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草根的逆袭

成功不是某个阶层的特权,它对不同性别、年龄、种族、相貌、出身的人一视同仁。

埃兹凯斯·科南特身价百万,同时是美国罗德岛保图克特的慈善家和制造商,他曾说:“我在50年之前,就劝说我父亲同意我走出马萨诸塞州达德利的家,到外面自己闯荡。”于是,在1845年5月的一个早晨,我和父亲两人穿着最好的衣服,赶着破旧的马车到了伍斯特。我们到那里,是因为伍斯特县公报上有一个职位要招聘。招聘启事写道:

紧急招聘:报社办公室文员,要求品行良好,吃苦耐劳。

伍斯特
5月7日

“这儿的薪水前三年分别是30、35和40美元,第三年还能在老板家里吃饭。这些条件我都接受了,于是第二天就开始上班。伍斯特县的公报很普通,版面只有四个。过了不久,我就明白了什么叫“吃苦”。因为要用“华盛顿”手动印刷机印制报纸,所以每周工作两次,每次辛苦10个小时以上才能出版2000份公报。一般是在周五印刷外面的版面,整整一天我都要忙个不停。而印制里面的版面,大概是在周二下午的三四点钟,一般要到第二天凌晨3点钟我才能完成工作,每次上床时都感觉浑身酸疼。另外,还有个艰巨的任务是我每天要做的,即到楼后面的井里打水,然后绕进楼前的大门,到办公室还要再爬两层楼。刚去的时候,谁都能使唤我、骂我,用各种外号取笑我,让我清理办公室,给他们生火取暖,替他们寄钱、送报,随时听他们吩咐,还要听编辑的差遣。我过的生活,跟一个真正的印刷厂学徒没什么两样。可是,在我把排版和印刷的技术学到手后,就获得了提升,另一个男孩接过了我的工作,当然他要遭遇我之前曾经遭遇的一切。我的第一次成功就是如此,从那天开始,我从没请求别人给我一个什么工作,也没用过谁的推荐信。可是,要是有一份重要的工作是我想得到的,我会把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展现出来,尽量让那些雇主们了解。对于那些碰到一点困难就灰心沮丧的年轻人,我希望他们能从我的经历中获得启发和力量。人生之路总是始于漫长而崎岖之处,然而,如同船行大海之中,你要在你的所在地和目的地所在之间设定航线,充分利用每一个有利因素。”

面对霍勒斯·格里利,伊利法官斯特雷特曾说:“霍勒斯,在外面的时候,那件破衣服就别披在身上了。我给你在店里订身衣服吧,也让你体面些。”低头看了看身上的衣服,霍勒斯·格里利好像从没觉察到自己的衣服破旧,他说:“斯特雷特先生,你知道吗?我父亲刚刚搬到此地,我想尽力减轻他的负担。”他这7个月仅仅花了6美元在自己身上,他为斯特雷特法官做点杂事,报酬有155美元,他除了留下15美元给自己,剩下的都给了父亲。他们父子二人前不久从佛蒙特州来到宾夕法尼亚州西部,为了防止狼在夜里偷吃他们的羊,霍勒斯·格里利经常在外面露宿,而让父亲到房子里睡觉。他将近21岁了,个子挺高,有些迟钝,头发很乱,脸色不好,神情沮丧,即便如此,他还是决定去纽约闯荡一番。他用一根棍子挑起包裹,穿过60英里的树林到了布法罗,然后沿运河坐船抵达奥尔巴尼,再沿着哈得孙河直下,就到了纽约——那一天是1831年8月18日,那时候太阳刚刚升起。

