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抄你后路没商量

三晋结盟了,但邯郸城里的赵成侯不会忘记,这座城池刚刚成为都城的时候,就遭到魏国大军的围困。对于反复无常的魏国,赵成侯始终存有戒心。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应该在几棵树上多试几次!

公元前357年,赵成侯与魏惠王正式结盟,第二年,赵成侯又分别在阿、平陆与燕文公、齐威王会盟。在魏惠王看来,首鼠两端的赵国,就好比“三晋联合”大餐里的一支蟑螂。

凭心而论,赵国对魏国的不信任由来已久。回顾一下魏国与韩、赵两国的关系史,“一统三晋”的迷梦就像是一个幽灵,时隐时现地徘徊在魏国的天空。

当国家强大时,魏国君主就对韩、赵舞枪弄棒;当遭到打击时,魏国君主又拉拢韩、赵来做垫背。跟着魏国坐了几十年的过山车,弱小的韩国基本上是闭着眼睛打酱油,赵国则晕得天旋地转、眼冒金星。

接下来的发展证明,赵成侯的担忧并非庸人自扰。

经过一系列变革,魏国国力得到较大恢复,在西面稳住了宿敌秦国,东面则破坏了齐国在淮、泗之间圈定的势力范围,“一统三晋”的迷梦再一次萦绕在魏惠王的脑海,他又准备向“本是同根生”的赵国动武了。

公元前354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魏国军队剑锋北指,浩浩荡荡开向赵国都城邯郸。时隔三十二年,邯郸城再次陷入魏军的重重包围。眼看都城危在旦夕,赵成侯派人火速向自己的盟友、也是魏国的潜在劲敌齐国求救。

救还是不救,这是个问题。

齐威王像当年的齐桓公一样,再次召集大臣发扬民主。这一次参与讨论的是宰相邹忌、段干朋两个人。

邹忌认为,魏国打赵国,跟齐国没有一毛钱关系,咱们最好别凑这个热闹。你能有多少钱,敢上街扶老人?——等等,莫非穿越了?怎么跟二十六年前另一个邹忌的说辞一模一样?莫非名字相同,观点也保持高度一致?

段干朋的意见也跟原来一样——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坚决反对,不管三七二十一,搅了魏国的局再说。

不过,段干朋比过去要老谋深算得多。他认为,三年前齐、赵平陆盟约的墨迹未干,如果齐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以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

另外,丧义事小、失利事大。魏国一旦在邯郸得逞,盟友赵国遭殃或许于齐国无碍。但是,魏国借势军力膨胀,在逐鹿中原的斗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必然会对齐国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为了力挫魏国的图谋,维护齐国的威信和利益,齐威王采纳了段干朋的建议,任命田忌为将,出兵援赵。

此时,赵军被死死地围困在邯郸,长途跋涉的齐军很难与赵国里应外合,齐军的战斗力不及魏军,再加上劳师以远,未必能占什么便宜。魏惠王敢打邯郸,当然已经估计到了齐国救援的情况,认为魏国大可不必为此担忧。

魏惠王没有估计到的是,田忌率领的齐军中,有一个与春秋时期的孙武齐名的军事奇才——孙膑。有这个人的存在,庞涓率领的魏军恐怕是凶多吉少。

就像吴起是魏武侯拱手送给楚国一样,魏惠王也与孙膑失之交臂,拱手让给了齐国。吴起的出走是公叔痤使坏,而孙膑的流失,问题出在庞涓的身上。

庞涓曾经与孙膑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得知魏惠王招贤纳士,庞涓认为有利可图,下山投奔魏国。

庞涓为魏惠王谋划了称霸天下的宏伟蓝图,魏惠王十分赏识这位军事奇才,对他委以重任。庞涓也在魏国如鱼得水,做起了“吴起第二”的美梦。

庞涓不是没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要实现“吴起第二”的梦想,才能超过自己的师兄孙膑必然是最大的障碍。已经身为魏国将军的庞涓,心中也一直忐忑不安。

历史正在朝着庞涓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发展——孙膑下山了。如果孙膑投奔别的国家,庞涓或许还不至于如此心惊胆战。但是,孙膑偏偏就是有人向魏惠王推荐后,魏惠王亲自将他请下山的。

就军事才能而言,孙膑与庞涓根本就不是一个段位的。路遥知马力,庞涓在魏惠王心目中的地位迟早会一落千丈。心胸狭隘的庞涓很着急,千方百计地想陷害孙膑。

孙膑是齐国人,又有亲属在齐国生活,让庞涓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庞涓秘密指使心腹伪造了孙膑亲属的来信,交给孙膑。孙膑写了回信,又交给庞涓心腹假扮的信使。庞涓将孙膑这封普通的家书,按笔迹进行篡改后,作为孙膑“里通外国”的证据,交给了魏惠王。

