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三思而后言——你是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各人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千差万别,因此在言语交际中,应针对不同的环境、对象作出判断,掌握必要的谈话方式以加强谈话的效果。根据说话对象的不同特点说相宜的话,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不能缺少的说话技巧。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许多家庭主妇彼此碰面时,通常谈论的话题是物价如何、孩子如何、家庭琐事等等,而商人们则会谈论经济问题或是交际应酬时的趣事。可见不同的人喜好谈论不同的话题,因此,如果你对必须为三餐终日奔波的人大谈国外风光、旅游趣事,你很有可能会遭人白眼,毕竟他们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哪还有心情和你讨论各地的风光呢?但是如果你和他谈“致富之道”,他一定会很有兴趣,甚至还会成为你的好听众。

我们在与他人谈话之前,应该先了解对方可能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即使每个人感兴趣的话题不同,但都离不开日常生活。这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就可搜集到丰富的谈话题材,进而能够与不同阶层的人交谈。

在某次家庭聚会上,有人提起一位明星偶像,并且向朋友询问相关的消息,朋友打趣说道:“你是坐四望五的人了,怎么还会对年轻的歌手如此关心?”那人急忙回答说:“别取笑我了!那是我小儿子崇拜的偶像。前几天我听他提起时,不过随口问了一句他是谁,我儿子竟然说我落伍了,所以才想问你晓不晓得那位年轻歌手的消息,好让我了解一下。”

“流行”是最普遍的话题,也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指南,例如当红的明星、流行的服饰、流行语等等,均有可能是热门的讨论话题。如果家长想和子女们聊天,一定得先知道现在有哪些受欢迎的歌星与流行歌曲。同样的,在办公室或是私人聚会上,新颖的流行趋势也可能是吸引人的话题,不过有些人对于新奇的事物,有时会因感觉不习惯而容易产生排斥感,然而,培养广泛的兴趣,也是增加生活话题的条件之一。

由于人们常常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进而对于自己不熟悉或看不惯的事情产生反感。例如父母对于儿女经常出入酒吧、舞厅感到十分愤怒,并且认为那些地方是不良的娱乐场所,甚至极力禁止儿女们涉足其中。而某些年长的长辈对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也可能颇有微词或是抱怨,但是这种“拒绝接受”的心态,往往会妨碍人们吸收新知识,从而减少体验精彩人生的机会。

当我们能够培养开放的观念时,将有助于我们与他人快乐地交谈,但是开放的观念并非意指你要抛弃原有的价值观,或是被迫毫无选择地接受所有的新信息,而是希望你不要墨守陈规,一味排斥潮流,并且要以开放的心态接触更多的事情,借以增加经验,充实谈话内容。

此外,搜集一些有趣的话题,以及对方的个人情报,也将有助于谈话的顺利进行。对于谈话人物有所了解,能使我们充分掌握对方有兴趣的话题,并且维持谈话过程的良好气氛。即使是想与初识的人交谈,我们也能从对方的自我介绍中,获得相关的交谈信息,以下便是示范: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姓谢,名叫孟达,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认识。由于我刚从高雄北上,对于新环境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希望以后大家能多多帮忙。”

从这段自我介绍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插入点作为接下来的话题呢?

1.我刚从高雄北上:这句话让你知道对方熟悉的环境是哪里,所以你可以将“高雄”作为话题的开端,请他谈一谈当地的特色等等。

2.对于新环境还不是很熟悉:你可以用“介绍新环境”为话题,并从彼此更进一步的交谈之中,得到更多的话题。询问他刚来到这新环境有什么需要帮助之处,例如天气状况、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等等。

选择“与对方相关”或是“对方想了解的事物”作为话题,是使谈话得以持续不断的最佳方法。

先看对象再动口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意即当你在和对方交谈时,尽量使用对方认同的语言,谈论对方熟悉和关心的话题,并且也要视当下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变,以便在迎合对方心理的同时,也赢得对方的好感;唯有赢得对方的好感时,你才有可能得到你想获得的东西,而这也是成就大事的一种技巧。

话总是说给别人听的,至于说得好不好、是否有口才,不仅要看话语是否适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要看别人能不能确实理解并且乐于接受。如果你所说的话让别人听不懂,或者让人没有专心聆听的意愿,那么这样的谈话还有什么意义呢?

