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语趣——机智巧辩(3)

徐文长一语镇知府

一天,绍兴知府的小公子,在大街上抢了一个小孩的毽子,那个小孩委屈地哭了起来。

正好徐文长路过次地,得知原委,便从小公子的手里又把毽子给抢了过来,还给了那个小孩。谁只那小公子平时娇宠惯了,见毽子又被人抢去,就一下子坐到地上大哭大闹了起来,说徐文长欺负他。知府的家丁闻声而来,将徐文长押上公堂去见知府。

知府见小公子遭此人欺负,心中十分不快,厉声喝道:“你欺负我家少爷,就是对本知府不敬,你可知罪?”

徐文长冷笑着说:“据我看,不知罪的应该是您大人才对吧?”

知府大怒:“我有何罪?!你少跟我信口雌黄!”

徐文长严肃地说道:“贵公子可是踢了一大早的毽子,大人应该知道这毽子上除了羽毛外,还有的一样东西就是铜钱吧。铜钱上印的乃是嘉庆皇帝的年号。贵公子居然手提毫毛,脚踢万岁,这样的罪过可不小啊,常言道:‘子不肖,父之过。’大人又该当何罪呢?”

徐文长这一招果然厉害。知府听了这些话后,额头上连汗都冒出来了,他当然知道这要是传到皇上的耳中,那可不得了。于是,知府赶忙换了一副表情,满脸堆笑着对徐文长说:“好吧好吧,我们谁也不要为难谁了!”徐文长也就作罢。

走的时候,知府还客客气气地亲自把徐文长送出衙门。

莫如杀人

明神宗时,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许国,是个性格倔强的人,但他能谨慎自守。

一天,许多人在一起谈天,有一位信佛的官员大谈因果轮回报应,给大家讲不要杀生的道理:杀了牛,来世变成牛;杀了猪,来世变成猪;就是踩死个蚂蚁,也有报应,要去还债的。

许国是不信这个的,看这位仁兄侃侃而谈,毫无收敛的样子,就打断他的话说:“那还不如杀人呢!”众人听许国说出这样的话,都很吃惊,忙问是何道理。许国说:“那样,来世还债,不还能变成人吗?”

“狼”“狗”之辩

高士奇是清康熙年间的一代名相,学识渊博,聪明机敏,深得康熙皇帝的宠幸和赏识。

高士奇在上书房做侍郎时,与吏部尚书索额图和都御史明珠是同僚,他们分别任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虽然当时高士奇的权利和地位没有这二人大,但由于康熙皇帝的宠爱与信任,他们也不敢小瞧高士奇,而是以同僚之礼相处,三人还经常开些玩笑。高士奇才思敏捷、机智过人,因此,每次三人开起玩笑来,索额图和明珠都占不到便宜。

一日,三人一起徒步外出办事,行走间突然从有一条大狗从胡同蹿出,然后跑远。明珠问了一句“是狼是狗?”索额图一听,哈哈大笑道:“是狼是狗(侍郎是狗)你得问江村(高士奇,号江村)。”

高士奇听出二人是在一唱一和地用谐音骂自己,以报平时自己戏弄他们之“仇”。但他不露声色地说:“那是条狗。”二人以为他没有听出话中的玄奥,便得意地打趣道:“何以见得?”

高士奇笑着道:“狼、狗区别主要有二,其一看它的尾巴,下垂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其二看它吃什么,狼只吃肉,狗却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这个狼、狗之辩顺势而为,毫不费力地回敬了吏部尚书索额图和都御史明珠。二人虽然挨了骂,可心里实在佩服高士奇的智慧和机敏,不禁笑着说:“好你个江村,果然机敏,佩服,佩服!”。

纪晓岚戏乾隆

一次,纪晓岚与乾隆皇帝嘻笑间谈起评头品足,纪晓岚忽道:“君之脚犹如兽之趾。”

乾隆听罢,顿时龙彦大怒,追问其因何胡言。

纪晓岚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解释道:“帝之足,‘蹄’也,何谓‘蹄’?君之脚也。”

乾隆无可奈何。

纪昀“跳河”

一次,乾隆故意问纪晓岚什么叫“忠孝”。纪昀背书似的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乾隆想为难他,便问:“现在我命你去死!”

