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造成体温波动不稳。新生儿的正常体温腋表是36℃~37℃,达不到或超出这个温度都是不正常的,低于35.5℃为体温过低,高于37.5℃为发热,应该寻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不可盲目吃药。另外,室内温度过高也可引起新生儿体温过高,可对症下药,开窗通风或者多给新生儿喝水,可以降低温度。
青紫医学上被称作发绀,一般分布在新生儿的口唇和指(趾)甲处。青紫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心性发绀,一种是周围性发绀。
那么新生儿为什么会有中心性发绀?这是由于血中氧不足而引起,最明显的是在口唇和指(趾)甲处,如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如肺炎,羊水吸入)或脑部疾病引起的呼吸节律不整、呼吸过快或过慢、呼吸暂停等。
中心性发绀是严重的疾病,如在新生儿的口唇和指(趾)甲处有青紫则为不好的预兆,应马上去医院进行检查。
新生儿的周围性发绀是由于寒冷或休克等原因使血液流动缓慢、毛细血管中血红蛋白过高,指(趾)甲青紫明显,口唇青紫不明显,手脚发紫、发凉,是受冷后明显的特征,经过保暖之后会恢复正常。如果在保暖之后仍无精打采、哭闹、拒绝进食,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正常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喂奶后常看到腹部隆起。如果用手按,有时还有溢乳,但宝宝安静,腹部柔软,摸不到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这是通常所说的“生理性腹胀”。
由于新生儿腹壁肌肉薄,张力低下,消化道产气较多所致,这种症状并无大碍。但如果腹胀明显,伴有频繁呕吐、宝宝精神差、不吃奶、腹壁较硬、发亮、发红,有的可见到小血管显露(医学上称为静脉曲张)、可摸到肿块,有的伴有黄疸,解白色大便、血便、柏油样大便,且伴有发热,应尽快到医院诊治。
出生28天内的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其症状可轻可重,轻的可能看不出来,只有在光钱特别强的条件才能看到。而重的一眼就能看出来。虽然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但新生儿除有轻微食欲缺乏外,无其他临床症状。因此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现象,大多数在半个月之内便可消失。如果超过半个月仍不退且黄疸出现过早,新生儿大便呈白色,可视为病理性黄疸,则需要看医生。
咳嗽是人们普遍常见的症状,一些患有感冒、气管炎和肺炎的人都会咳嗽,但新生儿的咳嗽却极为少见。一旦新生儿咳嗽,妈妈应高度重视。经过研究,有人指出新生儿的咳嗽是肺炎的症状之一。如果新生儿在咳嗽的同时,出现口吐白沫、口周发绀、吃奶费力等情况,应马上去医院救治。
很多人对这一问题会产生很多疑惑,为什么新生儿也会抽风呢?新生儿抽风的原因有很多,由于发病原因不同,症状也不同。
抽风在医学上被称为“惊厥”,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暂时性紊乱的一种症状。新生儿出现惊厥症状说明病情严重。由于这一疾病的症状不典型,难以辨认,易误诊,因而死亡率高,发生后遗症者较多。
其实引起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是产伤、缺氧、代谢异常、先天性畸形及感染。产伤和缺氧的新生儿多有难产史,常见的原因有新生儿颅内出血、颅脑损伤、窒息、急性脑缺氧、颅骨骨折。新生儿代谢异常如低血钙、低血镁、低血糖、低血钠、维生素B6依赖症等。其他如核黄疸、先天性脑发育不全、小头畸形、脑腔积液、脑血管畸形、严重心脏病等,也是导致惊厥的原因。
典型的惊厥有全身的抽动,牙关紧闭、嘴唇发青、意识丧失。如果是早产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惊厥的特征不明显,所以常被忽视。
早产儿发病时的表现为:突然的咀嚼动作、伸舌动作、流涎,眼球震颤、两眼凝视、突然睁大眼睛、发作性哭泣、呼吸暂停等。
足月产的新生儿发病时的表现为:一个肢体或一侧身体转到另一个肢体或另一侧身体的抽动,两眼凝视,眼球震颤,呼吸暂停,伴有意识丧失,但也有意识不丧失的。
须要特别说明的是,一部分新生儿会有一些不由自主的肢体颤抖,这并不能判定为惊厥。如何区别呢?很简单,当牵拉肢体时,颤抖可因此停止,而惊厥则不能。惊厥发作时,可先用拇指掐人中,如果症状轻的话便会停止,如果较重则不会停止,需要及时送医院。
每日大便次数多于3次并伴有水样的物质或有脓血,就说明新生儿腹泻。新生儿在母乳喂养期间,虽然大便次数一天之中比较多,但一般不超过4~5次,便中没有黏液及其他脓血之类的物质,此外吃奶好,精神佳,也无其他症状,这种称之为生理性腹泻,对新生儿本身没有影响,不用吃药或者进行治疗。
如果新生儿大便次数多于5次,且便稀伴有黏液及脓血物质,同时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这便是不正常现象,需要多喝水并进行相关的治疗。
新生儿便秘是一种常见病症,指大便干硬,且间隔时间比较长,排便困难。单纯性便秘多因结肠吸收水分电解质增多引起。
