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适应环境,
草根逆袭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世界是不公平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特定的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比如,由于先天条件不同,有些人天生就非常强壮,而另一些人可能就稍微柔弱一些。然而,除了体质上的差异,家庭条件的不同也影响着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仅是人类社会,所有的生物群体,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那些生来就处于弱势的群体,它们应该怎样延续自己的生命呢?

有人说过,带给一个人贫困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决定性因素无外乎两点,其一是他的家庭环境,其二就是这个人本身的才华。实际上,有很多伟大的人,我们在后来审视他的时候,觉得他是个天才,卓越的天赋成就了他,但是我们都忘记了,那些所谓的伟人、英杰,大多是从非常艰难的处境中站起来的,而要做到这一点,他们首先就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认同感,并且努力去适应它。

作为西班牙文学史上最为璀璨的明星塞万提斯·萨维德拉,就是一个典型的从弱势群体中走出来的伟人。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江湖医生家庭,兄弟姐妹7人,父亲为了养家而四处奔走,孩子的教育自然就全部落到了母亲一人身上。很显然,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塞万提斯的母亲并不能将自己的孩子照看得面面俱到。可以说,塞万提斯的童年生活,不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来看,都是非常糟糕的。

早年的塞万提斯并没有试图让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去,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出众的文学造诣,甚至相反,他将自己看成一个“武人”。在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政府军,投身到战斗的第一线去。在那里,塞万提斯作战勇猛、从不退缩,甚至在一次战斗中失去了自己的左手。为了表彰他的这一行为,统帅胡安写了一封信,将这个勇敢的士兵推荐给西班牙国王。

看得出来,塞万提斯的天赋并不是体现在军功上,他在军队里出生入死4年,负了3次重伤,还失去了一只手,却仅仅得到了“推荐给国王”的待遇。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塞万提斯,是泡在一滩并不适合自己的死水里,或者换句话说,他没有适应环境,而是走到了环境的对立面。

然而,这样的生活在他回到祖国之后就出现了改观,塞万提斯发现自己对于文学有一种近乎癫狂的热爱,于是他便开始大量写作,一方面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另一方面以此养家糊口。不幸的是,在撰写《堂吉诃德》的过程中,一天早晨,人们在塞万提斯的家门口发现了一具尸体,这具说不清道不明的死尸直接将塞万提斯扔进了监狱。中世纪的西班牙监狱环境是非常糟糕的——这里的犯人要干很重的杂活,而且每天只有少量的食物,更不用说能安下心来写作了。但是塞万提斯坦然地接受了这一现实,很快他就换了另一种写作方式,在不能用笔来写书的时候,他就静静地打下一些腹稿,等到最后出狱的时候,他已经将《堂吉诃德》拟写好了。

就像古往今来的先贤们一样,塞万提斯也是在一个异常艰难的时期完成自己一生中最为耀眼的杰作的,文森特·梵高如此,威廉·约瑟夫·凯西如此,马克西姆·高尔基亦是如此。从监狱里出来的塞万提斯穷困潦倒,甚至连邻居都瞧不起他,对于一名战斗英雄来说,这是莫大的耻辱。还好塞万提斯并没有一蹶不振——悲剧性的人生激发了他内心喜剧化的潜能,就在这样一个糟糕的外在环境中,塞万提斯完成了《堂吉诃德》的初稿,此后一经发行就大获成功,一年之内重印6次,风靡一时。塞万提斯本人也因为《堂吉诃德》的问世,成为了西班牙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就个人遭遇来说,塞万提斯所处的环境是异常艰难的——贫困的家庭、众多的兄弟姐妹、残破不堪的童年……然而,这些都没有让他迷失。相反,他用自己强大的适应力,完美地融入了整个环境中,并在写作中找到了个人乐趣,以愉悦的心情造就了《堂吉诃德》诙谐幽默的文风,从而为死气沉沉的西班牙文学注入了清新的空气。也许塞万提斯在物质上是贫穷的,但是他在文学艺术上却开出了一朵绚烂无比的花。

