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励志篇(2)

负荆请罪

春秋战国时期的蔺相如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政治家,他出身卑微,原是赵国的一介寒士,赵惠文王时,因秦国向赵国强索“和氏之璧”,蔺相如奉命怀璧入秦,当廷力争,使原璧归赵。

后来在渑池会上,蔺相如迫使秦王击缶,使赵王免遭屈辱。他的大智大勇,举国钦佩,因此赵王十分器重他,一下子将他提升为上卿,位子与老将廉颇持平。

当时在赵国任大将军的名将廉颇看到赵王对蔺相如如此厚爱,便恼羞成怒,说:“我为赵国攻城夺地,战争沙场、出生入死,大小数百战,屡建大功,才做了上卿。而这个蔺相如,出身低贱,什么才能也没有,光凭一条三寸不烂之舌,竟跟我平起平坐,叫我这张老脸搁到哪里去?”他还到处扬言,如果碰到蔺相如,一定得当面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了,就处处避开廉颇。他怕上朝碰面,就推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在大街上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驰来,他连忙命人掉转车头让进小巷里。

蔺相如的部下看见主人对廉颇一再退让,也觉得面上无光,便相约要告辞而去。蔺相如劝他们不要走,问他们:“廉将军同秦昭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当然是八面威风的秦昭王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回答。蔺相如微笑着说:“对啊,就是这个威慑天下的秦昭王,我都敢当廷斥骂,羞辱他的满朝王臣。我蔺相如虽不中用,难道独独害怕廉将军么?”

他目光炯炯环顾众人,又说:“我只是想到,强秦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如果我们两虎相斗,赵国就危险了。我的一再退让,是把国家安危放在前头,把个人恩怨放在后面。”

后来这番话传到廉颇耳中,他又羞又愧,深受感动,于是就脱光上身,背着一条带刺的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他一进门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请求蔺相如狠狠鞭打他这个狂妄无知的人,蔺相如急忙上前扶起廉颇。从此,廉颇和蔺相如建立了生死不渝的友情,将相和的故事也成为了千古美谈。

大智慧:在危急面前,要识大体,顾大局,放弃个人恩怨,将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马夫之妻

春秋时期,晏子担任齐国的宰相。

有一天他坐着马车外出,经过闹市。俗话说:“宰相家人七品官”,因此给他赶车的马夫高高地坐在驷马大车上,神气活现地挥着马鞭,洋洋得意地吆喝着。

马夫的妻子在家门口看到了丈夫的行为,对丈夫大失所望,就关上房门,暗自流泪。等马夫回到家里,妻子拿起了已经打好的包袱就要走,并说要同他离婚。

马夫慌了,忙问原因。

妻子说:“晏子虽然身长不到六尺,但却是一国堂堂宰相,名闻诸侯,今天我看他坐在马车上,穿着朴素,低头沉思,态度谦虚;而你呢,虽然身长八尺,不过一个马夫。原本以为你会从晏子身上学到些优点,没想到你在心理上已经感到满足,看你赶车时那副神气和派头,就好象你是宰相一样!我不愿跟一个骄傲自满的人过日子。”

马夫听了很惭愧,以后每次赶车,都十分检点自己的言行。

后来晏子无意中发现了这个车夫的变化,他感到很奇怪,于是便问车夫是什么原因使他的态度转变的这么快?马夫以实相告。晏子称赞这个马夫能够从善入流,后来推荐他当了大夫。

大智慧:“人贵有自知之明。”有志者不自满,自满者无大志。

所树非人

春秋时期,魏文侯在位的时候,有一个叫子质的人因为做官犯了罪,文侯罚他永世不得踏入魏国半步。

于是,他不得不离开魏国北上谋生,辗转来到了赵国。

他进见赵简子并说:“我算是看明白了,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对别人施恩德了。”

简子说:“为什么呢?”

