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兵权

夫兵之权者,是三军之司命(1),主将之威势(2)。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要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3)。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1)司命:民间相传为灶神,在此指主宰和灵魂。

(2)威势:威力和权势。

(3)随所遇而施之:随所遇之不同情势来区别择用,意即能随机灵活运用。

兵权是用来对军队发号施令,以及巩固主将威势的。如果将领能掌握兵权,就能自如地指挥全军,他的军队势必如虎添翼,无所拘束,不论遇到任何问题都能灵活应变。如果将领丧失了兵权和威势,就会像离开江河湖海的鱼龙,想要求得在海洋中自在悠然的气势,在波涛中纵横奔腾,又如何能够呢?

诸葛亮在《将苑》开篇之始就指出兵权的重要性。他认为战争的胜利需要靠全军将士的密切配合,而要兵士听从指挥,军队步调一致,将帅就必须掌握兵权,否则将如“鱼龙脱于江湖”,难以施展才能。换言之,勇猛善战、足智多谋的将领,如没有统领千军万马的兵权,就无法自如地指挥部队,部下也难以准确地执行命令。倘使统帅不能操控军中将士,军队的混乱也就不言而喻。试问一支混乱的军队又怎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这正是诸葛亮置兵权于首要地位的原因。

北宋年间,君王为牵制将帅的权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次将帅出征,都必须按照皇帝亲自绘制的阵图布阵。例如宋太祖、宋太宗每每御驾亲征,大抵都会自定阵图,指挥各地的战事。太祖和太宗出身统帅,领兵征战勉强还能应付,但宋真宗以下的几个皇帝,生长于深宫,根本不懂军事。皇帝自定阵图,其目的只为限制将帅的权力。当时将帅作战多请示朝廷,而群臣对此往往争论不绝。此外,主帅必须与钤辖、都监等聚议,以决定军队的作战策略,然而也是“人人各出意见,议论不一”,以致往往坐失良机。不仅如此,西北边的将帅一年还要被轮换三、五任,以限制其权力,而“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结果,致使士兵缺乏训练,作战时“上下不相附,指令不如意”,所以在与西夏的作战中,往往以败战告终。

更有甚者,在公元1140年,金朝违背和宋朝的协定,挥兵大举侵犯南宋。岳飞奉命北上,所向披靡,大破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正当抗金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却因为害怕岳飞收复中原后,迎回徽宗与自己争位,于是不仅利用宰相秦桧处处牵制岳飞,还以一天12道金牌催促岳飞回京,致使10年抗金的成果毁于一旦。

身为三军统帅的岳飞处处受到昏君的牵制,无法自如地指挥军队,无论对岳飞或宋朝江山来说,都是一种悲哀。完全不懂军情的宋高宗,为了一己之私去干预军队的指挥,不仅使得一代名将岳飞惨死于风波亭,也葬送了宋朝的大好江山。 IGo2/zRjA2u16Kyc11oPX+mtz7iqK4AOExOTFAuY9AUPicLKNdJfnv4UQpy14N6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