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学

中国历代著名作家及作品

一、先秦时期

孔子:《论语》

老子:《道德经》

墨子:《墨子》

孙子:《孙子兵法》

孟子:《孟子》

庄子:《庄子》

荀子:《荀子》

韩非:《韩非子》

吕不韦:《吕氏春秋》

列子:《列子》

二、两汉时期

贾谊:《吊屈原赋》等

刘安:《淮南子》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等

枚乘:《七发》等。

东方朔:《答客难》。

刘向:《说苑》、《新序》等

王充:《论衡》。

班固:《汉书》、《两都赋》等

蔡邕:《蔡中郎集》

张衡:《二京赋》、《归田赋》等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操:《观沧海》、《龟虽寿》等

曹丕:《燕歌行》、《典论·论文》等

曹植:《曹子建集》

孔融:《孔北海集》

王粲:《七哀》、《登楼赋》等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等

蔡琰:《胡笳十八拍》等

诸葛亮:《出师表》等

阮籍:《咏怀诗》、《大人先生传》等

嵇康:《声无哀乐论》、《管蔡论》等

陆机:《陆士衡集》

潘岳:《悼亡诗》、《西征赋》等

李密:《陈情表》

陈寿:《三国志》

王羲之:《兰亭集序》

陶渊明:《桃花源记》、《归田园居》等

谢灵运:《登池上楼》等

鲍照:《鲍参军集》

谢朓:《谢宣城集》

萧衍:《子夜四时歌》、《江南上云乐》等

沈约:《宋书》、《四声谱》等

江淹:《江文通集》

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庾信:《庾子山集》

干宝:《搜神记》等

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

四、唐代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等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等

沈佺期:《杂诗》、《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等

王勃:《滕王阁序》等

卢照邻:《幽忧子集》

骆宾王:《帝京篇》、《在狱咏蝉》等

杨炯:《杨盈川集》

陈子昂:《陈伯玉集》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

张九龄:《张曲江集》

孟浩然:《春晓》、《过故人庄》等

贺知章:《回乡偶书》等

王之涣:《登鹳鹊楼》、《凉州词》等

王昌龄:《从军行》、《出塞》等

王维:《王右丞集》

李白:《李太白集》

崔颢:《黄鹤楼》等

高适:《高常侍集》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杜甫:《杜工部集》

张志和:《渔歌子》

韦应物:《采玉行》、《始至郡》等

孟郊:《游子吟》等

贾岛:《长江集》

韩愈:《昌黎先生集》

李贺:《雁门太守行》等

刘禹锡:《刘梦得文集》

柳宗元:《柳河东集》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杜牧:《樊川文集》

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皮日休:《皮子文薮》

陆龟蒙:《甫里集》

罗隐:《甲乙集》

冯延巳:《阳春集》

李煜:《虞美人》、《浪淘沙》等

五、宋代

王禹偁:《小畜集》

林逋:《山园小梅》等

柳永:《乐章集》

范仲淹:《岳阳楼记》、《渔家傲》等

晏殊:《珠玉词》

晏几道:《小山词》

梅尧臣:《宛陵先生文集》

苏舜钦:《苏学士文集》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

苏洵:《嘉祐集》

苏轼:《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苏辙:《栾城集》

王安石:《王文公文集》

沈括:《梦溪笔谈》

黄庭坚:《山谷集》

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

晁补之:《晁氏琴趣外篇》

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

贺铸:《东山词》

周邦彦:《清真集》

张元幹:《芦川词》

张孝祥:《于湖词》

李清照:《漱玉词》

陆游:《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杨万里:《诚斋集》

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

辛弃疾:《稼轩长短句》

陈亮:《龙川词》

朱熹:《朱子语类》

姜夔:《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吴文英:《梦窗词》

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

严羽:《沧浪诗话》

六、辽金元时期

耶律倍:《海上诗》

萧观音:《回心院》等

元好问:《摸鱼儿》、《岐阳》等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关汉卿:《窦娥冤》、《单刀会》等

王实甫:《西厢记》

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马致远:《汉宫秋》、《岳阳楼》等

纪君祥:《赵氏孤儿》

高文秀:《渑池会》等

康进之:《李逵负荆》

尚仲贤:《柳毅传书》

李好古:《张生煮海》

石君宝:《秋胡戏妻》

郑光祖:《倩女离魂》等

张养浩:《山坡羊》等

乔吉:《扬州梦》、《金钱记》等

张可久:《小山乐府》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

高明:《琵琶记》

洪迈:《夷坚志》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七、明代

高启:《高太史全集》

宋濂:《宋学士文集》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于谦:《于忠肃集》

李梦阳:《空同集》

何景明:《大复集》

唐寅:《桃花庵歌》、《醉时歌》等

祝允明:《祝氏集略》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徐渭:《四声猿》等

吴承恩:《西游记》

宗臣:《报刘一丈书》等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袁宗道:《白苏斋集》

袁中道:《珂雪斋集》

李贽:《焚书》等

陈子龙:《陈忠裕公全集》

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

汤显祖:《牡丹亭》、《紫钗记》等

阮大铖:《咏怀堂传奇》

杨慎:《陶情乐府》等

八、清代

钱谦益:《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

吴伟业:《梅村家藏稿》

施闰章:《学余堂文集、诗集》

顾炎武:《亭林诗文集》

屈大均:《翁山诗外、文外》

王士慎:《带经堂集》

查慎行:《敬业堂集》

陈维崧:《陈迦陵文集》、《迦陵词》等

纳兰性德:《通志堂集》、《饮水词》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等

侯方域:《壮悔堂集》

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刘大櫆:《海峰文集、诗集》

李渔:《十二楼》、《笠翁一家言》等

蒲松龄:《聊斋志异》

洪昇:《长生殿》等

孔尚任:《桃花扇》等

唐英:《古柏堂传奇》

蒋士铨:《忠雅堂集》

沈德潜:《沈归愚诗文全集》

厉鹗:《樊榭山房集》

袁枚:《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郑燮:《郑板桥全集》

沈复:《浮生六记》

龚自珍:《定盦文集》

吴敬梓:《儒林外史》等

曹雪芹:《红楼梦》

李汝珍:《镜花缘》等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魏源:《古微堂集》

康有为:《登万里长城》等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黄遵宪:《人境庐诗草》等。

中国古代文学风格流派

正始体:三国魏后期的一种诗风,以其开始出现于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而得名。

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所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作家有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

玄言诗派:东晋时专述老庄哲理的诗风。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等。

山水诗派:东晋后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作家有颜延之、鲍照、谢灵运等。

齐梁体:南朝齐、梁时代出现的一种诗风。这类诗歌,多讲求音律对偶,绮丽浮艳,世称齐梁体。

宫体:南朝梁代在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诗风。作者以梁简文帝为首,大都描绘声色。

徐庾体:南朝梁徐、庾二家父子的诗风、文风。

玉台体:以《玉台新咏》为代表的一种诗风。

上官体: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一部分初唐诗人的诗风。

元和体: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

香奁体:以唐韩偓《香奁集》为代表的一种诗风。该集中诗多绮罗脂粉之语。又名“艳体”。

西昆体:北宋初期出现的一种文风,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追求辞藻,堆砌典故。代表者为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

元祐体:指宋哲宗元祐年间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诸人的诗风。

台阁体:明初上层官僚间所形成的一种文风,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其特征是形式典雅工丽,内容多为粉饰太平和颂扬统治者功德。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时称“三杨”。

韩孟诗派:以中唐诗人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贾岛、卢仝等都属此派诗人。

边塞诗派: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文学史家根据作品反映的题材,把盛唐诗坛上善于表现边塞生活的诗人称做“边塞诗派”。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田园诗派:盛唐另一重要诗歌流派,这派诗人以善于描绘田园生活著称。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花间词派:五代时西蜀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尊崇唐末词人温庭筠为鼻祖,主要成员有韦庄、薛昭蕴、欧阳炯等。

南唐词派:五代时南唐的一个词派。代表人物有李璟、李煜、冯延巳等。

江西诗派:宋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谢逸等。

婉约派:多写风花雪月,格律精工,清切婉丽,纤巧优美的一类宋词。代表作家有李清照、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

豪放派:内容广泛,刚健奔放,追求壮美的一类宋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之一。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为首。

吴江派:明代戏曲流派之一,也叫格律派。以吴江人沈璟为代表。他主张戏曲的语言本色,强调戏曲的音律,并以此为品评戏曲价值的唯一标准。重要作家有吕天成、卜世臣、叶宪祖等。

临川派:明代戏曲流派之一,因其主要代表是汤显祖,他又是临川人,故名。除汤显祖外,这一派的代表作家还有孟称舜、阮大铖、吴炳等人。

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为首。因三袁是公安(在今湖北)人而得名。

竟陵派: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两人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故名。

苏州派:明末清初的重要戏曲流派。以李玉为首,包括朱佐朝、邱园、毕魏、张大复等。

复社:明末一个全国性文社组织。1663年,张溥、张采等集合南北各地文士三千多人于虎丘成立。

浙西词派:清词流派之一。浙西词人朱彝尊所开创,重要作家有厉鹗等。其作品多写琐事,记宴游,且有不少无聊的咏物之作。

阳羡派:清词流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名阳羡,故名。重要作家还有任绳隗、曹亮武等。

常州词派:清词流派之一。常州词人张惠言所开创,周济又进一步加以发展。

桐城派:清散文流派。方苞所开创,其后刘大魁、姚鼐等又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

阳湖派:清代散文流派。恽敬、张惠言等所开创。恽为江苏阳湖(今武进)人,后继者亦多同县人,故名。

同光体:活动于清末和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的一个诗派。代表人物有陈三立、陈衍、沈曾植等。

