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3

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自立就是指孩子要远离父母的庇护,独立自主地成长与生活。父母则要学会适度地放手,鼓励孩子自立,教会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锻炼他,从而适应社会。

从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分析,父母对孩子的爱很大程度都是一些“自以为是”的爱。父母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的意志去衡量孩子,习惯于自作主张,习惯于将自己的观念凌驾于孩子的自主意识上。在一些父母的潜意识中,父母为孩子做的事都是“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你得听我的”。而这样爱孩子,却忽略了孩子自主发展的本性,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而忽视了他们自身的发展、生存规律和需求。这样一来,孩子就体会不到“爱”带给他的温馨和快乐,也不可能在“爱”的环境中积极发展。

小燕已经3岁了,平时任何事情都是由妈妈包办,就连吃饭的时候自己拿勺子都不稳。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妈妈非常担心孩子。果不其然,中餐时间到了,别的小朋友都自己用勺子吃饭,可小燕不动手,茫然地等着。老师一问才知道,小燕根本就不会用勺子。老师只好手把手地教她,结果她还是吃得桌上一半、地上一半,别的小朋友看见这个情景,都笑话她。结果一回到家,小燕就嚷着不去幼儿园了,妈妈就问她为什么,她说:“大家都笑话我,说我不会吃饭,上完厕所以后不会提裤子。”妈妈听后反思,开始后悔了:是啊,平常这些事情都是我替她做,没想到却害了她。

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并不会为他带来完整的幸福感,而孩子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主、独立做事,并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才能得到快乐和真正的幸福感。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积极培养孩子进行独立活动的能力,对于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父母一定不要包办,而是让他自己做,这样孩子才能养成独立的习惯。

学会自立是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机会,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而不是一相情愿地替孩子做好一切。

鼓励孩子自己动手

动手能力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因为孩子最终都会离开父母,走向社会。在动手的过程中,孩子能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他的成长。

父母喜欢将已经长大的孩子,当小孩子一样来对待,认为如果他离开父母,就什么也不会了。其实不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会增加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独立意识也会变强,所以,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这样才能在实践中锻炼孩子的能力。

适时地表扬孩子的自立行为

如果父母事事都包办,那么孩子就会懒于动手动脑。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情,如果遇到困难的话,也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发挥出他真正的能力。

父母赏识孩子是对孩子最好的激励。所以不要吝啬对他的表扬,当发现孩子有独立行为的时候,父母要适时地送上赞美,从而强化他的自立行为。

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的阅历有限,无法像成人一样处理问题得心应手,所以还需要父母有意识地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父母要知道,让孩子学会勇敢地面对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告诉孩子,不如用心听孩子的想法,给他适当多提示和帮助,这样可以不断地提升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家提示

父母要注意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和口气,要认真地听孩子讲话,让他感觉到你很尊重他,尽量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让孩子做事。也不要当众说孩子“笨蛋”“不争气”等,这样会深深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成长为懂礼貌、待人友善、自我独立意识强的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尊重的良好结果。 R/iu4W7ee2aoPaIOSORtGIlv6T5eXDh2OuTounoIELdpxumnSBBVzjd2F5u61Ba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