不明就里的魏惠王大为光火,在未经查实的情况下,轻率地将孙膑按律处以膑刑、脸上刺字。

孙膑成了残废人,头脑简单的庞涓认为他已经“终身废业”,便放松了警惕,而孙膑却始终没有放弃希望。

一年,齐威王派人出使魏国,孙膑偷偷拜见了齐国使臣,慧眼识人的使臣带着孙膑回到齐国,推荐给了田忌。

礼贤下士的田忌并不因为孙膑是“刑余之人”而排斥他、歧视他,而是将他留了下来,做自己的门客。

田忌喜欢赛马。当时赛马的规则是这样:双方有上、中、下三种等级的马各一匹,每局任意挑出一匹马比赛,按三局两胜定输赢。由于田忌的三匹马都要比对手相应等级的马差那么一点点,所以每次都是被别人三比零剃光头。

田忌想赢,孙膑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下马跟对方上马比,中马跟对方下马比,上马跟对方中马比。这样一来,田忌总是能以二比一取胜。

人才!我田忌怎么没想到?——孙膑在赛马中崭露头角,田忌对这个“刑余之人”刮目相看,把他举荐给了齐威王。

孙膑在军事方面的造诣让齐威王刮目相看,急切盼望与魏国争霸的齐威王对孙膑赏识有加,很快就委以重任。

当齐威王下定救赵决心之时,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孙膑。

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主帅,但孙膑以自己是“刑余之人”予以推辞。不得已,齐威王只能任命田忌为主帅,孙膑以军师的身份随军参战。

孙膑终于熬到了报仇雪恨的这一天,跟自己的同窗、宿仇庞涓一决雌雄!

齐威王给田忌下达的作战任务是“救赵”,田忌也就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开往邯郸。军队刚刚开拔,孙膑却对田忌说:“咱们走错路了!”

田忌问:“你当我路盲啊,这不是去邯郸的官道吗?”

孙膑答:“你说的没错,但我们要去的不是邯郸。”

田忌又问:“不去邯郸,救哪门子的赵?”

孙膑再答:“围魏救赵!”

田忌沉思片刻,拍了一下脑袋,翘起大拇指高声叫道:“高!高!实在是高!”

那么,“围魏救赵”到底高在哪里呢?孙膑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也就是说,魏、赵好比两兄弟在大街上打架,哪有提着拳头去劝架的?

如果齐军挥师杀向邯郸蹚浑水,结果必然是齐军在城外跟魏军死磕,赵军趴在城墙上看3D真人版战争大片。——齐军不是吃饱饭、没事干,替别人挨揍吗?

孙膑认为,魏军能够一路杀向邯郸、所向披靡,必然是精锐倾巢出动,魏惠王想玩速战速决的“闪电战”。魏国国内肯定防守空虚,就留几个老弱病残守城池,跟不设防有什么区别?既然如此,齐军就应该去抄魏军的后路,“据其街路,冲其方虚”,直捣魏国的老巢,逼迫魏惠王从邯郸撤军。

这样一来,不仅邯郸之围可解,向齐威王交了差,而且齐军不会损失太大。更重要的是,魏国东部是肥沃的平原,齐军一路杀来,既轻车熟路,又能斩获颇丰,何乐而不为?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联合宋、卫向魏国都城的东南屏障襄陵一路杀来。

齐军在防守空虚的魏国境内车马飞驰,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将襄陵包围。但是,认定邯郸指日可下的魏惠王并没有退兵的迹象,而是命令庞涓加大进攻力度,迅速拿下邯郸。

公元前353年10月,赵国的都城邯郸投降。此时,齐军也拿下了襄陵,挥师西北,直逼魏国都城——大梁。

本来是围攻赵国的都城,结果却被齐国抄了后路,自己的都城反倒成了孤城。魏惠王急了,赶紧命令庞涓回援。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对于齐国而言,一举攻破大梁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即便占领了大梁,一旦魏国主力杀回来,齐军也只能灰溜溜撤退。要把敌人打趴下,就必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魏惠王让庞涓从赵国撤军的命令,正中孙膑的下怀。孙膑命令齐军解除大梁之围,集结兵力向北急行军,在庞涓回师的必经之道——桂陵设伏。