由于新生儿的食物是液体,三四天一次大便也是正常的,但必须是在排出胎便之后。如果新生儿出生后两天仍未排出绿色的胎便,应引起重视,特别是伴有腹胀或呕吐,应考虑是否是小肠或肛门有病的问题,应及时告诉医生。
新生儿便秘的原因有多种。饮食量不足,单一的母乳喂养或者是奶粉喂养,而奶粉是引起新生儿便秘的主要原因;一味的喂食大量钙化酪蛋白;喝水少、不活动,新生儿总是躺在床上缺乏活动也是导致便秘的一个因素。
新生儿在便秘期间,如果没有出现身体上的其他不适,吃奶正常,不影响睡眠,这种便秘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所致。应根据情况进行合理饮食,多给新生儿喝水,可以适当喂些果汁。妈妈要用手轻轻按摩新生儿的腹部,如果还不能排便,可以用油栓、开塞露帮助刺激肠壁,滑润粪便。如果新生儿在便秘期间同时伴有腹胀、呕吐等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脐带结扎时处理不当造成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脐炎的表现为脐与脐周皮肤红肿,脐带残端有脓液流出,并有恶臭。
严重的会形成脓肿、蜂窝组织炎、败血症等。此时的新生儿会出轻微发热、哭闹不止、腹泻等情况。如果是轻微的脐炎不用担心,用双氧水清洗红肿部位,消毒包扎即可,如果是严重的脐炎,必须去医院进行治疗。
新生儿鹅口疮,多半是口腔黏膜受白色念珠菌(属真菌)感染所致。口腔黏膜上会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常见于颊黏膜、舌、齿龈、上腭等部位,有的还可延至咽部,初起时是小片状,之后会越来越大,发展成大片,一般是擦不掉的。
但一些人不懂便强行剥落,剥落之后会出现黏膜潮红,甚至有点出血,几日之后还会出现片状的白色物。易患腹泻及营养不良。
引起新生儿鹅口疮的原因:奶瓶及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乳头不清洁都是感染源;母亲阴道有真菌感染,而胎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接触过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或玩具。
轻微的鹅口疮很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抹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也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在哺乳前后清洁口腔;或局部涂以1%龙胆紫(就是紫药水),每日1~2次;或用制霉菌素10万单位研粉后加水1~2毫升,用棉签涂于患处,每日3~4次。注意必须在吃奶或喝水后进行涂抹,如果几日后没有良好效果且鹅口疮面积继续扩大,必须去医院诊治。
新生儿皮肤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伴有水肿、低体温。单纯由寒冷引起者又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重症会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是由受寒、早产、感染等原因引起。该症主要表现为体温过低,全身发凉,体温常在35摄氏度以下,严重者可在30摄氏度以下,患儿本身无明显反应,不吃奶、不哭闹。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病,关键在于预防,多发于春季和冬季。采取的措施是,做好孕期保健,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冬天出生的宝宝一定要做好保暖,出生后马上擦干宝宝全身,并尽早喂奶。如果不幸已患新生儿硬肿症的患儿要尽快就诊,切勿耽误治疗。
由于新生儿不会说话,所以他的任何需要都用哭喊来表达。爸爸妈妈要正确认识新生儿的哭喊,了解每次哭喊所要表达的意思。
因饥饿而哭喊。哭声响亮,一般发生在将要进食的时间,此时如果抱起宝宝,他会主动把头贴近妈妈的胸部,寻找乳头,在他找到乳头之后,哭声就会马上停止,且用力地吮吸乳头。
奶粉喂养的宝宝,寻找到奶嘴之后便停止哭泣。如果宝宝吃了一口马上又哭起来,可能是第一口没有吃到奶,也可能是被奶水呛着了。
因鼻塞而哭喊。新生儿的鼻孔特别小,很容易堵塞。堵塞之后,影响吃奶和睡眠。一旦确定是鼻塞引起的哭喊之后,就用棉棒小心的清洁新生儿的鼻孔,待呼吸畅通,他就会停止哭喊。
因不舒服而哭喊。新生儿如果是尿了或者排便了,都会感觉到不舒服,所以会用哭来表达。有时候,衣服不舒服、包得太紧、硬物碰到他的身体、太强的光、太响的声音……他都会哭喊,此时,妈妈要仔细寻找他哭喊的原因,找到这些原因并解决好,哭喊就会停止。
因病而哭喊。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就是因病而哭喊,一般常见的是腹部不适引起的,需要对新生儿全身进行检查,如果无异常,他仍哭喊不停,就需要去医院诊治。
新生儿呼吸困难是一种危险症状,指呼吸急促伴有缺氧表现,有的表现为呼气困难或吸气困难,有的表现为呼吸急促,患儿常伴有嘴唇发绀(青紫)。
引起新生儿呼吸困难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新生儿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都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