子质忿忿不平地说:“魏国殿堂上的士、卿由我培养提拔的占一半,朝廷里的大夫由我培养提拔的占一半,边境守卫的人由我培养提拔的也占一半。谁料到如今殿堂上的士在君主面前说我的坏话,朝廷里的大夫用法律威吓我,边境守卫人拿着武器拦击我,我已经心灰意冷了,所以我不再对别人施德了。”

赵简子说:“噫!您的话错了。打个比方吧,如果春天栽种桃李,夏天就可以在桃李树下乘凉,秋天就可以吃到桃李树的果实。但是如果春天栽种蒺藜,夏天就不可以采摘它的叶子,秋天也只能得到它长成的刺啊。由此看来,结什么样的果实在于栽种什么树。现在您所培养提拔的人不对啊。所以君子应该事先选准对象再培养提拔。”

大智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人才的培养提拔应该慎重,就像种树一样,应该先择后种。

愚公之谷

春秋时期,齐桓公很喜欢打猎。

有一天,齐桓公外出打猎。看到一只梅花鹿正在低头吃地上的草,于是就拉弓搭箭向着梅花鹿射了出去,但是没射到,却是梅花鹿受到惊吓,疯狂逃跑。齐桓公紧迫不舍,追着追着,追到一个山谷里。梅花鹿不见了,齐桓公也不知道自己来到了什么地方,他知道自己已经迷路了。

齐桓公正在着急之时,看见一个老翁走了过来。

齐桓公便问:“老人家,这个山谷叫什么名字?”

老翁说:“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

齐桓公觉得很有意思,又问他说:“为什么叫做愚公之谷?”

老翁说:“这是用我来命名的。”

齐桓公更不理解了,就问:“看老人家的仪表,并不愚蠢啊,为什么说你是愚公呢?”

老翁就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这个老翁原来喂养了一头母牛,母牛生了一头小牛,小牛逐渐长大了。老翁把长大的小牛卖掉,用这笔钱买了一头小马驹。一个年轻人看老翁放牧一头母牛,后边还跟着匹马驹,就强词夺理说:“这匹马是我的,你偷了我的马。”老翁说:“这是我的马,你怎么说是你的呢?”年轻人说:“你前面牵着一头牛,后面跟着的确是一匹马,试问牛怎么会生出马来呢?这马是我的。”说完也便把马牵走了。

乡亲们听说这件事以后,都认为老翁愚蠢,小马驹被别人抢走了,为什么不知道向官府去告状?这不是愚蠢是什么?于是,乡亲们都管老翁叫愚公。

老翁讲完了自己的故事说:“又因为我从小就住在这个山谷里,因此乡亲们就把这个山谷命名为愚公之谷。”

齐桓公听后,也说:“老人家你确实有点愚蠢,你为什么就把马白白的给了他呢?”

愚公也不向他解释什么,只是微微一笑,随后便用手给桓公指了一条回到京城的路。

齐桓公告别了老翁,回到了都城。

第二天,早朝时候,齐桓公把这件新鲜事告诉给相国管仲。

管仲听到这件事后,严肃地整理好衣服,拜了两拜说:“这是我的过错啊。假如在唐尧时代,咎繇当法官,哪里会发生强抢人家马驹子的事情呢?那个时代里,如果被欺侮到这种地步,老翁也一定不会给啊。这位老翁知道今天司法不公正,所以就把小马驹给了那个不讲理的年轻人。让我回去整顿一下政事,使司法公正,保护百姓,严惩恶人。”

大智慧:当政者应该思想敏锐,见微知著,从小事中看到关系国家治乱兴衰的大政方针。

后来居上

西汉时,汲黯、公孙弘、张汤三人都是汉武帝的臣子。

当汲黯居高位的时候,公孙弘和张汤还是小官。

后来,公孙弘、张汤都被提拔了,他们的官职和汲黯平起平坐,于是汲黯就处心积虑地在武帝面前去弹劾公孙弘和张汤他们,并且多次以莫须有的罪名毁谤他们。但是武帝不但不听他的话,而且还升公孙弘为相国,封张汤为御史大夫。

汲黯看到他们的官位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了自己,这还不算,以前自己手下的属吏们也都和自己并列了,甚至有的还超过了他。

汲黯就觉得很不公平,于是他就上朝去见武帝,见到汉武帝后,就抢步上前说:“陛下用人好象堆积木柴,后来者居上。”

汉武帝听了没有理他。

大智慧:在一定的条件下,落后可以转化为先进,后来者可以居上。

齐侯之鞋

春秋时期,齐景公从鲁国请来一个鞋匠,为他特制一双鞋子。这双特制的鞋子,非常得漂亮,鞋带是用黄金做的,用白银镶边,再缀上珠宝,用美玉装饰鞋头,鞋的长度足有一尺。

齐景公认为只有这双特制的鞋,才与自己这个拥有万辆兵车大国君主身份相称。在一个大冷天的早晨,他穿着这双特制的鞋上朝处理政事。

宰相晏婴上朝来了,齐景公很尊重这位三朝元老,想起身去迎接。由于穿在脚上的这双特制鞋太重,他迈不开步,仅仅能抬抬脚。

他问候晏子说:“相国,外边的天气很冷吧?”