霍勒斯一连几天都在大街上来来回回地走。他走进很多大厦里面问他们是否招聘员工,但总是得到令人失望的回答。他奇特的外表,让许多人都猜测他是逃跑的学徒。一个周末,他在住的地方听说维斯特印刷公司需要印刷工。于是,周一早上5点钟,他就早早地来到了公司门口,7点钟公司开门,他请求工头把这份工作给他。这位农村来的小伙子能排版多语种圣经的手艺还未被工头所知,于是工头说:“给他点活干,看他干得怎么样。”老板过来之后,要求解雇霍勒斯,他告诉工头说让霍勒斯干完第一天工作就赶他走。然而在那天晚上,霍勒斯快速而娴熟的手艺让自己保住了饭碗。此后10年,霍勒斯一直保持着跟这家小印刷公司的合作关系。美国最好的双周刊《纽约客》由他创办,虽然报纸没赚钱。霍勒斯在1840年被提名为总裁,这时他创办了《小木屋》杂志,发行量高达9万份,这个发行量在当时堪称神话。然而报纸售价仅每份一分钱,他获利甚微。接着,他又一次铤而走险地办了《纽约论坛》,依旧是一分钱一份。他借贷1000美元创办了这份报纸,第一次就印刷了5000份,可是要想把报纸全部卖出去很难。一开始只有600人订阅此报,可是在第6周,订阅量就飙升到了11000人。《纽约论坛》急剧扩张的发行量,甚至让新置办印刷机的印刷厂的印刷能力都出现了不足。

皮尔斯总裁参加了1853年的纽约世界博览会,他看到了一个正在展示其专利产品——老鼠夹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的热情和勤奋吸引了他,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小伙子会有一天成为世界富豪。杰·古尔德完全把展示老鼠夹当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他依旧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把这件事做得很好。实际上他决心要将之做到完美。为了养活自己,年轻的古尔德不得不做些测量的零活儿,比如给农民建造日晷,一块钱一个,挣来的钱仅够糊口,他就这样艰难度日。然而他日后经商的基础就是这样打下的,最后,他成了大富豪。

出生的时候,弗雷德·道格拉斯一无所有,甚至他没有自己的身体的所有权,在他还没出生时,他的父母已经把他用来还债了。为了能跟最穷的白人男孩一样获得人生的起点,他付出了堪比后者当上总统所要付出的努力。他只与母亲见过两三次,而且都在夜里,母亲要经过12英里的跋涉才能见他一个小时,然后要赶在天亮之前回到地里干活。因为没有老师,而且种植园里面也禁止奴隶学习读书写字,所以他没有学习的机会。可是,他总是在主人不注意的时候,利用报纸和成药年历的碎片学习26个字母。有了这种努力,他的成功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的学问胜过几千个白人男孩之和。他在21岁时逃到了北方,在纽约和新贝德福德为人搬运货物谋生。有一次,他有机会在楠塔基特岛反对奴隶制的集会上发表演讲,人们才开始注意到这个年轻人,他成了马萨诸塞州反对奴隶制协会的代表。他在各地奔波发表演说,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欧洲的演讲之旅中,他认识了几位英国朋友,他们提供给了他750美元,让他获得了自由。他曾经做过纽约州罗彻斯特报社的编辑,此后又负责了华盛顿的《新时代》。他还做了好几年的哥伦比亚地区消防局局长。当时,美国最著名的黑人就是他,他的名声如日中天,他逝世于1895年,举国哀悼。

小的时候,比肯斯菲尔德似乎没有一点机会,他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英国伟大的首相和勋爵,可是他说:“我的出人头地不是偶然的。我并非奴隶或俘虏,我能克服任何障碍。”他是一个犹太人,尽管似乎到处都不尽如人意,可他把约瑟和但以理当成自己的榜样,前者是4000年前的埃及宰相,后者是公元前500年的宰相,掌管着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库。他从下层社会攀升到中产阶级,再跃升为上层社会的一员,一路走来,直到成了执掌权柄的宰相,泰然自若地站立于政治和社会权力的巅峰。尽管议会下院抵制、嘲笑并奚落他,给他嘘声,可他只简单地说:“你们总有一天会服从于我。”这一天并不遥远。这个小时候缺少机会但却信念坚定的人,执掌日不落帝国长达25年之久。