中国古代文章的体裁

清代姚鼐在《古文辞类纂》中将古代文章的体裁分为十三类:

论辩:现在叫议论文或论说文。如贾谊的《过秦论》、韩愈的《师说》、范缜的《神灭论》等。

序跋:一本书前面的序言或后跋,现在一般叫做“前言”或“后记”。

奏议:封建时代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有表、书、疏、封事等名称。如李斯的《谏逐客书》、晁错的《论贵粟疏》、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等。

书说:“书”就是指一般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说”大多是战国时游说之士游说别国君主的言辞。如《苏秦以连横说秦》中的大篇言辞就属于这一类。

赠序:这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是由古代的“赠言”演变而来的,到唐初才成为一种文体。它和序跋类的“序”不同,它是一种临别赠言。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诏令:皇帝写给臣民的书信。有命令性质。如汉代的《高帝求贤诏》、《武帝求茂才异等诏》等。还有“檄”也属于这一类。如司马相如的《谕巴蜀檄》。

传状:“传”就是传记体散文。它是记述已故某人生平事迹的。如《史记》的《项羽本纪》、《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三国志》的《诸葛亮传》等等。“状”又叫“行状”、“行略”、“事略”等等,它和传稍有区别,只要求记载某人某一方面的事迹就可以了。如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

碑志:这类文章分两类:一类是碑铭,一类是墓志铭。从内容看,碑铭就是记事性散文,墓志铭就是传记体散文。碑铭刻在石碑上,墓志铭刻在一块石头上,并埋在墓穴里。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杂记:包括传状、碑志类以外的一切记叙文在内,有刻石的,有不刻石的。包括以说理为主的散文、记事性散文、写景散文、笔记体散文。

箴铭:用于规诫,大多是用来诫勉自己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颂赞:用来歌颂或赞扬别人的文章。如柳宗元《伊尹五就桀赞》等。

辞赋:赋始于汉代,是介于诗与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

哀祭:哀吊死者的文章,平常我们叫祭文。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等。“诔”也属于这一类,也是哀吊死者的。这类文体现在叫“悼词”。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并称

屈宋: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枚马: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两司马: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扬马: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扬雄。

班马:也称“马班”。汉代历史家、文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

班张:东汉班固和张衡。

张蔡:东汉张衡和蔡邕。

三曹:汉魏曹操与子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人。他们同居邺中,故亦称“邺中七子”。

大小阮:三国魏后期诗人阮籍与侄阮咸。

竹林七贤:魏晋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三张:西晋诗人张载与弟张协、张亢。

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

两潘: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

潘陆:西晋诗人潘岳、陆机。

陶谢:指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谢灵运。

三谢: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谢惠连和齐诗人谢朓。

元嘉三大家:指南北朝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三人。

竟陵八友: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个文学家: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北地三才:北魏文学家温子升和北齐文学家邢邵、魏收的誉称。

阴何:南朝梁诗人何逊和陈诗人阴铿。

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沈宋: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

吴中四士:盛唐前期四位诗人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

王孟:唐诗人王维、孟浩然。

高岑:唐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

李杜:唐诗人李白、杜甫,也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竹溪六逸:唐诗人李白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五人共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大历十才子:唐大历时期的十个诗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

韩柳: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

韩孟:唐文学家韩愈、孟郊的并称。

元白: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温李:晚唐诗人温庭筠、李商隐。

皮陆:晚唐文学家皮日休、陆龟蒙的并称。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九僧:宋初诗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等九人的并称。

三苏: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子苏轼、苏辙。

苏黄:指北宋文学家苏轼、黄庭坚。

苏门六君子: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和李庸。

苏门四学士: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他们都出于苏轼门下。

苏辛:宋词人苏轼、辛弃疾。

二安:宋代词人辛弃疾、李清照。辛字幼安、李号易安居士,故得名。

周柳:宋词人柳永、周邦彦的并称。

周姜:宋词人周邦彦、姜夔的并称。

姜张:南宋词人姜夔和张炎。

中兴四大诗人:南宋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的并称。

永嘉四灵:南宋永嘉(郡治今浙江温州市)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元曲四大家:元朝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吴中四杰:明吴中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闽中十子:明朝福建诗人林鸿、王恭、王偁、高棅、陈亮、郑定、王褒、唐泰、周玄、黄玄。

前七子:明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

后七子:明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三袁:明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的并称。

宁都三魏:清初散文家江西宁都魏祥、魏禧、魏礼之并称。

易堂九子:清初文学家魏禧、魏祥、魏礼、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

岭南三家:清初广东诗人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

西泠十子:清初杭州诗人陆圻、丁澎、柴绍炳、毛先舒、孙治、张丹、吴百朋、沈谦、虞黄昊、陈廷会。

南洪北孔:清代剧作家洪昇、孔尚任。

中国历史上十位女诗(词)人

班婕妤: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班固祖姑,代表作有《自悼赋》等。

蔡琰:字文姬,汉末陈留固(今河南杞县)人,蔡邕之女,著有《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左芬:西晋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左思之妹,今传有《啄木鸟》等诗。

苏惠:十六国的前秦武功(今属山西)人,首创回文诗《回文璇玑图》。

谢道韫: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有《登山》诗。

鲍令晖:南朝宋时东海(今山东苍山县南)人,鲍照之妹,作品有《十离诗》等。

薛涛:唐朝女诗人,长安人,创制“薛涛笺”,后人辑其诗为《薛涛集》。

李清照:南宋济南女词人、诗人,有词集《漱玉词》。

朱淑贞: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女词人、诗人,今传词集《断肠词》。

秋瑾:浙江绍兴人,号鉴湖女侠,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作品有《秋瑾集》。

六义

诗有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种不同的诗歌体裁。“风”有教化讽刺的意思,一般是各地方的民歌;“雅”是正的意思;“颂”是形容盛德的意思,一般为朝廷宗庙的诗歌、舞歌。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三种表现手法中,“赋”为铺陈,叙物言情,直歌其事;“比”即比喻,借物托情,意在言外;“兴”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

汉赋

赋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是汉代最有特色的一种文体。同以往的诗歌相比,赋少了一些幽怨之情,更重于歌功颂德,咏物言志。赋不像《诗经》中的作品那样能够和乐而歌,它只适合口诵朗读。在形式上它也一改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和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赋的根本特征是着重铺叙和描写,以铺张手法来描摹所赋事物景况,肆意夸张场景风物,堆砌辞藻,繁复绮丽,而少了楚辞那种浓重的抒情成分。

赋是汉代的最为重要的文学样式。汉代的文学家大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创作,名家辈出,盛极一时。其中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和张衡被称为“汉赋四大家”。

乐府民歌

乐府是汉武帝时政府设置的音乐机构,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民间音乐,创作歌辞,改编曲谱,配乐演奏等。后人就把乐府里收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汉乐府”或乐府民歌。汉乐府与《诗经》、《楚辞》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诗经》和《楚辞》都是以抒情为主,而汉乐府却是“缘事而发”,往往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一件事情。乐府民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了与《诗经》和《楚辞》不同的诗歌形式:杂言和五言。汉乐府的杂言是完全自由的,五言诗也越来越多,并且渐渐趋向整齐。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建安文人用乐府旧题诗反映社会离乱,唐代李白、杜甫都有乐府题诗作,白居易更是创作了大量的“新乐府”诗。

建安文学

东汉建安年间和稍前及稍后一段时期的文学,统称为“建安文学”。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主要代表作家有“三曹”及“建安七子”。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安文学在悲壮慷慨的基调中,感伤离乱,悲悯人民和慨叹人生相联系,从而激起及时建功立业的豪情,显得“志深笔长”、“慷慨多气”,是品格沉郁的典型代表。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骈文

“骈文”这一称谓来源于柳宗元的《乞巧文》,他将这种文体称做“骈四俪六”,简称骈文,也称“四六文”。“骈”是两马并驾一车的意思。骈文是指通篇为骈偶句或以骈偶句为主的文章,讲求对仗和声律,崇尚夸饰和用典。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骈文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唐初仍有沿袭,至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他们常结游于竹林,故称“竹林七贤”。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就是他们的代表。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初唐四杰

初唐诗歌浮靡轻艳,从题材到格调,都沿袭了齐梁华靡诗风。到了唐高宗时期,出现了四位著名的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重刚健重气质的创作起到了解放诗歌的作用,为唐诗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人称他们为“初唐四杰”。初唐四杰不仅以诗文兼长名噪海内,而且相互呼应,以一种自觉的意识改革文学风气,攻击矛头集中指向当时的宫廷文学。他们年少才高,胸怀壮志,欲以一腔热情报效国家,谋求功名。无奈现实种种之不如意,使他们备受压抑,心中充满郁郁不平之气,于是或发于诗文,或铤而走险以致结局悲惨。天妒英才,四人中除杨炯外,其余三人皆死于非命。

边塞、田园

边塞和田园是盛唐诗歌的两个主要流派。

边塞诗:描写边塞的荒凉、戍边将士的艰苦以及闺中人对他们的思念,奏出了一曲曲高昂的悲歌,意境雄浑,情调苍凉悲壮,渗透出时人追求功名、一展抱负的理想。边塞诗人的主要代表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

田园诗:融诗歌画于一体,优美清丽,情趣盎然,描绘出乡间生活和田园山水景色,表现了远离尘世、倾情自然的出世心态。王维、孟浩然是田园派的杰出代表。

律诗

律诗发源于南朝,从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时期,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与古诗的不同如下(凡不合格律的诗皆可称为古诗或古风):