“臣领旨!”纪昀毫不犹豫地说。

乾隆又问他打算怎样死,纪昀说去投河。

“好,准许你投河!”乾隆说罢就坐下来看书。他知道聪明过人的纪昀不会真的去死,只想看看他如何应付。果然,纪昀出去一会就回来了。

乾隆便问他为什么没死。

“我来到河边,正想往下跳,”纪昀煞有介事地说,“突然屈原从水里走上来,硬将我抱住,他叫我回来先问一问皇上。所以我便转了回来!”

“问我什么?”乾隆感到奇怪。

纪昀答道:“屈原说,当年楚襄王是个昏君,他才不得不死。如今皇上是不是昏君?你回去问清楚皇上,如果他说是的,你再死也不迟呀!”

乾隆听了大笑,说:“得啦,我算服了你啦!”

巧解三字免杀身

一日,纪晓岚在皇宫翰林院率众编辑《四库全书》。时值盛夏,烈日炎炎,酷热难忍,纪晓岚便脱袍光背,将发辫盘于头顶,伏案编审文稿。忽然,他发现乾隆皇帝正向院内走来。身为朝廷命官,在宫中赤胸露背,让皇上瞧见成何体统!此刻穿衣见礼已来不及了,这该如何是好?纪晓岚灵机一动,忙挑帘钻入书案下,挡好案帘,暂且回避。谁料,这些光景均被乾隆看在眼里。他径直踱到纪晓岚案旁坐了下来,并示意惊慌失措的众人不要声张。

纪晓岚躲在案帘之内忍了一会儿,便觉热得喘不过气来,又听屋内确无异常动静,以为乾隆皇帝走了,便撩起案帘,探头问道:“老头子走了吗?”一句话顿时惹怒了一直坐于案旁的乾隆皇帝:“纪昀,休得放肆,什么老头子,别的罪过可以饶恕,你凭何称朕老头子?若讲不清道理,立即处死!”

纪晓岚钻出案来从容答道:“皇上不必动怒,容臣详禀:皇帝称万岁,岂不为老?皇帝乃万民之首,岂不为头?皇帝乃真龙天子,岂不为子?‘老头子’乃隐语尊称也。”乾隆听罢这番话,不禁转怒为喜,哈哈大笑道:“好个纪昀,果然能言善辩,虽苏秦张仪再生所不及也!朕赦你,平身吧。”

纪晓岚释“东西”

相传,一次纪晓岚随乾隆皇帝出巡江南,乾隆在市集上见了一个专卖竹篮的小摊,便随口问道:“此物有何用?”

纪晓岚答:“盛东西。”

乾隆又问:“为何不叫做盛南北?”

纪晓岚答:“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这木和金都能装入篮中,所以叫盛东西。而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竹篮盛火,必被焚烧,竹篮盛水,水会漏光,所以不能叫做盛南北。”

乾隆听了,点头称是。

纪晓岚巧辩免罪

纪晓岚在京为官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他只好回家为父亲服丧守孝。

春节快到了,有一位乡亲来请他给写一副春联,他便为他写了这么一副对联:“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

谁知道有小人借此事在皇上那里告了纪晓岚一状,乾隆皇帝火冒三丈,当即派人把纪晓岚押回京城。纪晓岚到了金銮殿,乾隆皇帝一见他便拍案而起:“纪晓岚,你知罪吗?”纪晓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连连叩头,口称:“知罪!知罪!”乾隆听了这话,心里的火越发大了,斥责道:“好你个纪晓岚,朕看你是个人才,待你不薄,你竟然借在家服丧守孝之机,公然写对联煽动乡民造反!”说完要将纪晓岚处死。

纪晓岚听到对联二字,这才恍然大悟,继而哈哈大笑起来。乾隆被笑得莫名其妙,只听纪晓岚说:“万岁爷,请息怒!我的确是写过对联,但情况是这样的:让我写对联的那一家,有兄弟三个,都是光棍儿。老大是个卖爆竹的,爆竹一响,不就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个市场经纪人,专管人们买卖粮食时过斗的,这不是‘数一数二人家’?老三是个卖烧鸡的,他杀鸡不就是‘先斩后奏’吗?这跟造反有什么关系呢?”

乾隆爷听到这些话后,眉头渐渐舒展开了,便赦免了纪晓岚的死罪。

和尚的两个妻子

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常州天宁寺。有人打小报告说,天宁寺的住持和尚不守清规。于是乾隆皇帝就问住持和尚:“你有几个妻子?”