威廉·古伯特曾说:“我学语法是在当列兵的时候,我学习的地方就是我的床位,书箱就是背包,我的桌子就是一块搭在腿上的木板,我总共学习了不足一年。我每天只有6分钱工资,蜡烛或灯油是买不起的,冬天的时候,只有值班时间有灯,其余时间看书只能借助炉子的火光。我经常不得不克扣自己的口粮,忍饥挨饿,就为了买支笔或一张纸。我不可能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读书写字的时候,身边是十几个蠢蛋在说笑、唱歌、吹口哨和打闹,但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不会打搅我。那些买笔、墨水和纸的支出,对于我是个大问题,因为它对当时的我来说确实是个大数目。我当时就有现在的个头,身体强壮,时常运动,可每周我们每人只能拿到两分钱用于购物。有一件事是我一辈子也忘不掉的。有一个礼拜五,当所有必需的开销都支付了之后,我改了主意,本来有半分钱是上午准备买红鲱鱼的,我决心攒下来。可是晚上的时候,我饿极了,就想去买点东西吃,可是发现那半分钱丢了。我伤心极了,把头埋在被窝里,像个孩子一样哭了。在这种环境之下,我都能战胜困难,那么年轻人,你还有什么理由不立刻起来行动呢?”

麦克鲁尔杂志报道说,林肯曾对原来的同事兼朋友格林说:“我跟有些大人物交流的时候,没看出他们有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

林肯下决心做公共事业,他把自己的计划对朋友们说了。为了练习口才,他要坚持去辩论俱乐部,虽然每次都要步行7~8英里,他称这种活动叫“辩论术学习”。

似乎是在他平生第一次认真学习课程的时候,他选择学习文法,并就此向校长格雷厄姆询问意见。

格雷厄姆先生告诉他:“你要是想抛头露面于大庭广众之下,学学文法确实是必要的。”

可是文法书应该到哪里去找呢?格雷厄姆先生说只有在6英里外的地方有一本。

听到这儿,年轻的林肯起身从饭桌上离开,从6英里外借到了科克汉姆的文法书。这本世间流传不多的书,其奥妙的内容很快就吸引了林肯。此后的几个星期,林肯只要一有机会,就会钻进这本书里面研究。他对自己要求很严,经常在背诵时让格林拿着书给自己纠错,要是有不懂之处,他就去找格雷厄姆先生请教。

附近所有的人都被林肯的勤奋好学所感染。格林经常把书借给他看,校长也对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尽量给他提供帮助,就连村里做桶的工人也在晚上用刨花点火,让林肯到自己那儿就着火光看书。不久之后,林肯就完全把这本文法书吃透了。

林肯对格林说:“嗯,要是他们说的科学就是这个,我还真要再学一门。”

约翰·皮博迪年轻的时候一贫如洗,也没什么朋友。有一天,他拖着疲惫而饥饿的身体来到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市的一家客栈,请求店主容许他在这儿住下,他愿意做些木匠活来抵偿住宿和吃饭的费用。大约50年之后,他重新来到这儿,此时他的身份是世界上最富有、最伟大的银行家之一。福勒主教就说:“普通人凭着自己超凡的努力和辛勤跻身上层社会,这个故事是最能给当代人以鼓舞的了。”

格里利刚想把右边的牛套在左边,他的父亲就说:“哦!这孩子长大了肯定没什么出息,他都不知道下雨天要进屋躲雨。”

霍勒斯是自己所属时代最伟大的编辑之一,可是他曾经却穷得穿不起长筒袜,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不屈不挠。