1.跟不同身份的人谈话

与地位较高者谈话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态度要表现出尊敬;对方讲话时要全神贯注地听;不要随意插话,除非他希望你讲话;回答问题要简洁适当,尽量不讲题外话;说话自然,不要显得紧张。同时,还要显出你自己也是尊重自己的,不应该只做一个“应声虫”。若你只说“是”,那么你的话就可能会使别人不悦。

而与地位低于你的人谈话,则要庄重。和一个地位较自己低下者谈话,你也许会谈得太多或太漫不经心,因为你觉得和他谈话太简单,不用多费脑筋,所以你的话会使他产生很随便敷衍的印象。可是,怎能如此对待你的下属呢?他们只不过是处于你属下的地位罢了,并不见得能力比你低弱。所以,在与一个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谈话时,你应使他觉得对他所说的话十分感兴趣,而且你必须请他发表自己的看法,必须做到:庄重、有礼、和蔼,避免以一种统治者的态度自居,赞美他人完美的工作成绩;讲话不要太多,不要显得太亲密;不要以你自己优越的地位来威吓他人。

和女性谈话时,你得先开个头,然后她就会接下去。询问天气,询问她的健康,询问书籍、金鱼、花草或其他种种事物。总之,要询问她们所感兴趣的。同时应该切记,要以她们为中心,采取一种可使对方感情增加的谈话口气、态度和方式,那么,你和她之间的对谈,就能很愉悦而顺利地进行下去。女人们喜欢谈她自己、她的家庭及她的嗜好,喜欢发表她的意见,更喜欢告诉人家她是一个多么好的人。所以她需要一个好的听者。假若你想用谈话来吸引女人的话,那么你就不要轻视她,不要以为她们知道的比你少,或她们的意见毫无价值。对她们至少要像对待一个可敬的对手一样,这样,就能迎合她们自尊的天性,而使她们觉得与你谈话十分快乐。

因人而异的谈话方式不仅表现了你的气质修养,更能让对方在与你的谈话中得到尊重与信任,青年人不可不知,不可不学。

2.跟不同年龄的人谈话

同一交谈内容,对不同年龄的人,用语也应有所区别。比如打听对方的年龄时,对老年人不宜说:“您今年几岁了?”而应问:“您今年高寿?”或“您今年高龄?”对中年人不妨问:“您今年多大年纪了?”而对小孩则应说:“你今年几岁了?”如果谈话对象是西方人,则不宜打听人家的年龄。

年龄不同,思想文化基础和心理性格特征必然有所不同,交谈中必须加以区别。

从交谈的内容来说,不同年龄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喜好:少年儿童求知欲强,喜欢富于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的交谈;年轻人往往对前途理想、婚姻恋爱、科学文化、娱乐体育的话题倍感兴趣;中年人多热衷于专业学术、社会新闻、家庭管理、人际关系的互动;老年人则对退休生活、健身长寿、文物古迹、书法诗画颇感兴趣。在交谈中,我们应加以区别,投其所好。

从交谈的形式来说,对老年人应多运用含蓄性、委婉性的语言;对少年和儿童应多运用具有平易性、幽默性、启发性的语言;对青壮年应多运用具有科学性、哲理性的语言。

首先,和老年人谈话要谦虚。我们常可以听到长辈指导晚辈时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是很有道理的。老年人可能接受的知识比你少,可是无论怎样,他的经验比你丰富得多。因此,当你与他谈话时,必须保持谦虚的态度。

老年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年纪大,他们喜欢显得比他们自己的实际年龄更年轻,或试图获得青年人的活力和神采。所以在你与一位老年人谈话时,你先不必直接提起他的年纪,你只提起他所做过的事情,这样你的话语就能温暖他的心,而使他觉得你是一个非常令人喜欢的人。

与年幼者谈话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比你年幼的人,他们有些思想太前卫,但有些知识不如你丰富。在前一种情形下,你和他们谈话是丝毫不觉得困难的。你只需保持适当的距离就行,不要降低你自己的身份,不要让他们忘记需要尊重你。假如你不这样的话,那么,你想赢得长辈应得的敬重,就很困难了。还要注意千万别让他们直呼你姓名,那是很不好的。不要与他们辩论,也不要坚持你的权力,那会使你更难堪。你只要让他们知道,你是希望他们对你存有适当尊敬的。要记住,人们总是因你自己看重自己才愿意尊重你,尤其是那些年纪小于你的人们。