1.字句不同。如五律、七律的字数、句数均有限定,前者八句,每句五字;后者八句,每句七字。而古诗字数可长可短,每首句数可偶可奇。

2.押韵不同。①古体诗既可押平声韵,又可押仄声韵,而律诗一般押平声韵。②古诗可以换韵,而律诗不能。③古诗每句均可用韵,并可重韵,而律诗只可以在偶句用韵(有些首句可用韵),而且不允许重韵。④古诗可押邻韵,而律诗不能。

3.平仄不同。古诗不拘平仄,不拘粘对,而律诗有严格的平仄规则,失粘、失对均为律诗大忌。

4.与古诗不同,律诗要求对仗。五律、七律的中间两联和排律除首尾联外,一律要求对仗。

绝句

“绝句”的名称起于南朝,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不讲究平仄、音韵、粘对的严格法则,此称古绝句。唐以后,绝句的形式转变为五言、七言,均四句,有一定的平仄粘对规则,一般双数句押平声韵(少数押仄声韵),又称“律绝”。绝句灵活轻便,适宜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为诗人普遍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诗体。

大历十才子

中国唐代宗大历年间十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乱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言辞优美,音律和谐,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

诗人雅号

曹七步:三国魏诗人曹植,曾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绝圣手:唐代诗人王昌龄,善写七绝,其诗“深情幽怨,意旨微茫”。

赵倚楼:唐代诗人赵嘏,因诗中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句而闻名。

诗骨:唐代诗人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

诗杰:唐代诗人王勃,其诗淡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

诗佛:唐代诗人王维,其诗淡泊宁谧,意境宏远,所作诗中常有虚无冷寂的情调,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故有“诗佛”之称。

诗狂:唐代诗人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其诗豪放大气。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诗歌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

诗豪:唐代诗人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诗囚:唐代诗人孟郊,做诗苦心孤诣,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诗奴:唐代诗人贾岛,一生以做诗为命,好刻意苦吟。

诗鬼:唐代诗人李贺,善于熔铸词句,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

五言长城:唐代诗人刘长卿,擅长五言诗。

杜紫薇: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喻。

温八叉:唐代诗人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

郑鹧鸪: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闻名,故有此称。

崔鸳鸯:崔珏,赋《鸳鸯诗》而闻名,故有此称。

谢蝴蝶:北宋诗人谢逸,因写有关蝴蝶诗共三百余首而闻名。

张三影:北宋词人张先,因其词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且善用“影”字而闻名,又外号“张三中”。

红杏尚书:北宋词人宋祁,因其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又任过尚书官职而闻名。

贺梅子:北宋词人贺铸,因其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得名。

海棠颠南:宋诗人陆游,因写过大量的海棠诗而得名。

山抹微云秦学士:北宋词人秦观,因其词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而闻名。

新乐府运动

唐代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一批诗人,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敢于面向生活,自觉地从生活源泉中掘取素材,写下了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在诗歌理论上继承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针砭时弊,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论断是新乐府运动的创作纲领。在语言上,新乐府诗质朴无华,易于传诵,并有和谐悦耳的音律。

郊寒岛瘦

“郊寒岛瘦”出自于苏轼的《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指唐朝诗人孟郊和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他们的诗歌格局窄小,缺乏气势,手法上雕词琢句,呕心沥血,都是著名的苦吟诗人,给人寒瘦窘迫之感。

唐诗知多少

据统计,在《全唐诗》、《全唐逸诗》、《全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中,共收诗49475首(其中《全唐诗》共收诗49403首);诗人2955人。

唐诗的“发表”

唐朝诗人是如何“发表”他们的作品的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呈示寄赠。这是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的。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

二、投诸名流。唐代许多举子文士为了获得声誉,顺利及第,就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献给当时名流,以便广为流传,谓为“行卷”。如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诗就是献给当时闻名诗人张籍的。

三、即席赋咏。如大历年间卢纶、韩翃、李端等所谓“十才子”,即常奔走于王公贵戚的晚宴席上赋咏酬答而名声大噪。李商隐《初食呈座中》、《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也是即席赋咏之作。

四、墙壁题诗。驿馆、驿亭、寺观等公共场所的墙、柱成为唐代诗人约定俗成的诗歌“发表园地”。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题诗》中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元稹)诗。”唐代诗人也喜欢在名胜古迹上“发表”诗作。据记载,饶州干越亭上的题诗达上百首。晚唐诗人张祜曾在全国各地几十座著名寺观里题过诗。

打油诗

《升庵外集》记载:“打油”原是一个人的名字,此人姓张,是我国唐朝时期南阳的一个读书人。他不仅会吟诗赋词,而且特别喜欢民间文艺,写出了不少内容通俗浅显、风趣形象的诗歌。这些诗歌虽然得不到当时所谓的“正统”文人们赏识,但颇受平民百姓的喜爱。

有一年冬天,张打油出游经过某县参政大人的阔宅,一时兴起,便入内闲游。不料天色骤变,下起雪来。张打油被窗外的奇妙雪景吸引,不由诗兴大发,提笔蘸墨龙飞凤舞地在墙上写下《雪诗》一首:“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诗罢,掷笔而去。事后,参政派人把张打油捉来责问他为何乱画。张打油答道:“想我张打油,只知吟诗作文,不晓得胡写乱画。”参政听之,便以南阳城被叛军所围,守将请求朝廷派兵解救为题,叫张打油作诗。张打油听后稍一思索,便朗声念道:“天兵百万上南阳,也无救兵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参政听罢,觉得诗虽称不上高明,但亦算扣题即景,通俗形象,于是便把张打油放了。

经此波折,张打油之名各地传扬。久而久之,后人便把内容浅显明了、字句诙谐风趣、形象鲜明生动的诗称做“打油诗”。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发生在唐代中叶的一场提倡散体文,反对统治文坛的骈体文的文学革新运动。它虽名为“复古”,实质上却是以革新为内容的进步的文学运动。韩愈、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韩、柳在古文运动中明确地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韩、柳两人不但在理论上提出了进步的文学主张,而且在实践上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优秀散文。韩愈的代表作有《师说》、《原道》、《原毁》、《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等。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捕蛇者说》、《三戒》、《永州八记》、《小石潭记》等。古文运动经过韩、柳等人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唐代并没有夺得最后胜利。晚唐五代和宋初文坛上,骈文重又抬头。直到北宋欧阳修等人再次掀起诗文革新运动,才比较彻底地扫除了形式主义骈文的恶劣风气。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作家。他们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行者,主张文学革新,建立有理论、有创作成就的散文系统,成为后人效法的典范。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所以有曲子词、杂曲、乐府等别称。由于它的句式长短不齐,又称为长短句。

在形式上,词要求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和结构分片四个特点。词有许多种词调,每种词调各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西江月》、《满江红》、《如梦令》等。词牌名称与词的内容最初是相关的,但后人填词所用词牌,则与内容未必有联系。每种词牌的曲调有严格的规定,就像民间的秧歌调之类,不管唱词怎么变,曲调却不能变。各种词牌的词有不同的格体,每种体都有句数、字数的规定。如《菩萨蛮》44字,《如梦令》33字,《浣溪纱》22字,等等。有人按字数多少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叫小令,59字至90字叫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这是大体上的分法,不必拘泥。

词调不同,句式也就不同。不同句式又各有不同的平仄和韵脚。填词时必须严格遵照平仄和韵脚的规定。词在结构上大多分段,一段叫一阕或一片。根据片数,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几种。单调不分片,多为小令,如《十六字令》;双调分上下两片,如《西江月》、《菩萨蛮》。三叠四叠实际上就是三片四片,如《兰陵王》为三叠,《莺啼序》是最长的词调,有240字,分为四叠。

苏门四学士

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都出自大文学家苏轼之门,在当时号称“苏门四学士”。四人中,黄庭坚文学成就最高,是江西诗派的领袖,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词与秦观并称“秦七黄九”。他的诗形体兼备,内容丰富,具有瘦硬老辣、新奇峭拔的风格。张耒也以诗出名,他的诗注重思想性,但忽视了艺术形式,缺乏感染力。秦观以词著称,晁补之的主要成就也在词上,他发展了豪放词派。

诸宫调

诸宫调是宋金元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它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数万言的长篇,杂以说白,以说唱长篇故事。诸宫调在北宋时已经出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今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而又代表了当时说唱文学水平的作品。

民间四大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四个传说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在曹植的《洛神赋》中确立了两者的夫妻关系;干宝的《搜神记》中增加了“天鹅处女型”的神话,最后形成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孟姜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哭夫”的故事则始于《左传》、《孟子》等书。四大传说中,形成最晚的是白蛇与许仙的传说,它产生于宋代之后。

小说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但这里的“小说”指卑微琐屑的言谈,与现在的“小说”大相径庭。汉代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里把小说列为独立的一家。中国古代的小说创作从神话传说开始,历经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直到明清时期才得以真正蓬勃发展起来。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可分为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小说等。在这些小说中,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最为著名,被称为“四大奇书”。此外,还有《金瓶梅》、“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镜花缘》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传奇

“传奇”指唐朝时期出现的短篇小说。在唐朝以前,中国的小说创作还处于萌芽状态,内容多是鬼怪故事。到了唐朝,小说才逐渐成型,具有了比较完备的艺术形式和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小说中的主角,才由神鬼而变为现实生活中的人,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和刻画人物个性,故事曲折动人,叙述婉转,文采华茂。它虽以现实人生为描写对象,但又富有浓厚的浪漫色彩。由于当时人们对小说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偏见,一般都把它排斥在正统文学之外;又由于它的“作意好奇”,于是便被人们称之为“传奇”。