“两个。”住持和尚回答说。

“哪两个?”乾隆皇帝一听,大为惊异,继续追问说。

“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不正是两个妻子?”住持和尚慢条斯理地回答说。

竹夫人又名竹几、竹夹膝,是一种用青竹编成的长笼,也有将整段的粗竹筒打通竹节、筒上开许多通风孔而制成的,夏天抱着睡觉,可以消暑。

汤婆子是一种用铜、锡或陶瓷等制成的扁圆形壶,灌入热水后可放在被中取暖。

乾隆皇帝听后笑了,随后赏了住持和尚。

圆智妙答乾隆

圆智是清代乾隆年间宁波天童寺的当家和尚,颇有应变之才。

一次,乾隆皇帝微服南下。来到宁波后,便独自来到天童寺。圆智躬身对乾隆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主持圆智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乾隆听说这个人就是圆智,想给他来一个“下马威”,于是,马上把脸一沉,厉声问道:“你既然已经知道朕来这里,为什么不率领众僧,大开山门,跪接圣驾?你这轻轻一揖,莫非有意亵渎圣躬!该当何罪?”

圆智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小僧岂敢亵渎圣上,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恐引起游人瞩目,有碍圣上安康,不敢劳师动众,故小僧一个人悄悄在此相迎。”

乾隆听他说得人情人理,只好说:“那好吧,就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便是。”

一路上,乾隆说道:“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能不能把我比上一比?”

圆智闻言,暗自思忖:“这可不好比。要比得不好,全寺恐怕都会遭受灭顶之灾。”但他忽然灵机一动,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如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更比一步高!”乾隆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圆智自比佛爷,上风被他占了,可又无可指责。

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当走到山腰时,乾隆想起了上山时候发生的事,就又想难一难圆智,便说:“我上山时,你说我是一步更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你可怎样说呢?”乾隆说完,得意地瞅着圆智,心里想:上山是爬高,好比;下山是落低,我看你现在怎么个比法!

圆智略加思索,从容答道:“如今又好比如来佛带万岁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听罢,不禁对圆智的聪明机智产生一股敬佩之情。

刘墉测字

刘墉是清乾隆年间的一代名臣。他为官清正,机智聪敏,精于断案,屡立功勋。

刘墉初到刑部不久便被委以重任,乾隆派他到南京主持破获“一枝花”的“谋逆造反”大案。为了侦察情况,他乔装成一个算命先生,在市井中给人测字算卦,由于他机智敏捷,善于应变,很快就出了名。

一天,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找他测字。刘墉对他有一定了解,他是“一枝花”集团中一员干将,武艺高强。刘墉见他来测字,便递过笔墨让他写一个字,这青年随手写了一个“休”字,递给刘墉道:“请先生测测我的生平。”

刘墉郑重其事地说:“按这个‘休’字来看,其意吉凶参半。‘休’乃一人依木之像,草木属阴,看来先生幼年早孤,你家中只有孀母与你相依为命,可是否?”

青年不禁一惊,钦佩地点了点头。刘墉接着说:“木乃东方青龙之像,一人依木原是升发之像,只是木属阴,属静,令堂贞静贤惠自不必说,只是木不能言,口齿不便利。”青年听罢,想到自己聋哑的母亲为了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艰辛,不禁潸然泪下:“先生说得都对,请继续断。”

“请莫怪我直言,这‘休’字不成‘体’,恐怕你小时候不成体统,是个浪荡儿。”看到那青年要说话,刘墉伸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但‘休’有‘止’的意思。何时而止?‘休’可折十八成人。十八岁以后,你才立志改过,浪子回头。可惜此时令堂人已就木了。”说到这里,刘墉长叹一声。那个青年此时已是泪流满面。

刘墉看他如此,说:“你不必难过,将来必有后福,可报先慈于地下。”

“何以见得?”青年问。

刘墉把纸递过去道:“请看纸的背面。”青年把写着字的纸翻过来,横着端详,竟然是一个“兵”字。刘墉说:“‘兵’字原是立人之像,你既不在行伍,则是个谙熟兵刃的好汉,必定身有武功。你再看:这‘兵’字实系横倒之‘木’,人卧倒木之上,虽树倒,而先生自可无恙。后半生的事业恐在其中了。”

经测字,深信了刘墉“树倒”人可无恙之说,投降了朝廷,在刘墉手下办差,后来为刘墉破案,立了不少功劳。

都是忠臣

乾隆皇帝喜欢出外巡游。

一次,他沿卫河乘船南巡,沿途经常靠岸察访民情。船到达山东境内一个小镇时,乾隆又一时来了兴致,想了解一下民间疾苦。于是他命人叫来一个农夫,向他询问当地年景、农事以及地方官吏贤明与否,农夫小心应对。

而后,乾隆又指了指身边随行的大臣,问农夫道:“这些都是我的大臣,你过去瞧瞧,看看他们是否对我尽忠,是否称职?”

