。孕妈妈如果严重缺乏维生素B 1 ,会影响胎儿的能量代谢,严重的可使宝宝发生先天性脚气病;由患脚气病的妈妈母乳喂养的宝宝,还可能会患脑型脚气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佳、呕吐、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率加快以及突然死亡。
因为维生素B 1 在能量代谢,特别是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维生素B 1 需要量通常与摄入的能量有关。孕妈妈每日维生素B 1 的推荐摄入量是1.8毫克。
人体每天需要1.2~1.6毫克维生素B 2 就能维持身体健康。维生素B 2 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尤其是在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孕妈妈在孕期经常会出现“烂嘴角”症状,表现为口角部位湿白,有时会发生干裂,这是缺乏维生素B 2 的表现。此外,还有嘴角、嘴唇发红甚至溃烂、舌炎等症状,都是缺乏维生素B 2 的症状。
孕期如果孕妈妈缺乏维生素B 2 ,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胎儿的骨骼畸形。
我国推荐孕妈妈每日膳食维生素B 2 的摄入量为1.8毫克。
维生素B 12 参与造血功能,提高叶酸的利用率,促进红细胞的发育成熟,保持人体内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正常功能,减除过敏症状;可增进人体的精力,使神经系统保持健康状态,也是胎儿成长发育的必需物质。
缺乏维生素B 12 ,红细胞就不能正常发育,从而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神经组织也可能受到影响而引起神经系统障碍。孕妈妈缺乏维生素B 12 会有虚弱、厌食、体重下降、背痛、胸腹痛、四肢刺痛、行走困难和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患恶性贫血。
维生素B 12 是抗贫血所必需的,它可协助叶酸调节红细胞的生成,并有利于铁的利用。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食物的消化和蛋白质的合成,及脂肪和糖类的代谢均需要维生素B 12 。此外,B 12 还有助于防止神经损伤,维持生育能力,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及防止神经脱髓鞘。
建议孕妈妈每日维生素B 12 摄入量为2.6微克;乳母每日摄入量为2.5微克。
维生素C可以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有利于组织创伤的更快愈合;促进淋巴细胞的生成,提高机体对外来和恶变细胞的识别和杀灭;参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保护细胞,保护肝脏,具有解毒的作用。
维生素C能保证细胞的完整性和代谢的正常进行;能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机体寿命;可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促进铁的吸收,对缺铁性贫血有辅助治疗作用;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应激能力。
维生素C对胎儿的骨骼和牙齿发育、造血系统的健全和机体抵抗力的增强都有促进作用。如果孕妈妈在孕初期严重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流产,还可使孕妈妈得坏血病,甚至可引起胎膜早破和提高宝宝的死亡率。
维生素C是人体需要量最多的一种维生素。成人每日摄入80~90毫克即能满足需要,孕妈妈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0~40毫克,即孕妈妈维生素C的摄入量为每日100~130毫克。
维生素D是类固醇的衍生物,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被称为抗佝偻病维生素。钙是促进骨骼发育以及血液凝固的重要物质,维生素D可以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
维生素D可以促进肾小管对磷的再次吸收,减少尿中磷的损失;与甲状腺激素等共同调节机体内钙、磷的代谢和平衡。
维生素D能够促进膳食中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钙化。妊娠期如果缺乏维生素D,可导致孕妈妈的骨质软化,初期表现为腰背部、下肢不定期的疼痛,严重时可以引起骨软化、骨折等现象。可能造成胎儿及宝宝的骨骼钙化障碍,以及牙齿发育出现的缺陷。
孕妈妈如果严重缺乏维生素D,还可使胎儿发生先天性佝偻病。对于孕妈妈来说,单纯靠晒太阳获取维生素D是不够的,尤其是孕期在冬季的孕妈妈,需要注意饮食上对维生素D的补充。但是,过量服用维生素D可引起宝宝高钙血症和维生素D中毒,甚至导致死亡。