晏子看到齐景公穿的鞋子让他迈不开步,就借机劝谏说:“君侯怎么问起天气冷不冷呢?古代圣人制作衣服,要求冬天衣服做得又轻又温暖,要求夏天的衣服又薄又凉爽。现在君侯脚上的鞋子用金银珠玉做成,冬天穿起来冷上加冷,而且鞋子沉重得超过了脚的承受能力,这就违背生活常理了。这双鞋是谁为君侯制作的?”

齐景公说:“是从鲁国请来的鞋匠制作的。”

晏子说:“臣以为鲁国的这个鞋匠有三大罪状,请允许臣讲。”

景公说道:“他给寡人制鞋,费了很大的精力才给寡人制成这么漂亮的鞋子,而他得到的奖赏还不够这双鞋子的百分之一,寡人还嫌赏他的不够,相父为何说他有罪呢?”

晏子说“鲁国的鞋匠不知道季节的寒暖变化,不知道脚能承受的重量,违反生活的常理,这是他的一大罪状;做鞋不按常规操作,做出这双不伦不类的鞋,使我们君侯受到天下各国的嘲笑,这是他的第二大罪状;耗费钱财,对国家没有功效,招致老百姓的怨恨,这是他的第三大罪状。臣请求主上立即下令,把他逮捕,交给司法官员按罪论处!”

齐景公觉得鲁国鞋匠制作这双鞋很不容易,坚决要求放过他。

晏子也很坚持自己的态度,坚决不肯放过鲁国的鞋匠。

景公说:“寡人真的不明白他究竟错在哪里,这双鞋是寡人让他做的,你要处罚就处罚寡人吧,但请相父饶了那个无辜的鞋匠。”

晏子坚持说:“不可以。我听说,为做善事而使自身受苦的人,他应该受重赏;为做坏事而使自身受苦的人,他的罪恶更重。”

齐景公无话可说了。

晏子退出去,直接向职官司法的府衙走去,到了那里就命令那儿的官员立刻将鲁国的鞋匠逮捕,派人把他押解出境,永远不准他进入齐国境内。

从此,齐景公脱下了这双鞋,再也不穿它了。

大智慧:只知追求奢华而不注重实用,以至于违反生活常规,是十分愚蠢的行为。

社稷之臣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崔杼因为和齐庄公为了一个女人而争风吃醋,而杀了庄公。晏婴站在崔杼家的大门外,崔杼问他说:“你难道要为君侯去殉死吗?”

晏婴说:“君侯如果为社稷而死,那我就随着他去死;君侯如果为社稷而逃亡,那我也随着他去逃亡;君侯如果为自己而死,那么除非他的亲信,谁会随着着他去死呢!”

晏婴的言外之意是说齐庄公因为与崔杼争风吃醋而被杀,不是为社稷而死,所以自己也不值得去为他殉死。

可见晏婴在齐国当宰相,把自己看做是国家的大臣,而不是国君的亲信,时时用国家大臣来严格要求自己。

齐庄公被杀死以后,齐景公即位。不久,齐景公又任命晏婴为齐相。

有一次,齐相晏婴陪侍齐景公处理朝政。

这一天的清晨,天气特别寒冷,冻得齐景公浑身发抖,手脚冰凉。

齐景公支使晏婴说:“相父,麻烦你帮寡人端碗热粥来。”

晏婴说:“王上,臣是朝廷的大臣,而不是侍奉君侯饮食的臣仆,这不是我的职责!”

齐景公又支使晏婴说:“那请你把皮袄拿来给我披上。”

晏婴说:“臣是齐国的大臣,而不是王上一个人的大臣,更不是管衣服坐褥的臣仆,这也不是我的职责!”

齐景公见他支使一件事,晏婴就推辞一件事,惹的景公非常生气。

于是景公就对晏婴说:“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么,寡人倒是要问一下,相父适才对寡人说:“既不是伺候饮食和坐褥的臣子,也不是寡人一个人的臣子,那相父到底属于什么什么样的大臣呢?”