与那些在前辈面前会害羞的年幼者交谈,你会觉得相当愉快。你可谈一些他挺感兴趣的事物,让他相信你是从他的立场来观察事物的,让他能明白你也有与他一样新潮的观念,这样一来,你们的谈话就能很顺利地进行下去。

与青年人交谈似乎是比较困难的。他们常会询问你对于某些事物的看法,而你对这些事物所持的意见,或许并不比其他人高明,那么你就得小心应付了。不要破坏他们的理想,说话不要太直率,不要让话超出自己的知识范围,别以为他们不会怀疑你的论点。一句话,他们是会千方百计拆穿你的西洋镜的。宁可讲他们感兴趣的事,也不要讲你自己感兴趣的事,用话题把他们引过来,别让他们耍得你团团转。

观其机而说其话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这段话的意思是:“不该说话的时候说,叫做急躁;应该说话的时候不说,叫做隐瞒;不看对方的脸色变化,便信口开河,叫做闭着眼睛瞎说。”

以上三种毛病都是没有把握好说话的时机,或者是没有注意到说话的策略和技巧。由于说话是双方的交流,而不是一个人单方面的行为,所以它会受到谈话对象、时间设定、周边环境等种种限制。也就是说,我们说话时,务必要把握时机,如果该说的时候不说,时境转瞬即逝,便失去表达的机会。同样,如果不顾及说话对象的心态、不注意周边的环境气氛,或者是不该说话时却急于抢说,都极有可能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反感。要是信口开河地乱说一通,后果自然更加严重。所以,说话要选对时机,该出口时才出口。

战国时期,楚王的宠臣安陵君能说善辩,很受楚王的器重。他并不是遇事便立即脱口而出,而是十分讲究说话的时机。

安陵君有一位朋友,叫江乙。一天,他突然问道:“安陵君,您没有一寸土地,也没有至亲骨肉,却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奉禄,国人见到您,也无不整衣跪拜,等着接受您的号令,为您效劳,这是为什么呢?”

安陵君答道:“这是大王太过抬举我了,不然我哪能这样!”

江乙闻言,不无忧虑地说:“用钱财相交的人,一旦钱财用尽,交情也就断了,如同靠美色相交的人,美色衰老则会情移。因此美丽女子还没等到卧席被磨破,就已遭人遗弃;得宠的臣子也等不到车子被坐坏,便被驱逐。如今您掌握楚国大权,却没有办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担心,觉得您的处境实在是太过危险了。”

安陵君一听,恍然大悟,立刻恭敬地拜问江乙:“既然如此,还望先生指点迷津。”

江乙说:“希望您一定要找个机会对大王说‘愿随大王一起死,以身为大王殉葬’。如果您这样说了,必能长久地保住权位。”

安陵君听后,立刻说:“谨依先生之言。”

但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安陵君依然没有对楚王说这番话。

江乙急忙去见安陵君,说道:“我对您说的那些话,您为何至今不对楚王说呢?既然您不用我的计谋,我就再也不管了。”

安陵君急忙回答:“我怎敢忘却先生的教诲,只是一时间没有合适的机会。”

又过了一段时间,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楚王到云梦泽打猎,一箭便射死了一头狂奔的野牛,百官和护卫无不欢声雷动,齐声称赞。楚王也高兴地仰天大笑,说道:“痛快啊!今天游猎,寡人何等快活!待寡人万岁千秋之后,你们谁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乐呢?”

此刻,安陵君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走上前去,泪流满面地说:“臣进宫后就与大王同共一席,挡蝼蚁,那便是臣最大的荣幸了。”

楚王闻言,大受感动,随即正式设坛封他为安陵君,日后对他也更加宠信。

这个历史故事说明了把握说话时机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人们需要充分的耐心,也需要进行准备,以等待时机成熟,但这并非意味着坐视不动。《淮南子·道应》说:“事者应变而动,变生于时,故知时者无常行。”安陵君的过人之处,便在于他有充分的耐力,等待楚王欢欣而又伤感的时刻,因为此时动情表白,必能感人肺腑,愉悦君心。最终,他正式受封,保住了长久的荣华富贵。

沟通时绝对不可以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还必须从对方的角度看看要沟通的事情是否得当。同时,要非常注意提出的时机是否合宜,礼节是否顾虑周全,措词是否得当。一旦各方面都考虑清楚之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才有可能让对方接受,否则就不要提及,因为一提出来惹人嘲笑不说,如果因此产生了反面效果,让人留下恶劣的印象,那可就吃大亏了。

注意以下几点有助于你更好地把握说话时机:

应当在听话人心情比较平和的时候反映情况或提出批评建议。

人家刚丢了钱,你说要他请客,那你只能“吃”难堪。应当在双方的感情、认识差距缩小了以后再开口劝说。

高明的推销员从不直接向持拒绝态度的顾客推销商品,而是先迂回,套近乎,解除了对方的“武装”之后,再劝人家购买推销的商品,往往就能获得成功。

应当对把握不大的事情事先做出暗示。

“你上完课帮我借本书行吗?”“行!但不知图书馆有没有,我去看看吧。”万一没借到,对方也不会太失望,因为有言在先。

适其境而动其舌

说话要适合情境。所谓适合情境,就是指在说话时要求语言的运用与所处的环境相契合,当然也要和说话对象相契合。这个环境既包括外部的大环境,也包括说话时的小环境。事实上,也只有语言和环境相适应时,你说的话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否则,即使话语的意思再好,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般而言,我们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文化特征,往往会赋予语言在本身意义外的附加意义和功用,从而对人际往来产生影响。所以,当我们在使用具有“附加意义”的词语时,必须特别小心谨慎,如果随意乱用,势必弄巧成拙。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而不同的民族语言也反映了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在语言的运用上必须注意文化差异。

例如,我们都会对同事、朋友、邻居说声:“吃过饭了吗?”“这么早,上哪去呀?”谁都知道这是一种亲切的问候和招呼,但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却可能引起误解或不快。譬如对欧洲人或美国人说“吃过饭了吗”,对方可能以为你要请他吃饭,当他发现你只是随口的一声问候时,便会认为你虚情假意、言不由衷,从此对你印象极差。“你要多穿些衣服,别感冒了。”在我们听来这是一种关怀,但美国人听了也许会认为你是在指使他,反而对你产生反感。

由此可见,与人交谈时,多多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一方面可以避免或克服某种不协调的情况,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其背景加强谈话效果。

《战国策·宋卫策》中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一个卫国人迎娶媳妇,新媳妇一坐上车,就问:“驾车的三匹马是谁家的?”驾车人说:“借来的。”新媳妇就对仆人说:“要爱护马,不要鞭打它们。”车到了夫家门口,新媳妇一边拜见家人,一边吩咐随身的老奶妈:“快去把灶里的火灭掉,要失火的。”一走进屋内,见了石臼,又说:“把它搬到窗台下边,放在这会妨碍别人走路。”夫家的人都觉得她十分可笑。

上述故事中,新媳妇的三句话都是至善之言,可为什么反被人笑呢?原因就在于时机,也就是说,她没有掌握好说那三句话的时间和场合。

试想,她刚刚过门,而且还在举行婚礼,可居然指使这指使那。就算她的语气再温柔,别人总觉得好笑。由此可见,说话要想取得好效果,除了会说之外,与说话的环境相吻合、相协调,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与人说话,有许多不同的方式。由方式本身来说,并无所谓好坏,也无所谓得失,而那个听你说话的人,却会产生与你契合不契合的反应。

第一种方式是流利。你的话是轻松灵活,婉转和气,处处表现亲切,表示温柔。这种方式措辞洗炼,条理井然,每一句话都丝丝入扣,说进对方心坎里。

第二种方式是激进。不知忌讳,不避嫌疑。你认为是错的,则直接斥责;认为对的,就直称其是。如此率直,坦白无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哪怕听的人会产生不苟同的反应,你根本毫不顾虑,完全用正直来表示自己的性格。

第三种方式是高远。你的话,专从大者远处着眼,好说高深的理论。有时表示你的见解,与一般人不同,而且随手引证,以为根据。这并不是表示你学富五车,不同凡俗,而在表示你的理论,信而有征。

第四种方式是浅近。你的话,专从小处着眼,常就小事,择其利弊,指其得失,说经验,谈做法,不空言理论,而重实际。这样,你的话完全合于现实生活,为一般人所乐道的问题。

第五种方式是朴实。你的态度是恭恭敬敬,你的精神是仁慈敦厚,既不肆意高谈大论,也不婉转圆滑。言虽木讷,但中肯。话虽简单,但扼要。问题里所有重要的含意,都用浅白的话表现。这种方式诚实朴质,不矫不饰。

不同的说话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个性,也就是说,说话方式的运用要以说话的对象,尤其是对象的个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交情为前提。这就是说话的条件。