因为农夫奉了皇帝的旨意,所以这些大臣也不敢怠慢,一一将自己的姓名、官职告诉农夫。

农夫在这些大臣面前端详了一会,便转身向乾隆报喜道:“向皇上道喜了,这些大臣都是忠臣啊!”

乾隆以为这是农夫的奉承之辞,便又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

农夫恭恭敬敬地站在原地,不慌不忙地答道:“戏班子在演戏的时候,净角所扮的奸臣,都是大白脸,像曹操、秦桧。而皇上您这满朝文武却没有一个像他们那种模样的,所以小民才得出了这个结论——皇上身边的大臣都是忠臣!”

乾隆听后,开心地笑了,他重赏了农夫,又继续他的“体察”了。

驴耳龙耳

皇帝见一个大臣的耳朵生得特别大,不禁问他:“为什么你的耳朵那么大,朕的耳朵那么小?”

大臣一听,连忙伏倒在地说:“启禀皇上。微臣听说,驴的耳朵特别大,龙的耳朵特别小。”

皇帝连连点头道:“爱卿言之有理。”

智斗老和尚

据说清朝时,江南有一个聪明的小孩儿。一天,他去北方探亲,跟着亲戚一起到山上的庙里去烧香。庙里的老和尚见他生得清秀灵巧,与别的小孩儿不同,就想逗逗他玩儿。

老和尚问:“从哪里来?”

小孩儿回答:“从江南来。”

老和尚说:“江南草木耳!”

小孩儿对答如流:“天下草木,惟我独秀。”

老和尚发狠道:“择其秀者而伐之。”

小孩儿借题发挥道:“伐为国家做栋梁。”

老和尚本想逗他玩儿一玩儿,没想到竞让这小孩儿回敬得理屈词穷,便蛮不讲理地大声喊道:“你进三步就会死,退三步也会亡!”

小孩儿却轻松作答:“我横走三步又何妨!”

话已说到了这份儿上,老和尚实在是无言以对,只好口念阿弥陀佛了。

夏大禹姬旦杜甫刘禹锡

古时有个张秀才,一次去探望岳父时,突然下起雨来,天色将晚,不能回家,又不好向岳父开口,甚是焦急。

岳父是个懂文墨、识大体的人,但又并不说留下女婿别走,而是写了四个古人名字放在桌上:“夏大禹、姬旦、杜甫、刘禹锡。”

张秀才看完,高兴地说:“今天我不走了!”

岳父问他为何不走了,他说:“您不是明写着下大雨、鸡蛋、豆腐、留女婿吗?”岳父听了,哈哈大笑,称赞女婿聪明,能领会他的意思。

媒婆巧语

一个媒婆为一小伙子说媒。男方问姑娘长得如何,媒婆写了帖子:“小脚不大周正乌黑头发没有麻子”(古人写字是不加标点的)

男方一看,以为是说女方“小脚不大,周正;乌黑头发,没有麻子”。觉得虽无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姿,却也无可挑剔,便应下这门亲事。待迎娶过来,见新娘是个点脚(走路略瘸),秃头,又长了一脸麻子,真气得要死!找来媒婆算账,指责她扯谎行骗。

媒婆却不慌不忙,说道:“是你甘心愿娶的呀!帖子上写得清清楚楚嘛,是‘小脚不大周正,乌黑头发没有,麻子’。这怎可怪我?”

男方听了,虽然知道是媒婆狡辩,却因白纸黑字,也无可奈何,只有自认倒霉了。

巧女难皇帝

有个皇帝骑在马上,脚踩着马镫,身子向上一挺,问巧女:“你说我是上马,还是下马?”

巧女知道皇帝故意在捉弄人,便不做正面回答,而是走到门口,一只脚踩在门外,一只脚跨在门槛上,反问皇帝:“你说我是进门,还是出门?”

少女妙言光分人

一群隐居在长江江畔的少女,她们自以为清高,而不跟出身贫贱的凡夫俗子接触。这时有个家里穷到没钱点蜡烛的少女,无处投奔,而跟她们生活在一起。

可是时间过了不久,她们就决定把她赶出去,于是这个出身贫贱的少女就对她们说:“就因为我家里穷到没钱点蜡烛,因此才经常到你们这里来,帮你们打扫房间,并且为你们铺席子、叠被褥。你们为什么要吝啬照在四壁上的一点点烛光不给我,而一同决定要把我赶出去呢?再说我住在这里对你们一点害处也没有,反而对你们有许多帮助,你们又为什么一定要把我赶出去呢?”