晏婴回答说:“回王上,臣是社稷之臣。”

齐景公问:“什么叫社稷之臣?”

晏婴说:“社稷之臣就是国家的大臣,他能够建立国家,区分君臣上下的关系,让他们合乎伦理;他能够确定百官的先后次序,让他们处在适当的位置;他能够制定外交辞令,可以传布到天下各国。”

晏婴不是偷赖耍滑,而是要保持大臣的体统和尊严。

从此以后,不涉及到国家大事,齐景公就不再召见宰相晏婴了。

大智慧:官员应各司其职,应尽职尽责于本职工作,而不应以献殷勤而得到上司的宠爱和赏识。

申子请罪

申不害是战国时代有名的执法家,在韩国当了十五年的宰相。

有一天,国王韩昭侯忧心忡忡地对他说:“实行法制真是不容易呀!”

“这有什么不容易的?”申不害振振有词地说,“执行法制,首先要赏罚分明,不徇私情,有功的人才给赏,有才能的人才就封官。而您呢?虽然制订了法律,却经常私下接受那帮亲戚宠臣的请求,徇情枉法,却要让别人去执行法律,那当然就不容易了。”

昭侯红着脸点头说:“承蒙先生指教,从今以后,我知道应该怎样执行法律了。”

过了一些日子,申不害的堂兄来到京城,想谋个一官半职。申不害就到国王面前说情,想讨个官衔。

韩昭侯低头不语,好一阵才说:“这好象不是先生一向所教给我的吧?我是违背先生的教训,开个后门破坏法制呢,还是听从先生的教训,不开这个后门呢?”

申不害听了满面羞惭,伏地请罪。

大智慧:要实行法制,就不能徇私舞弊。但是,知法的人未必守法,制订法律的人不一定就不会犯法。

割须断袍

东汉末年,曹操篡权,献帝的位子如同虚设。

后来由于曹操欺君太甚,献帝忍无可忍,于是就用血在一张绵薄上写了一份诏书,被称为“血诏,”由于怕曹操发现就把这诏书藏在衣服里,所以也叫“衣带诏。”

皇帝把这份“血诏”交给国舅董承,要他密谋奸臣曹操,可是董国舅一个人孤掌难鸣,就想多找几个人共同谋事。于是就找来了侍中王子朋、太医吉平、皇叔刘备和西凉刺史马腾等共八个人歃血为盟,对天发誓要为国除暴、誓杀曹贼。

但是后来谋事不密,被曹操知道了要杀他们,汉左将军刘备知道后就率兵逃到徐州,马腾、董承他们几人全部被斩首,无一幸免。

后来,这事让马腾的儿子知道了,就要起兵为父报仇。

马腾共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和三儿子都被曹操所害,只有大儿子替父亲镇守西凉。这大儿子可不是一般的人物。

他姓马名超字孟起,从小精通武艺,并且天生神力从来都没打过败仗,西凉的老百姓和他的军队都称他为“神威天将军。”

马超知道父弟被害,气得他满口吐血,晕倒在地。当天就和镇西将军韩遂起西凉兵二十万直奔潼关,由于西凉兵骁勇善战,再加上马超英勇无敌,不到十天的时间,潼关就夺下了。

曹操知道后,立刻就统帅三十万精兵前来迎敌,双方就在长安恶战起来,马超急着为父报仇,不等曹操发话,就骑马提枪直刺曹操,草军中有一员战将出来迎敌,可是一眨眼的工夫,那员战将就被马超杀了。

只见马超把枪一挥,西凉兵像一窝蜂似的涌了过来,一个个凶神恶煞,把曹军吓得回头就跑,曹操见此情景,也顾不得许多了,骑马往回就撤,马超随后赶了过来,马超对手下将士们说:“前面那个长胡子的是曹操,大家快追,抓住有赏。”众将士听到后都奋力赶了过来。

曹操听到后就用身上带的匕首把胡子给割了下来。后来有人把曹操割须的事报告给了马超,马超又喊道:“短胡子的是曹操。”

曹操听到后,就用战旗的一角扯下来包住下颌,又有人报告马超。马超又喊道:“前面那个穿红袍的是曹操。”

曹操听到后又慌忙把袍子脱了下来,可是还是被马超发现了,于是,马超舍命追赶,眼看就快被马超追上了,曹操心里非常害怕,正在发愁的时候,只见曹操对面来了一员战将把马超敌住,因此曹操才得以脱难。

这一仗打得曹操心惊胆战。

大智慧:每个人都有狼狈的时候,但是只要你不气馁、肯坚持,就一定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

樊姬之力

春秋时期,楚庄王与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

有一天,楚庄王上朝听政,下朝很晚,他回到后宫,他的妃子樊姬走下厅堂来迎接他。樊姬问道:“大王;为什么退朝这么晚?恐怕饥饿疲倦了吧!”