看其装而表其意

在日常交往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事例,因为用错了一个词、多说了一句话,或者语气不当等等,影响了整体的表达效果。虽然言者无心,可听者有意,因此,为了使话语表达的结果尽如人意,我们就必须注意语言表达上的分寸,进而能做到恰如其分。

此处所指的恰如其分,其涵义是多方面的,包括词语、句式、口气、文体风格、章法结构,以及所达到的总体效果等方面。也就是说,说话分寸就好比一件合身的衣服,不仅大小、长短恰到好处,同时衣服款式和色彩等等,都适合穿衣者的身份、年龄、肤色、气质等方面。

具有同样意思的话语,可能因不同的说法收到不同的效果,能使人或暴跳如雷,或开怀大笑。实际上,掌握说话分寸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每天观察什么人适合穿什么衣服,再从衣服款式、质料和质感上去分析即可。

比如,喜欢样式质朴的人,就适合用诚恳朴实的语言;喜欢衣服质料细致的人,说话时就会特别注意遣词用字,以避免说出一些不雅或唐突的语句。同样的道理,衣服款式华丽的人,多半爱听花言巧语,性格上也有点自欺欺人的倾向,这时你只要多说一些巴结或奉承的话,就算对方知道你存心巴结,也不会对你反感。再者,衣服质料粗糙,且款式简单甚至单调的人,相比之下就没有什么禁忌和讲究,所以不妨以豪爽语气或真诚大方的语言进行交谈,相信很快就能得到对方的认同。

总之,说话前先观察对方的穿着,多少能看出对方的性格,由此决定自己的说话策略。这样就能在交谈时,表现得十分得体。

把话说得恰到好处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有一些脱口而出的话语,十句话里面可能有九句半会让自己在事后感到后悔不已。因此,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动脑”再“动口”,在“心里话”滚出你的喉咙之前,稍微修饰一下它的棱角,仔细地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这总比“失言”之后再去“亡羊补牢”要好得多。

三思而后言

美国的艺术家安迪渥荷曾经告诉他的朋友说:“我自从学会闭上嘴巴后,获得了更多的威望和影响力。”

所以在研究说话这门艺术的时候,第一要先学会“少说话”。

你也许会反驳:“既然人人要学少说话,那么,说话术就不必详细研究了。”其实不然,我们提倡少说、精说,而不是完全不说。

首先,言多必失。说的越多,越显得平庸,说出蠢话或危险的话的几率就越大。

马西尔斯是古罗马时代一名战功赫赫的英雄,他以战神科里奥拉努斯之名而闻名于世。公元前454年,科里奥拉努斯打算竞选最高层的执政官来拓展自己的名望,从而进入政界。

竞选这个职位的候选人必须在选举初期发表演说,科里奥拉努斯便以自己10多年来为罗马战争留下来的无数伤疤作为开场白。那些伤疤证明了他的勇敢和爱国情操,令人们深为感动,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他会当选。

在投票日来临的前夕,科里奥拉努斯在所有元老和贵族们的陪同下,走进了会议厅。当科里奥拉努斯发言时,内容绝大部分是说给那些陪他来的富人听的。他不但傲慢地宣称自己注定会当选,而且大肆吹嘘自己的战功。他甚至无理地指责对手,还说了一些讨好贵族的无聊笑话。

他的第二次演说迅速传遍了罗马,人们纷纷改变了投票意愿。

科里奥拉努斯败选之后,心怀不甘地重返战场,他发誓要报复那些反对他的平民百姓。

几个星期之后,元老院针对一批运抵罗马的物品是否免费发放给百姓这个议题进行投票,科里奥拉努斯参加了讨论,他发表意见,认为发放粮食会给城市带来不利影响,使得这一议题未通过。接着他又谴责民主的要领,倡议取消平民代表(亦即护民官),将统治权交还给贵族。

科里奥拉努斯的最新言论令平民们愤怒不已。人们成群结队地赶到元老院前,要求科里奥拉努斯出来与他们对质,却遭到了他的拒绝。于是全城爆发暴动,元老院迫于压力,终于投票赞成发放物品,但是老百姓仍然要求科里奥拉努斯得公开道歉,才允许他重返战场。

于是科里奥拉努斯只好出现在群众面前,一开始他的发言缓慢而柔和,然而没过多久,他变得越来越粗鲁,甚至口出恶言侮辱民众。他说的越多,民众就越愤怒。他们的大声抗议,使他无法继续发言。护民官商议判处他死刑,命令治安长官立即拘捕他,送到塔匹亚岩顶端丢掷下去。后来在贵族的干预下,他被判决终生放逐。人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走上街头欢呼庆祝。