亨德尔的父亲对音乐很痛恨,家里一件乐器都不能有。可是亨德尔却一心想做音乐家,就在顶楼藏了一台小钢琴,一有机会就偷偷上去练习,直到有一天,欧洲的大钢琴家和作曲家都惊讶于他音乐知识之精湛。他务实于音乐创作,在不知道听众需要什么的时候,就先研究他们的喜好,然后创作符合他们心意的曲子。他分析声音及其组合和感官的关系,他要创作直接迎合人性需求的作品。他的不朽大作《弥赛亚》,创作的灵感就来自于柏林一个因负债而被关进监狱的可怜人。这一杰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据说其效果远非任何布道词和祷文所能企及,无数自负的人听后就悔过自新,它能把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因为一个还债的故事被这首音乐完美地演绎了出来。

起步之时,A.T.斯图尔德在纽约做过年薪300美元的老师。不久他就辞去了这份工作下海经商,结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永远不变的原则是诚实、一口价、一分钱一分货和公事公办。这些规矩和制度是他的每个部门都要严格遵守的。他在50年里赚的钱多达3000多万美元。他在1869年被提名为财政部长,可是后来人们发现,法律规定商人不得担任财长,他就主动提出,要么他辞职,要么把自己任职期间所有的商业收入全部捐献出去。

那个小拉斐尔,他羞怯而温文,既没钱又没有好的出身,谁能料到有一天他会闻名世界?或者谁能预想到,俄罗斯女皇会以66000美元的价格买下他的一幅66.75英寸见方的绘画“耶稣之母”,国家美术馆会以35万美元的高价买走他的“圣母马利亚”?

在普利茅斯洛克附近的一个穷人家庭里,伊卡博德·华圣博诞生了。小时候,他是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一家铁匠铺里的学徒。他生性腼腆,在别人面前甚至不敢吃饭。但就是如此的一个人,却决心要制造并大量生产世界上最好的金属线。当时,高质量的金属线不是美国所能制造的,钢琴用的金属线只有英国的公司能制造,市场被其垄断达百年之久。年轻的华圣博勇气非凡,成功也是必然。后来,各地标准用材都是他的金属线。最高峰时,他一天要生产25万码铁丝,消耗金属12吨,职员700人。他赚的钱可谓不计其数,可他捐献出了大部分财富,并把其余的遗赠给了慈善机构。

17岁的时候,约翰·雅各·阿斯特就走出家门到外面赚钱。他的包袱里只有两块钱和三个信念:诚实、勤奋和不赌博。他在两年后来到了纽约,工作于一家毛皮店,周薪两元,包三餐。不久他就知道了生意该怎么做,开起了自己的店。每笔买卖他都亲历亲为,他跟印第安人做生意时亲自钻到树林里,然后越过大西洋把皮毛卖到英国赚取高额利润。没过多久,他就成为美国主要的皮毛商人之一。可随着赚的钱增多,他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财富观。50岁的时候,他已经身价百万;60岁时,他却为百万家财所拥有。他在土地上的投资让他成为美国最富有的地产商。

伊莱休·伯里特的日记现收藏于伍斯特市,中间记录着他去图书馆看书的内容,如:“6月18日,星期一,头疼,居维叶《地球理论》40页、法语64页,打铁11小时。6月19日,星期二,希伯来语60行、丹麦语30行、波希米亚语10行、波兰语9行、星星的名字15个,打铁10小时。6月20日,星期三,希伯来语25行、叙利亚语8行,打铁11小时……”他后来成了著名的“铁匠学者”,掌握18门语言和32种方言,为人类福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对于这个本来没有机会成为学者的男孩,爱德华·埃弗雷特评价道:“那些有机会享受良好教育的人,在他面前应该感到羞愧。”