小品

“小品”一词出自古老的佛教经典。佛经有全本和节本之分,全本称为“大品”,节本称为“小品”。文学中的“小品”,便是由此引申而来。在古代就有“六朝小品”等。小品具有隽永而精辟的特点,其名称沿用至今,并有所发展。

演义

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体裁之一。它以一定的历史事迹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形式写成。演义是由宋代讲史话本发展而成。讲史话本以讲唱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取材于正史或野史,有虚构,篇幅较长,分段与标题比较明确。到元末明初,这类讲史话本始称“演义”,一般认为取的是援引古事,敷陈其义而加以引申的意思。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编著的《三国演义》是演义小说发展的起点。从此,各朝史事,都有演义,它们同二十四史并驾齐驱,成为我国小说创作的一个传统。

红学

“红学”指的是研究《红楼梦》的专门学问。“红学”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放的《八旗画录》:“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自相矜为‘红学’。”光绪年间,北京士大夫阶层就以研究《红楼梦》为“红学”。民国初年,“红学”已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如蔡元培、王梦阮等学者开始对《红楼梦》进行系统的研究。五四运动以后,胡适、俞平伯等用现代的考证方法来研究《红楼梦》,把红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人们把“五四”以前的红学称为“旧红学派”,而把胡适、俞平伯所倡导的红学称为“新红学派”。

左联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是由共产党领导、以鲁迅为旗手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的组织,它成立于1930年3月2日。1936年春,根据抗日救亡形势的需要,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自动解散。“左联”成立的时候,鲁迅、郭沫若、蒋光慈、冯乃超、冯雪峰、田汉、夏衍、阳翰笙、柔石、潘汉年、郁达夫等50余人是它的发起人和参加者;后来“左联”又进一步发展组织,先后又有茅盾、丁玲、胡也频、张天翼、周扬、胡风等数百人加入。

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

鸳鸯蝴蝶派:中国近代历史上绵延较久的一个文学流派。它起源于1908年左右,于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达到了极盛时期。由于许多作品描写“像一对蝴蝶、一对鸳鸯一样”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因此被称为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的《玉梨魂》、《雪鸿泪史》,李定夷的《美人福》,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啼笑姻缘》等。

新月派:一个有较长酝酿过程的政治思想和文学艺术的社团流派。1923年,胡适、徐志摩、梁启超、林徽音、王赓、陆小曼等人在北京组织了一个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俱乐部。由于他们崇拜泰戈尔,便以泰戈尔的《新月集》命名为新月社。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开办新月书店,1928年3月又出版了《新月》月刊,新月派正式形成。代表作品有闻一多的《死水》、《一句话》,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秋虫》等。

荷花淀派:指以孙犁为首的文学流派。因以孙犁的《荷花淀》为代表的一批独具风格的小说而得名。20世纪50年代初,孙犁开始主持《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发现并培养了诸如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冉淮舟、房树民、纪苑久等文学青年。他们学习孙犁的创作,发表了一批有特色的作品,形成了一个艺术追求相近的作家群。“荷花淀派”即指这一作家群。代表作品有孙犁的《山地回忆》、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等。

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首,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为骨干的山西作家群,经过有意识追求而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多是在山西农村土生土长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陆续返回山西,深入农村,并以当时山西文联的机关刊物《火花》为阵地,发表了一批独具特色,风格相近的小说。人们根据他们作品中浓郁的乡土气息,称他们为山药蛋派、山西派或火花派、赵树理派。代表作品有《“锻炼锻炼”》、《实干家潘永福》、《灯芯绒》、《冬日的夜晚》等。

作家原名

鲁迅:周树人

夏衍:沈乃熙

丁玲:蒋冰之

曹禺:万家宝

田汉:田寿昌

茅盾:沈德鸿

艾青:蒋海澄

周扬:周起应

柳青:刘蕴华

秦牧:林觉夫

沙汀:杨朝熙

巴金:李芾甘

杨沫:杨成业

张恨水:张心远

叶圣陶:叶绍钧

郭沫若:郭开贞

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就是借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式样。台湾现代派青年痞子蔡的网上作品《第一次亲密接触》真正让人们感受到了网络文学的魅力。由于网络文学所呈现的作家身份网民化、创作方式的交互化、文本载体的数字化、流通方式的网络辐射化和欣赏方式的鼠标点击化等,形成了对传统文学基本理论和观念的挑战和整体变革。

《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左右)期间的诗歌305首,因而又称为“诗三百”。《诗经》中的诗篇都是配乐的歌词,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个地区的“国风”,指的是各诸侯国的土乐民谣,有诗160篇;“雅”是周王室所在地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有诗105篇;颂是歌功颂德,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有诗40篇。《诗经》在语言句式和篇章结构上独具特色: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每句二拍,杂以一、二、三、五、六、七、八言,在篇章和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回还往复的的形式,来加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楚辞》

“楚辞”本来是泛指楚地的民歌,具有浓郁的南方地域特色,后专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定书名为《楚辞》。《楚辞》中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富有浓厚的楚国地方特色;内容恢宏,形式自由,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化,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楚辞》是继《诗经》后中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最早题为《古诗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它叙述的是一幕由封建礼教制度造成的婚姻爱情悲剧。全篇为整齐的五言诗,运用精练的口语,风格质朴自然,适于歌唱,便于描述,表达灵活。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个善良、美丽、聪明而又勤劳的女性,她同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结婚后,夫妻感情深挚,但偏执顽固的焦母却对她百般挑剔,并且威逼仲卿将她休掉。仲卿迫于母命,婉言劝说兰芝暂时先回娘家,并在分手时立下誓言,彼此永不相负。谁知兰芝归家后,她的趋炎附势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仲卿闻变赶来,重申盟誓,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决心以结束年轻的生命来表示反抗。就在太守迎亲的那天,兰芝毅然“举身赴清池”,仲卿得知兰芝死讯,也“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而死。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跟“志怪小说”之着重记述神怪异闻不同,“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的言行事迹。

《世说新语》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每门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多寡不同,有的篇幅较长,一般是数行即尽,也有的只是三言两语。书中主要记述东汉末年经三国至两晋时期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对统治阶级的情况也有所涉及。各篇通过记录许多人物的奇闻轶事和生动言谈,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族阶层的生活状况、文化习尚乃至他们的精神世界。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在张若虚之前,有诗人写过,但都是五言短章,至张若虚才写出了这么一篇堪称“辉煌巨作”的七言长篇。全诗36句,紧扣春、江、花、月、夜5个字来写。诗人为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而悲伤,但他更相信,人类代代相传,生生不绝,“人生”将与“江月”共存,直到永远。此诗音韵格调婉转流畅,诗情哲理相结合,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能震撼人心而引起更多的共鸣。

《窦娥冤》

《窦娥冤》写的是楚州贫儒窦天章之女窦娥,幼年被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妄图霸占窦娥,遭到窦娥的拒绝。张驴儿不死心,欲毒死蔡婆来胁迫窦娥,没想到却将自己的父亲毒死,便反诬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审蔡婆和窦娥,为救护婆母,窦娥只好屈招,被判斩刑。临刑时窦娥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窦娥死后,这三桩誓愿得以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重审此案,为窦娥昭雪。

《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知名度最高的几部伟大作品之一。它的作者是王实甫,生平不详。也有人将其列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西厢记》讲述了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遇见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两人相爱。老夫人嫌他们门不当户不对,翻脸毁约,只准他们以兄妹相称,侍女红娘巧妙地从中帮助,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个故事直接来源于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并在主题上承接了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莺莺传》写的是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西厢记诸宫调》则以莺莺和张生从相爱、私奔到美满结局代替了《莺莺传》的悲剧结局。杂剧《西厢记》与《西厢记诸宫调》相比,主题意识更加鲜明。剧中最后一折的唱词响亮地喊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正是作者关于男女婚姻自由的宣言,代表了当时的人们在爱情问题上呼唤幸福圆满理想的心声。剧中积极帮助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的红娘,在后世成了热心撮合男女恋爱婚姻者的共名。

《三国演义》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共120回,约75万字。这部作品以宏大的气魄、艺术性的笔墨,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期间110余年的历史故事,尤其集中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统治集团的斗争。其中对风云变幻的政局、惊心动魄的战争和奇谲诡诈的谋略描绘得淋漓尽致。作品塑造了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张飞、孙权、周瑜、赵云等上百个形象丰满的历史人物,其中曹操成为历史上“奸雄”的共名,而诸葛亮则成为智慧的化身。小说写人述事“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情节曲折惊险,语言明快,雅俗共赏。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多产作家。

《水浒传》

元末明初人施耐庵为宋代“草莽英雄”树碑立传的长篇小说。它以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为背景,通过对不同出身、不同经历的社会中下层人物一个个被“逼上梁山”的反抗历程的描绘,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官逼民反”的现实。小说塑造了一群生动的传奇式英雄人物,如忠义双全的宋江、有勇有谋的武松、肝胆相照的鲁智深、刚烈鲁莽的李逵等等。这部作品用口语化的白话文写就,通俗易懂,为更多人所接受。