维生素D的每日摄入量为5~15微克。
摄入过高会出现食欲减退、口渴、恶心、烦躁,胎儿和宝宝生长缓慢,成人体重下降等症状。因为照射阳光可促进合成维生素D,孕妈妈最好每日有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维生素E能抵抗自由基的侵害,预防癌症和心肌梗死的发生,对心脏和血管的健康尤其重要。大量摄取维生素E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维生素E还对肝细胞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对皮肤也很有益处,有利于保持免疫系统的健康。维生素E在人体内储存的时间较短,在光照、热、碱和铁等微量元素存在的情况下容易氧化,因此,有必要定期摄入。
维生素E供应不足会导致男性不育,女性不孕,严重者会患肌肉萎缩症、神经麻木症,也会引起各种智能障碍或情绪障碍。
我国居民目前烹调用油主要以植物油为主,因此,不容易缺乏维生素E,但是孕妈妈仍然应该适量增加维生素E的摄入,建议每天的摄入量在10毫克左右。
维生素E与适量的维生素C和硒一同摄入时,其吸收能力会有所提高。铁摄入量较高时,维生素E的吸收能力会被降低。
维生素K的最主要功能是凝血作用,它参与很多凝血机制的调节,是对血液凝固起主要作用的物质,也是影响骨骼和肾脏组织形成的必要物质。可预防内出血及痔疮,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
维生素K存在于各种食物中。成人维生素K的来源一部分由肠道内的细菌产生,一部分来自于食物,绿叶蔬菜、绿茶、动物肝脏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因此,常吃绿叶蔬菜的人可以满足每日维生素K的需要。
一些与骨质形成有关的蛋白质会受到维生素K的调节,如果孕妈妈缺乏维生素K,可能导致孕期骨质疏松症或骨软化症的发生,也可能造成宝宝出血疾病,如吐血,肠道、脐带等部位出血,严重的可导致宝宝颅内出血而发生生命危险。
专家推荐孕妈妈维生素K的摄入量为每日2毫克。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矿物质,其含量仅次于氧、碳、氢、氮。成人体内含钙总量为1200克,占体重的1.5%~2%。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物质,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用以形成和强健牙齿和骨骼。钙可以被人体各个部分利用,能够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张力,维持心脏跳动,并维持免疫系统功能。钙可调节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维持酸碱平衡;参与血液的凝固过程。
胎儿生长发育需一定量的钙,妊娠早期胎儿每天需钙7毫克,妊娠中期增至110毫克,妊娠晚期则为350毫克。由于我国居民饮食中含钙量普遍不足,母体平时贮存的钙亦不多,在妊娠全过程中均需补钙,如维生素D充足,则饮食中的钙量可以适当减少。胎儿骨骼的钙化程度取决母体饮食中的钙、磷及维生素D的含量。孕妈妈摄入的钙量除影响胎儿外,可影响自身健康,摄入钙量不足时易发生骨质软化病,甚至骨盆畸形,产后泌乳与钙亦有一定关系。
不论孕妈妈是否缺钙,胎儿都会从孕妈妈血液中吸收大量钙以满足骨骼和牙齿的发育需求。如果孕妈妈缺钙,不仅会影响胎儿骨骼和牙齿的正常发育,也有可能使孕妈妈出现钙代谢平衡失调。若没能得到及时补充,严重时孕妈妈骨骼和牙齿就会疏松,引起腰痛、腿痛、小腿抽筋及牙齿脱落、关节痛、水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病症,更严重时可导致骨质软化症,骨盆变形,造成难产。
不少人处于钙储存较低水平或缺钙的状态。含钙量高的食品包括奶制物、深绿色蔬菜、蛋黄、海藻、芝麻、西瓜等。对于有足量乳类饮食的孕妈妈,一般不需要额外补给钙剂;对于不常吃动物性食物和乳制品的孕妈妈,应根据需要补充钙剂,补钙的同时,还需注意补充维生素D,以保证钙的充分吸收和利用。为了防止胎儿头部过度骨化,不利于自然分娩,多数医生认为,妊娠36周以后就不宜再补充钙了,而且这时胎儿已基本发育成熟,不必增加代谢负担。
孕妈妈和乳母的每日钙的摄入量为1000~1200 毫克。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一种。人体内共含铁4.5克,其中60%~70%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参与氧气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负责把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并将组织细胞所产生的废物——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铁是身体内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人体内2/3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另外1/3储存于肝、脾、骨骼及小肠上皮细胞内。