如果科里奥拉努斯不那么多言,也就不会冒犯民众;如果在败选后他能检讨选举失利的因素,他依然还有机会被推举为执政官。可惜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论,最终自食其果。

其次,不知内情,就不要胡言乱语。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可随随便便说人家的短处,或揭露别人的隐私。首先你要明白,你所知道关于别人的事情不见得可靠,也许另外还有许多苦衷并非是你所能明白的。你若贸然把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不免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而话传出去就收不回来,事后当你完全明白了真相时,你还能更正吗?

社会上有一种人,专好兴风作浪,把别人的是非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世间不知有多少悲剧由此而生。所以,当有人向你说某某人的短处时,你唯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了,像别人告诉你的秘密一样,保持缄默,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不要深信这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

谈论别人,不可因片面的观察就在背后批评别人,除非这是好批评,说一个坏人的好处,旁人听了最多以为你是无知,把一个好人说坏了,那就不仅是有损道德的问题了。

还有,我们说话一定要谨慎,不能信口开河。

但我们不能终身不说话,一切人情世故,大都是在说话当中。若我们话说得好,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反之,我们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败国。所以古人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话真是切中要点,所以说话要谨慎。俗话说“祸从口出”,你如果说话不留心,招人妒忌,反而得不偿失。“沉默是金”,意思就是提醒我们说话要谨慎。当我们身处陌生的场合,又不得不说话时,我们能做的就是谨言慎行而已。

所以有时候我们宁可不说话,因为多说多错,少说少错。大智若愚,有学问的人总不乱说话,只有胸无点墨的人才喜欢大吹大擂。“宁可把嘴巴闭起来,使人怀疑你的无知,也不要一开口就让人证实你的无知”。这是一句值得大家牢记的名言。

我们要记住这样一个原则,在任何地方和场合,我们要做到尽量少说话。沉默是值得提倡的,如果非说不可,那么你就要留心谨慎,三思而后言,注意所说的态度、时机、内容、措词、声调和姿势,学会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应该怎么说。这些都值得加以研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虽然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是不会错的。

相对地,该说而不说,应该多说而懒得说,反而违背了三缄其口、谨言慎行的原意,而是一种对世事麻木不仁、漠不关心的表现。我们经常害怕与陌生人谈话,如果见了比我们地位高一点的人,我们不但害怕,而且还有点害羞。我们有意避免参加任何聚会,如果遇到不得不参加的时候,我们坐在那里,除了听听发言、举手表决之外,什么事也不会做。我们不会站起来表示支持,或补充自己也深表同意的看法;也不会反驳、批评我们所反对的意见;有时看见对方强词夺理,正迷惑大家的时候,我们也只是心里干着急,在敢怒不敢言中“束手无策”。

传播学中有一种理论是这样说的:大众的意见是一个“沉默螺旋”,出现频率高的言论不尽然就代表大众的意见,那只是少数敢发言的人所持的主张而已,其实民众们都不太喜爱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他们怕招惹麻烦,因为民众大多误解了“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类似这样的话还很多,如“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等等,总之,都是叫人最好不要出声,不要说话,不要发表意见。其实这些名言只是让你在不知所措时防止出错的原则,在适当的时候保持缄默,但是该发言的时候完全不说话不但不是一种美德,而且也并非安全之道。

在当今社会中,人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义务,遇到该提出自己的看法时却不言语,只是默默让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并非聪明之举。慎言是帮助你能在说话时三思,并非矫枉过正而完全不说话,即使是想保护自己,发表意见时避免遭致难堪,也该有一番说话智慧,该说的时候不说,不该说的时候又说了一大堆,都不是好的说话方法。所以,一句在适当时机、对适当对象所说的好话,都是靠日积月累的经验。需要不断磨练,说话的智慧才会高人一等。记得先学会少说话,说话前要三思,谨言慎行,这是学习把话说好的三个主要步骤。

说话目的要明确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失言是不可避免的。失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缺乏清醒的目的。

谈话的目的,不只是一种社交上的需要,也不只是互相认识和了解一下。

例如,你找一位朋友请他参加一个团体,或者请一位医生解决一个医疗问题,或是买卖双方谈论生意上的事情,这一类谈话究竟和一般社交性质的谈话有什么不同呢?在有些方面,两者是一样的。例如,你要具有一般的谈话能力,你要能够适应对方,尽可能了解对方的特点,你要有兴趣,态度要友好而又真诚等等。但有些地方却是不同的,这类谈话,每次都有一个特殊的目的。