其实,“贫穷”的另一层含义体现在个人天赋上,由于遗传、先天条件的不同,每一个人的资质都是不同的。对于那些天资稍差的人来说,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就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甚至有时候,即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人就选择了自暴自弃,永久性地移开了自己对于理想的目光。对于这一部分人,就如我们平日里所看到的那些一样,他们的整个人生都过得浑浑噩噩,甚至在临死之前,都找不出一个值得回忆的东西。而正视了自己平庸的头脑,又能够努力奋斗的那些人,同样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真正比较起来,德国人的足球天赋远远落后于巴西人,他们更多的是依靠自己严密的纪律性和强大的适应能力来为自己获取荣誉。其中,德国国家队前队长迈克尔·巴拉克就是一个典型。

在教练眼中,这个叫做巴拉克的孩子一开始的球技确实是太糟糕了,他空有190厘米的身高,却完全控制不住球,足球在他脚下轻轻一踢就会飞出老远。对于巴拉克将来的定位,球队的助理教练这样说:“好好训练,你可以成为一个主力的,但是不要有做大明星的想法,这很不现实。”

后来的事情也正像这位教练所预料的一样,身材强壮的巴拉克在自己的青葱岁月里,打得不温不火——没有什么重大失误,也没有多少亮点。看看17岁就参加世界杯的球王贝利、19岁就名动天下的迈克尔·欧文、14岁就帮助球队夺得冠军的约翰尼斯·克鲁伊夫,巴拉克的成长实在是太慢了。其实这不能怪他,和上述天之骄子相比,严谨的德国人在足球天赋上输了不止一步,1999年,他甚至把球踢进了自家大门,将联赛冠军白白送给了老冤家拜仁慕尼黑。

对于自己略显尴尬的天赋,巴拉克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适应能力,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他毫不懈怠,坚持自己的方向,不断提高自己。很快,巴拉克入选德国国家队。荣誉的背后同时也隐藏着严重的质疑,反对派们认为,要让巴拉克来顶替大名鼎鼎的斯特凡·埃芬博格成为德国国家队中场核心,看起来是多么不现实啊!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巴拉克入选国家队反倒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后来的事情更是将巴拉克推到了风口浪尖。当时的德国国家队里,最有威望的当属年近不惑的马特乌斯,以及狮子王卡恩,前者年事已高,而后者也即将步入自己职业生涯的晚年。巴拉克凭借自己的努力、成熟以及强烈的欲望,被推上了领袖的位置。很多人都希望“用自己的嘴将巴拉克赶下来”,他们不遗余力地辱骂、嘲弄大器晚成的国家队新领袖,试图让巴拉克自己也相信“我没有资格穿上国家队的球衣”。幸运的是,在巴拉克粗犷的外表之下,包藏着一颗细腻的心,这种遇水则柔、遇钢则强的性格造就了他对于外来压力的非凡适应力,而他那相对平凡的资质并没有成为他进步的绊脚石。2002年的世界杯,26岁的巴拉克大发神威,在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当中,都是他打入了全场唯一入球,虽然最后没有顺利捧杯,但是他用自己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尊重。4年之后,在德国本土举行的世界杯上,巴拉克又一次率领球队取得了世界杯季军。尽管自始至终,巴拉克都没有赢得大力神杯,但是他屡救球队于水火、力挽狂澜的大英雄气魄感动了所有人。2006年,当德国队被最后的冠军得主意大利队击败时,巴拉克刚毅的脸上没有表情,只是他的眼角浸满了泪水,一个没有哭泣的男人,却让无数人落下了眼泪。

和历史上的诸多巨星相比,巴拉克的才华可以说是“相形见绌”,而现实对他的打击也是非常残酷的,可以说,他成长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到处都是陷阱。巴拉克的成功在于,他从这个艰难的环境当中汲取了营养,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对于很多人来说,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本身的条件不是很好,或者像塞万提斯一样穷得家徒四壁,或者像巴拉克一样天资平平,可以说,他们是“贫穷”的。比起鼓励,碰壁更容易让一个人滋生放弃的意识,但只要坦然地面对眼前的现实,让自己主动融入社会,就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比起富人、权势者,穷人改造世界的难度要更大一些。自一个人出生以后,他就面对着该如何更好地同环境和睦相处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自己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t7y4Go53iLm4WQOfFQLT5nI3GtfZ467H7IaRklJ1vun75e2ELwbvOc/9TsA6A38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