《西游记》

一部宗教题材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取材于民间传说、平话以及戏剧,经过提炼、加工,最终创造出这部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品。作品描述了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皈依佛门,和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得成正果。全书充满了神奇瑰丽的幻想,由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女儿国、真假美猴王等40多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故事组成。通过这些故事表现了孙悟空神通广大的本领和不畏艰难险阻的斗争精神,也借魔幻世界反映出现实社会的腐朽、黑暗。孙悟空这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则成为中国最具艺术魅力的神话人物,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儒林外史》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全椒县人。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到他父亲吴霖时,家道开始衰微。吴敬梓少时刻苦研读,热衷科举,23岁中秀才,久困科场。其父死后,由于他对家产治理不当,晚年生活贫寒困顿。由富变贫的生活变故,使他尝尽世态炎凉,从而弃绝功名。他由自身经历和观察所得,对八股取士制度和官僚制度,有了痛切深刻的认识,乃集毕生精力写就《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它通过对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的描绘,深刻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以冷峻锋利的笔触、白描写实的手法、不动声色而实为皮里阳秋的叙述语气和流畅生动的白话语言,列述了一个个头戴方巾、口诵圣贤之书的儒生的故事。作者塑造人物形象以真实为最高原则,人物性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态的变化而处于流动发展的状态。如范进、荀玫因地位升迁而变异,匡超人由一个朴实的青年变为寡廉鲜耻的假文人,都充分暴露了科举制度戕戮人性的罪恶。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洞察幽微、入木三分。如严监生临死见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伸着两根指头迟迟不肯咽气,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

《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讽刺文学进入一个新阶段。它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开创了近世谴责小说的先河。在它之后,出现了如《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一大批谴责小说,形成了一股批判封建社会的潮流,这股潮流一直影响到五四以后的新文学。

《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为杰出的长篇小说,它体现了中国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红楼梦》原稿题名《石头记》,曹雪芹生前即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于民间。现在通行的《红楼梦》120回本中后40回由高鹗续作而成。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为主线,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展开了一个由众多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从而揭示了造成悲剧的深刻的社会根源,同时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和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卷,社会各个阶层,皇妃国戚、贵官阁僚、丫鬟小厮、倡优细民、贩夫走卒,无不得到生动的描画。它对贵族生活的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使其如同生活本身一样自然逼真、丰富深厚。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烹饪、医药、琴棋书画、诗词曲艺、建筑工艺等各种文化艺术方面的丰富知识和卓越才华。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最显著的一个艺术特点就是完全打破了以往小说的单线结构,把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放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与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矛盾齐头并进,并且揭示出中心情节和其他各种情节之间的内在矛盾,因而它展现出来的世界就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逼真。《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极为出色,书中总共出场人物超过700人,其中不少形象如宝玉、黛玉、宝钗、凤姐、贾政、贾雨村、刘姥姥等,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红楼梦》的语言生动细腻,叙事文字用成熟的白话,明朗亲切却不失简洁文雅,对人情世故的描写准确有力,对话适合人物的身份、性格,以及特定场合中的心情,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此外,书中还杂有大量的诗、词、曲、赋,大至《芙蓉女儿诔》、《葬花词》,小至一则灯谜一支酒令,无不精妙绝伦,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一座高峰。《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是个说不完的话题,后世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

三言二拍

明代,以拟话本为主要形式的短篇白话小说繁荣兴盛。其中最著名的是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所作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共辑小说198篇。宋元话本约占三分之一,大多为明代话本和文人的拟作,但都是经过冯梦龙和凌濛初整理、润色后而入编的,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些作品都以城市生活与商业活动为主要背景,以市井细民为主要角色,主要描写市民的家庭、爱情、公案及恩怨纠葛等日常生活。因此被称为“世情小说”。作品通过对街头巷尾平头百姓的“杂碎事”的描绘,来反映他们的生活欲求和价值观念,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如《卖油郎独占花魁》着力表现了卖油郎对爱情的专注和对自由幸福婚姻的热烈追求,在他身上体现出真诚、善良的人性之美。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是指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后的一种文艺思潮。由于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以古希腊、罗马文艺为典范,因而有“古典主义”之称。

古典主义在17世纪的法国最为盛行,发展也最为完备。法国古典主义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哲学基础是笛卡儿的唯理主义理论。古典主义在创作和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即三一律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几乎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告结束。它对近代欧洲各国文学艺术,尤其是戏剧的发展影响很大。

感伤主义

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文艺思潮。发源地在英国,因英国作家斯特恩的小说《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1768)而得名。这派作家夸大感情的作用,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情和不幸遭遇,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怜悯之心。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是欧美现代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法国。它的名称是法国诗人莫雷亚斯1886年9月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的《象征主义宣言》中提出的。他主张用“象征主义”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并阐述了象征主义的基本原则。象征主义的先驱是法国的波德莱尔,他发展了浪漫派诗人在创作中的象征、朦胧因素,在诗歌创作中以外界“对应物”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即强调用有物质感的形象,通过暗示、对比、烘托等方法表现个人感受和某种理念。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盛行于西方的一种由绘画扩展至音乐、文学的文艺思潮,其中心在德国。表现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反对客观地表现自然和社会,提倡表现主观现实或内在现实,认为“自我是宇宙的中心和真实的源泉”。表现主义由于没有追求更美好社会的目标,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逐渐衰落下去。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是20世纪初现代资产阶级文艺流派之一,它首先出现在瑞士,继而流行于法国、德国和美国。“达达”本是法语中“玩具马”的译音。1916年罗马尼亚诗人特里斯坦·查拉在苏黎世以“达达”为名成立文学团体,表示他们的主张是“毫无意义”和“无所谓”的。达达主义对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持否定态度,标榜艺术无思想性,主张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人类神秘多样的潜意识活动。在文艺手法上,他们否定一切文化传统,否定一切艺术规律,否定艺术的目的性和思想性,崇拜虚无主义,主张文艺创作应像婴儿喃喃呓语般莫名其妙,提倡以混乱的梦呓和荒诞的形象来表现不可思议的事物。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现代资产阶级文艺思潮。它由达达主义演变而来。1924年法国作家布洛东等人在巴黎创立“超现实主义研究室”,宣布了这一流派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观点。他们以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哲学基础,否定文艺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创作规律,鼓吹超越现实,超越理智,用“自然写作”的方法(即不受理性、道德准则制约的写作法)来表现思想的真实活动。超现实主义作品大多杂乱无章,荒谬混乱,有的甚至用晦涩难懂的符号来代替文字,反映了当时欧洲青年一代苦闷徬徨和找不到出路的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一般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文学艺术。“后现代”由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于1947年提出,它既是“现代”的延续,又试图打破已过时的“现代派”。所以说,后现代主义不光继承了现代主义并将它推到极致,继续从事反传统的现代经验,而且也尝试脱离不可避免地日渐成为新的规范的现代主义形式。这一流派的代表有塞缪尔·贝克特等。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个流派。“魔幻现实主义”一词最早出自德国文艺评论家费朗茨·罗。1925年,他发表了一本评论绘画的专著,书名为《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

“魔幻现实主义”这一名词被应用到拉丁美洲的文学上,则是从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开始的。这部奇妙而又动人的小说以虚构的小镇马孔多以及居住在马孔多的布恩迪亚一家一百年间的变迁,反映了哥伦比亚的历史。小说中有不少离奇怪诞的情节和人物,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这种独特的风格,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的极大兴趣。评论界认为此书是当代拉丁美洲小说中一种新流派的代表,因此便借用了在美术界与此相近似的新流派的名词,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该流派的主要特点是在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插入离奇怪诞的情节、人物和意境,以及种种超自然现象。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离奇怪诞而引人入胜的情节,独特的文字风格和色彩,因而深受读者欢迎。

迷惘的一代

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得名于美国女作家斯泰因为海明威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词:“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他们大都是亲身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开始成熟起来的作家。战争在他们精神和肉体上留下了严重的创伤,以至产生一种心灰意懒失望迷惘之感,所以他们作品中的主人公反战情绪强烈,对资产阶级传统的道德、理想和信仰持否定态度。他们都才华出众,创作形式和表现手法也具有开拓精神,各自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是指20世纪五六十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该流派的作家都是男女青年,他们以否定一切的无政府主义态度反对现存的社会秩序和风尚习俗,要求摆脱一切传统的束缚,拒绝承担任何家庭和社会义务,追求绝对自由的生活。他们反对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讨厌机器文明。他们逃避现实,吸毒、酗酒、偷窃,无所顾忌,不停地追求各种刺激,提倡同性恋和佛教禅宗,以躲进超现实的幻境寻求神秘主义的灵感,因而被称为“垮掉的一代”。

意识流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斩不断的“流”,因而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并且认为这种“意识流”具有变化多端和错综复杂的特点。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进一步提出“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的见解,劝小说家进入人物的内心中去,跟着人物意识的流动来刻画人物。这种理论正符合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侧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作家的需求。1887年,法国小说家艾杜阿·杜夏丹在《月桂树被砍掉了》一书中,首先运用了“内心独白”的写作方法,开意识流小说的先河。1915—1940年间,英、美、法等国的小说家在文学创作中大量应用意识流技巧,形成了一种文学流派——意识流文学。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英国女作家沃尔芙的长篇小说《到灯塔去》、美国南方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喧嚣和狂怒》、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都是这一文学流派的出名之作。

新小说派

新小说派是指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成为法国影响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因标新立异地反对有人物、有情节、有社会意义的巴尔扎克式的小说,拒绝一切小说传统,要求新的小说形式而得名为“新小说派”。该派大致上有两种主要倾向:一种是以萨洛特为代表的“内心小说”,着重写内心独白和下意识的情感;另一种是以罗布·格里耶为代表的“客观小说”,强调客观地记录外界的语言、动作和情景而不作任何解释。

黑色幽默

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1965年,美国当代作家弗里德曼编了一个小说集,里面收集了托马斯·品欣、约瑟夫·海勒等12位美国当代作家的作品片断,书名为《黑色幽默》。因为这些作家的作品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经常是通过离奇、怪诞的情节,运用嘲讽的手法对人物和环境进行漫画式的夸张,来表现恐怖的主题,如死亡、污染、战争等等。所以人们便把这些作品称之为“黑色幽默”文学。所谓“黑色幽默”是指一种荒诞的病态的幽默。它以笑当哭,把可笑和可怕结合在一起,是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混杂的新品种。“黑色幽默”的作品正是通过这种含蓄的形式来表现“当今世界的荒谬、冷漠、自相矛盾和残酷无情”。