铁的摄入量不足,可引起铁缺乏甚至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严重的孕妈妈常会有食欲缺乏、烦躁不安、疲乏无力、心慌气短、头晕眼花、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此外,孕妈妈在妊娠期血容量平均增加1500毫升,红细胞的增加不如血浆增加得多,容易出现血液稀释,造成生理性贫血。如果没有补充足够的铁,孕妈妈的生理性贫血会加重,严重的可引起贫血性心脏病,甚至心力衰竭;易发生早产,对出血耐受性差,易休克,产后抵抗力低,易感染。孕妈妈贫血也会使胎儿氧供应减少,使胎儿体重比正常儿低。宫内缺氧严重的可致胎死宫内,宝宝也易发生窒息。
妊娠期需铁1200毫克,其中300毫克用以满足胎儿需要,570毫克被红细胞利用,其余准备补偿分娩时的损失。育龄妇女因有月经每月失血30~50毫升,故贮铁量不足,妊娠后期易患缺铁性贫血。谷物中的铁不易被吸收,而动物肌肉中的铁较易利用。维生素C不足的孕妈妈,铁的供给量还应增多。防止妊娠期缺铁,应在未孕时即增加铁的摄入量,在妊娠期至少有300毫克的铁贮备。
孕妈妈每日应摄入30~60毫克的铁,同时服用维生素C100毫克。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碘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与骨钙化,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成人体内含碘量为12~24毫克,其中70%~80%积蓄在甲状腺。
碘缺乏可导致“大脖子病”,即颈前方的甲状腺肿大。怀孕期间,孕妈妈对碘的需求量增加,如不及时增加含碘多的食物,就可能引起甲状腺肿大;也有可能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结果可能导致胎儿智力低下、听力障碍等。
合成甲状腺素需要碘,甲状腺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活化多种酶,调节人体物质代谢的能量交换。
孕早期缺碘易导致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及听神经损害,出生后可有脑损害、甲状腺肿及生长发育不良。成人每天需碘100毫克以上,妊娠期的需要量增加,如每周食谱中有一次紫菜或海带,即可满足需要。碘被称为“智能之花”,因碘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缺碘会引起先天畸形、流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和地方性克汀病,并发生新生儿甲状腺肿,病区流传“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便是缺碘悲剧的真实写照。
孕妈妈每日摄入碘量为100~200微克,乳母为200微克。
锌是机体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成人体内锌含量为2~2.5克,主要分布在头发、皮肤、骨骼、睾丸、肝、肾、肌肉、腰、脾、胃肠道和红细胞中。血液中75%~85%的锌分布在红细胞中。
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体内物质代谢中很多辅酶的组成成分和活化剂。锌在蛋白质的合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的代谢过程;具有维持胰腺、性腺、脑下垂体、消化系统和皮肤正常功能的作用,是胰岛素的成分之一,与胰岛素的活性密切相关。
孕妈妈对锌的需要量大,一般膳食难以满足,很容易缺锌。如果妊娠早期缺锌,可干扰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严重者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孕晚期缺锌,可使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胎儿脑部发育时若缺锌,可能导致脑伤害或其他先天性缺陷,影响胎儿智力。
缺锌会影响核酸、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并影响性器官的正常发育。孕妈妈缺锌也很容易生出低体重儿,甚至会出现胎儿畸形。预防缺锌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吃富含锌的食物,有明显的缺锌症状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锌制剂,切勿乱服滥用。
锌是体内很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参与热能代谢,蛋白质及胰岛素的合成,与生育、免疫均有关。妊娠后锌的需求量增加,胎盘及胎儿每天需锌0.75~1毫克,缺锌可使羊水的抗微生物活性物质缺乏,胚胎神经细胞数目减少,甚至发生神经系统畸形。
我国推荐孕妈妈和乳母每日锌的膳食摄入量为15~2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