公元前353年,庞涓率领的魏军钻进了齐军在桂陵布下的口袋阵,遭遇不测,虽然损失不算大,但魏军主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孙膑戳穿了。

齐军能够战胜魏军,既是孙膑指挥得当,也是机缘巧合,而且桂陵之战只能算作是局部胜利,并不能说明齐军与魏军的战斗力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魏国依然拥有一只中原地区最强悍的军队,接下来的襄陵战役就是证明。

公元前352年,齐国纠集宋、卫组成联军,会同南面开来的楚军,围困了魏国的襄陵,魏太子申在此死守待援。在西线,秦军也趁着魏国后方防守空虚,迅速穿过河西地区,会同赵军直捣魏国旧都安邑及少梁,与魏、韩联军形成对峙。

为了缓解西线压力,桂陵之战后重返邯郸城的庞涓逼迫赵成侯向赵军下达停火命令。魏、韩联军迅速向孤立的秦军发起反击,全歼秦公子壮率领的部队。

西线战事稳定后,魏、韩联军向东增援襄陵。同时,魏惠王命令大梁守军杀向宋、卫两国,切断了齐军的后勤补给线,改由楚国补给。

魏军在东线战场四处横扫,楚宣王命令楚军就地停火,没有后勤给养的齐威王自然也打不下去了,只得通过楚国与魏国求和。

虽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单打独斗的魏国实在是耗不起了。公元前351年,魏惠王不得不做出让步,向赵国归还了尚未捂热的邯郸,以此换取与赵国结盟,减缓魏国四面树敌的巨大压力。

三晋结盟波折不断,终于在魏国归还赵国的都城后尘埃落定。

就整个国家的实力来看,齐国、秦国、楚国这些新兴国家,与老牌群主魏国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三晋一结盟,谁都不敢轻举妄动,魏国的国际环境有所好转。

赢得了喘息时机,好大喜功的魏惠王老毛病又犯了。

不过,魏惠王这次长记性了,明白想通过舞枪弄棒来彰显自己的群主地位,十有八九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既然武的走不通,那就走文的套路——“会盟诸侯”。

公元前344年,魏国准备召集诸侯会议。会议通知一发,秦国着急了!

秦国此时的君主是秦献公的儿子秦孝公。秦孝公判断,魏国此次召集诸侯会盟,目的就是想壮大自己的声势。壮大了声势的魏国,首先要对付的肯定是秦国。

秦孝公的判断不无道理。

桂陵之战让魏惠王暂时放弃了“一统三晋”的战略路线,襄陵之战也让魏惠王意识到中原这滩浑水不好蹚。因此,魏惠王接下来必然会把矛头指向秦国,毕竟魏国一直牢牢控制着河西、函谷关两大钳制秦国的前沿阵地。

扪心自问,秦孝公深知凭秦国一国之力,打不过“金盆虽破分量在”的魏国。

此时的秦国还在艰难地推行着卫鞅的变法,卫鞅则与秦孝公“英雄所见略同”——小不忍则乱大谋。

为了转移魏国的战略意图,卫鞅赶到魏国游说,他告诉魏惠王:魏国准备纠集的小国家力量太弱,狗肉上不了大台面,不如北联燕国、西连秦国,“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

魏惠王被卫鞅吹捧得云里雾里,找不到北了,真的就正式称王。称王,有什么寓意呢?

虽然东周时期王室衰微,但基本的游戏规则还是要遵守的,不然江湖没法混。游戏规则的第一条是“天子有且只有一个”,下面的诸侯实力再强,充其量也就是“某某侯”,次一点的称作“某某公”。

从公元前403年得到周威烈王册封开始,魏国国君的爵位一直都是侯,魏文侯、魏武侯一直到魏惠王继位之初都是这样,只是后来魏惠王自封为王,为了叙述方便,一开始就按谥号称为魏惠王。

魏惠王自封为王,也就是在名称上与周朝天子平起平坐,这显然是破坏了游戏规则。公元前343年,魏国纠集淮、泗之间的几个二等小国在逢泽会盟,秦孝公也派公子少宫参加。随后,魏惠王率秦、赵、燕三个大国,以及鲁、卫、邹、宋等小国朝拜周天子,名义上再次确认了自己的“群主”地位。

卫鞅给魏惠王出的馊主意,目的就是想让魏国将战略意图从秦国转向齐国、楚国。所以,这次会盟没有齐国、楚国是很正常的。但是,为什么偏偏缺少同属于“三晋同盟”的韩国呢?