这些女子听了这话,权衡利弊之后,都认为她说得对,一致同意将她留了下来。

眉毛与肚皮

从前,有位宰相请理发师给他修面,那理发师修面修到一半时,忽然停下刮刀,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

宰相见理发师傻乎乎发愣的样子,心里很是纳闷:这肚皮有什么好看的呢?就问道:

“你为什么不好好修面,却看我的肚皮?”

“听人们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您大人的肚皮并不大,怎么可以撑船呢?”

宰相一听,哈哈大笑起来。

“那是讲宰相的心胸宽广,能容天容地容古今,不会对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

理发师一听这话,“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小人该死,方才为您修面时一不小心,将您的眉毛刮掉了,万望您大德大量,恕小的一罪!”

宰相听说自己的眉毛被刮了,不禁怒由心起,正准备发作,转念一想:刚才自己还讲宰相的肚量很大,我又怎好为这小事给他治罪呢?于是,只好说:“不妨,用眉笔把眉添上就行了。”

一桶天下

从前有个姓薛的宰相,为官清正。其子薛登聪明伶俐,颖悟过人。当时有个奸臣金盛,总想陷害宰相,但苦于无处下手,便决定在薛登身上打主意。

有一天,金盛见薛登正与一群孩童玩耍,于是眉头一皱,诡计顿生,大声喊道:“薛登,你如敢把皇门上的桶砸掉一只,那才是有胆量的英雄!”

薛登不知是计,马上跑到皇门边上,把竖立在那里的一对木桶砸掉了一只。金盛暗自高兴不已,立即上报皇上。皇上龙颜大怒,即宣薛登父子问罪。

少顷,薛登父子跪在堂下,父亲战战兢兢,儿子却若无其事地嬉笑如常。皇上见状大怒道:“大胆薛登,为何砸掉皇门之桶?”

薛登想了想,反问道:“皇上,你说是一桶(统)天下好,还是两桶天下好?”

“当然是一统天下好!”皇上果断地说。

薛登边笑边拍着手说:“皇上金口玉言,一统天下好,所以我才把那只多余的桶砸掉了。”

皇上听了,转怒为喜,称颂道:“好一个聪明的孩子!”既而转向宰相:“爱卿教子有方,请起!请起!”

秀才小妹巧圆梦

从前有个秀才,在赶考前的晚上做了三个怪诞离奇的梦。第二天早晨,他把三个梦告诉了妻子,让她给自己圆梦。

第一个梦是:在进京赶考的路上,他一只脚掉进泥沟里去了。妻子说:“这梦不吉利,是告诉你走投无路。”

第二个梦是:在赶考途中,他看到路旁一棵大树上,悬挂着一口死人棺材。妻子听后“啊”的大叫一声说:“这更不好,是说你死无葬身之地啊!”

第三个梦是:他梦见自己在墙头上犁田。妻子说:“这太不吉利了,是说你这次赶考有去无回啊!”

秀才听了,意冷心灰,于是便打消了去赶考的念头。

正当秀才因不能上京赶考而苦闷之时,聪明的小妹得知哥哥赶考,前来送行。秀才哭丧着脸把那几个梦又向小妹述说了一遍。谁知小妹听后,却连连说道,这三个梦都是吉利梦,说明哥哥的才学已经炉火纯青,这次赶考定能金榜题名。小妹解释完三个梦的含义,秀才顿时转忧为喜,眉开眼笑,狼吞虎咽地吃完早餐,就匆匆赶路,果然考中。

原来,小妹对三个梦的解释分别是:一足登靴;厚官高挂;一次成功。

谢绝求见

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是个甘于寂寞的人。他最怕被宣传,更不愿在报刊上露面。他的《围城》出版了,在国内外都引起了轰动,许多人对这位作家比较陌生,想见一见他,都被他谢绝了。

一天,一位英国女士打来电话,希望钱先生答应约个时间,她来见见这位大作家。婉言谢绝没有效果,钱先生便以特有的幽默语言对她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一定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婢女巧言避祸

袁世凯自从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后,天天梦想着当皇帝。

一天,袁世凯在家里睡午觉,一位侍婢正好端来参汤,准备给袁世凯醒后服用,谁知侍婢一不小心打翻了玉碗。侍婢吓得脸色苍白,她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因为这只玉碗是朝鲜王宫的稀世珍宝,袁世凯得到它后,对它珍爱有加,过去连太后老佛爷他也不愿拿出来孝敬,现在竟被婢女摔碎了,这“弥天大罪”是无论如何逃脱不了的。

正当她惶恐不安不知所措的时候,袁世凯被惊醒了,他一看见玉碗被打得粉碎,气得脸色铁青,他大声吼道:“我今天非杀了你不可!”

