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版说明

吕思勉(1884—1957),中国历史学家。字诚之。1884年2月27日生于江苏常州,1957年10月9日卒于上海。幼年家贫无力延师,由其父母授以史部著作。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吕思勉在我国现代史学史上,是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其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先生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吕思勉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

《中国通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初版于1923年9月,出版后数十年内不断重印,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了4次,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抗战期间又经作者修订再版。本书虽是一部学术性的专著,但预设的读者对象却是青年学生。吕思勉说自己“少年时,因没有名师指导,精力、时间浪费甚多,因未得门径,绕掉的圈儿也属不少”。为此,他写了一部“自修适用”的历史入门书。所谓“门径之门径,阶梯之阶梯”。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讲文化现象,下编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全书内容简明扼要,行文通俗易懂,概述了中国从上古至现代几千年来的历史变迁,系统地总结了重大史事、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并将中国历史置于全球视野中,无论是史学观点还是编纂方法,都有很大的创新,突出体现了吕思勉的大历史观。

《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此,本书也是其中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本书从面世至今,畅销近百年,重印千余次,总销量累计突破1000万册,被黄仁宇、钱穆、柏杨、易中天等史学大家公认为了解中国历史最权威、最经典、最完整、最通俗的历史读本,代表着中国大历史写作的最高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当代读者对诸多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特意新增不同时期历史图片200余幅。另外,吕思勉先生在抗战期间修订本书时,为适应当时历史教学的需要,书中十分强调汉族对外族的反抗斗争,敬请读者留意。 RXmAHLY3mVF9pujdQ/TL6zsT/a41HJcPRF1fiuD9uVfqT/TEGTORkStUUwZ/vh3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