韩国与魏国的恩怨由来已久。魏国历代国君都认定自己是晋国的衣钵传人、三晋QQ群的不二“群主”,并一直致力于做天下诸侯的“群主”。但是,韩国的国君对魏国这个反复无常、飞扬跋扈的“老大哥”一直颇有微词。

因此,对于魏惠王这次声势浩大的会盟朝天子,韩昭侯仗着有被魏国排斥在外的齐国、楚国撑腰,不愿意做“群主”的跟屁虫。

魏惠王怒了:连赵国、燕国、秦国都听老子的,你小小的韩国有几个脑袋?

公元前342年,魏惠王再次任命庞涓为主帅,兴兵讨伐不听话的韩国。

面对强大的魏国,秦国不敢轻举妄动,有军事天才孙膑加盟的齐国,也只能靠诡计取得局部胜利,三晋中的小弟弟韩国简直就是待宰的羔羊。危难之时,韩国只能向齐国求救。

齐国此时的国君是继位不久的齐宣王。面对韩国的求援,齐宣王召集“御前会议”进行讨论,参与这次讨论的是邹忌、田忌、孙膑。

邹忌还是那句老话:魏国打韩国,跟齐国没有一毛钱关系,咱们最好别凑这个热闹。你能有多少钱,敢上街扶老人?

田忌跟当年段干朋的意见一致:搅魏国的局,防止魏惠王势力膨胀。

孙膑给齐宣王谋划了第三条道路——抓紧时间慢慢等。

孙膑认为,坐视韩国被魏国征服,不符合齐国的国家利益。但另一方面,齐国仓促出兵,让韩军趴在城墙上看真人版战争大片,更不符合齐国的国家利益。齐国要出兵,但必须把握时机。

按照孙膑的想法,齐国先爽快地答应韩国的求救,积极准备粮草兵马,做出出国作战的态势,以此鼓励韩国死守阵地、牵制魏军主力。随着战局不断发展,韩国必然体力不支,对齐国援军的需求也就越来越迫切,甚至不惜以国相许。濒临亡国的韩国对齐国俯首帖耳,魏军也必然在长期的僵持中疲惫不堪,这正是齐国吹响冲锋号的绝佳机会。

齐宣王采纳了孙膑的意见,任命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师,瞅准韩国“五战五败”的时机,兴兵救韩。

齐国一出兵,魏惠王就怒了:你丫挺的口味怎么这么重,老是抄我后路?

魏惠王汲取了桂陵之战的教训,一面令太子魏申率国内的军队抵抗齐军,一面急令庞涓率领的魏军主力回师救援,对喜欢唱“后庭花”的齐国报以老拳。

面对彪悍威猛的魏军,孙膑充分利用其轻敌冒进的思想,采取了“主动示弱、诱敌深入”的策略。怎么示弱呢?孙膑决定拿“烧火做饭”来做文章。

当时的军队在外征战,都是靠挖坑生火做饭的。孙膑命令,齐军不要与正面的魏军纠缠,稍有接触就主动后撤。在后撤过程中,第一天挖坑做饭的数量,按保证十万人的伙食安排;第二天则按保证五万人的伙食安排;第三天又减到三万人,制造出齐军“望风而逃”的假象。

经过孙膑的精心设计,庞涓错误地认为齐军已经减员过半、溃不成军。立功心切的庞涓亲自率领少数轻装骑兵,脱离主力部队的掩护孤军深入,追击齐军,取孙膑的首级。

孙膑将庞涓的追兵引向了“道狭而旁多阻隘”的马陵,并在此布下了天罗地网。孙膑给在此埋伏的齐军下达了作战命令:峡谷中一旦出现火光,便万箭齐发。

庞涓的追兵在天黑之际赶到马陵,庞涓隐约发现前面的一棵树上写有字迹。庞涓命人点燃火把,看清树上写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庞涓手上的火把,成了齐军发起总攻的信号弹,瞬间“万弩俱发”、火光冲天。魏军的轻装骑兵无处躲藏,死伤殆尽,庞涓“自知智穷兵败”,挥剑自尽,倒在孙膑为他精心设计的“墓碑”之下。

孙膑并没有给魏军喘息机会,立即率领齐军乘胜反击,失去主将的魏军一路溃败,魏国的太子魏申被齐军俘虏后杀死。

经桂陵、襄陵、马陵之战,魏国这个老牌“群主”不得不直面衰落的现实。魏惠王的耳边,仿佛响起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呼喊:“老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DtOAfNVjoTKtzThVPRnzwMHl7voMYMUONYtLY/Z+t/UxUooB1wg6HNaqG0JiyeZ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