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主动请缨的“红色乐队”

SUPER UNDERCOVER AGENT TOP SECRET OF EX-KGB

1938年,战争的阴霾笼罩了整个欧洲大陆上空。法西斯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入侵波兰,苏德战争也一触即发。

为了摸清德国人的战争意图和底细,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下辖的总参四局(后来叫情报总局)决定,委派特工前往西欧开展针对纳粹德国的情报活动。波兰籍犹太人、共产党员利奥波德·特雷伯受命组建一个主要由外国共产党人和左翼人士组成的庞大情报网,代号“红色乐队”。

苏联情报组织选中的特雷伯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报工作经验的人。

利奥波德·特雷伯,1904年2月23日出生于波兰加里西亚省的一个小镇。

1920年,16岁的特雷伯离开中学,到钟表店学手艺,并加入了波兰共产党,成为塔尔格市党组织的领导人,不久被选进全国党的领导班子。

1923年,克拉柯维亚的工人举行反饥饿起义,宣布总罢工,并占据城市。政府派出手持长矛的马队,镇压工人运动,双方发生了流血斗争,持续了好几天才平息下来。特雷伯因积极参加罢工斗争而上了政府的黑名单,从此再也没法找工作。他只剩下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转入地下活动;一条是到巴勒斯坦去,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1924年4月,他和一帮犹太小伙子动身去了巴勒斯坦。1928年,巴勒斯坦经济萧条造成工人大量失业,许多犹太人受其影响大批离境。1931年,他向党组织要求去苏联学习。1932年初夏,他到达莫斯科,随即进入马什列夫斯基大学读书,毕业后分配到《真理报》犹太文版工作。经过苏联相关部门的考查,特雷伯被吸收进入军事情报机构主办的特别培训班,开始接受间谍的专门训练。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他受到当时的苏联军事情报局负责人别尔津的赏识。培训班毕业,情报部门对他的评价颇高,毕业鉴定上写道:“这个人有着冷静的头脑、热烈的情感、钢铁般的意志,以及过人的才智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是做情报工作的合适人选。”而特雷伯对自己选择了情报工作是这样解释的:我当特工并不是出于爱好和天赋,我也不是军人,我唯一的雄心就是和法西斯势不两立。

1936年,特雷伯开始独立执行任务。每次他都完成得很出色,但是苏联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让他忧心忡忡。特雷伯认为自己具备从事情报工作的能力,而莫斯科关系错综复杂,他不太适应,最好能到国外从事情报工作。

希特勒即将席卷欧洲,苏德之间的血战不可避免,而苏联是必须保卫不可的。1937年7月,特雷伯经过反复思考和斗争,构思出一个规模宏大的谍报计划,并拟出了方案。这个计划简单地说就是借周游欧洲的机会,组建一个遍布欧洲的情报网。他把这个计划向别尔津将军作了汇报。

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将军在国内战争时期就指挥过“契卡”的队伍,1924年起曾两度担任红军情报部部长,20世纪30年代初,他参加过国家政治保卫总局联合分队和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特别任务处下辖的第四局的组建工作。20世纪30年代,在第四局和政治保卫总局之间并无明确的职责划分,第四局的间谍经常是既搜集政治情报,也搜集军事情报。

在别尔津发展培养的众多间谍中,最著名的当属佐尔格,这位在间谍史上有着传奇经历的英雄,正是别尔津的慧眼识才,亲自登门到访,才为格鲁乌工作的。当时佐尔格给他的印象是:“一个有着敏锐的头脑、渊博的政治知识和对国际事物有着精辟见解的人。”

同样,特雷伯也给别尔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雷伯就情报网的人员问题向别尔津将军作了这样的说明:“我在每一个国家,需要3名助手,这些人员必须具备三种能力:第一,具有领导一个小组的才能,不用管他是不是俄国人;第二,具有技术知识,能够建立发报网,培训报务员;第三,军事专家,能够就地精选收集的材料。”他将计划报告了别尔津将军,别尔津非常欣赏他的计划。

当时苏联国内开始搞肃反,别尔津自身都朝不保夕,说不定哪一天就被肃反掉了。但别尔津还是表示了对构建间谍网的支持,建议特雷伯先到德国或邻近国家站稳脚跟,建立一个稳定的基地,把联络、掩护、经费等基础工作做好,形成一个核心组织。等德国在欧洲发动战争后开始行动,替苏联搜集相关情报。可是别尔津又苦恼地说:“我们在德国已经有一个小组,但上级党的领导指示,不赞成我们在德国开展情报工作。”别尔津敲着办公桌下定决心,授意特雷伯先干起来再说。