楚庄王兴奋地说:“寡人今日上朝听到很多忠臣贤士的言论,寡人已经忘记饥饿疲倦了!”

樊姬又问:“大王所说的忠臣贤士,是各国的宾客呢?还是国内的名士?”

楚庄王说:“是沈令尹。”

樊姬听说是沈令尹,就捂着嘴笑了。

楚庄王感到很奇怪,就问:“你为什么要轻蔑地一笑呢?是嘲笑寡人吗?”

樊姬说:“贱妾不敢。”

楚王追问:“那你到底笑什么呢?”

樊姬说:“我有幸能侍奉大王,主管大王的洗浴,手持毛巾、木梳给大王擦拭梳头,整理被褥坐席,已有十一年了。我还曾派人到梁国、郑国寻访美丽少女,进献给大王。她们当中与我地位相同的有十人,比我强的有二人。我难道不想专享大王的宠爱吗?但我不敢因为自己的私欲而遮蔽众女的美貌。让大王见到众多的美女,是想让大王了解到她们的才能啊!”

楚庄王说:“你的贤惠,寡人早就感觉到了,但这与你的笑有什么关系呢?”

樊姬说:“我笑沈令尹虽然是一国宰相,可是还不如我呢!”

楚庄王说:“这话怎么讲?”

樊姬说:“沈令尹在楚国执掌相位已经多年了,却从未曾推荐过一位贤人,也从未曾辞退过一个坏人,这哪里称得上是忠臣贤士呢?”

楚庄王听后觉得樊姬的话很有道理。

第二天早晨上朝,楚庄王便把樊姬的这番话告诉给沈令尹。沈令尹听后,感到很惭愧,就离开席位,把孙叔敖推荐给了楚庄王。

楚庄王召见孙叔敖,任命他为楚国令尹。孙叔敖治理楚国三年,楚国强大起来,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史官提笔在史策上写道:“楚国能称霸天下,是樊姬的力量。”

大智慧:善于发现并推荐强于自己的人才,才称得上真正的贤人。

勇救阿斗

东汉末年,曹操手握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想趁机把天下所有的诸侯都消灭掉,然后自己称王。

自从他灭了袁绍以后,声威大震,于是就统帅大军攻打刘备,当时刘备势力非常小,手下只有不到五千残兵,可是曹操却有八十三万大军,每天以几百里的速度追赶刘备,刘备本能逃跑,但是他为人厚道,对百姓就象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怕曹操大军入城后会残害百姓,于是就率领百姓一起逃亡。

刘备带着五千残兵十几万百姓每天只能行走十几里地,他心里也着急,他手下的幕宾简雍劝他丢掉百姓才能保住实力。

但他却说:“百姓视我为他们父母,千里迢迢跟随着我,我又怎么忍心把他们丢在半路上不管?”

后来,他们逃到了一个叫当阳的地方歇下来。

刘备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赵云,他原本在辽东太守公孙赞手下做事,后来袁绍把公孙赞灭了以后,他就投靠了刘备。

当时,刘备等人都到了当阳,只有赵云在百姓群里左顾右盼,到处在寻找着什么,忽然见到前面有一个废墟里有个人,于是就走进去,结果那人就是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只见她腿上中了一箭,痛苦地坐在地上抱着刘备的孩子——阿斗。(就是蜀汉的后主刘禅)

赵云见此情景,就对甘夫人说道:“主母抱着小主人骑在马上,云步行保护主母突出重围。”

甘夫人说:“将军带着我子先行,不必管我,可惜他父亲半生漂泊只留下这么一点骨血,希望将军能够带他冲出曹营。”

说完,就斜身跳到旁边的一口枯井里摔死了,赵云怕尸体被曹兵糟蹋,于是就把一堵废墙推倒将枯井埋了。

赵云把铠甲上的护心镜卸下,将阿斗放在怀里,然后把铠甲撩起来,用藤条系住,骑到马上拿起自己的长枪向刘备所在的位置跑去,走了一段,回头看了一下,发现手下原来的五六十个骑兵也都走了,他没有一点退意,继续望前走着。