侍婢急中生智,连忙哭诉道:“不是小人之过,小人端汤进来的时候,看见了……”

“看见了什么,快说!”袁世凯骂道。

“小人端着参汤进来时,看见躺在床上的不是大总统。”侍婢说道。

“你这个混帐东西,床上不是俺,会是谁?”袁世凯怒喝。

“小人不敢说,真的很吓人哪!”侍婢故意大声哭道。

袁世凯一下子爬起来道:“快说,不然我现在就杀了你!”

侍婢连忙下跪道:“我看见床上躺着一条五爪大金龙!”

这话一下子说到袁世凯心坎里去了,袁世凯一听,非常高兴,他认为这是天意,自己是真龙转世,自己马上可以当皇帝了。想到此,心中的怒气一股脑儿全没了,他赶忙拿出一叠钞票赏给了婢女。

婢女靠她的智慧和口才救了她自己。

少女的机智

从前,在欠债不还便足以使人入狱的时代,有位商人,欠了一位放高利贷的债主一笔巨款。那个又老又丑的债主,看上商人青春美丽的女儿,便要求商人用女儿来抵债。

商人和女儿听到这个提议都十分恐慌。狡猾伪善的高利贷债主故作仁慈,建议这件事听从上天安排。他说,他将在空钱袋里放人一颗黑石子,一颗白石子,然后让商人女儿伸手摸出其一,如果她拣中的是黑石子,她就要成为他的妻子,商人的债务也不用还了;如果她拣中的是白石子,她不但可以回到父亲身边,债务也一笔勾销;但是,假如她拒绝探手一试,她父亲就要入狱。

虽然是不情愿,商人的女儿还是答应试一试。当时,他们正在花园中铺满石子的小径上,协议之后,高利贷的债主随即弯腰拾起两颗小石子,放人袋中。敏锐的少女突然察觉:两颗小石子竟然全是黑的!女孩不发一语,冷静的伸手探人袋中,漫不经心似的,眼睛看着别处,摸出一颗石子。突然,手一松,石子便顺势滚落路上的石子堆里,分辨不出是那一颗了。

“嗅!看我笨手笨脚的!”女孩呼道,“不过,没关系,现在只需看看袋子里剩下的这颗石子是什么颜色,就可以知道我刚才选的那一颗是黑是白了。”

当然,袋子剩下的石子一定是黑的,恶债主既然不能承认自己的诡诈,也就只好承认她选中的是白石子。

冯玉祥择偶

1923年秋,冯玉祥将军在任“陆军检阅使”时,原配夫人刘德淑因病逝世,曹锟曾想招冯为婿,因为冯的生活非常艰苦而作罢。这时候,有些原来抱独身主义的北京姑娘,却放弃了永不嫁人的主张,想成为陆军检阅使夫人。冯玉祥将军选择配偶的方法,可谓标新立异。他采取当面考试的办法以定成否。他和她们谈话时,首先问对方:“你为什么和我结婚?”这个问题,看似容易,但答来却很困难。许多姑娘羞涩地回答说:“因为你的官儿大,和你结婚,就是官太太。”或是说:“你是英雄,我崇拜英雄。”

这样的回答,冯玉祥将军都是摇头,以表示不可!但当马伯援介绍李德全和冯玉祥将军见面时,问李德全为什么要和他结婚,李德全爽直恳切地说:“上帝怕你办坏事,派我来监督你!”冯玉祥将军对这一回答,频频点头,认为这个女子不凡,从而奠定了两人结婚的基础。不久,冯玉祥将军和李德全女士结为夫妇。

没听过的事情

从前有个非常刻薄的财主。到了要发薪水的日子,他想要把仆人们的工钱都扣了,而他们又没什么话好说。

到了年终的时候,财主把所有的仆人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今天,我很高兴,你们在我这里工作了一年时间,辛苦大家了。为了表示我的谢意,谁要是说出一件我没听过的事情,我就赏给他二百两银子,否则,全年的工钱都没了。”