亨利·威尔逊副总统曾说:“我出身不好,生活的苦难我在摇篮里就感觉到了。当孩子饥饿的时候,母亲却拿不出面包的滋味,我是知道的。我离开家时只有10岁,做学徒时是11岁,每年上学只有1个月时间。辛勤劳动了11年之后,我拥有了1辆牛车和6只绵羊,我卖了它们,得到了84美元。在21岁之前,我精打细算着花每分钱,1块钱也没乱花过。我知道辛苦跋涉和干重活的滋味不好受。在我21岁的第一个月,我带着一队人在树林里砍木材。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拼命干活直到天黑。那个月我竟然赚到了6块钱!那时候我就觉得,每一块钱都比今天晚上的月亮还要大。”

瑟洛·威德说:“在耕作之余,很多农民出身的孩子另有思想上的追求,我就是其中之一。手榨甘蔗汁和砍柴的活我们都会在天黑之前完成,晚上的时候,我就沏好一壶水,用白天准备好的大松树枝在制糖作坊前生起一堆火。在明亮而温暖的火光前,我像条蛇一般蜷缩着——因为勾引我们的女祖先,它不得不接受惩罚成为现在的样子——无数的欢快夜晚,我就是在读书中度过的。就是这样,我记得我把《法国革命史》读完了,跟后来读的那些书相比,这本书里面的事件和恐怖氛围,以及这场国家悲剧中主人公的命运,都让我印象极为深刻。我还记得,我把双脚裹上破毯子,走了两英里的雪地,去找一个叫凯斯的人借书,虽然我的脚冻得不成样子了,但拿到书的时候,我已然高兴得忘乎所以。”

看到约翰·沃纳梅克对工作的专注入神之态,一位商人说:“这个人肯定有着比我们所有人都好的前程。”对于一个用手推车推着衣服在费城大街上叫卖的年轻人,给出这样的预测,显得多么不合时宜!可是,一种征服者的坚韧精神在这个年轻人的体内,这就是他最大的财富。格兰特将军曾跟乔治·W.蔡尔兹说:“沃纳梅克先生可以统率千军万马。”因为其充沛的精力、聪明的头脑、勤俭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哈里逊总统注意到了他,任命他为邮政局长。

在法国一个边远小镇的干货店里当雇员,是雅克·阿里斯蒂德·鲍西考尔特从商生涯的开端。他在几年后到了巴黎,很快就在那里崛起。1853年,他跟邦·马尔代合作,随后又成了该公司的大老板。当时,邦·马尔代只是一家小店,得益于鲍西考尔特的指导,后来成为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大公司。鲍西考尔特的理念是建立一个大型公司,将慈善和商业融为一体。根据雇员的工作时间及其创造的价值,鲍西考尔特不同程度地提升了他们。他建立了免费指导、医疗和图书馆体系提供给雇员们;他设立了一个远期基金给工作时间满10年或15年的职员,男职员可从中获得小额资金,女职员能得到婚姻补助;他还建立了一个免费为艺术家展出其作品的艺术馆。1877年他突然谢世之后,他的计划被其独子继续推行,直到其子也去世。此后,他的商业和慈善计划由其遗孀玛格丽特·格林继承并发展,直到1887年她去世为止。公司在这一家人的辛苦经营之下拥有了良好的基础,现在,一幢占地108000平方米的大厦和很多较小的附属建筑为这个公司所有,它还有3600名职员,有近2千万美元的年销售额。公司创始人的宗旨仍为现在公司各个部门所执行,取得的成功一如当年。虽然他们都已经不在,可是这个庞大产业依旧被他们的精神和思想所主导。公司的每一件商品,绝对都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秉持薄利多销的原则。要是消费者对某件商品不满意了,还可以退货或退款。