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是指18世纪70年代在德国兴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因作家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主要思想倾向是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个性解放,反对阻碍人的发展的一切僵化保守的教条和遵循传统精神的处世态度,在艺术领域则否定任何因袭的陈规;倡导民族风格,主张从本民族历史中汲取题材;歌颂自由,拥护卢梭“回到自然”的口号;推崇“天才”,强调“天才”。参加狂飙突进运动的青年作家大都富有狂热的幻想和奔放的激情,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着浪漫的气息和感伤的成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狂飙突进运动文学的代表作品。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西欧中世纪反映骑士阶层生活和理想的文学。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分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两种。

骑士抒情诗以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为中心,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业绩、冒险经历,及其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忠诚。其中以《破晓歌》最为著名。骑士传奇按题材可分三个系统:⑴取材于希腊、罗马故事的古代系统,如《亚历山大故事》和《特洛伊故事》等;⑵以英国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为中心的不列颠系统,如《郎斯洛》、《伊凡》、《特列斯丹和绮瑟》、《圣杯》等;⑶取材于东方拜占庭题材的拜占庭系统,如《奥迦桑和尼柯莱特》等。

在创作方法上,以浪漫主义为主要特征,注重人物肖像、内心活动、生活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对以后欧洲浪漫主义诗歌和小说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产生于19世纪,是专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即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文学,或者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意识形态的关系的新型边缘学科。歌德是比较文学的先驱。目前,比较文学在世界上主要有法、美两派。前者注重研究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影响;后者注重研究在相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较,找出异同及缘由,进而找出共同的规律。

先锋文学

先锋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一小群自我意识十分强烈的艺术家和作家,根据“不断创新”的原则,打破公认的规范和传统,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引进被忽略的、遭禁忌题材。先锋派的艺术家们经常自我表现出“离异”既定的秩序,宣称自己的“主体性”,他们的目标是震撼受传统影响的读者的感受能力,向传统文化的教条和信念发起挑战。

世界著名文学家及文学名著

荷马:《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迦梨陀娑(印度):《沙恭达罗》

紫式部(日本):《源氏物语》

泰戈尔(印度):《吉檀迦利》、《飞鸟集》

小林多喜二(日本):《蟹工船》、《为党生活的人》

马尔克斯(哥伦比亚):《百年孤独》

乔叟(英):《坎特伯雷故事集》

莎士比亚(英国):《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

弥尔顿(英国):《失乐园》、《复乐园》

笛福(英国):《鲁滨孙漂流记》

斯威夫特(英国):《格列佛游记》

菲尔丁(英国):《汤姆·琼斯》

拜伦(英国)《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雪莱(英国):《西风颂》

济慈(英国):《夜莺颂》

狄更斯(英国):《大卫·科波菲尔》

奥斯丁(英国):《傲慢与偏见》

萨克雷(英国):《名利场》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简·爱》

艾米丽·勃朗特(英国):《呼啸山庄》

劳伦斯(英国):《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哈代(英国):《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

萧伯纳(英国):《伤心之家》

柯南道尔(英国):《福尔摩斯探案》

伏尼契(英国):《牛虻》

拉伯雷(法国):《巨人传》

拉封丹(法国):《寓言诗》

莫里哀(法国):《伪君子》

司汤达(法国):《红与黑》

巴尔扎克(法国):《人间喜剧》、《高老头》

大仲马(法国):《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

小仲马(法国):《茶花女》

雨果(法国):《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福楼拜(法国):《包法利夫人》

左拉(法国):《萌芽》

莫泊桑(法国):《羊脂球》

卢梭(法国):《忏悔录》、《新爱洛绮丝》

萨特(法国):《恶心》

加缪(法国):《瘟疫》

普鲁斯特(法国):《追忆逝水年华》

歌德(德国):《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席勒(德国):《阴谋与爱情》、《强盗》

格林兄弟(德国):《格林童话》

海涅(德国):《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托马斯·曼(德国):《布登勃洛克一家》

但丁(意大利):《神曲》

薄伽丘(意大利):《十日谈》

塞万提斯(西班牙):《堂吉诃德》

安徒生(丹麦):《安徒生童话选》

易卜生(挪威):《玩偶之家》

卡夫卡(奥地利):《变形记》

乔伊斯(爱尔兰):《尤利西斯》

普希金(俄国):《叶甫盖尼·奥涅金》

果戈理(俄国):《死魂灵》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屠格涅夫(俄国):《父与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罪与罚》

契诃夫(俄国):《套中人》、《变色龙》

高尔基(苏联):《母亲》、《海燕》

马雅可夫斯基(苏联):《列宁》

法捷耶夫(苏联):《毁灭》、《青年近卫军》

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肖洛霍夫(苏联):《静静的顿河》

裴多菲(匈牙利):《自由与爱情》

惠特曼(美国):《草叶集》

马克·吐温(美国):《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德莱塞(美国):《嘉丽妹妹》、《悲剧的美国》

杰克·伦敦(美国):《马丁·伊登》

福克纳(美国):《喧哗与骚动》

海明威(美国):《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

罗曼·罗兰(法国):《约翰·克利斯朵夫》

霍桑(美国):《红字》

世界三对著名兄弟作家

德国的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亨利希的代表作是《臣仆》,托马斯的代表作是《布登勃洛克一家》。

德国的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他们合作编撰的《格林童话》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法国的爱德蒙·龚古尔和于勒·龚古尔,他们二人合写的小说《日尔米尼·拉塞德》是一本典型的自然主义作品。

勃朗特三姐妹

指19世纪英国的三位女作家,生于穷牧师家庭。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写有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其妹艾米丽·勃朗特,诗歌方面成就较为突出,还有著名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小妹安茵·勃朗特,写有长篇小说《艾格尼丝·格雷》。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1850—1893):一生共著340余篇短篇小说。其作品题材广泛,情节生动曲折,语言准确优美,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契诃夫(1860—1904):一生共著400多篇短篇小说。其作品有着普希金式的单纯和朴实,又具备果戈理式的无情暴露。简洁、凝练是他的主要风格和特色。代表作有《套中人》、《变色龙》等。

欧·亨利(1862—1910):一生共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其小说构思巧妙,情节跌宕多姿,出人意料的结局,又符合生活的情理。其作品语言风格幽默,有“含泪的微笑”之效果,因此人们称他的作品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三大悲剧诗人

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

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中译为商籁体),是一种节奏和押韵均有一定的程式的诗体,它的创始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1304—1374),其后风行全欧。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是两节四行、一节六行的意大利体,押韵法采用五韵。后来,英国诗人莎士比亚将十四行诗改为三节四行、一节两行的英国体,仍然以抒情为主,末两行往往点出全诗内容的结论,其押韵法也改为七韵,形成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体。

七星诗社

七星诗社是16世纪中期法国的一个文学团体,由龙沙、杜·贝雷、贝罗、左台尔、巴依夫、狄亚尔等人文主义作家和他们的老师、希腊语文学者多拉共7人组成。他们大都出身上层社会,主张统一法兰西民族语言,反对用拉丁语等外国语进行创作,但主张采用希腊、罗马文学诗体和意大利十四行诗体。艺术上,他们提出要创造出可以和希腊、罗马文学媲美的民族文学,诗歌风格应自然朴实,韵律要富于变化。但他们蔑视民间文学,摒弃民间诗体,忽略了文学的创造性和反映生活真实的使命。

墓园诗派

墓园诗派是18世纪中期英国出现的一个诗歌派别,属于英国感伤主义文学的一个分支,得名于诗人托马斯·格雷(1716—1771)的诗作《墓园哀歌》。这一流派诗人常以死亡、坟墓为创作题材,格调低沉,充满悲观失望的感伤情绪和神秘主义思想,令人窒息。它虽然具有感伤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但更多的只是反映感伤主义文学的消极面。墓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爱德华·杨格、托马斯·格雷、奥立佛·哥尔斯密等。

湖畔派

湖畔派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消极浪漫主义诗歌流派。诗人华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曾一度聚居在英国西北部威斯木尔兰郡的湖区,因而得名“湖畔诗人”。

英国诗坛的三颗巨星

指拜伦(1788—1824)、雪莱(1792—1822)、济慈(1795—1821)。可惜他们都很命短,拜伦活了36岁,雪莱活了29岁,济慈活了25岁。

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

夏洛克: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英国高利贷资本家,一个凶狠毒辣的复仇狂。

阿巴贡: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法国高利贷资产者,视钱如命,吝啬多疑。

葛朗台: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法兰西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暴发户,自私、狡诈、贪婪,是“占有金子的执著狂”。

泼留希金:果戈理小说《死魂灵》中的俄国封建地主,贪婪、腐朽,身上散发着霉味儿。为了积财,他捡破烂,做小偷,耍无赖,出尽洋相。

以作家姓名命名的文学奖

欧·亨利短篇小说奖:1918年,美国艺术科学协会为纪念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欧·亨利而设立该项奖。

亨利希·曼奖金:1953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为纪念该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小说家、政论家亨利希·曼而设立的文学奖金。

歌德奖:法兰克福市是歌德的诞生地,为纪念歌德,该市自1927年起每年给在文学等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方面有突出贡献者颁发歌德奖金。

法捷耶夫奖:1972年元月,苏联部长会议为纪念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法捷耶夫而设立的一项奖。