又走了一段就进了曹营,曹军中有四员上将见到见到赵云,四将二话不说举枪便刺,赵云抖抖威风,右手拿枪、左手拿剑,枪挑剑砍,一刹那,四员曹将全都毙命。

但是曹营之中,名将极多,瞬间又来了五六个大将一起前来围攻赵云,不一会的工夫他们又都被赵云杀了。当时,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军中有一员战将,往来冲突,所向披靡,就问左右:“这是谁?怎么这么英勇?”

左右大声喊道:“军中战将留下姓名。”

只见赵云喊到:“我乃是常山赵子龙也。”

曹操说:“真是一员虎将,我要生擒他,传我将令:赵云到处,不得放冷箭,只要生擒。”

众将听到丞相有令,于是都自告奋勇要去捉拿赵云。赵云也面无惧色、来者不惧,一时间连劈带刺共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士兵三百多人。杀的曹营遍地尸体、血流成河,等赵云拼死杀出重围,从曹营出来的时候,他银白色的铠甲和白色的战马全都染成红色的了。

大智慧:当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必须用自己的毅力战胜困难。这时候你如果认输,那就功亏一篑了。

刮骨疗毒

公元220年,刘备占领了西、东两川和汉中、荆州等地区,有了一定的势力,正式称“汉中王。”

由于当时曹操弄权,鸩杀董皇后及两位年幼的王子,又逼迫汉献帝封自己为魏王。

身为皇叔的刘备听到曹操的这些欺君的行为之后,气愤不已,生怕有一天曹操会篡位,汉家江山不保。

为了不让曹操的奸计得逞,于是就下旨敕封“五虎大将”之首的关羽为假节钺、持黄金斧领荆州牧,克日率兵讨伐曹操。

关羽叩首谢恩后,即刻命令点军官点兵五万,三日后出兵讨贼。

荆州兵浩浩荡荡向樊城开来,一路上打了好几场大胜仗,还夺了一个城池,关羽心里也渐渐有点高兴:总算是不负兄长所托,只要将只要樊城一破,许昌就指日可待了,操贼就能擒下了。(当时的首都是许昌。)

但是在攻打樊城的战争中,关羽的手臂被毒箭射伤了,幸亏左右将士拼死才把关公带回营寨。

回到寨子,部将们到处寻找名医,希望能够只好主将的伤。但这些名医看到关公的伤势后,都摇摇头,纷纷表示无能为力。

正在大家绝望的时候,有个白发老人来到寨门前,对守寨的军士说道:“我是医生,快开门让我进去给你家主公疗伤。”

守寨的军士听见是医生就赶紧放了进来,接待医生的是关羽的义子关平。关平问道:“敢问先生姓甚名谁?”

医生答道:“老朽姓华名佗字元化,听说你家主公中了毒箭,特地赶来医治。”

关平大惊道:“莫非是以前给江东周泰治病的神医华佗么?”

华佗答到:“正是,请少将军带老朽见关将军。”

于是,关平就把华佗带到了关羽的帐内,并向关羽说明了情况,关羽大喜,说道:“请问先生,准备怎么医治我的箭伤?”

华佗说:“虽然有毒,但是不难治,只是恐怕君侯害怕。”

关羽说:“关某纵横天下三十余年,大小数百战,杀人无数,视死如归。驰骋于沙场之上,几十万的兵马我都不怕,还怕这小小的箭伤吗?”

华佗说:“步骤是这样的:首先将一根木头插到地面上,然后把一个大铁环挂在柱子上,再将君侯的手臂套在环子里,在伤口处涂上麻药,就可以进行手术了,但是最麻烦的是要把腐肉切开,用刀把骨头上的毒刮去才能根治,只是恐怕君侯害怕。”

关羽说:“这样啊,容易,何必用铁环?更不用柱子和麻药,你只管动你的手术,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说完,就把自己的胳膊伸到了华佗面前。

华佗说:“老朽现在就开始了,请君侯忍耐。”

关羽说:“你尽管做,我怎么能跟世间的凡夫俗子一样怕痛?”接着又吩咐军士:“拿酒肉上来。”

于是,华佗就开始给关羽做手术,而关羽呢?一边吃肉喝酒,一边跟参军马良下棋聊天、谈笑风生。

华佗已经剖开肉,见到关公中箭部位的骨头都已经成黑色的了,就取出随身带的手术刀开始刮骨,刮骨时发出“悉悉”的声音,周围的将士们都吓得面无血色了,可是再看关公,他还是谈笑自若。

不一会儿,手术做完了,华佗脸上全是汗水,只见关羽伸了伸受伤的胳膊,哈哈大笑几声,对华佗说道:“这条胳膊已经和以前一样了,并没有什么痛楚,先生真是神医呀!”

