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生儿颅内出血

症状表现

新生儿颅内出血,指发生于新生儿期的颅内任何部位的出血。

1.脑出血包括原发性小脑出血,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扩散至小脑,静脉出血性梗死,及产伤引起小脑撕裂4种类型。多见于胎龄小于32周、体重低于1500g的早产儿,或有立伤史的足月儿,严重者除一般神经系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脑干症状,如频繁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可在短时间内死亡,预后较差,尤其是早产。

2.颅内压增高、呼吸不规则、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症状为主要特征。本病是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按出血部位,可分为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混合型出血等。

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表现随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不同而表现不一。一般来说在出生后2天内,小儿开始会出现烦躁不安、不吃奶、尖声哭叫、呕吐、抽筋、呼吸不规则、阵发性青紫、囟门饱满、双眼睁大,注视某一个方向。如果出血不止,小儿出现嗜睡、或昏迷、面色灰白、呼吸变慢或呼吸暂时停止、心率减慢,全身肌肉松软,可有肢体瘫痪。

产生原因

1.产伤型。胎儿头部受到挤压是产伤性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如胎头过大、产道过小、产道阻力过大、急产、胎位异常、高位钳产等,导致颅内血管撕裂、出血。多见于第一胎足月、体重较大的婴幼儿。

2.缺氧型。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常导致缺氧性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缺氧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溢,多为渗血或点状出血,出血量不大而出血范围较广且分散。

3.其他情况。新生儿的出血性疾病(如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血小板减少等)及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可引起颅内出血。快速扩容、补液渗透压过高、机械通气时吸气峰压或呼气末正压过高等医源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

并发症

经常出现阵发性呼吸节律不整,及呼吸暂停、伴发绀。晚期出现惊厥及昏迷,面色苍白、前囱膨隆、双眼凝视、瞳孔不等或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极度严重者可死于产程中或出生后仅有微弱心跳,虽经积极复苏最后仍无效。存活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易发人群

新生儿时期。

应对方法

1.加强护理。保持安静,减少移动,头中位或右侧卧位,头肩略垫高30度。保持患儿体温在35.5℃~36.5℃之间。出生时就有症状者,宜推迟喂奶和供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输入液量,每日50~60ml/kg。

2.控制出血。可进行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3天。输新鲜血浆或全血,每日10~20mg/kg。维生素C、止血敏或6-氨基已酸。

家庭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体征的改变,如意识形态、眼症状、囱门张力、呼吸、肌张力和瞳孔变化。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2.合理用氧。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病情好转及时停用。

3.合理喂养。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或吮奶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4.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应予以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避免操作后新生儿包被松开。

5.准时用药确保疗效。到用药时间一定要按时用药,不能耽误。

专家提醒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存活的小儿神经系统的后遗症也很常见,有智力低下、脑性瘫痪或癫痫等。

医务人员对颅内出血的小儿应注意保持室内安静,避免惊动小儿,医疗护理工作要轻柔、迅速,注意保暖、给氧。用止血药控制出血,出血严重时可输新鲜血或血浆。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呼吸衰竭时可用呼吸兴奋剂或人工辅助呼吸,必要时请外科协助治疗。 3o2SezE12Xvl1mcQpdB3bUCzqpRiDmrbnMXVslK/NsreaqdGL0woBbIRHrQpaBO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