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05

将孩子的创新潜能释放到最大

现代社会呼唤创造型人才,而具有标新立异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很重要的标志。如果孩子的这种精神没有从小得到培养,等他长大之后,就只会按照老规矩行事、吃别人嚼过的馍,只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成为别人的附属品。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便是核心,可是一部分父母对此并不理解或是有所误解。有的认为孩子还小,让他创新还不是时候;有的则认为创新能力不过是过去的教育变个说法而已。殊不知,孩童时期恰恰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潜能的启蒙期、关键期。因此,培养孩子创新能力应引起父母的重视。

有一次,老师给学生们讲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一个猎人带着一只猎狗在森林里走着,这时,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不小心从窝里掉了下来,猎狗一见,就要吃那只小麻雀。在这危急关头,一只老麻雀“呼”地飞了下来,它一边用身体挡住小麻雀,一边发出凄惨的叫声,样子却非常威猛。猎狗被老麻雀给吓着了,居然倒退了好几步。猎人也产生了同情心,于是把猎狗牵走了。

讲完课,老师问学生:“同学们,老麻雀的这种行为表现了什么精神?”学生们都机械地回答道:“表现了伟大的母爱。”这个答案就是课文的标准答案。

这时,有个男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不同意这个答案!”

老师问:“为什么?”

男同学说:“怎么知道这只老麻雀是雌麻雀呢?这篇课文我从头看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说明它是一只雌麻雀,怎么能说这是表现了母爱而不是父爱呢?”

老师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表扬道:“你说得非常对,我们应该把答案改成老麻雀表现了伟大的亲子之爱,包括父爱与母爱。”

这个男孩的聪明就在于敢于质疑标准答案,敢于提出与他人不一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说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想法时,父母千万不要呵斥孩子,相反,而是要鼓励孩子,即使孩子提出的想法不完全正确,也要充分肯定他的这种精神,鼓励孩子提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想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重视对孩子的创新意识的教育。良好、合理、科学的家庭教育,重在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这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

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家里要听大人的话,不管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以父母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心理需求,不要把孩子管成唯唯诺诺的人。

经常带孩子接触新鲜事物

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一点儿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智商再高,也不会有创新能力的。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孩子接触各类新鲜事物。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把孩子关在家里,让孩子写字、背诗、画画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

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由于年幼,孩子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对于孩子的提问,父母有的可直接回答,有的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父母如不能回答,可实话实说,也可和孩子一同探索。

专家提示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父母要经常引导孩子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这样可以防止定向思维的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其实,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因此,父母要注意从小引导和培养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yB684kAWkEjZNJoKPr951LcHFBsa2T68h5nwq47Abh617ET6Ttf6H5ckj7tIhmf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