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家常菜

基础常识

在我们翻阅菜谱书时,总是会看见一些比较专业的用语,如焯水、过油、走红、上浆、挂糊、勾芡、油温等等,而这些处理过程对于成菜的色泽、口感、营养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01焯水

焯水又称出水、冒水、飞水、水锅等,是指把经过初加工后的烹饪原料,根据不同用途放入不同温度的水锅中,加热到半熟或全熟的状态,以备进一步切配成形或正式烹调之用的初步热处理。

☆冷水锅焯水

冷水焯是加工整理后的烹调原料与冷水同时入锅加热至一定程度,捞出漂洗干净。

冷水焯主要适用于腥、膻、臭等异味较重,血污较多的动物性烹调原料,如牛肉、羊肉、肠、肚、肺等。

①将洗净的烹调原料加工整理好。

②放入清水锅中,置火上加热。

③翻动原料且焯煮好(使原料达到烹调要求)。

④捞出原料,用冷水过凉,洗净。

☆沸水锅焯水

沸水焯是将锅中的清水加热至沸腾,再放入烹调原料,加热至一定程度后捞出。

沸水焯主要适用于色泽鲜艳、质地脆嫩新鲜的植物性原料,如菠菜、黄花菜、芹菜、油菜、小白菜等。需要注意,焯烫好的蔬菜类原料要迅速捞出,用冷水过凉,以免变色。

将食材择洗干净。

放入沸水锅中焯烫。

捞入冷水中过凉,攥干。

再根据菜肴要求切形。

02油 温

☆低油温

低油温即三四成热,其油温为90℃~120℃。

直观特征为无青烟,油面平静,当浸滑原料时,原料周围无明显气泡生成。

☆中油温

中油温就是指五六成热的油温,其油温为150℃~180℃。

直观特征为油面有少许青烟生成,油从四周向中间徐徐翻动,浸炸原料时,原料周围出现少量气泡。

☆高油温

高油温即七八成热,其油温在200℃~240℃。

直观特征为油面有青烟冒起,油从中间往上翻动,用手勺搅动时有响声,浸炸原料时,原料周围出现大量气泡翻滚并伴有爆裂声。

03过 油

过油是把加工成形的原料放入油锅内,加热至熟或炸制成半成品的熟处理方法。过油的操作技术性比较强,其中油温的高低、原料处理情况如何、火力大小的运用、过油时间的长短、原料与油的比例关系等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否则就会影响菜肴的质量。过油主要有滑油和炸油两种。

☆滑 油

滑油又称拉油,是将细嫩无骨或质地脆韧的原料改切成较小的丁、丝、条、片等,上浆后放入四五成热的油锅中滑散至断生后捞出。

滑油法要求操作速度快,尽量使原料少失水分,成品菜肴有滑嫩柔软的特点。

☆炸 油

炸油又称走油,是将改刀后的原料挂上糊,放入七八成热的油锅内炸至一定程度的过程。

炸油法操作速度的快慢、使用的油温高低要根据原料的大小或品种而定。一般来说,若原料形状较小,多数要炸至熟嫩;若原料形状较大,多数不用炸熟,只要表面炸上颜色即可。

04上 浆

上浆就是将经过刀工处理的食材上挂上一层薄浆,使菜肴达到滑嫩的一种技术措施。食材通过上浆的工序,可以保持原料的嫩度,美化食材的形态,保证菜肴的营养成分,还可以保持菜肴的鲜美滋味。上浆的种类较多,依上浆用料形式的不同,可把浆分成如下几种:

☆鸡蛋清粉浆

①将食材洗净,用洁布擦净水分。

②放入碗中,加入1个鸡蛋清。

③再放入适量淀粉。

④充分调拌均匀即成。

☆水粉浆

①淀粉放入碗中,加入适量清水。

②充分搅拌均匀成水粉浆。

③再放入切好的食材调匀上浆。

☆全蛋粉浆

①将食材(里脊片)放入碗中,磕入1个鸡蛋,用手(或筷子)轻轻调拌均匀。

②再加入适量淀粉调拌均匀,然后淋入少许植物油拌匀。

05握刀与扶料

☆握刀手势

握刀要求稳、准、有力,以牢而不死、软而不虚、硬而不僵、轻松自然、灵活自如为好。

☆扶料手势

①五指合拢,自然弯曲呈弓形,后手掌及大拇指外侧紧贴食材。

②中指指背第一关节凸出顶住刀膛。

06挂糊

挂糊,就是将经过初加工的各种烹调食材,在烹制前用水淀粉、蛋泡糊、面粉等辅助料挂上一层薄糊,做出的菜肴更加酥脆可口。

☆蛋泡糊

①把鸡蛋清放入大碗中。

②用打蛋器顺一个方向连续抽打。

③至抽打均匀成泡沫状。

④加入干淀粉,搅拌至均匀无颗粒。

☆发粉糊

①发酵粉中加入少许清水拌匀。

②面粉和发酵粉水放入碗中调匀。

③加入适量冷水调稀,静置20分钟。

☆蛋黄糊

①鸡蛋黄放入碗中搅拌。

②再加入适量淀粉(或面粉)稍拌。

③然后加入少许植物油。

④充分搅拌均匀即成。

☆全蛋糊

①鸡蛋磕入碗中打散成全蛋液。

②加入淀粉、面粉调拌均匀。

③再加入植物油搅匀即可。 ttSgPUeJndv5lpkSrn6oW1MBFMoCGNwjPuvdSNp3nvhmpQ+CyOkkoeu99xhNY02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