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适应环境需要选好方向

适应环境,需要选择一个好的方向,如果在这一点上出了问题,那可就事倍功半了。运动学家指出,一个人的耐力和爆发力是由他的肌肉组成成分决定的,如果这个人的红肌纤维含量高,那么他就善于长跑;反之,如果白肌纤维含量高,那么他的爆发力就非常强。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他的肌肉群是恒定的,如果他的红肌纤维含量多,那么白肌纤维含量就必然会少。这样看来,那些红肌纤维含量高的人,在长跑方面是占据优势的,而如果想要将一个白肌纤维含量多的人培养成为长跑健将,那么注定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在适应环境的时候,也需要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面。如果将一头耕牛赶到大海里,一定要让它去适应水生生物的环境,结果注定不会美好。从这个意义上讲,选择环境是先于适应环境这一命题而存在的。

其实,幼年时候的爱因斯坦在师长眼中是非常迟钝的,而且他一直到了4岁才会讲话。父母把他送进学校,希望他在这里能够学到点什么,可是没过多久,教他希腊文的老师说话了:“这是一个愚笨的孩子,他是学不出什么结果的。”

可以说,爱因斯坦在语言、文学这个方向是没有丝毫优势可言的,而他本人对于这些知识也并不重视,从来不把它们放在心上。因此,这引起了老师的不满,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找这个“不开窍”的学生谈话,但是却收效甚微。对于那些苦口婆心的劝说,爱因斯坦只会在一小段时间内表示遵从,而对于语文教科书,他稍稍看上一会儿就会藏起来再也不翻了。相反,他对于数学和物理的理解能力和喜好完全超出了想象,一有机会,他就会到处去找关于数学和物理的书籍。

在爱因斯坦15岁那年,他家附近的那座电器厂出现了问题,所以他的父母都不得不搬到了意大利,当时爱因斯坦为了参加中学毕业考试,留在了德国。然而此时,讨厌他的希腊文老师再一次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你最好还是离开学校吧,因为有你在班上,会影响到大家对我的尊重!”这样的话从自己的老师口中说出来,带给爱因斯坦的打击是非常强烈的。

但是幸运的是,爱因斯坦并没有按照其他人为他设计的道路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抱着对物理、数学的热爱,爱因斯坦一门心思地研究数理,这完全是一个人的兴趣使然。在他16岁那年,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韦伯教授对这个年轻人很是看好,他对爱因斯坦说了很多鼓励的话,这让四处碰壁的爱因斯坦兴奋不已。也正是韦伯的鼓励,爱因斯坦才鼓足勇气继续自己的探索,最终功德圆满,成功上岸。

就如同我们知道的那样,这个“愚笨”的人在1905年发表了举世瞩目的“狭义相对论”第一节,打开了他辉煌人生的第一步,所有人都被他伟大的理论深深折服了。后来,经过研究发现,爱因斯坦的智商达到了160分,完全是一个超级天才的数据,这也从根本上驳倒了那位希腊老师的“智商低下论”。

在后世评论时,人们大都喜欢说:“爱因斯坦沿着自己擅长的方向,将自己的潜能最大化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爱因斯坦在语言上的拙劣、稚拙人尽皆知,如果一定要让他顺应师长的方向,那么他大概只能当一个碌碌无为的教师或医生,人类历史甚至会因为缺失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天才而延缓前进的步伐。可以肯定地说,爱因斯坦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最终扬长避短,走向辉煌。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也同样面临着一个环境选择的问题。努力让自己适应环境是正确的,但是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找对方向。

主动去适应环境和选择环境之间并没有直接矛盾。科学家研究发现,选对方向并为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发展环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脑部开发量。就像爱因斯坦那样,如果他选择做一个科学家,那么他就可以将自己的优势最大化,而如果他去做一个医生或教师,那么他的大脑利用率也就在5%左右了。也就是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会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土不服”现象,少一份碰撞与磨合带来的艰辛。 raetMahxXyUWrjUO6sE+SvvwXoOW4slJsZ2O8yQeti9UpbUO1BgYvKQ9DTvbdbU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