塞万提斯文学奖:西班牙于1976年设立的文学奖,该奖每年颁发一次。

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青少年文学诺贝尔奖。它由莱普曼夫人创建的国际青少年读物委员会于1956年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传说为荷马所作。荷马是古希腊传说中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他背着七弦琴漂游四方,靠吟唱自己的诗来换取食宿。他的诗讲述了希腊许多光辉灿烂的历史事迹、神话和传说。《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以公元前21世纪末历时十年的特洛伊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古希腊社会中的种种人物,以及众多天上、地下和海里的神仙鬼怪,无奇不有。《伊利亚特》讲述的是古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由于阿伽门农夺走了他的女俘,愤然退出战争,导致希腊军惨败,直至后来因为他挚爱的战友阵亡,他才重返战场,并杀死特洛伊的将领赫克托。《奥德赛》则讲述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泊10年、历经重重磨难的故事。

《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产生于苏美尔时代。它是西亚两河流域的上古人民创造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它共由12块楔形文字泥板组成,全诗约有3000余行,发现于亚述古都尼尼微的亚述巴尼拔统治时期的王宫图书馆。《吉尔伽美什》史诗记述了两河流域的上古神话传说,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充满想象力。史诗歌颂了吉尔伽美什为保护人类幸福与神怪作斗争的英雄行为,反映了两河流域上古人民探索自然规律和生死奥秘的愿望。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并非伊索个人所写,现行的常见版本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拉努得斯收集的寓言和陆续被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它采取拟人化的手法,有的揭露权贵的愚蠢、残暴,有的总结人生的智慧、经验,教人处世的原则。其形式短小,内容隽永,浅显生动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伊索寓言》的内容相当丰富,多方面描写了古希腊人民的生活,使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标准。它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常被人引用,并且对欧洲文学,尤其是寓言的创作影响很大。

《源氏物语》

日本中古物语文学的典范作品《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一般认为该书成书于11世纪初,作者是女作家紫式部(973—1015)。

《源氏物语》描写了源氏一生政治命运的沉浮及其纵情声色的生活,反映了平安时代中期日本宫廷错综复杂的权势斗争和贵族混乱的两性关系,从而反映了这一时期上层贵族的精神面貌。令人称道的是,书中竟有90余处引用我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以及大量的中国典故、史实。因此《源氏物语》不仅是日本古典文学的经典,而且也可视为中日两国古代文化交流的明证。

《巨人传》

《巨人传》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小说家和人文主义学者拉伯雷(1494—1553)花了20多年时间写成的长篇讽刺小说。

小说共分五部,取材于法国民间传说故事。第一部写卡冈都亚奇异的出生和成长经历。他因接受经院式的教育而变得愚钝,后来接受人文主义教育才使身心得以全面发展。他在约翰修士的帮助下打败了侵略者,并建立了德兼美修道院来报答约翰修士。第二部写卡冈都亚的儿子庞大固埃的出生和接受教育的经历。他在巴黎求学时遇到巴汝奇,后在巴汝奇帮助下,战胜了迪普索德。第三部写庞大固埃和巴汝奇为解决巴汝奇的婚姻疑问而到处漫游的故事。第四、五部继续写他们为寻访神瓶到处漫游,最后找到了神瓶,得到的启示是一个“饮”字,就是要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这部小说也是拉伯雷人文思想的总结。

《巨人传》全面反映了16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具有伟大的反封建意义。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1564—1616)所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为各国人民所熟知。这是一部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爱情理想与封建压迫之间的冲突的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成为恋人,但因家族不和而受百般阻挠。后经神父帮助,两人秘密举行了婚礼。一次,罗密欧为友复仇,刺死了提拔特,被判放逐。而朱丽叶被逼嫁给巴里斯伯爵。神父为了帮助他们,让朱丽叶吃安眠药装死,并派人通知罗密欧赶回。但送信人误了行程。罗密欧听到朱丽叶去世的消息,就赶到她身边自杀了。朱丽叶醒来见爱人已死,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部悲剧以两家的械斗开场,以主人公之死换来两家和好结束,否定了封建家庭间的纷争与仇杀,批判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歌颂了自由的爱情。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已成了世界文学人物中的著名典型,是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的典范。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启蒙主义代表作,笛福(1660—1731)通过主人公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他的启蒙主义思想。

鲁滨孙性喜冒险,富有开拓精神,他决心航海经商。在一次贩卖黑奴的途中,船在海上遇险,只有鲁滨孙一人幸存,并漂流到一个荒岛上。鲁滨孙在荒岛上搭帐篷,挖地窖,养羊,种麦子,造工具,做木舟,用兽皮做衣服等等,与大自然抗争。在第25年,他救了一个土著人,收为仆人,取名为“星期五”。后来,一艘英国船经过荒岛,鲁滨孙帮船长制伏了闹事水手,坐船回到了英国。至此,他在荒岛共生活了28年。

小说是以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描画得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表现了资产阶级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1667—1745)创作的寓言小说。小说共分四部,由主人公格列佛自述他漫游海外许多奇异国家的经历。

第一部写格列佛由于海上遇险而到了小人国。那里的人只有六英寸高,但贪婪、残忍、勾心斗角。格列佛在这里受到大臣的忌妒,最后逃出了小人国。第二部写他到了大人国,向国王宣扬英国政体之完善,军力之无敌,武器之先进,但受到国王的批评。国王认为,造福百姓的人才是有真正责献的人。第三部主要写他在飞岛国的见闻。那里的统治者住在飞岛上,对人民实行高压政策。人民稍有不驯,飞岛就降落其上。第四部写智与国。这里的马是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一种形似人类的动物“耶胡”则凶残贪婪,为智与所豢养。

小说用幻想游记的形式对现实进行深刻的批判和讽刺。小人国和飞岛国,影射英国及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大人国国王与智与们的描写则对英国的现实进行了直接的批判。小说的讽刺锋芒直指英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弊端。小说的讽刺手法也极其高超,有影射,有象征,有谴责,有对比,使得《格列佛游记》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讽刺作品之一。

《老实人》

《老实人》是伏尔泰(1694—1778)最优秀的哲理小说。它是伏尔泰对柏林科学院1755年关于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的悬赏征文作的形象解答,也是对当时一种盲目乐观主义哲学的嘲笑。

老实人是一个男爵家的养子,从小接受家庭教师、“哲学家”邦葛罗斯的关于“一切皆善”的教育。后来因为邦葛罗斯及周围人的不幸遭遇,以及自己经受的磨难,老实人认识到这个世界并不完美,唯有“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烦闷、纵欲和饥寒三大害处”,因此“种植园地最为要紧”。

小说就是这样把哲学争论带进了文艺领域,用离奇荒诞的情节、具有突出思想特征的人物形象、夸张和讽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来反映客观现实。它批判了盲目乐观主义思想,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教会的反动。

《新爱洛伊丝》

《新爱洛伊丝》是使卢梭(1712—1778)在文学史上奠定地位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它借用12世纪青年女子爱洛伊丝与她的老师阿卜略卜的爱情故事,描写了贵族小姐尤丽和她的家庭教师圣·普乐之间的爱情悲剧。普乐是个平民知识分子,在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天长日久,与学生尤丽小姐发生了爱情。可仅仅因为他的出身,尤丽的父亲不同意这门婚事,普乐不得不离去,尤丽也被迫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贵族。多年后,普乐又被请来任尤丽子女的家庭教师。两人再度相逢,感情和义务使双方处于痛苦的矛盾之中,最后尤丽在这种痛苦中死去。

小说人物集中,情节简单而曲折有致。所采用的书信体便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尽情倾吐自己的内心情感、矛盾和心灵上的创伤。整个作品饱含反封建的激情,又充满感伤情调,犹如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而且在描写人物内心世界时,卢梭还加入了许多美妙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起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为此,卢梭成了第一个使有关大自然的描写成为文学作品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作家,开创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的雅各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兄弟根据民间口述材料改写而成的210个故事,包括儿童和家庭故事、儿童宗教传说和补遗三部分,篇篇都是值得阅读的精品。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脍炙人口,享誉世界。

《格林童话》是欧洲各国搜集、编写最早、篇幅最长、系统性最强的一部童话集。作品的主要思相倾向是颂扬勤劳和诚实,鄙弃懒惰和自私,鼓励对暴力和邪恶的反抗,激发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和爱护。作品问世以来,已被译成7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备受欢迎。

《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1749—1832)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本感伤主义小说。它不仅是德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称做德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

小说描写了一个感情脆弱、不能与生活中的苦恼作斗争,在守旧的环境里找不到出路的“反叛的受难者”(普希金语)的形象。主人公维特爱上了一个已经订了婚的少女绿蒂,以致绝望、病狂,最后自杀而死。

维特的烦恼是什么?是上流社会的污浊庸俗、沆瀣一气,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倾轧、敌对和蔑视,门当户对的婚姻制度,不可跨越的等级制度,以及求自由而不得、求摆脱而不成的痛苦。这些烦恼表现了德国进步青年的觉醒和软弱,也是对当时德国封建制度的揭露和控诉。书信体和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使作者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主人公复杂和深刻的思想变化。

《唐璜》

《唐璜》是拜伦(1788—1824)的一部最重要的未完成的长篇诗体小说,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讽刺性史诗。

长诗描写了主人公贵族子弟唐璜因与贵妇朱丽亚发生性关系,被母亲送往欧洲旅行的故事。通过唐璜在海上旅途中遇险、与海盗女儿海黛相恋、加入俄军作战、出使英国等故事情节,作者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各国风光,而且也让大家看到了各国的种种弊端:苏丹宫廷的荒淫、俄国军队的残忍、英国上流社会的虚伪和势利等等。