约瑟夫·亨特当过木匠;罗伯特·伯恩斯当过农夫;济慈当过药商;托马斯·卡莱尔当过泥瓦匠;休·米勒当过石匠;大画家鲁宾斯当过男仆;斯韦登伯格当过采矿工程师;但丁和笛卡尔当过士兵;本·约翰逊当过砌砖工,一手拿着泥铲,一手拿着书,在伦敦林肯酒店的工地上做苦力;杰里米·泰勒当过理发师;安德鲁·约翰逊当过裁缝;大主教沃尔西、迪福和柯克·怀特的父亲都是屠户;迈克尔·法拉第的父亲是个铁匠,他也曾当过一个出色的铁匠,其老师汉弗莱·戴维则当过药剂师的学徒;维吉尔的父亲是搬运工;荷马的父亲是农民;蒲柏的父亲是商人;贺拉斯的父亲是店主;德摩斯梯尼之父则是羊毛批发商;奥利弗·克伦威尔的父亲是啤酒工人;约翰·沃纳梅克的第一份工作周薪1.25美元;A.T.斯图尔德一开始是个学校老师;詹姆斯·基涅曾经是加利福尼亚一个小镇上的牛奶车司机;纽约《世界》的所有者约瑟夫·普利策曾经是密西西比河蒸汽船上的烧炉工人;年轻时的赛勒斯·菲尔德当过英格兰一家店的店员;乔治·W.蔡尔兹曾拿着4美元的月薪在书店里当勤杂工;安德鲁·卡内基的第一份工作是周薪3元的匹兹堡电报局职员;C.P.亨廷顿曾卖过黄油和鸡蛋,只是为了挣1英镑;怀特劳·里德曾周薪5美元,职业是辛辛那提一家报社的记者;亚当·弗勒保夫曾经是费城的一个屠户;撒拉·贝纳尔当过裁缝店的学徒;阿德莱德·尼尔逊事业的起点是保育员;小说家布拉登小姐做过很多地方的龙套演员。

在《生意人》一书中,W.O.斯托达德先生讲述了去世了的利兰·斯坦福的传奇经历。利兰的父亲在他18岁的时候买下了一块林地,并跟利兰说,要是把这块土地上的树木全部砍伐掉,那些卖木材的钱就全部归他所有了。刚好当时附近建起了一个木材市场,于是,利兰就拿出自己的积蓄雇了几个伐木工,把砍下的两千多考得(木材体积单位)木材卖给了莫霍克和哈得孙铁路,净赚2600美元。这笔钱被他用来攻读法律,所以,如同斯托达德先生所形容的一般,他是一路“砍”着进入了律师行业。

年轻人也许能从本杰明·富兰克林一生的经历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富兰克林在12岁时就离开了学校,此后再也没进过校门。刚开始,他只是尽量多地读书,可不久他就发现,想要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仅仅埋头读书是不够的。于是他马上作出了改变。上学时他的算术就不好,曾几次想要放弃,直到离开学校,他还是对算术一窍不通。可是这位印刷工的儿子很快就发现,不懂算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于是他在14岁的时候,再次捧起了《科克尔算术》,这本曾经让他很迷惑的课本被他轻松愉快地学完了。此后,一项包括了一些初步的几何知识的领航工作又被他熟练掌握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被他体会到了。我们知道,类似的经历也出现在他学习写作艺术的过程中。最终,他成了同时代的佼佼者。他的写作水平在16岁时就已经很出色了,并在其哥哥创办的报纸上发表了匿名的文章,人们读了之后,竟然把文章的作者想象成殖民地最有学问的人。

亨利·克雷的父亲早逝,其寡母拿不出送他上普通学校的钱,他只能在一所破学校里学点基本的知识。可是他利用一切机会自学,后来,人们说到“自力更生”时总以他作为例子。

那些最成功的人,是战胜了障碍、不幸和困难的人。

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古德伊尔忍受着贫困和失败,硬化橡皮最终被他发明出来了;在行李车厢和印刷厂里,爱迪生埋头钻研,最终征服了神秘的光和电;在皮匠凳子上,凯里坐在那儿思考,最终向处于黑暗中的印度传递了爱的信息。真正的成功属于他们。 /Lm4KCdRjPKhMr8dRqP32zpCh0g8uwR3gTa/CogFNC6Qxydm/Vw0rA4EQ089g3/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