一个小丫环开口了:“我家以前有只鸡一天生了6个鸡蛋,有4个还是双黄呢!”“哈哈,我还见过一天生10个鸡蛋的母鸡呢!工钱抹了。”财主说,一个长工站出来说:“我家后山上有一棵能结出8种不同果子的树,一年四季都在开花。”

“嗨,别说啦,长12种果子的树我都见过。工钱抹了。”财主一边挥着手说。

老财主一口一个“见到过,听说过”。大家的工钱都被扣了。只有奶妈一直没动,她知道财主这是“软刀子杀人”。她最后一个站出来:“奴家姓李,小时候,奴家的祖父告诉我,说您的祖父曾借过我祖父500两银子,让您来还。这您一定听说过吧?”

“胡说,”老财主说:“我祖父怎……”老财主急忙打住又改口道:“没听过!”只好给了奶妈二百两银子。

奶妈把二百两银子平分给大伙儿,每个人得到的比一年的工钱还要多。

老者做寿

村里有一位99岁高龄的长者做寿,同村人均来祝贺。村中有一位爱逞口舌之快的游手好闲之徒,经常东家一言、西家一语的胡说八道,信口开河,以致村里人都讨厌他。这次见老者作寿,他又想借此机会去混顿饭吃。

所有的来宾还未入席前,这人便站在庭下对老者屈躬作揖道:“祝您老人家长命百岁,希望我明年也能祝贺您百岁大寿。”

老者一听,心想我今年就已经99岁了,你祝我活百岁,这不是咒我明年就死吗,于是马上说:“好啊,我看你的身体没什么大碍,明年一定能来为我祝寿。”

在场所有的人顿时哄堂大笑起来,弄得这位平时油嘴滑舌的家伙狼狈不堪,饭也没吃成就灰头土脸地跑了。

鲜花与果实

有一位青年人,看到老年人时总是一副厌恶的表情。他讨厌老年人的苍老、迟钝和丑陋。

一天,青年人抱着一盆鲜艳的菊花走进家门,放在阳台上。然后对正在看书的父亲说:“爸爸,我们青年人就像这怒放的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而你们老年人就如同秋天的树叶,渐渐枯萎,随风凋落。”

父亲拿起茶几上的一枚核桃托在掌心,对儿子说道:“你说的不错。但我认为老年人更像我手中干皱的果实,如果年轻人像鲜花的话。鲜花把生命绽放在美丽的花瓣上,而果实,却把生命凝聚在盔甲之内。”

儿子仍不服气:“如果没有鲜花,哪里来的果实?”

“是啊!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够成为果实!”

马如飞救场

相传,现代演唱家马如飞才思敏捷,善于应变。某日,他在弹唱《珍珠塔》时,一不留神,把“丫环移步出了房”误唱成“丫环移步出了窗”。听众大哗。

马如飞发觉念错了唱词,接着补上一句:“到阳台上凉衣裳。”于是“起死回生”,听众马上报以掌声。

唱着唱着,又不慎将“六扇长窗开四扇”误唱成“六扇长窗开八扇”,这更糟,一般说来是“不可救药”了。可是马先生并不惊慌,他灵机一转,接唱道:“还有两扇未曾装。”听众大加喝彩,台下一片掌声。

误唱的戏词虽都不合逻辑,荒唐可笑,然而经演唱家两句补救,又皆顺理成章,“化腐朽为神奇”。

成语新解

淞沪战争时,十九路军退至第二道防线,总指挥部移驻苏州。参谋长黄强某日在苏州农校演讲,讲至精警处,忽高声曰:“现在各处受过兵燹的区域,真是鸡犬无惊,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当时听众愕然相顾,黄强接着说:“因为鸡犬宰烹殆尽,自然无惊。门户拆毁,尽充薪料,自然无门可闭。终于行人绝迹,那有遗物可拾?”

鸡犬无惊,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是令人向往的太平景象,经黄氏解说,原来是一片凄惨的光景。

蒋子龙解谜

1982年秋天,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中美作家会议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中国作家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5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1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

“您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蒋子龙微笑道,“您显然是凭嘴一说就把鸡放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

金斯伯格赞赏道:“您是第一个猜中这个怪谜的人。”

要不要试试看

有—天,一个被祖父母娇纵惯了的孩子和家人一起去逛百货公司。

当他们走到游乐区时,孩子一看到有旋转木马,便立刻一跃而上。游戏已经结束时,这孩子却像脚底粘了胶水一样,死活不肯下来。

正当父母和服务人员都无可奈何,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位游客对另外一位游客说;“你不是儿童心理学的博士吗?现在全看你的啦!”