华佗说道:“小人行医一生,从来没碰到过像君侯这样的人,君侯真是天神啊!”

大智慧:勇敢的人不是天生的,需要你经过很多的磨练。但是在磨练的过程中你能不能变得勇敢,那就取决于你的决心了。

固执是祸

公元221年,刘备正式在蜀中称帝,首都为成都,年号为章武,百姓都称刘备为“先主。”

先主自从二弟关羽被孙权杀害以后,先主每天都是以泪洗面、眼中流血。由于思念关羽,又想着光复汉家天下,所以好几天都没有进食,面容逐渐消瘦,后来在诸葛亮的劝谏下,才肯吃饭,过了几天身体也逐渐好了起来。

过了两天,先主上朝聚文武议事。

先主痛哭流涕地说:“朕自从与二弟关羽、三弟张飞桃园结义以来,一直是同甘共苦,现在,朕做皇帝了,正准备和两弟共享天下,谁想二弟竟被吴狗孙权所杀,朕若不报此仇,死后有什么脸面见云长?”说罢,掩面大哭。

丞相诸葛亮上奏:“臣以为不可,现在三分天下,魏、吴三年都不曾进兵,他们是怕万一打不赢,那就有损自己的实力,如果三国有一国打了败仗,那么其他的两个国家就会一同攻打那个国家,所以,其他两国都在等待时机,陛下千万不可因仇恨而妄动干戈,其中利害还请陛下明察。”

先主低头不语,虎胆将军赵云又奏道:“国家之仇,是公;兄弟之仇,是私。国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陛下应该率领精兵讨伐曹操,到时,百姓们一定都拿着粮食以迎王师;倘若陛下兴兵东征孙权,路途险阻,况且有大江为屏障,恐怕不好拿下,请陛下明察!”

其他的大臣们也都纷纷谏阻,先主稍微有点回心转意,就在先主回心转意的时候,车骑将军张飞哭着跑进金銮殿,一进殿内就跪下对先主说:“陛下现在做了皇帝,早就忘了以前桃园结义之情了吧?二哥被吴狗所害,陛下却不为二哥报仇。”说罢,就放声大哭。

先主叹了一口气,说道:“朕怎么会忘记以前的盟约呢?只是百官劝阻。”

张飞说道:“他人怎么知道昔日之盟呢?”说完又哭。

先主也哭,愤愤的说道:“朕决定三日后起倾国之兵为二弟报仇,再有劝谏者斩。三弟,你赶快回去准备一下,三日后出兵伐吴,你为先锋。”

张飞说道:“臣领旨,三日后,定将吴狗杀尽,才能够雪我心头之恨。”

可是,当天晚上张飞也被害了,这使得先主更痛心,发誓:不踏平东吴,誓不还国。昭和三年春三月先主大兴蜀兵七十万,又借得羌兵五万,共七十五万,号称百万大军,都大喊着“踏平东吴”的口号,令关羽的儿子关兴和张飞的儿子张苞为左先锋;令老将黄忠为右先锋。

百万大军就这样浩浩荡荡向东吴开来。吴将看到这样的气势早吓的屁滚尿流了,一连十几场仗都输给了蜀兵,孙权吓的胆都快破了,后来有人向孙权推荐了一员叫陆逊的将领,统帅十万精兵用火烧连营的计策把先主打败了,七十五万军队,最后只剩下几百名受伤的骑兵,老将黄忠也战死了。

先主回到白帝城感叹不已。每天忧心忡忡,积劳成疾,不久就驾崩了。

大智慧:讲义气,“为朋友两肋叉刀,”本事一件让人敬佩的事情,但是不能太固执、意气用事,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hEgGwj8WRSnxgrgTHg7O/lodnvYZcB+Ey6DRGuu0S4lZG2zcMrY0Elfq5z85T3K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