作者在文中以机智的诗句广泛议论哲学、宗教、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问题,嘲笑湖畔诗人的奴隶哲学,驳斥贝克莱的唯心主义。全诗以整个欧洲为广阔背景,诗人的笔锋驰骋其中,得心应手,可以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歌德称之为“绝顶天才之作”。

《红与黑》

《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1783—1842)的代表作。

小说的主人公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年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希望借助个人奋斗跻身上流社会。王朝复辟后,于连通过穿上红军服从军而飞黄腾达的道路被堵塞,只好决定穿上黑色教会服装向上爬。去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是于连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出于对市长的报复心理和试练自己胆量的冒险心态,于连和市长夫人产生了暧昧关系。事情败露后,于连进入贝桑松神学院既而又随比拉尔院长来到巴黎,成为德·拉莫尔侯爵的秘书。由于自己的聪明和个性,他不仅受到了侯爵赏识而且赢得了侯爵小姐的芳心。二人秘密结婚,拉莫尔先生对这门婚事虽暴跳如雷,但也无可奈何,于连也因此得到了骑士称号、中尉军衔和年收入两万零六百法郎的庄园。好景不长,正当于连踌躇满志之际,他却又陷入了贵族阶级和教会所设下的圈套,最终被送上了断头台,成为统治阶级阴谋的牺牲品。

1830年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本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剖析的深度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红与黑》在今天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一百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德国诗人海涅(1797—1856)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长诗,全诗共27章。其创作动因是1843年10月海涅从法国回汉堡探望母亲,在途中看到离别13年后的封建德国就像冬天一样寒冷,像童话一样荒唐,于是他将自己的见闻和观感用光怪陆离的梦幻形式写成了这首著名的长诗。

长诗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反动的检查制度的讽刺;对封建制度的憎恶和仇恨;对教会的尖锐批评;对革命的预见。总的来说,这首长诗不仅批判了封建德国的现实,同时又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德国会得到新生的信念,表达了海涅重视革命实践的思想。

《人间喜剧》

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巴尔扎克(1799—1850),一生留下了很多杰出的作品。他的《人间喜剧》更是因反映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而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全书由91部小说组成,共写了2400多个人物。

作为一部生动、形象的法国社会史,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的《人间喜剧》,首先描写了在资产阶级金钱势力的逼攻下封建贵族一步步地衰亡,资产阶级靠着压榨劳动人民发迹的肮脏历史。

揭露资产阶级的自私和贪得无厌的本性是《人间喜剧》另一种思想倾向。《高老头》中两个被金钱熏染得冷冰冰的女儿在榨取完父亲的钱财后,弃孤贫的父亲于不顾,任他病死在一家破烂公寓的阁楼上而毫不伤心。在揭露贵族没落和资产阶级残酷剥削的同时,《人间喜剧》也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贫困生活,赞扬了他们的优秀品质。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1802—1885)第一部大型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作品通过巴黎圣母院所发生的惨绝人寰的故事,无情揭露了天主教和封建统治的罪恶,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色彩。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引诱吉卜赛女郎爱斯美拉达不遂,便诬蔑她谋杀情人法比斯,判她绞刑。外貌极丑而心灵仁厚的教堂敲钟人卡西莫多将爱斯美拉达救出。后来,吉卜赛人围攻钟楼。混乱中,克洛德又诱骗爱斯美拉达,再次遭到拒绝后,他将爱斯美拉达送上了绞刑架。悲痛的卡西莫多愤怒地将克洛德推下了钟楼。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小说。它艺术性地再现了400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杰出的世界名著。它以真实的事件为蓝本而创作,是最能体现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品。

小说描写了穷工人冉阿让一生的故事。冉阿让因偷一块面包而坐了19年牢。出狱后,他改名行善,当上了市长。但为了解救被误认是冉阿让的流浪汉商马弟,他前去自首,又被逮捕。他再次逃出后,收养了一个女工的女儿珂赛特,继续行善。长期追捕他的沙威为他的崇高精神所感动,最终放了冉阿让,自己投水自杀了。在冉阿让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德行得到了珂赛特和她丈夫的理解。

小说展示了一幅广阔而典型的19世纪法国社会的现实画面,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穷困生活,对他们的遭遇倾注了无限的同情,同时也对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控诉。整部作品充满了人道主义思想。

《简·爱》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爱情小说。它一问世,就立即震动了英国文学界。

简·爱是个孤儿。她心地纯正,感情深挚,善于思考,个性倔强。她敢于反抗压迫人民等卑鄙邪恶的行为,敢于表达自己强烈的爱憎,敢于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作者通过对她少年时代寄人篱下的生活与寄宿慈善学校的不幸经历的描写,塑造了一个非贵族化的新型的平民阶级的反抗形象。简·爱对贵族罗契斯特的爱,不是建立在金钱、名誉、地位之上,而是有着真挚热切的感情和思想上的共鸣。她冲破阶级鸿沟,蔑视社会习俗,勇敢大胆地爱上罗契斯特并与他结婚,对他关怀备至,尽管他此时已双目失明。

简·爱的个人奋斗是对当时英国妇女受歧视、无地位的不合理制度的抗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问题。这在英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创举,这也正是它在当时的社会引起如此强烈反响的重要原因。

《呼啸山庄》

艾米丽·勃朗特(1818—1848年)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妹妹、安妮·勃朗特的姐姐。《呼啸山庄》是她的唯一一部小说,却是她们三姐妹作品中最出色的,至今仍震憾人心。

《呼啸山庄》描写吉卜赛弃儿希克利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失恋,外出打拼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埃德加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非常吸引读者。

《呼啸山庄》刚发表时并不为人所注意,但自20世纪以来,关于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成就的评价日趋升高。20世纪30年代英国进步评论家福克斯称它是19世纪中后期“维多利亚时代”所产生的“三大巨著”之一,因为它代表着受压迫的下层人民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出的强烈抗议。

《茶花女》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1824—1895)的代表作。这部杰出的作品是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写成的。

《茶花女》真实生动地讲述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个农村姑娘,长得异常漂亮。她来巴黎谋生,不幸做了妓女。富家青年阿芒赤诚地爱她,引起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但是阿芒的父亲反对这门婚事,迫使她离开了阿芒。阿芒不明真相,寻机羞辱她,终于使她在贫病交加之中含恨死去。作品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组织情节时,用了追叙、补叙、倒叙,手法多变,生动有致。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特别是作品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茶花女》当时一经出版即轰动全国,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道: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低级下流”。但更多的人则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1852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了。剧场爆满,万人空巷。当小仲马将《茶花女》演出大获成功的消息告诉远在比利的父亲时,电报上写道:“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大仲马立即回电:“我最好的作品正是你,儿子!”

《羊脂球》

《羊脂球》是法国近代著名中短篇小说家莫泊桑(1850—1893)的代表作品。莫泊桑一生创作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羊脂球》讲述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她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巧言利弊,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她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就好像她不存在一样。在缓慢前进的马车中,羊脂球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羊脂球》发表于1880年。作家利用对比的手法,把民族危难之时不同阶层的态度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卑贱者反倒有崇高的民族感情,“高贵”者心地却更肮脏和卑鄙。这个短篇充分体现了莫泊桑的艺术才能,也使作者一跃成为当时法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1835—1910)最成功的作品,也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称颂它“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书”。

哈克贝利·费恩忍受不了酒鬼父亲的毒打,偷逃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并在那里遇到同样出逃的黑奴吉姆。为了帮助吉姆逃脱追捕,哈克决定和吉姆乘木筏由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逃往废奴区。途中,他们遇上两个骗子。虽然哈克最终识破了骗子的阴谋诡计,可他们已把吉姆卖掉了。

小说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度的罪恶,并歌颂了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1899—1961)的代表作。该书出版仅48小时就销量惊人,当年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

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儿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里留下的血腥味儿,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竭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

小说以写实手法展现了捕鱼老人桑提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的优雅风度,“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这种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者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对于《老人与海》这本被译成几十种文字的作品,海明威自认为“是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1954年,因为海明威“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学风格的影响”,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1882—1941)的代表作,是公认的意识流经典作品。小说的情节相当简单,讲述了1904年6月16日早晨8点到次日凌晨两点这18个小时内发生的事,通过书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意识流,反映那一天的都柏林氛围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

小说成功地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将外部的现实和人物内心活动的意识活动如对过去的回忆、对现在的体验以及对未来的幻觉,交织在一起加以描写,情节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和随意性,因而成为意识流文学首屈一指的典范作品。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1929—)的代表作,是一部充满梦幻抒情和浓烈感情的哲理小说。

小说通过托马斯、特丽莎、萨宾娜、弗兰茨等人的感情纠葛和生活轨迹,反映了捷克各阶层人民在1968年捷克事变后面临的政治迫害,他们的祖国被蹂躏,他们的意志被摧残,由于持不同政见而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沉重的负担将人们压在地上,让人感受到生命之重负。然而作品并不仅停留于此,它提出生命之轻同样使人承受重荷,人的生存充满困惑。

“它是理论与文学的结合,杂谈与故事的结合,还是虚构与纪实的结合,梦幻与现实的结合,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结合,通俗性与高雅性的结合,传统现实派和现代先锋派的结合。”这些创造性的表现技巧颇为和谐地服务于内容,不仅使本书以其独特性获得自身的生存并广为流传,而且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小说”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它在小说史上再一次动摇了既定的“小说”概念。
d3Ww4CH4wePVBmrJX+9Q81g4j1+sAG7lOiXOe4dbv0vxsYh2tOehjclkehza4R0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