一般来说,人们说话的目的,不外乎以下5种:

1.传递信息或知识

如课堂教学、学术报告、现场报道、产品介绍、展览解说等一类的说话。

2.引起注意或兴趣

多是出于社交目的,或为了与人接触,或为了与人沟通,或为了表明自身的存在,或为了取悦于人,如打招呼、应酬、寒暄、提问、拜访、导游、介绍、主持人讲话等。

3.争取了解和信任

如人们交谈、叙旧、拉家常、谈恋爱等,往往旨在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密切关系。

4.受到激励或鼓动

旨在加强人们现有的观念,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有时也要求得到行动上的反应,如赞美、广告宣传、洽谈、请求、就职演说、鼓动性演讲,以及聚会、毕业典礼和各种纪念活动、庆祝活动中的讲话等。

5.能够说服或劝告

诸如谈判、论辩、批评、法庭辩护、竞选演说、改革性建议等此类说话,大多力图改变对方的某种观念或信念,阻止对方采取某种行动。

坚持话由旨遣的原则,明确说话目的,是说话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目的明确,谈话、社交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甚至能够使说话人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只有明确了目的,才知道应准备什么话题和资料,采取何种语体风格,运用哪些技巧,从而能够有的放矢,临场应变。若目的不明,不顾场合地信口开河、东拉西扯,对方就会不知所云,无所适从。

因此,每次说话之前,不妨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说?”或者“人家为什么要我说?”预先想一想可能产生的效果,并把预期的效果当作目标并为之努力。

寻找感情上的突破口

日常交往并不是总在熟人间进行,很多时候,你需要闯入陌生人的领地。当进入一个陌生的家庭、环境里时,要迅速打开局面,首先要寻找理想的“突破口”。有了“突破口”,便可以以点带面或由此及彼地发挥开去,从而实现让对方在感情上接受你的效果。

老人、小孩容易接近,也喜欢你接近,融洽全家气氛,这样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套近乎”的目的。

人常说:要讨母亲的欢心,莫过于赞扬她的孩子。聪明的人应该利用孩子在交际过程中充当沟通的媒介,一桩看似希望渺茫的事,经过孩子的起承转合,反倒迎刃而解。

纽约某大银行的乔·理特奉上司指示,秘密进入某家公司进行信用调查。正巧理特认识另一家大企业公司的董事长,这位董事长很清楚该公司的行政情形,理特便亲自登门拜访。

当他进入董事长室,才坐定不久,女秘书便从门口探头对董事长说:

“很抱歉,今天我没有邮票拿给您。”

“我那12岁的儿子正在收集邮票,所以……”董事长不好意思地向理特解释。

接着理特便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可是董事长却含糊其词,一直不愿作正面回答。理特见此情景,只好离去,没得到一点儿收获。

不久,理特突然想起那位女秘书向董事长说的话,邮票和12岁的儿子。同时,也联想到他服务的银行国外科,每天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有许多各国的邮票。

第二天,理特又去找那位董事长,告诉他是专程替他儿子送邮票来的。董事长热诚地欢迎了他。理特把邮票交给他,他面露微笑,双手接过邮票,就像得到稀世珍宝似的自言自语:

“我儿子一定高兴得不得了。啊!多有价值!”

董事长和理特谈了40分钟有关集邮的事情,又让理特看他儿子照片。一会儿,没等理特开口,他就自动地说出了理特要知道的内幕消息,足足说了一个钟头。他不但把所知道的消息都告诉理特,又召回部下询问,还打电话请教朋友。理特没想到区区几十张邮票竟让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在交际过程中,只要抓住了对方的感情突破口,首先让对方在心里接受你,这样办起事来就会一帆风顺。

意味深长地收尾

现在,“再会”之类的告别语千篇一律,太俗太空,要努力设计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的告别语。

一般而言,收尾有以下几种:

1.关照式收尾

“刚才我讲的一些话,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我觉得不必让他人知道,请你不要传出去,以免引起麻烦……”

“小张,我要讲的都讲了,全是心里话。有关小王的事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不然会闹出大乱子来的。”