接着,他们谈到办公司解决活动经费的问题,别尔津说:“你认为用经商作掩护,可以解决各小组的经费问题,我却不敢有大的指望。根据我们20多年的情报工作经验,这个办法无一不落空。我们为这种作为掩护的投资,没有一个不是亏得一干二净。”

特雷伯说:“您听我说。问题不仅在于替苏联政府省几个钱。战争一打响,从莫斯科领取经费一定十分困难。也许过去经营商业作掩护的人不太内行,不会赚钱。我相信,在资本主义国家,内行是会赚钱的。我的计划是在比利时开设一家进出口公司,并在几个国家设分公司。”

“搞这么一家公司,要花多少钱?”

“从小做起。给我出一万美元,做公司一个股东。”

“你想仅仅花一万美元,就能赚到足够的钱,供你们在整个战争期间自给自足?”

“是的,我就打算这样。”

“不管情况如何,反正过几个月,你再来要钱,我照样给你。现在最迫切的不是搜集军事情报,而是解决人员的经费问题。”

这次谈话,他们俩都很愉快,别尔津将军非常看中特雷伯的才干,最后他嘱咐特雷伯说:“在战争爆发以前,你必须尽量小心谨慎,让你的情报网冬眠,直到开战之前决不要惹事。你们的组织是完全独立的。我们会给你提供电台,派遣报务员。其他人员你得想法自己招聘和培训。”

当时别尔津将军与特雷伯讲好了,只要特雷伯准备就绪,就可以马上动身。可是起程的报告送上去了,一两个月仍然不见动静。到了年底,特雷伯才从其他渠道获悉,情报部门发生变故,他们建立情报网的事情可能流产了。在德国建立情报基地的计划得到别尔津将军和斯蒂加的热烈赞赏,但是违背了苏联最高领导的意图。

1938年3月,特雷伯忽然接到一位上尉的电话,叫他去一趟情报局办公大楼。在上尉的办公室特雷伯被告知:关于建立情报网的计划可以马上实施。护照上他的身份是加拿大的魁北克人,所以不要求他一定会讲英语,在布鲁塞尔的接头人是苏联商务代表团的一位职员。

动身前,特雷伯去见情报局的新领导,在别尔津的办公室里,新的领导接见了特雷伯。此人也是一位将军,对特雷伯彬彬有礼,他说:“我们完全采取原定的计划。”许多年后,特雷伯才知道别尔津将军在肃反中被斯大林处决了。

特雷伯经列宁格勒和斯德哥尔摩到达比利时。在布鲁塞尔换领了新护照,改名亚当·密克莱,职业是加拿大实业家,打算在此定居开业。

特雷伯要在比利时开办企业和建立情报站,并非出于偶然,而是经过周密考虑的。

1937年,特雷伯出差到巴黎,中途在布鲁塞尔逗留了几天,拜访了一位老朋友,名叫莱奥·格罗斯沃格尔。莱奥出生于斯特拉斯堡的一个犹太家庭,曾在柏林读书。1925年,他抛弃一切,跑到巴勒斯坦,积极参加当地共产党的各项工作,是个狂热的共产主义信徒。他在那里结识了特雷伯,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1928年,他到比利时定居,因为他有两位本家在布鲁塞尔经营一个工厂,名叫“橡胶王”,不久他便当上了工厂的商务经理。

然而,莱奥始终没有背弃他原来的信仰。这位受人尊敬的实业家,在布鲁塞尔工商界颇有名望,仍然替第三国际和近东各国的共产党担任联络。当时,特雷伯与他商定摆脱一切别的工作,建立一个情报网,今后就一心一意专搞情报工作。

特雷伯到达布鲁塞尔后立刻与莱奥开始筹办一家自己的企业。“橡胶王”主要生产雨衣,莱奥计划利用国外众多的分公司办一家进出口公司,推销雨衣。就这样,一家“国际优质雨衣公司”于1938年秋天在法律上正式成立。莱奥担任公司经理,特雷伯成了股东。由于莱奥经营有方,这家公司很快就兴旺起来,企业发展很快。

1940年5月,北欧各国的分公司也搞起来了,而且生意都不错。公司跟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等国的企业都有业务往来,甚至和日本的企业也有买卖。

1938年初夏,特雷伯的妻子露芭带了第二个儿子埃德加来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zoDWA2/wOqAH6AzbPahvIRzhEWQNywjy4Yj3KzvYP/ILPIecAOmh19LJPPEfKue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