就在众人的怂恿与期待下,博士走到孩子旁边,附耳向他说了些悄悄话,孩子二话不说乖乖地下了木马。

大伙儿在钦佩之余,纷纷向博士请教:“你究竟对那孩子说了些什么呀?怎么这么有效?”

“也没什么,我只是小声地对他说:‘如果你还不下来,我就狠狠打你一顿屁股,你要不要试试看?’”博士平心静气地说。

众人一片愕然。

你赢她输

阿凡提专与巴依作对。有一位自认为聪明的巴依为了报复阿凡提,雇他为长工。一天,巴依和老婆下棋,就把阿凡提叫到跟前说:“阿凡提,听说你很聪明,那你就来猜猜我们这盘棋的输赢吧。猜对了,我给你一个元宝,猜错了,你就要挨我二十皮鞭。”阿凡提同意了,当场铺开一张纸,在上面写道:“你赢她输。”

巴依看在眼里,故意把棋输给了老婆。“你输了,该打二十皮鞭了!”他得意地对阿凡提说道。

“老爷,我猜对了!”说完,阿凡提念道:“你赢她?输!”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巴依输,老婆赢,巴依一句也说不出来。“不行,再猜一盘才算!”狡猾的巴依说道。阿凡提又同意了。这一盘,巴依赢了她老婆。阿凡提打开一念:“你赢,她输!”

巴依无话可说,他的阴谋又没有得逞。“不,还得猜一盘!这次我说话一定算数,你要是猜对了,这元宝就是你的了;猜错了,就可别怪我对你不客气了!”“可以,不过这回你说话可得算数了。”阿凡提说。

这一盘,巴依与老婆故意下了和棋。阿凡提又打开纸念道:“你赢她输?”

这次阿凡提不肯定谁赢谁输,所以说他们和了。巴依的阴谋再次落空。

华盛顿找马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年轻的时候有件丢马的轶事。一天,他父亲的一匹马被人偷走了。华盛顿同一位警察一起到偷马人的农场里去讨要,但那人拒不归还,一口咬定说:“这是我的马。”

华盛顿用双手遮住了马的双眼,对那个偷马人说:“要是这马真是你的,你一定知道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

“右眼。”偷马人犹豫地说。

华盛顿放下蒙眼的右手,马的右眼并没有瞎。

“我记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偷马人急忙辩解道。

华盛顿又放下蒙眼的左手,马的左眼也没有瞎。

“我又说错了……”偷马人还想狡辩。

“不错,你是错了。这些充分说明马不是你的,你必须把马还给华盛顿先生。”警官说。

聪明的拿破仑

有一次,拿破仑骑马来到一片树林,忽然听到了一阵紧急的呼救声。他策马扬鞭,朝着发出叫喊声的湖边跑去。

只见一个不会游泳的士兵掉进了水里,正往深水当中漂移,距离岸边已有30米。岸上几个士兵无可奈何地叫喊着,慌作一团,他们当中谁也不会游泳。

“他会游泳吗?”拿破仑赶来问道。

“他只能划几下,现在不行了,漂到深水里,刚才喊救命哩!”—个士兵回答说。

拿破仑应了一声,随即从侍卫手里拿过一支手枪,并大声向落水的士兵喊着:“赶快游回来,你还往当中爬什么。再往前去,我就枪毙你!”

说完,果然朝那人的前方开了两枪。

落水的士兵,或许是听到了岸上的威胁的话,或许是听到了前方子弹入水的响声,猛然地转过身来,拼命地划着,竟然很快就游到了岸边。

落水的士兵得救了,同伴们都很高兴。这时他们才发现,站在他们身边的竟是拿破仑皇帝。被救的小伙子神色慌张,赶忙叩谢皇帝,他不解地问:“陛下,我不慎掉到水里,快要淹死了,你还要枪毙我,这是为什么呀?真把我吓坏了,您的子弹差一点就打中了我!”

拿破仑笑着说:“傻瓜!如果不吓你,你才真的要淹死哩!你再往前漂去,越漂越远,你就再也爬不回来了。这是一个荒野深湖,周围没有居民。你看,这里几个人有谁能下水救你呀?经过这一吓,你不就自己游回来了吗?”

经他这么一说,士兵们这才明白过来,都开心地笑了。 nbj1TWzZr9V8EF1g8f1KrOouSR/Py8H6z+MUCRcCLn3+kbeglrPi6Rdtrf3yAxK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