这种收尾方式,是交谈双方说完了自己的思想、意见或流露了某些内心意向之后,觉得谈话中的有些话和问题带有范围性、对象性、保密性和重点性,当交谈即将结束时,就关照对方不要将其中的某些话张扬出去。或关照哪些问题是重要时,就应该说明。

这种关照式收尾,有一种提醒注意、防患于未然和强调重点的作用,能使交谈的对方增进了解和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2.征询式收尾

交谈行将完毕,主谈者根据自己的“谈话使命”综合“交谈情况”——即目的与交谈后的吻合情况向对方征求意见、说明、要求或建设性的忠告、劝诫,等等,这就是征询式收尾。

“××,随着我们接触的增多和了解的深入,你一定察觉出我有许多缺点,你觉得我最糟糕的‘毛病’是什么?希望你下次开诚布公地提出来。”

“××,我不懂得‘恋爱艺术’,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在你面前的这个人,他愿意爱你一辈子,不知你的想法怎样。”

当你与下属交谈工作结束时,你应说:“你还有别的什么要求和意见吗?”

“你生活上还有困难和要求吗?只要有可能,我们将尽力帮助解决……”听者也应同样征询对方:“除了工作之外,你对我还有其他意见和看法吗?如果现在想不起来,日后尽管提,我是不会计较别人对我提意见的方式的……”

在交谈艺术中,征询式的收尾往往给人以谦逊大度、仔细周到和深沉老成的印象。运用征询式的收尾,对方听了无疑有一种心悦诚服、备感亲切、心心相印的感觉,从而取得融洽关系、进展事业的良好效果。

3.道谢式收尾

道谢式收尾,在交谈艺术中具有较强的礼节性,它的基本特征是用讲“客气话”作为交谈的结束语和告别话。道谢适用的场景和对象是最广泛的,无论是上下级、同事、亲朋还是熟人、邻舍以及初交者之间都是适宜的。

如果一次同志式的思想启迪性交谈行将结束,从谈者可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对我学习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关怀,我感激不已”结束。

“赵先生,在您的悉心指导下,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我一定按您的指教去做。谢谢您了,再见!”

4.祝愿式收尾

这种收尾方式的特点是,不仅具有较强的礼节性和情趣性,而且还具有极大的鼓动力,如再加上适当的口语修辞,它的效果无疑会非常显著。如:“再见吧,路上保重。祝你一帆风顺!”

“时间不等人,生活就是拼搏,抓紧时间抓紧干,就等于延长生命。我祝愿你是这样一个人,再见!”

“一个伟大的男子就应该具有不凡的气概。只有经得起磨难,才能砥砺出刚强的锋芒……让我们都成为这样的男子吧!再见!”

结束交谈的表达和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够驾驭情境,正确审视对象,选择得当的话语,交谈结束时,不仅会非常得体、有趣,而且还会余韵犹存,感人至深。

5.归纳式收尾

归纳式收尾,通常在上下级之间非形式性的交谈,或同志间或亲朋间工作性交谈中使用。

主谈者:“小马,我今天谈的主要问题,一是咱们团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何作出正确的估计和怎样引导、转化;二是关于共青团发展工作的经验,我们得好好总结一下。这是局团委要求我们马上做的,这两件事,我事先同你打个招呼,我们都考虑一下……”“丁明,听了你的情况介绍后,我觉得问题的关键是第一点,我们是做他人思想工作的,如能统一人心,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亲朋之间则可以这样进行:“表弟,我刚才谈的三件事,你一定得一件件去落实,我等待着你成功的喜讯……再见。”

无疑,交谈中的归纳式收尾,由于条理清晰,中心突出,重心再现,这样对方交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思想和意见就能清楚交流,收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明朗爽快的效果。

6.邀请式收尾

邀请式收尾的基本特征是运用社交手段向对方发出礼节性邀请或正式邀请。前者的效用体现了“客套式”所需的礼仪,后者则表现了友谊的生命力。

如“客套式”邀请:“如果您下次路过北京,请到我们家来做客。再见!”

如正式邀请:“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吧,后天下午5点钟请你到我们家吃顿便饭,那时我们再长谈吧。再见!”

上述这两种邀请式收尾语,在社会交际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客套式”邀请也是一种礼节,正式邀请更是一种友好和友谊的表示。运用这种结束语,无疑是符合社交礼仪的。 iq+0DT3Zz2ZgHzjmyP2gGbSFkiXZJ8sO6ULANk0D0YO2IKrMBwEbqp6m2jMlJU9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